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158-幼科折衷 >

第9节

158-幼科折衷-第9节

小说: 158-幼科折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吊肾偏坠痛,当理肾和气,论在阴囊肿内。 
寒疝痛详在疝症内。 
〔附方〕 
x白芍药汤x 芍药 泽泻 薄桂 甘草 
x乌梅散x 钩藤 乳香 元胡 没药 乌梅肉 粉草 
x醒脾散x 人参 砂仁 黄芩 藿香 白术 丁香 南星 甘草 
x化癖丸x 见积聚症内。 
x没石子丸x 没药 赤石脂 诃子 
x参苓白术散x 见霍乱症内。 
x沉香槟榔丸x 沉香 槟榔 木香 丁香 三棱 莪术 神曲 浓朴 苍术 青皮 陈皮 砂仁 益智 枳壳 
良姜 香附 谷芽 使君子 
x理中汤x 见惊风症内。 
x使君子丸x 槟榔 大黄 使君子 酸石榴皮 
x二圣丸x 槟榔(一两) 巴豆(十五粒,去壳膜心,略去油) 入槟榔木杵丸,如绿豆大,服后虫下,饮稀粥 
自安,或用黑丑亦可。 
x五苓散x 见惊风症内。 

上卷
胃脘痛
属性:(附∶心痛) 
总括 心痛原来在胃脘,若还真者是膏肓;九种根因须审问,寒食虫火更多防。 
脉法 洪大属火,热滑大属痰,右手实属积,沉滑有食,弦迟有寒。沉细而实者可治,坚大而实,浮大而长,滑 
而 
利,数而紧皆难治。其心痛手足俱青至节者不治。 
《内经》曰∶少阳司天,风行于地,心痛、胃脘痛、膈不通。又云∶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交两胁,膈 
臆不通,食饮不下,盖风木之气被郁,发则太过,故民病有土败木贼之候也。然心与胃各一脏,其病形不同,因胃脘痛 
处在心下,故有当心而痛之名,乃丹溪有胃脘痛即心痛,此言非也。盖胃是真湿土也,胃居中焦,禀冲和之气,多气多 
血,是水谷之海,为三阳之总司,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受气于此,是以壮则气行而愈,弱则着而成病。其冲和之气,变 
至偏寒偏热,因之水谷不消,停留水饮食积,真气相搏,以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肝木之邪,得以乘机侵侮,而为 
病矣。然致病之因多因纵恣腹口,喜好辛酸生冷煎 脆硬之物,朝伤暮损,日积月深,自郁成积,自积成痰,痰火煎熬, 
血亦妄行,痰血相杂,妨碍升降,故胃脘作痛。俗医不究其源,例以辛香燥热之剂治之,以火济火,遂成危剧,良可痛 
哉!古方有九种心痛∶曰饮、曰食、曰风、曰冷、曰热、曰悸、曰虫、曰疰、曰去来痛。夫所谓冷者特一耳!贵在医者 
神悟,不可例以热药治之也,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实不在心也,有寒、热、火、实、死血、食积、痰、虫之异耳。 
寒厥痛者,手足冷而通身冷汗出,便利溺清,或大便利而不渴,气微力弱,宜以术附汤温之。 
热厥痛者,身热足冷,痛甚则烦躁而吐,额自汗出,脉洪大,宜以金铃子散加减之。 
火实痛者,因气而食,卒然发痛,大便或闭,久而注闷,心胸高起,按之愈痛,不能饮食,宜微利之。 
死血痛者,痛有常处,不动移者是也。 
食积者,痛甚欲大便,去后痛减者是也。 
痰痛者,隐隐然,痛得辛热汤则暂止者,此痰也。 
真心痛者,必死不可治。盖谓包络引邪入于心之正经耳。夫心之脏,君火也。是神灵之舍与手少阴之经,皆不得而受伤 
故也。又平时喜食热物,以致死血留于胃口,作痛者宜桃仁承气汤下之。 
补遗 
丹溪曰∶凡胃脘痛必用温药,此是郁结不行,阻气不运,故痛在下者多属湿,宜温利之。 
大凡心痛须分新久,若明知身受寒气、口吃寒物而得者,于初得之时,当温散或温利。若病得之稍久则成郁,久郁 
则成热,热久而生火,《原病式》中备言之矣。若欲行温散温利,宁无助火添病耶,由是多以山栀为热药之向导,则邪 
易伏,病易退,正气伏而愈矣!用山栀十五枚(大者九枚),去皮炒黑,煎,佐以姜汁,令辣服之,或加川芎一钱,或 
以二陈加川芎、苍术、倍子煎服,甚者加干姜,轻者以麻黄桂枝之类散之。气虚人胃脘作痛,草豆蔻丸服之。 
〔附方〕 
x草豆蔻丸x 草豆蔻 橘红 人参 干姜 黄 益智 当归 青皮 泽泻 半夏 桃仁 麦芽 神曲 姜黄 
柴胡为末,炊饼和为丸,姜汤下,加吴茱萸、生熟甘草。 
x术附汤x 见惊风症内。 
x金铃子散x 金铃子肉 元胡索(各一两) 为末,服之,痛止服枳术丸。 
x枳术丸x 枳实 白术 
x桃仁承气汤x 见痢疾症内。 

