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读孙子兵法 黄朴民-第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讲人简介
黄朴民,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长期从事孙子兵法的研究。主要著作有:《春秋军事史》、《天人合一》、《中国传统军事文化教论》、《孙子评传》等。
内容简介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该书自问世以来,对中国古代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被人们尊奉为“兵经”、“百世谈兵之祖”。 在今天,人们对《孙子兵法》的理解已经超越了军事的范畴,其蕴涵的哲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本讲中,多年从事古代军事理论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黄朴民从《孙子兵法》的体系分析入手,对其思想和观念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他认为孙子兵法它的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从哲理的层面,用哲学理念的层面,来观察战争现象,探讨和揭示战争的一般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战争的具体方法。它包含了四个层次:第一个是战争观念,第二个层次是战略思想,第三个军事思想的层次,第四个层次是治兵的理论。黄朴民教授说,“我觉得《孙子兵法》的意义,不完全在它兵法的本身,它始终在提醒大家,怎么来对待问题,怎么来把握战争的机遇,战争的机遇,怎么来赢得战争的胜利,它是提醒你,它不断在提醒,不断的让人们去思考,不断的让人们去思考,不断的给大家始终留下一种探索的空间”“我认为孙子兵法实际上在十个层面上,对我们今天而且对整个战争形态,它提出了自己一种对立的统一的一种矛盾观,因为解决任何问题,它都在矛盾的互动当中,矛盾的对立和统一当中来运作的,《孙子兵法》关键就围绕着十个问题,十对矛盾在今天都有我们继续思考的价值,和启迪的意义”。最后,黄朴民教授结合现在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孙子兵法》热等现象,提出要正确理解和认识《孙子兵法》,不能盲目和崇拜。
5月22号黄朴民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与我们一起探讨《孙子兵法》,敬请关注。
全文
讲座现在开始,大家差不多都知道《孙子兵法》这个名字,它的许多格言,就是军事格言大家都能背、也能随口说出来,什么“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上兵伐谋” 、“不战而屈人之兵”、“避实而击虚”等等等等。最为厉害的是,我们甚至把《三十六计》与《孙子兵法》也等同起来,什么一些阴损的招数都好像都出自《孙子兵法》,什么“瞒天过海,借刀杀人”、“三十六计走为上”、“上屋抽梯” 、“美人计”等等等等,好像都是从《孙子兵法》那里出来的。这说明一个什么情况呢?一个说明《孙子兵法》的名头特别大,把什么中国的计谋都往它的名下归。但是我得告诉大家,这个认识是不全面,也是模糊的。《孙子兵法》是讲诡道,“兵者,诡道也”,但是它远远没有这么简单。假如我们把《孙子兵法》跟《三十六计》完全等同起来的话,那么就给大家一个什么印象呢?《孙子兵法》无非是些小人的伎俩,而不是君子的哲学,这实际上表面上是推崇《孙子兵法》,实际上是降低了《孙子兵法》,降低了《孙子兵法》的价值。
