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674-吴佩衡医桉 >

第8节

674-吴佩衡医桉-第8节

小说: 674-吴佩衡医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附片100克 杭芍10克 麻黄10克 北细辛6克 干姜30克
桂枝20克 五昧子5克 半夏10克 甘草10克
服上方二剂后,咳吐大量清稀白痰,胸闷、气短及喘咳均已较减,能入睡四、五小时,食思见增,唇舌转红,仍微带青色,厚腻自苔退去其半。上方虽见效,然阳气未充,寒湿痰饮尚未肃清,继以温化开提之剂治之。方用四逆、二陈合方加麻、辛、桂。
附片2003~ 干姜40克 茯苓30克 法夏15克 广陈皮10克
北细辛8克 麻茸10克(蜜炙) 上肉桂10克(研末,泡水兑入)
甘草10克
服上方后喘咳皆有减少。治法不变,仍用此方,随证加减药味及分量,共服二十余剂后,哮喘咳嗽日渐平息。再服十余剂,病遂痊愈,身孕无恙,至足月顺产一子,娩后母子均健康。
按:昔有谓妇人身孕,乌、附、半夏皆所禁用,其实不然。盖乌,附、半夏,生者具有毒性,固不能服,只要炮制煎煮得法,去除毒性,因病施用,孕妇服之亦无妨碍。妇人怀孕,身为疾病所缠,易伤胎气而不固。因证立方用药,务使邪去而正安,此实为安胎、固胎之要叉。 《内经》云:“妇人重身,毒之何如……有故无殒,亦无殒也。”此乃有是病而用是药,所谓有病则病当之,故孕妇无殒,胎亦无殒也。余临证数十年,思循经旨,多有所验,深感得益不少。 虚 劳 咳 嗽
张××,年二十五岁,四川人,1923年患虚劳咳嗽,病经数月。始因盗汗,遗精,食少难寐,求医无效。近则午后恶寒,发热如潮。面颊及口唇色赤如艳,自汗、盗汗,夜间尤甚。痰嗽不爽,咳声嘶嗄,咯血盈碗。耳鸣,眼花,头常昏晕,气短而喘,精神疲惫,不能入寐。脉来虚数无力,舌根白腻。查其所服之方,均以阴虚有热为治,不外清金润肺止咳,滋阴降火平肝,凉血止血退骨蒸劳热等百十余剂。又服西药多种,沉疴未起,病势反见日趋沉重。盖此病良由素禀不足,肾气太亏,真阳内虚不能镇纳阴邪,阴寒水湿挟痰浊上逆于肺,阻遏肺肾升降气机,表阳失固,营阴不敛,则汗易外泄,已虚之阳无力统摄血液,则散漫游溢脉外而咯血,阴阳相执,虚阳被阴寒格拒于外,发为潮热,此午后阴气较盛故虚热愈见浮矣。虽发热而有恶寒相伴,脉见数,然其体状虚软无力,全属一派阳虚阴寒之象,非阴虚火旺之肺燥咯血可比也。往日所治,违其证,南辕而北辙,徒劳无功。如是之证,唯有依照《内经》甘温除热之旨,方可挽回生机。
方用甘草干姜汤加附子。
炙甘草24克 炮黑姜15克 附片45克 大枣3枚(烧黑存性)
服一剂,咯血止。再剂则喘咳稍平,精神较增,再拟四逆汤加味治之。 
附片60克 干姜、炮黑姜各15克 西砂仁15克 炙甘草15克
大枣4枚(烧黑存性)
服后痰多而兼杂黑血,此乃得阳药温化运行,既已离经之血,当随痰浊而排除。遂连进四剂,潮热退其半,血痰已不见,各节证情均有所减,泻下黑酱稀粪,为浊阴下降。脉转缓,稍有力,饮食略增。病情已大有转机,照前方去大枣加倍分量,加茯苓30克,白术18克,连进五剂,颊唇赤色已退,喘定八、九,潮热微作,竟得熟寐,咳痰有减,咳声较洪,此肺气之通达也。再进数剂则潮热已不作,食思倍增,咳痰更减,唯其周身骤然浮肿,面足尤甚。病家因见肿象,不知为阴邪始退、元气来复之兆,突生疑惧。改延他医诊视,断言“误服附子中毒”所致,主以绿豆、贝母、寸冬、熟地、洋参、枇杷叶、当归、泽泻、苏子、腹毛、枳壳、炙草。殊料服后是晚喘咳顿作,气滞痰涌,身热再燃。于是惊惶失措,又复促余前往诊视。始知病家苦于不识医理,朝夕更医,几使前功尽弃。余仍以诚言相告,力主大剂辛温,逆流挽舟,以回颓绝。方用:
附片200克 干姜60克 北细辛6克 麻茸4克 上肉桂12克
(研末,泡水兑入) 茯苓60克 甘草24克
