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5印象洗脑术 >

第24节

5印象洗脑术-第24节

小说: 5印象洗脑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绝对不可能跟你讲:「没有啦!我只是跟你开个玩笑,万勿当真。」如果一个股东敢这么不认真的对待你,用了这么没诚意的方法来回应,这个人肯定不把你放在眼里。 
权谋法则:
男追女的时候,若一方所寄出的短讯都很长,而另一方的短讯都很短,信息就不对称了。一方有心,另一方无意。
我拿出手机,准备也写一则很长的短讯给我的好友(就是上面这两段话),跟他分析他的大股东若有诚意,就不应该如此儿戏的响应他。我写到一半时,忽然灵光一闪,清醒过来。我对自己说:「嘿嘿,你差一点又太聪明了。」
我差一点就太过聪明而做不到「神」。
有功劳和有功德之别
我当时脑中灵光一闪,记起了以前我跟朋友分享过的一个概念。
市场上有两大类的自我成长课程,一种是倾向传授技巧,另一种则属激励类的。技巧派会较注重理智和分析;激励派会比较注重感性体悟,我再讲得难听点,激励派这类课程是教你「不要想」,要好像宗教般「信」就对了。
一个上过了技巧派课程的人,离开课室后,用了一些技巧,得到了自己所要的,但他未必会认为是该课程或该老师改变了他。有些人还会觉得「我得到效果是因为我本来就是这么犀利,我上了你的课程只不过是加快了一点达到目的而已」。这就是功劳。
但如果另一个人上过了激励派课程,课程中他的情绪大起大落,又要过火来克服恐惧,又要把内裤穿在外面当街走路来克服自己的羞耻心,当他出了课室后,果真得到他要的成果,就算他的成果与课程所教无关,他还是会认定是该课程和该老师改变了他。他对外时,就会如宗教狂热份子般,不断的宣扬这个课程和老师的「神绩」。这就是功德。
权谋法则:
太聪明的老师有「功劳」,宗教式的老师有「功德」。
感性分析法
其实我已经明白了功劳和功德的分别很多年了,在帮人分析事情的时候,我绝对做到了「功劳」的境界,但一直还未想到在平日的沟通上,如何在做有功劳的事情之余,同时也赚取「功德」。
这一次想为朋友分析利害关系时,忽然灵感一来,我就把本来要传给朋友的「聪明」短讯全部删除掉。想了想,终于有灵感了。我又对自己说:「嘿嘿,这次真的是聪明了。」
我决定这次来个破例,不用我一贯的理性分析作风,反而是用「感性分析」来传达我的信息。
我传给好友的短讯是:「我觉得股东的回应不太有诚意,但那纯粹是我的感觉而已。」
不久他传回短讯说:「我也有同感,看来接下来的日子就要进入备战状态了。」
时间又过了一个月,有天晚上,我接到他的电话,他一开声就很感叹又激动的说:「唉,全被你说中,真的就如你所说,他妈的,真的给你算中‥‥」
我的试验成功了,这是他第一次很激动的「直接」承认了我的推测,我有「功德」了。
但是,为什么我这么模棱两可的说「纯粹是我的感觉而已」,反而会有功德呢?
讲得多,成教授;讲得少,成为神
假设以下这两个情况:
一、我预测你未来会遇到不好的结果,说你的伙伴将来会怎样出卖你,然后把原因和迹象都分析得清清楚楚,最后的结果是我所预测的都应验。
二、我预测出你会有不好的结果,虽然我已经分析出所有的前因后果,但我只是告诉你:「总而言之,就算我没有足够的证据,我还是觉得这个人很有问题‥‥」我给你很模棱两可的分析,但却下一个斩钉截铁的结论。结果我的预测也是应验了。
两者对比起来,会给人什么感觉呢?
前者具教育性质--我其实是教你变的更聪明,因为你将学会了怎样去分析,你会尊敬我是一个好「教授」。后者则虽什么东西都没教到,却因此保持了一点神秘感,才能使人对你敬佩如「神」。
权谋法则:
教授能够得到「感谢」、神可以得到「感恩」。
当然,你每一次都给模棱两可的分析,你给人的感觉就会太过混沌;若每一次都给到很条理分明的分析,别人又会觉得过于规律。最有神秘感的就是拿捏到混沌与规律之间的平衡点,非定性的运用模棱两可,你才能造出「神」的印象。
为什么要做「神」?