那么,《孙子》作为一个兵法,它是一个非常全面完整的体系,那么《孙子兵法》它的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从哲理的层面,用哲学理念的层面,来观察战争现象,探讨和揭示战争的一般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战争的具体方法。这个书篇幅不大,只有五千九百多个字,它自己本身有个逻辑体系,它十三篇,多一篇少一篇都是不行的。它是经过严格的一种学术剪裁的一种东西。你看它第一篇是《计篇》,打仗之前要算,那么《计》放在第一篇;第二篇是《作战篇》,这个作战不是现在的作战,而是准备战争,你看算好了他就要准备了。当然准备充分的时候,它要谋,要谋攻,后面你看它《行篇》《势篇》《虚实篇》《军政篇》《九变篇》都是讲一些具体的作战的要领,那么最后面它又是讲地形、行军、火攻等等,一些具体的战术问题,就更细化了。到最后13篇是用间,因为孙子兵法特别重视“知彼知己”,用间,用间谍么,要了解情报,掌握情报,又围了个圆圈,又转回来了。中国的文化就是个大圆圈,老是在循环,但是每次循环都是否定之否定,是更高一个层次的发展和升华,《孙子兵法》本身它是有个内在的逻辑体系。
那么,我们今天按现代军事学的体系来分析的话,《孙子兵法》至少包含四个层次:第一个是它的战争观念。一个军事家,一个军事思想家,他首先对战争要有一个基本的态度,是肯定战争、还是否定战争,战争与政治的关系怎么样,战争与民心向背的情况又有什么,胜负又有什么关系,那么战争要不要区别性质,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它必须要有个基本的看法。孙子的战争观,他的最主要的核心,就是“慎战”,谨慎地对待战争。他既不否定战争,因为在当时那个时候,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历史现象,国家要统一嘛,还得打仗才能完成统一,所以他不否定战争,但是他又反对穷兵黩武,反对把战争看成是最好的包医百病的良方,这是孙子的对战争的一个基本的态度。这是他的战争观,简单地说就是慎战思想。
第二个层次是他的战略思想。第一个他是推崇“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就是说追求万全,追求以最小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第二个他的战略思想里面非常突出的,他是提倡先发制人,他认为,打仗不能被动而打,必须自己主动进攻; 第三个他认为战争应该速战速决,要进攻进攻再进攻,以最短的时间里边,取得最大的战果,实现战争的目标。这是他的战略思想的一个基本情况。
第三个他的军事思想的层次,就是兵学体系里面第三个层次,是他的战术思想,这个思想是孙子所有整个兵学体系里面的主体部分,也是他的核心。《孙子兵法》说来说去就是用兵的方法,那么他实际上就把重点是放在用兵方法的探讨上,他里面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原则,包括他的争取战争主动权的思想――“致人而不致于人”。这个话虽然很简单,但是包含了一切战争里面的最主要的核心含义,就是说:调动别人,不要被别人所调动。就是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上。第二个他讲的要“知彼知己”,这个刚才一开始就说了,你不了解情况你不能打,情况了解得不充分也不能打,不但要知彼知己,而且要早知,你战争你要了解情况要有时效性,过了时的话,就过了期,“明日黄花”了。还有一个我们经常说――“避实而击虚”,你不能跟别人硬碰硬,你要用自己的优势去打击别人的薄弱,这是关键的一个方面。
第四个层次,也是最后一个层次,是治军的理论,是管理军队和建设军队的一个基本的思想,就是军队是老百姓组成的,这个军队不经过训练,不经过调教没有一定的纪律,没有一定的规章制度,它是形成不了战斗力的。所以孙子对这个问题,他也非常非常地重视,也提出了一系列的具体的治军的方法,那么这些方法和许多包括用将,将领用什么样的人,包括部队的训练,包括部队的赏罚,就是说怎么奖励怎么惩罚等等等等很多。他的核心就是一句话,叫做“令之以文,齐之以物”,就是用政治教育、物质管理、精神鼓励来教育军队,使他们形成为谁打仗、为谁作战的一种基本的思想,就是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政治思想教育:“齐之以物”就是要用严格的军纪军法,谁犯了错误,那坚决不留情面,就是要加以惩罚。这是《孙子兵法》的四个思想的基本层次,按现代军事学术的范畴可以这么整理。