服后出微汗,身热始退。连进三剂后,小便畅通,浮肿尽消。遂照原方去麻茸加砂仁15克。五剂后,咳痰减去七、八。饮食、精神转增。去细辛加口芪、白术各30克,再进十剂,诸证悉除。唯元气未充,以黄芪建中汤加味调理善后,二十余剂则体健康复。 口芪1OO克 桂尖24克 杭芍24克 附片150克党参20克 白术20克西砂仁15克大枣4枚生姜30克饴糖30克(烊化兑入)童 子痨 
张××之子,云南省永仁县人,年八岁,禀赋不足,形体赢弱,平素多病,时有腹痛,多痰慢咳而少食。此先天不足,脾虚不运,阴寒挟水湿内渍。1922年6月某日,受寒而起病,脉来浮滑,兼有紧象,指纹色淡而青,舌苔白滑,质含青色。涕清,咳嗽而加痰涌。发热、恶寒,头昏痛,喜热饮。缘由风寒表邪,引动内停之寒湿水饮,肺气不利,清肃不降,脾不健运,水湿不化,阻遏太阳经气出入之机,拟小青龙汤加附子助阳解表化饮除痰。
附片30克桂尖10克麻茸3克 北细辛3克 杭芍6克
五味子2克 小枣7枚 生姜10克
服后得微汗,身热始退,表邪已解,但咳嗽痰多而清稀。此乃寒痰未净,脾肺之气尚虚,守原方去杭芍、麻茸加茯苓10克、白术12克连进二剂,饮食已如常。惟仍涕清痰多,面浮,午后尚有潮热,自汗,腹中时而隐隐作痛。此表邪虽解,寒痰内饮尚重,今得辛温之荆以运行,逐动内饮欲溃,务期祛尽停饮寒痰,沉痼始除。殊料张君对余信任不专,另延中医数人诊视,有云“误服附子,中毒难解”。有云“系湿热阻遏中焦”,处方均以清热利湿。数剂后,不但原病不减, 反见沉重,涕清如水,午后潮热更甚,汗出淋漓,咳痰气息短弱而兼喘促,食物不进,形体枯瘦,四肢厥冷,已奄奄一息。又改延某西医诊治,断言“误服姜附,已将肺液烧干”,(试问;涕为肺之液,如果肺液已经烧干,焉能涕清如水?)竟主服“保肺药水”,并云有起死回生之效。服后顷刻,遂现风状,双目上视,唇缩而青,肢厥抽掣,汗出欲绝,已命在旦夕。张君惊惶不已,又急促余诊视之,并具述误治经过,余不忍坐视待毙,尽力挽回颓绝,主以大剂加味四逆汤治之。
附片100克 干姜40克 砂仁10克 上肉桂10克(研末,泡水兑
入) 甘草10克
上方连服二次,风状减,已不抽掣。次日复诊,诸证亦有减轻。再服二剂,突见周身浮肿,咳嗽多痰,但潮热已退,厥逆回温,能稍进饮食。乃告之此系阴寒水湿之邪被阳药温运化散,元气回复之征。现仍阳弱气虚,须待温扶。照原方加口芪、白术、茯苓连进数十余剂始奏全功。此证即所谓“童子痨”也,前后施治,经余拟方,共服附片约十余市斤,并无中毒反应,亦未见将阴液烧干,且患儿病愈之后,身体健康,体质丰盛胜于病前,多年无恙。
肾 水肿(慢性肾炎并腹水)沈××,男,三十岁,浙江人,云南省下关市某机关干 部。患“慢性肾炎”已一年余,当地诊治无效。后因发生腹水肿胀,体虚弱极而转送昆明某医院治疗,住院一周多,其效不显,于1958年12月12日邀余前往会诊。患者面部浮肿,目下浮起如卧蚕,面色苍白晦滞,口唇青乌,欲寐无神,神情倦怠已极,腹内水鼓作胀,其状如匏,下肢浮肿,胫跗以下,按之则凹陷而不易复起,身重卧床,难于转侧。问其所苦,但闻语声低弱,言及腹中撑胀,腰背酸胀痛楚不止,小腹亦坠胀作痛,口淡不思食,不渴饮,小便短少。察其舌脉,舌虽润而色淡夹青,苔滑而灰黑,脉象沉迟无力。此系脾肾阳虚,水寒土湿,寒水泛滥所致,法当扶阳温寒化气利水主之,方用四逆五苓散加减。
附片100克 干姜40克 花椒7克(炒去汗) 猪苓15克 茯
苓30克 条桂15克
服四剂,小便遽转清长畅利,面足浮肿消退,腹水消去十之六、七,体重减轻21市斤,腰背痛已大为减轻,仍有酸胀。稍能食,精神较增。舌苔灰黑已退,呈现白滑苔。脉转和缓,体尚弱。仍以扶阳温化主之。
附片10O克 干姜50克 吴萸10克 桂枝30克 苡仁10克 猪
苓10克 茯苓30克
连服四剂,腹水消去十之七、八,面色亦转好,精神、饮食较增,舌质青色已退,淡红而润,苔薄白滑,脉和缓有神根。大病悉退,阳神尚虚,余邪未净,唯有增强心肾之阳,不变温化之法,始能效奏全功,照上方加减治之。
附片150克干姜50克 上肉桂10克(研末,泡水兑入) 砂仁10克黑丑20克 茯苓50克 公丁10克服四剂后,寒水邪阴消除殆尽,善后调理一周,病愈出院。