上卷
肿胀
属性:总括 古今议定有脾虚,大抵多从温热为;十种根因各调理,详分补泻在临机。 
脉法 水病浮大者可治,细微者难治;腹胀脉浮者易治,病虚则难疗也。 
《内经》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又曰∶诸腹胀大皆属于热。夫脾喜燥而恶湿,常感湿气,湿蕴为热,热久又生 
湿,湿热相生而肿胀矣!其所受病者,何也?盖人所赖以生者水谷也,水则肾主之,谷则脾主之,惟肾虚不能行水,脾 
虚不能制水,胃与脾合,胃为水谷之海,因虚不能传化,故肾水泛溢浸渍脾土,于是三焦停滞,经络壅塞,水渗于皮肤; 
注于肌肉而成肿胀也。肿乃水肿,胀乃腹胀,须分别治之。 
肿之病不一,洛阳称肿为痼疾,知病之危恶甚矣。有感湿作肿,有风闭塞作肿,有食积作肿,有病后作肿,总宜补 
中行湿利小便。身有热者,水气在表,可汗;实者,水气在里,可利小便,切不可轻下以耗真气。 
《经》曰∶壮者气行则愈,怯者着而成病也。若遍身浮肿,烦渴,小便赤涩,大便闭结,此属阳水,先五皮汤,次 
四磨汤加生枳壳,重者疏凿饮子。若遍身肿,不烦渴,大便溏,小便少,不涩赤,此属阴水,宜实脾散,或木香流气饮 
主之。阳水病兼阴症者,脉必沉数;阴水病兼阳症者,脉必沉迟。气若陷下用二陈加升提之药,能使大便润而小便长, 
如腹胀少加浓朴佐之,气不运加木通、木香、陈皮以调之。有小儿初肿,便觉痰嗽喘急,此属肺肾所主,宜先解表散, 
次投定喘消痰利便之剂,用商陆丸。《内经》曰∶开鬼门,洁净府,此之谓也。 
夫胀者,因饮食劳倦损伤脾胃,不能运化精微,以制水谷,聚而不散,故成胀也。实者可下之,其症时时饮水,能 
食,小便黄,时微喘,脉伏,而实是也。其脾初虚而后有积,治宜先补脾,然后下之,下后又补脾即愈也,不可补肺, 
恐生虚耳。 
卢氏云∶《医镜》以水肿隶属于肾肝胃而及脾,又肺金盛而生水,水溢妄行,岂理也哉。 
夫脾土受病,肺为之子,固不能自盛而生水,然肺金气清而能生水,则滋长肾阴,奉行降令,为生化之源,何病肿 
之有?今为肿亡水,乃腐浊之气渗透经络,流注溪谷,灌入隧道,血亦因之而化水,欲藉土以制之,导肾气以利之,殊 
不知脾病则金气衰,木寡于畏而来侮土,脾欲不病不可得矣,治法宜清心经之火补养脾土,全运化之职。肺金下降,渗 
道开通,其精之清者,复生为气血,为精液。败浊者在上为汗,在下为溺,以渐而分消矣。 
(批∶《经》曰∶至阴者肾水也,少阴者冬脉也,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又曰∶肾者,胃之关也,关门 
不利,故聚水而成其类也。) 
王节斋云∶先喘而后胀者主乎肺,先胀而后喘者主乎脾。 
凡肿病见大便滑泄,唇黑,缺盆平,脐突,足平,背平,或肉硬或手掌平,又或男从脚肿下而上,女从身上肿而下, 
并不治也。 
遍身光肿,指按成窟,举手即满者,属脾虚不能制水,水渍妄行故也,治当补脾,脾气实则自健运,不可妄下。 
治肿大,法宜补中行湿、利小便,以参术为君,苍术、陈皮、茯苓为臣,黄芩、麦冬为使以制肝,少加浓朴以制腹 
胀。气滞加木香、木通,气陷加升麻、柴胡提之,血虚补血,痰盛利痰,随症加减为妙。 
早宽暮急属阴虚,早用四物加参术,夕用地黄丸加膝前车桂附之类;早急暮宽属阳虚,早用六君子汤,夕用地黄丸, 
如前加减。 
东垣云∶寒胀多,热胀少,皆主于脾胃。 
〔附方〕 
x五皮汤x 五加皮 地骨皮 茯苓皮 姜皮 大腹皮 一方去加皮加桑皮。 
x四磨汤x 木香 沉香 台乌 槟榔 枳壳 
x疏凿饮子x 赤小豆 大腹皮 茯苓皮 椒目 泽泻 木通 商陆 羌活 槟榔 秦艽 
x实脾散x 白术 香附 木香 草果 木瓜 槟榔 茯苓 姜皮 甘草 
x木香流气饮x 方未见。 
x二陈汤x 见诸吐症内。 
x商陆丸x 商陆(一两) 黄连(五钱) 姜汁为丸,紫苏汤下。 
x解表散x 麻黄 杏仁 赤茯苓 川芎 防风 枳壳 甘草 