《孙子兵法》它实际上诞生的时候,还是蛮早的,出来以后对后世的影响是非常非常大的。
唐朝李世民说了一句话,他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就是说兵书几百种,但是没有一本是超过《孙子兵法》的。王安石说只要用孙子一、两句话便可以成就功名。有一句话是明朝,就是茅元仪讲过的一段话,我认为他对《孙子兵法》的定位是最准确了、讲的最好的。他说“前孙子者”,就是比孙子早的兵书,“孙子不遗”,它里面的精华《孙子兵法》里面都包含了。“后孙子者”,孙子以后两千五百年出的一些兵书,“不能遗孙子”,就是超越不了孙子的基本范畴,实际上这句话就把孙子的定位已经定好了。那么在国外,《孙子兵法》影响也是蛮大的,你看尼克松,他写了一本书,《1999不战而胜》,他里面就引用了好多的孙子的语录。西方几个二十世纪比较著名的战略学家,像约米尼、利德尔。哈特、柯林斯,这里有英国的,有美国的,他们都(对)《孙子兵法》都是非常推崇的。
下面我讲第二个问题,我觉得《孙子兵法》的意义,不完全在它兵法的本身。我们现在就要说 ,一本两千五百年以前的兵书,为什么到今天大家还要学,还要关注,甚至有的时候还想运用?它本身就有非常值得人思考的内容。我们知道,文化或者说文明有两种形态,有一种现在我们也很重视,就是说它是当时很辉煌、很有价值的东西。比如说我们中国的甲骨文、商朝的文字,我们今天肯定有人要,当然人很少了,要去研读这些文字,但是研读这些文字,并不是说我们现在书写什么电脑输入法,比如方正输入法,它不会去发明,用不着了,因为它已经是死的了。我们用它去了解商朝的历史可以,我们去了解文字的演变史可以,但这是专家之学,跟老百姓、普通民众没有关系,最多跟书法家有点关系,他写一个甲骨文,写一副对联,挂在那里大家都看不懂,但是大家都说厉害,说这个书法家,说是要写情书的话,假如说想让大家不知道的话,做识别的话,可以用甲骨文来写情书,公开化都不要紧,公开的情书,人家都看不懂,只有你两个人看得懂。这个是有,但是极个别的现象,不能代表普遍的现象,这是一个情况。
第二种文明形态,就像《周易》、像《老子》、像《孙子兵法》、像《论语》,这些文明的积淀它还是活的,它是生生不息的,它是今天还是给人能有启示,能有启发的一个东西。那么《孙子兵法》就属于第二种,跟我们现在生活还有关系的一种文化积淀。那么《孙子兵法》它始终在提醒大家:怎么来对待问题?怎么来把握战争的机遇?怎么来赢得战争的胜利?它是提醒你,它不断地在提醒,不断地让人们去思考,不断地是给大家始终留下一种探索的空间。那么,我研究《孙子兵法》十多年,我自己一直在考虑一些问题,我认为《孙子兵法》实际上在十个层面上,对我们今天而且对整个战争形态,它提出了自己一种对立的统一的一种矛盾观。因为解决任何问题,它都在矛盾的互动当中,矛盾的对立和统一当中来运作的。《孙子兵法》关键就围绕着十个问题,十对矛盾,在今天都是我们继续思考的价值和启迪的意义。
第一个关系,我认为是义与利的关系。就是说战争这个东西肯定不好玩,要死人的,从道德的意义上讲、从人道的意义上讲,战争是不应该有的,但是从历史发展角度讲、从实际的利益来讲,战争又是不可以没有的。那么孙子他要解决的问题,他的思想的一个困惑,或者他设法解决的这个问题,就是如何使道德和功利取得一个平衡点,找到一个结合点,统一起来。我们一直以为孙子光讲功利,是,孙子特别强调利。他一开始就讲了,“兵以诈立,以利动”,就是说军队打仗,就是根据利益的大小来决定要不要打,或者怎么打。那么他讲“非利不动”,就是没有利益就不要打,得不到好处就不要动,不到威胁的时候,不要动用军队。他首先关注的是一个利,他说“合于利而动”,就是说符合利益,有利益可取,军队打:“不合于利,而止”就停下来不要打,他确实是个功利主义这个立场。但是孙子难道就不讲道德?孙子是很讲道德的,孙子他要“上兵伐谋” ,他就是要用最小的损失来取得最大的战争效果。他本身就是人道的做法,他要提倡“伐谋”“伐交”,就是说要打外交战,要谋略打败敌人,而反对“伐兵”,就是公开打仗,他最反对的是“攻城”,认为攻城是下策,那么他也是考虑到人员伤亡,要减轻伤亡,他本身也是有道德的含义在里面。那么这个就是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