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617-古今医统大全 >

第60节

617-古今医统大全-第60节

小说: 617-古今医统大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x脑户x(一名合颅) 在枕骨上强间后一寸半。足太阳督脉之会。针三分,禁灸。 
【主治】面赤痛,头重肿痛,瘿瘤。 
x强间x(一名大羽) 在后顶后一寸半。针二分,灸五壮。 
【主治】头痛目眩,脑旋烦心,呕吐项强,狂走不卧。 
x后顶x(一名交冲) 在百会穴后一寸半,枕骨上。针二分,灸五壮。 
【主治】颈项强急,额颅上痛,偏头痛,恶风目KT KT 。 
x百会x(一名三阳五会,一名巅上,一名天满) 在前顶后一寸五分,顶中央旋毛中 
容豆许,直两耳尖至顶中央是穴。手足三阳督脉之会。针二分,灸七壮。 
【主治】头风头痛,中风言语謇滞,口噤不开,偏风半身不遂,风痫卒厥,角弓反张,呕吐沫,心神恍惚, 
健忘 疟,百病皆治。 
x前顶x 在囟会后一寸半骨间陷中。针一分,灸三壮。 
【主治】头风目眩而赤肿,小儿惊痫螈 。 
x囟会x 在上星后一寸陷中。针二分,灸二壮。 
【主治】脑虚冷痛,饮酒过多,头皮肿生白屑,面目暴肿,鼻塞不闻。 
x上星x(一名神堂) 在神庭后入发际一寸陷中容豆。针三分,灸五壮。 
【主治】头风头痛,头皮肿面虚,恶寒 疟,寒热汗不止,鼻血不止。 
x神庭x 在鼻上入发际五分,足太阳阳明督脉之会。禁针,灸三壮。 
【主治】发狂,登高妄走,风痫癫疾,角弓反张,目不识人,头风鼻渊,流涕不止,头痛目泪,烦满喘渴。 
x素 x(一名面正) 在鼻柱上端准头。禁灸,针一分。 
【主治】鼻中 肉不消,喘息不利,多涕 衄血。 
x水沟x(一名人中) 在鼻下人中近鼻孔陷中。督脉手足阳明之会。针三分,灸三壮。 
【主治】中风口噤,牙关不开,卒中恶邪鬼击,不省人事,癫痫卒倒,消渴饮水遍身浮肿,温疫口 。 
x兑端x 在唇上端。针二分,灸三壮。 
【主治】癫痫吐沫,齿龈痛,消渴衄血,口噤鼓颔。 
x断交x 在唇内齿上龈缝中,任督足阳明之会。针三分。 
【主治】鼻 肉不消,额头中痛,颈项强,目泪多眵,牙疳肿痛。 

卷之六经穴发明
奇经冲脉
属性:冲脉者,与任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脊里,为经络之海。其浮于外者,循腹上行,会于咽喉, 
别而络唇口。故曰冲脉者起于气冲,并足少阴之经侠脐上行至胸中而散。此为病,令人逆气而里 
急。《难经》则曰∶并足阳明之经。以穴考之,足阳明侠脐左右各二寸而上行,足少阴侠脐左右 
各五分而上行。《针经》所载冲任与督脉同起于会阴。其在腹也,行乎幽门、通谷、阴都、石关、 
商曲、肓俞、中柱、四满、气穴、大赫、横骨,凡二十二穴皆足少阴之分也,然则冲脉并足少阴 
之经明矣。 
幽门(巨阙旁) 通谷(上脘两旁) 阴都(通谷下) 石关(阴都下) 商曲(石 
关下) 肓俞(商曲下) 中注(肓俞下) 四满(中注下) 气穴(四满下) 大赫(气穴下) 
横骨(大赫下) 
逆气里急者取诸此。 

卷之六经穴发明
奇经带脉
属性:带脉起于季胁,回身一周。其为病也,腰腹纵容如囊水之状。其脉气所发,正名带脉,以其 
回身一周如带也。又与足少阳会于维道。此带脉所发,凡四穴。 
带脉(在季胁下一寸八分) 维道 

卷之六经穴发明
奇经阳跷脉
属性:阳跷脉者,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风池。其为病也,令人阴缓而阳急。两足跷脉本太阳之 
别,合于太阳。其气上行,气并相远则为濡目,气不荣则目不合。男子数其阳,女子数其阴。当 
数者为经,不当数者为络也。 
跷脉长八尺。所发之穴生于申脉,以辅阳为 ,本于仆参。与足少阳会于居 ,又与手阳明会于 
肩及巨骨,又与手足太阳阳维会于 俞,与手足阳明会于地仓,又与手足阳明会于巨 ,又与 
任脉足阳明会于承泣。凡二十穴。 
申脉(外踝下,属足太阳经) 辅阳(外踝上) 仆参(跟骨上) 居 (章门下) 肩 
(肩端) 巨骨(肩端) 俞(肩 后胛骨上廉) 地仓(口吻两旁) 巨 (鼻两旁) 承泣(目下七分) 

