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曼案件 作者:[苏] 弗·鲍戈莫洛夫-第3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这几百人中,我们挑出了十三个人,他们的最近几年的经历不大清楚,他们都曾在德军占领地区生活过,并且改变过地址,现在又没有任何足以证明他们在这几年中间从事过什么工作的可靠材料。在两个人的档案中发现了几份自相矛盾的材料,不知为什么这种矛盾没有被人事部门的工作人员发现。
我个人认为,在这十三个人当中,最令人感兴趣的是四个人:
一、别洛斯托克车站的列车编组员伊戈纳齐·塔尔诺夫斯基。原来的职业是军械机械士。一九四一年秋天,他同一批工程师和技术员被德国人送往德国,似乎在那里的布列勃飞机制造厂里工作过。一九四四年六月被释放回国,正如档案记载的那样,是由于健康状况不好。然而,两星期前检查身体时,他得到了可以在铁路上作任何工作的许可,未发现他患有任何疾病。同塔尔诺夫斯基一起获释回国的幸存者当中,没有一个在别洛斯托克居住过的人,三年之中,也没有一点有关他们的消息。
二、戈罗德诺车站的列车编组员切斯拉夫·卡尔马尼茨基。前波兰军官,战前受过高等军事教育。一九三九年九月被德军俘虏,但逃出集中营,据称,到波兰南部参加过抵抗运动,曾在柳朵夫近卫军“雷霆”大队中任排长,后任连长。
三、卡尔马尼茨基的弟弟文岑特是给油工人。据档案记载,曾当过铁路工长,后逃到波兰南方,据称,同切斯拉夫在一个游击队里作过战。
火车站前天收到来信证明,文岑特·卡尔马尼茨基战前以及在敌人占领初期未干过修公路的工作,他是一个铁路警察,在所谓交通连任职。因忠心为占领军服务,曾获得两枚铜奖章,并受到过统治全波兰的德国警察头子、有名的杀人凶手、后来被游击队杀死的库切拉本人的嘉奖。一九四三年春天,文岑特·卡尔马尼茨基似乎曾从华沙被派往柏林学习。
火车站站长收到的这封信是匿名信,揭发信中写的不是空洞的词句,而是具体事实,有很多详细情节,使人无法不特别注意,不加以详细的调查是不行的。
在戈罗德诺,文岑特和切斯拉夫既无房子,又无亲戚,他们是在该市解放一个星期之后来的。我一下子就产生了两个疑问:为什么迄今仍在克拉可夫以南的德军后方作战的游击队会放他们走:他们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在战线这一边的?
四、戈罗德诺车站的扳道半夜尼可莱·斯坦凯维奇。一九四二年七月作为红军战士被德军俘虏。曾为德寇当工人,后当卡车司机。是九四二年夏天似乎因与游击队有联系而被捕并被送往特列布林卡死亡集中营。据称,他与一九四四年四月设法逃出集中营,在森林中往东走了两个月,六月底到达戈罗德诺,在该市火车站附近,他的父母有一幢房子和一个菜园,他的父亲是火车司机。
我们为什么注意到斯坦凯维奇呢?……因为特列布林卡不仅是关押犯人的集中营,它简直是一个死亡工厂,在这里不仅有从波兰,而且有从全欧洲俘虏来的人,在他们到达几小时之后,所有的人便被消灭了。那些少数被留下来干各种杂活儿的人,也在几周或几个月之后被杀害了,肯定都是被枪决的。傍晚时,我们就调查清楚了,这个在特列布林卡待得时间特别久(几乎两年)的人,手掌上竟然没有这种情况下必然会有的花纹……个人的标志。
我们所怀疑的大多数人在受雇时交出的敌人占领时期的文件都是各种通行证、供应证、证明书。德军机关发的这些文件自然并不可靠;应该弄清楚的是,持有这些文件的人在最近两三年中曾在何处居住,干过什么事情。
对十三个人中的八个人,我们当天就写好了进行检查所需要的相貌特点并给有关部门发出了调查文件,以便了解这些人的原住地和我们感兴趣的那段时期内的情况。遗憾的是,波兰的三分之二土地尚在德军之手,这使我们很难完成调查任务。