因为你会给钱「教授」,但你会把自己的灵魂交给「神」。
权谋法则:
拿了人家的「灵魂」后,你只需要提供到合理化的「理由」,他们的财、色、权就准备好随时奉上。
不讲道理会更有功德
其实从我好友给我的信息,我已经能够很明确的分析到他明白大股东对他没诚意。换句话说,我能够给到他足够的道理。
不过,就因为我下了判断,但又不做太多解释、不给明确的「道理」,最后还是给我猜对了,这样才像神!
权谋法则:
讲道理的是科学,不讲道理的是──神。
什么时候才是做「神」的好时机?
若你对某领域已经很专,很多问题你都有办法准确分析的话,就非定性的偶尔不讲道理来判断。若你拥有别人所没有的内幕消息,就好好的运用这个机会来做「神」吧。
甚至就算你没有把握知道结果,你也有机会做神。我称这种情况为「全世界聪明时,你刻意傻」。例如,若市场上的每一个专家都一致的说某一个股票一定会跌,你偏偏就要讲到像神一样:「所有的数据和报告都告诉我这股票一定会跌,但不知道为什么,我很强烈的感觉到它不会跌。不知道是否有些数据我还没有看到‥‥」
因为你讲得模棱两可,若你讲得不准,没有人会特别留意你;但若这么巧被你讲中了的话,别人就很奇怪的记得你的预言,你就会变成股神了。
要知道「科学家」是有功劳。但只有「神」才有功德。你想做科学家?抑或是想做神呢?
第七章 「隐晦式」印象洗脑术
爱情不是真的
男女所见略同,所想完全不同
如果大家有看James Cameron执导的电影「Titanic」(泰坦尼号),该记得其中一幕:男主角Jack为女主角Rose画下她的裸体写真,整个情景,拍得很浪漫、很有艺术感。但男女观众一看到这一幕,会有很不同的体悟。(注:故事发展到此阶段时,男女主角是还未发展为亲密关系的。)
女性观众会想:「好浪漫哦!她把自己最真实、最赤裸的一面展现给一个能够打开她心房的人看;她不是想用自己的身体来引诱Jack,而Jack也不是为了想从她的身上得到些什么,只是用了自己的每一笔,每一划,去更深入的了解她,这是一种最真、最纯粹的心灵交流。」
女观众是从一个很「主观」的角度--浪漫,来观赏这一幕。
男性观众则会很兴奋的说:「哇!Yes!这一招好用!为什么我没想过?妈的,Jack刚才讲了什么才弄到她肯脱衣?我也要做写真画家‥‥」
男人会从很「客观」的功利角度看这一幕,讲一些大煞浪漫风景的话。
权谋法则:
女人是用艺术美感来看爱情,男人则用生意角度来看浪漫。
(各位男士,其实Jack没有直接讲过什么来说服女主角脱衣,是女角主动要求Jack画她只戴钻石炼坠的全裸写真。)
浪漫与策略
剧中的这一幕,确实有其美丽浪漫的一面,但并不表示因为有主观的这一面,我们就可以完全抹杀促成这浪漫情节的客观手段。
Jack在此故事中运用上了《心魔营销》中所讲到的「播种」,他也不经意的在一些关键性时机用上了心锚。(注:若不知心锚是什么,可参考《勾魂夺心洗脑催眠》一书。)
男女主角在邂逅的时候,Jack就不小心的用上了心锚,而他在过后有用到该心锚记号来深化他与女主角的感情,同时这个心锚记号也贯穿着整出电影中所有最关键性、最感动的感情戏。
而这种心锚记号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记忆是有关系的。
记不起来的熟悉感
法文Dejavu(爹杂巫)一字的意思是一种很神秘的熟悉感,大部份人都有试过这种莫名其妙的熟悉感。你可能去到某个地方或做着某些事情时,忽然间记起这个地方好像来过,或这个事情好像经历过了般,但就偏偏的想不起来。那是一种好熟悉的感觉,但却又摸不着似的。
有些人就为这种现象给了很多神奇的解释:你前世来过这里、你灵魂出窍来了这儿、你有预知未来的能力、你在梦中已经来过了等等。
另外一个现象也有很多人给予很多「神奇」的解释,这现象就是爱情。
大部份的时候,爱上一个人是很荒缪的「意外」。
情人眼里出西施,明眼人看到是误会。