卷之六经穴发明
奇经阴跷脉
属性:阴跷脉者,亦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至咽喉、交贯冲脉。此为病者,令人阳缓而阴急。故 
曰跷脉者,少阴之别,别于然谷之后,上内踝之上,直上循阴股入阴,上循胸里入缺盆,上出人 
迎之前,入鼻,属目内 ,合于太阳。女子以之为经,男子以之为络。两足跷脉长八尺,而阴跷 
之在交信,阴跷病者取此。 
然谷(足内踝下) 交信(内踝上) 

卷之六经穴发明
奇经阳维脉
属性:阳维维于阳,其脉起于诸阳之会,与阴维皆维络于身。若阳不能维于阳,则溶溶不能自收持。 
其脉气所发,别于金门,以阳交为 ,与手足太阳及跷脉会于 俞,与手足少阳会于天 ,又会于 
肩井。其在头也,与足少阳会于阳白,上于本神及临泣,上至正营,循于脑空,下至风池。其与 
督脉会,则在风府及哑门。《难经》云∶阳维为病苦寒热。此阳维脉气所发,凡二十四穴。 
金门(足外踝下) 阳交(外踝上) 俞(肩后胛上) 天 (缺盆上) 肩井(肩头上) 
阳白(眉上) 本神(眉上) 临泣(眉上) 正营(目窗上) 脑空(缺盆上) 风池(颞 
后) 风府(发际) 哑门(风府后) 

卷之六经穴发明
奇经阴维脉
属性:阴维维于阴,其脉起于诸阴之交。若阴不能维于阴,则怅然失志。其脉所发者,阴维之 , 
名曰筑膑,与足太阴会于腹哀、大横,又与足太阴、厥阴会于府舍、期门,与任脉会于天突、廉 
泉。《难经》云∶阴维为病苦心痛。此阴脉所发,凡十二穴。 
筑膑(内踝上) 腹哀(日月下) 大横(腹哀下) 府舍(腹结下) 期门(乳下) 天 
突(结喉下) 廉泉(结喉上) 

卷之六经穴发明
十二井荥俞原经合穴
属性:少商(肺) 少冲(心) 大敦(肝) 隐白(脾) 涌泉(肾) 中冲(心包络) 商阳(大 
肠) 少泽(小肠) 窍阴(胆) 厉兑(胃) 至阴(膀胱) 关冲(三焦) 鱼际(肺) 
少府(心) 行间(肝) 大都(脾) 然谷(肾) 劳宫(心包) 二间(大肠) 前谷(小肠) 
侠溪(胆) 内庭(胃) 通谷(膀胱) 液门(三焦) 太渊(肺) 神门(心) 太冲(肝) 
太白(脾) 太溪(肾) 大陵(心包) 三间(大肠) 后溪(小肠) 临泣(胆) 陷谷(胃) 
束骨(膀胱) 中渚(三焦) 经渠(肺) 灵道(心) 中封(肝) 商丘(脾) 复溜(肾) 
间使(心包) 阳溪(大肠) 阳谷(小肠) 阳辅(胆) 解溪(胃) 昆仑(膀胱) 支沟 
(三焦) 太渊(肺) 神门(心) 太冲(肝) 太白(脾) 太溪(肾) 大陵(心包) 
合谷(大肠) 宛骨(小肠) 丘墟(胆) 冲阳(胃) 京骨(膀胱) 阳池(三焦) 尺泽 
(肺) 少海(心) 曲泉(肝) 阴陵泉(脾) 阴谷(肾) 曲泽(心包络) 曲池(大肠) 
少海(小肠) 阳陵泉(胆) 三里(胃) 委中(膀胱) 天井(三焦) 

卷之六经穴发明
五脏募俞穴
属性:(募皆在腹,俞皆在背。) 
中府(肺之募) 巨阙(心之募) 章门(脾之募) 期门(肝之募) 中脘(胃之募) 
肺俞(三椎下各寸半) 心俞(五椎下各开寸半) 肝俞(九椎下各开寸半) 脾俞(十一 
椎下各开寸半) 肾俞(十四椎下各开寸半) 