下卷
汗症
属性:总括 小儿自汗症多端,切莫将为一例看,要识阴阳虚实候,勤勤调理自平安。 
脉法 脉大而虚浮而濡者,在尺为自汗,在寸为盗汗。伤寒脉阴阳俱紧当无汗,若自汗为亡阳之症,不治。 
《内经》曰∶心之液为汗。《原病式》曰∶心热则汗出。东垣云∶西南坤土也,在人为脾胃。夫人之汗,犹天地之 
雨,阴滋其湿则为雾露为雨也。按《内经》独主于心,而东垣又指脾胃而言,何也?盖心为君火主热,脾胃属土主湿, 
湿热相搏为汗明矣,亦如地之湿气为云雾,而上升于天,若不下降则不成霖雨也。夫五脏皆令人出汗,独心与脾胃主其 
湿热,此乃总司耳。故《经》曰∶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 
于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若自汗与盗汗者,病虽似而实不同也,细详于后。 
(凡汗出发润,一不治也;汗出如油,二不治也;汗凝如珠,三不治也。通身出汗谓之热越,热气越于四体也。睡 
熟汗出,醒而收者为盗汗。丹溪云∶自汗属气虚,人参黄 ,少佐以桂枝汤,虚甚附子汤亦可。盗汗属血虚,当归六黄 
汤神效。火气上蒸,胃中之湿亦然作汗,凉膈散主之。) 
小儿脾虚自汗,多出额上,沾黏人手,速救胃气,服全蝎观音散。 
脾虚泻自汗,遍身冷,而出有时,遇泻则无,泻过则有,此候大虚,急当以参苓白术散服之。 
肺虚自汗,右脸色多 白,肺脉按之无力,久因咳嗽连声不已,乃肺经虚气上壅致令汗出,宜补肺散为治,及以藿 
香饮调脾,此又益母救子之义也。 
慢惊自汗,遍体俱有,其冷如冰,此症已危,详慢惊论内。 
有实症自汗,外因感受风邪发热,无问昏醒,浸浸自汗出,当用百解散,或间投五苓散。 
有小儿无疾,睡中汗出如水,觉而经久不干,此名积症盗汗,脾冷所致,用三棱散。 
有时时冷汗微出,发根如贯珠,而额上 然,此为惊汗,宜抱龙丸及茯神汤加麻黄根服。 
有睡中汗自出者,曰盗汗,此阳虚所致,久不已,令人羸脊枯瘦,心气不足,津液妄出故也,用茯神汤加黄 煎服。 
〔附方〕 
x当归六黄汤x 当归 生地 熟地 黄 黄连 黄芩 黄柏 
x凉膈散x 桔梗 薄荷 甘草 栀子 连翘 大黄 芒硝 
x全蝎观音散x 莲肉 人参 扁豆 天麻 防风 全蝎 羌活 白芷 木香 黄 茯苓 神曲 甘草 
x参苓白术散x 见霍乱症内。 
x补肺散x 阿胶 茯苓 铃 糯米 杏仁 甘草 
x藿香饮x 人参 半夏 赤茯 甘草 苍术 陈皮 藿香 浓朴 
x百解散x 见热症内(一方加升麻) 
x五苓散x 见惊风症内。 
x三棱散x 见诸吐症内。 
x抱龙丸x 见惊风症内。 
x茯神汤x 茯神 人参 当归 甘草 

下卷
疝症
属性:(宜与囊肿参看) 
总括 疝有七症君须记,狐 寒水筋血气;总之寒气结而成,丹溪独断湿热致。 
脉法 寸口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卫气不行则恶寒;紧则不欲饮食,弦紧相搏,则为寒疝。 
《内经》曰∶肾脉太急沉,肝脉太急沉,皆为疝。又曰∶三阳结为瘕,三阴结为疝。(批∶怒则气上,喜则气缓, 
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热则气泄,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难经》曰∶任脉之为病,其内苦结,男子为七疝。夫谓七疝者,寒、水、筋、血、气、狐、 是也。自《素问》 
而下,俱称寒气结聚之所为,故令脐腹绞痛也。而丹溪独断为湿热焉,或者热郁于中,寒束于外者有矣,宜五苓散加茴 
香、橘核、金铃子、槟榔、木通之类,斯愈矣。又或肝经湿热而拗肿痛者,服龙胆泻肝汤。 
〔附方〕 
x五苓散x 见惊风症内。 
x龙胆泻肝汤x 胆草 泽泻 车前子 木通 生地 当归 栀子 黄芩 甘草 
x治疝神方x 用胡麻根捣汁,入无灰酒调下,以渣涂疝四围,效。(朱仁甫传) 

下卷
滞颐
属性:总括 滞颐之症口流涎,脾家有热涌而然;亦有胃寒而作者,虫痛涎流湿热兼。 
《内经》曰∶足太阴之经通于口。盖脾之液为涎,小儿口流涎出而积于颐间者,因脾家受病,不能收摄耳。凡作渴 
饮冷者属实热,宜泻胃火;作渴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