石 淋(肾结石虚寒证型)
黄××,男,四十四岁,湖北人,昆明海口×厂军事代表。
患者以腰痛数年而住入昆明军区某医院治疗,经x线摄片检查,发现右肾肾盂有十粒结石影象,小如花椒,大至蚕豆,诊断为“肾结石”,因身体虚弱不能耐受外科手术,遂于1958年11月出院延余诊治。言及患腰痛已久,时有所发,痛如绞作,延及腰腹,下引宗筋,痛甚则神怯而畏寒肢冷。
小腹胀痛,小便短涩。饮食欠佳,精神缺乏。舌苔白滑而厚腻,脉沉迟无力。此因肾脏寒极,寒湿不化,内结成石,以温肾扶阳温化之法主之,投以四逆汤加昧。
附片60克 杜仲10克 桂枝30克 干姜40克 茯苓30克 上
肉桂10克(研末,泡水兑入) 北细辛6克 甘草6克
服药十一剂后,相继经尿道排出结石四粒,其中曾有一粒较大者,排出时嵌于尿道口,尿线中断,其痛非常,经该厂医生用镊子夹出,宛如细包谷粒大小,至使尿道口略为出血。经x线复查,尚余下六粒结石,但影象均较前为小,原大如蚕豆者已不复见。此乃温化之剂所致也。唯因肾寒日久, 腰尚冷痛,结石未全化解排尽,其法不变,继以扶阳温化主之。
附片100克干姜50克 狗脊10克北细辛6克苡仁30克桂
枝30克 上肉桂10克(研末,泡水兑入) 甘草10克
因服药有效,信心不移,连服不断则病情大减,食增神健,体质大为好转,于1959年1月开始恢复工作,前后相继数十余剂,腰痛已不复作,于1959年3月前来复诊,带来x线复查照片,十粒结石已消去九粒,仅剩下一粒,影象亦较前缩小。再以上方加减,不离强心温肾,调补气血之原则。数月后,最后一粒结石亦随尿排出,自此恢复健康,照常工作。
厥阴病缩睾证
马××,男,二十七岁,门诊号9546。患者右侧睾丸肿痛二月余,治疗后肿痛逐渐消退。某日夜间,右侧睾丸突然收引回缩至少腹。少腹拘挛疼痛不已,牵引腰部,痛不能伸,痛剧之时,连及脐腹,直至四肢挛急难以屈伸。颜面发青,冷汗淋漓。其亲友略知医理,认为此证系肾精亏损所致,拟滋阴补肾之剂,服后未见缓解,遂送中医学院附设门诊部就诊。刻诊患者面色发青,腹痛呻吟,愁容不展,两目无神,白睛发蓝,唇、舌、指甲均含青色。舌苔白腻,手足冰冷,脉来沉细弦紧。已两日水米不进。此系肝肾阳虚,厥阴阴寒太盛,阳不足以温熙筋脉。《内经》云“肝是厥阴之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经脉失养,故拘挛收引,致 使睾丸回缩而痛,即所谓“寒则收引”之意。法当温扶肝肾之阳,温经散寒,经脉之挛急自能舒缓。方用当归四逆汤加味。
当归15克 桂枝12克 杭芍9克 细辛6克 通草6克 大
枣5枚干姜12克吴萸6克 川椒5克(炒黄) 乌梅4枚
附片60克
上方服一剂后,疼痛缓解。再剂,则阴囊松缓,睾丸回复。面目、唇舌青色俱退。手足回温,诸痛皆愈。唯阳神尚虚,照原方去川椒,加砂仁9克,连服二剂,精神、饮食均恢复正常。
寒 闭(误服蚕砂酒引发危证)
1924年2月,曾治一奇证,颇险。有姚姓之女,年十八岁,因上年患白喉证服寒凉药过多.以致信期不调,三、五月一至,时时“发痧”。此系阳虚血寒已极无疑。该女因天癸数月不至,用蚕砂二两泡酒服之,冀使通达,殊料服两小盏后,经亦未通,骤发危象。始延某医诊视,断言无救,未拟方而去。随即延余诊视之,六脉俱绝,唇爪俱黑,面目全身皆发青,牙关紧闭,用物拨开,见口舌亦青黑,四肢厥逆,不省人事,气喘欲脱。缘由体素虚寒,且服过量蚕砂酒,亦系寒凉之物,致成纯阴无阳之候,病情险恶。余始疑无救,然口中气息尚存,不忍坐视而归。若用他药,恐为时不及,急以上肉桂泡水灌之,偶咽下一、二口,觉气稍平。又速频频灌喂,喘息渐定,稍识人事,目珠偶动,呼之乃应。
继而复诊,脉仍不见应指。余思寻之,暴病无脉系闭,久病无脉乃绝。此乃暴病所致,肉桂强心温暖血分之寒,服之气机稍回,必有生机。约两小时方过,病者始能言语,言其周身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