卷之六经穴发明
八会穴
属性:中脘(府会) 章门(脏会) 阳陵泉(筋会) 阳辅(髓会) 膈会(血会) 大杼(骨 
会) 太渊(脉会) 膻中(气会) 

卷之六经穴发明
凡经脉丈尺
属性:手之六阳从手至头,长五尺,五六合三丈。 
手之六阴从胸中至手,长三尺五寸,三六合一丈八尺,五六合三尺,共二丈一尺。 
足之六阳从头至足,长八尺,六八合四丈八尺。 
足之六阴从足至胸中,长六尺五寸,六六合三丈六尺,五六合三尺,共三丈九尺。 
跷脉从足至目,长七尺五寸,二脉共一丈五尺。 
任督二脉各长四尺五寸,二脉共九尺。 
通共十六丈二尺,此气之大经隧也。 

卷之七针灸直指
素问针灸方宜始论
属性:《素间·异法方宜论篇》帝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 
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 
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 
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 
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而褐荐,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 
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北方者,天地所闭藏 
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冷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 。故 
灸者,亦从北方来。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 
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 ,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 
九针者,亦从南方来。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 
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接跷。故导引按跷者,亦从中央出也。故圣人杂合 
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理也。 

卷之七针灸直指
灵枢九针论
属性:岐伯曰∶夫圣人之起天地之数也,一而九之,故以立九野,九而九之,九九八十 
一,以起黄钟数焉,以针应数也。帝曰∶以针应九数奈何?岐伯曰∶一者,天也。天者 
阳也。五脏之应天者肺,肺者,五脏六腑之盖也;皮者,肺之合也,人之阳也。故为 
之治针,必大其头而锐其末,令毋得深入而阳气出。二者,地也。人之所以应土者,肉 
也。故为之治针,必 其身而圆其末,令毋得伤肉分,伤则气得竭。三者,人也。人之所 
以成生者,血肺也。故为之治针,必大其身而圆其末,令可以按肺而勿陷,以致其气, 
令邪气独出。四者,时也。时者,四时八风之客于经络之中,为瘤病也。故为之治针, 
必其身而锐其末,令深以泻热出血,而痼病竭。五者,音也。音者,冬夏之分,分于子 
午,阴与阳别,寒与热争,两气相搏,合为痈脓者也。故为之治针,必令其末如剑锋,可 
以取大脓。六者,律也。律者,调阴阳四时,而合十二经络。虚邪客于经络,而 
为暴痹者也。故为之治针,必令尖如 ,且圆且锐,中身微大,以取暴气。七者,星也。星 
者,人之七窍,邪之所客于经络,而为痛痹,舍于经络者也。故为之治针,令尖如蚊虻喙, 
静以徐往,微以久留,正气纳之,真邪俱往,出针而养者也。八者,风也。风者,人之股 
肱八节也。八正之虚风,八风伤人,内舍于骨解腰脊节腠理之间,为深痹也。故为之治 
针,必长其身,锋其末,可以深取远痹。九者,野也。野者,人之节解、皮肤之间也。 
淫邪流溢于身,如风水之状,而溜不能通于机关大节者也。故为之治针,令尖如梃,其锋微 
圆,以取大气之不能过于关节者也。一天、二地、三人、四时、五音、六律、七星、八 
风、九野,身形亦应之,针有所宜, 
故曰九针。人皮应天,人肉应地,人脉应人,人筋应时,人声应音,人阴阳合气应律, 
人齿面目应星,人出入气应风,人九窍三百六十五络应野。故一针皮,二针肉,三针肺, 
四针筋,五针骨,六针调阴阳,七针益精,八针除风,九针通九窍,除三百六十五节 
气。此之谓有所主也。 

卷之七针灸直指
九针式
属性:帝曰∶针之长短有数乎?岐伯对曰∶一曰 针,取法于巾针,头大,末锐,去末寸半, 
卒锐之,长一寸六分。二曰圆针,取法于絮针, 其身而卵其锋,针如卵形,圆其末, 
长一寸六分。三曰 针,( ,音低) 取法于黍粟之锐,长三寸半。四曰锋针,取法于 
絮针, 其身,锋其末,刃三隅,长一寸六分。五曰铍针,取法于剑锋,末如剑,广二分 
半,长四寸。六曰圆利针,取法于 针,且圆且锐,微大其末,反小其身,又曰中身 
微大,长一寸六分。七曰毫针,取法于毫毛,尖如蚊虻喙,长一寸六分。八曰长针,取法于 
綦针,锋利,身薄,长七寸。九曰大针,取法于锋针,尖如梃,其锋微圆,长四寸。针形 
毕矣。此九针之长短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