对不了解人性,或不了解人类机械式反应的男女,在他们的感觉中,爱情是很真的。但如果我们从旁冷静的观察,我们只会发现原来他们互相爱上对方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每个人对爱情的定义虽不同,但大部份的爱情价值观都是从父母、朋友、电视、小说、媒体等灌输而来的。这种价值观是一个「模拟」的爱情价值观,很有可能一个小妹在十二岁的时候看过一些很感动的爱情电影或小说,而这些情节一一的种在脑海中,成了小妹的模拟价值观,认为爱情应该是如此的。
权谋法则:
90%的人,脑中所拥有90%的信念,有90%的机会是模拟他人的。
几年后小妹对这些情节可能渐渐的模糊了,但在她十六岁的第一次约会中,她忽然春心荡漾,对男生动了情,小妹自己也解释不出所以然的就爱上了这个初恋情人。
其实男生极有可能是不小心触动了她内心一个的模拟爱情价值观,这种情况就跟Dejavu很相似。
焦点记忆和背景记忆
Dejavu的其中一个科学解释其实很简单,举例:今天你的朋友带你到一家新开的餐厅用餐,你忽然感觉到好像来过这家餐厅!其实你并不是真的来过这个地方,你只是在过去,可能曾经在某一间面包店中,有过一个情绪蛮强烈的经历,例如与一个很久没见的老朋友叙旧。叙旧的感觉就是你当时意识中的「焦点」。
记忆法则:
通常我们有印象的记忆都是承载着情绪的,事情发生时的情绪越强,你就越有印象。
当时的环境还有一些「背景」元素,可能有如下:所有的椅子都是红色、背景音乐是贝多芬的曲子、你嗅到新鲜面包的味道、有很多人谈天吵杂的声音等等。你不可能很有意识的去记得每一个细节,但你会很下意识的纪录下这些「背景」和「焦点」的配搭。而你「焦点」所带出的情绪,就会分散的种入了这些「背景」元素中。
多年后的今天,你和朋友用餐时,这么巧餐厅里面的椅子全是红色的,不过你也不可能刻意的去留意这个细节,因为有红色椅子的餐厅多得是,同时也不会太过留意吵杂的人声。但若在这个环境里面忽然它的背景音乐播放出同一首贝多芬的曲子,而刚巧又有侍应端着新鲜热呼呼的面包在你身旁走过,全部的「背景」元素一加起来,你会有什么反应呢?
Dejavu的秘密
若现在环境中的「背景」元素,每一个都很像以前面包店的背景元素,你就会很有意识的记起:「哦,这个地方好像我以前去过的一家面包店。」(背景元素相似的程度越来越高时,可能你还会无端端的想起那一位与你叙旧的朋友,甚至可能还想起当时所讲过的话题。)
若现在的「背景」元素只有一两个和以前的面包店相同,你就不会有任何感觉。虽然我们有两个不同时空的「背景」元素,但现在的这家餐厅的「背景」元素的相同度,还不至于高到让你很有意识的去记起以前的面包店,又不至于太低到让你没有感觉,它只会恰巧挑出了一些模模糊糊的熟悉感。
因为模糊的感觉,你就很容易断章取义的认为你好像来过这个地方。
权谋法则:
隐隐约约的记忆是最容易被扭曲和重新定义的。
哪一种读者会有Dejavu?
同样的,你收藏了我们的书,因为我们书中所提的一些例子和故事都可能是大家经历过的,一些读者给我们的响应就是:「对呀!我以前也经历过这种问题。」通常这些读者可能是已经出来社会起码几年了,在工作上尽了最大的努力却又遇到瓶颈,或在感情上遇过类似我们书中提到的挑战,你经历越多,这方面的记忆就越明确。这种读者会有冲动要上我们的课。
另一方面,毫无社会经验和感情经历的人,就难以想象我们书中的情节。这种社会新鲜人的信心是最大的,而且信心大到与实力不成正比。当然,这种超高的信心会随着经验慢慢的下降到地球上。
我们发现两者的中间,有社会经验,但又不足于看到自己的瓶颈的人,他们看我们的书时,就会有Dejavu的感觉。而这群有Dejavu感觉的读者在外头遇到挑战时,最容易将我们书中的一些术语的意义,给武断的扭曲或重新定义。他们可能觉得销售员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