天黑时我才回到。一天之内,我乘飞机起飞和降落了四次,而且归途中还遇到了强烈得震动……这对于一个地勤军官来说是有点儿过分了。我真是饱受折磨,当飞机突然下降,好象一下子就下降了几百米的时候,我的五脏六腑都翻腾起来。在利达飞机场走出飞机以后我才松了口气,我走在坚硬的土地上,直奔空军反特处。我象醉汉一样摇摇晃晃,非常想躺一会儿或者趴在地上,用两手拽住野草。
反特处办公楼前有一些手持冲锋枪的哨兵,十几辆小汽车上和两辆带车斗的摩托车上,都有司机在值班。
在大门口,有三个穿雨衣的军人在小声谈话,我走近时,他们便不说话了。当我登上阶梯时,大门敞开,从楼房里迎面快步走出(准确些说是跑出)来了一位长着又宽又密的大胡子的军官,他穿着皮大衣,戴着一顶军人制帽。
“将军同志,我们在这里!”正在等着他的一位军官说道。
我猜测,这位就是方面军后方保卫局局长洛勃夫将军。
大厅入口处的右边,聚集了很多新来的军官;他们有的坐在长椅上小声谈话,喝着茶;有的就在桌子上擦洗冲锋枪,刮脸;有的躺在地板上睡觉。
走廊上站着两位穿雨衣、戴边防军军帽的军人。其中一位在笔记本上写着什么,另一位在我走到他身边时,他对他的同伴说:“您再问一下,把警犬放在什么地方,谁给警犬准备食物,关于伙食补助的命令是否也适用于警犬。”
叶果罗夫和波里亚可夫都在处长办公室里,这时,将军正通过高频电话向莫斯科汇报关于“涅曼”案件的搜查措施。
我想马上把门关上退出来,但中校(他这时正通过本地野战军电话同谁谈话)一看见了我,便急忙做了个手势叫我进去,并朝一张椅子指了指。
“我没有办法帮你,”叶果罗夫继续说道,“近卫军上校同志,这是方面军参谋长的命令……至于说,新来的战士比您的飞行员有什么长处的话,那么您可以直接问问他……什么?把您那些值勤士兵和值勤军官留下,但是那两批官兵必须立即交给我们听候派遣,我再强调一下,立即交出来!……我的话完啦!……”
从叶果罗夫的谈话中,从他那激动的表情和声音中,我完全明白了,他们是在这里多么紧张地工作着。显然,有人对将军进行了指责或者提出了一些令人不快的问题;他则坚定地很自信地一一作了答复,但有时也不得不为自己辩解几句。
最后,他把话筒的一端放在嘴边说服对方道:“请告诉上将和大本营,我们正尽力而为,我希望明天,最迟后天就可以抓到敌人。”
他放下听筒,站起来朝门口走去,大概这时他才看见了我,他照老习惯开门见山地问道:“找到铁锹了吗?”
“他刚从戈罗德诺和别洛斯托克回来,还不知道……”中校不慌不忙地说道。“勃林诺夫中尉在负责找铁锹的工作。”
将军把门一甩就走了。
我向波里亚可夫汇报了在戈罗德诺和别洛斯托克的工作的结果,介绍了值得我们注意的那些人的情况,他最感兴趣的是卡尔马尼茨基兄弟俩。
我从他的话中知道,关于本案,还没有任何可以使人松一口气的消息。莫斯科建议进行部队搜查,但将军和他,波里亚可夫,则认为这不合适,为时尚早,不同意。尽管如此,还是开始着手积极地进行准备了。现在正往利达市和维尔纽斯市调动伪装起来的边防军的九个团和一些工兵部队。天亮以前,要在这两个地区集中四千五百人,还有大约二百辆汽车和至少一百八十只警犬。
波里亚可夫正准备去给那些新到的各部队军官布置任务。他认为,给所有参加这一工作的人详细介绍情况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对前线的军官,所以,他建议我跟他一起去。
“勃林诺夫怎么还没回来?”他看了看表,摸了一下鼻子,“该是回来的时候了。我们等他一回来就出发……”
第53章 近卫军中尉勃林诺夫
天黑时他才回到利达飞机场。
空军军团反特处的窗户遮得严严实实,似乎在办公室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办公楼外面,一如既往地有冲锋枪手们在巡逻,但大门外不象平时那样只停有两三辆汽车,而是七辆汽车,其中有一辆小卡车和两辆“道奇”牌汽车,一辆将军坐的汽车……安德列走到跟前一看,才根据被子弹打穿的玻璃认出它来。大多数汽车里都有司机坐在那里待命。
安德列站在离大门口不远的暗处,等阿廖辛出来,以便向他汇报这次一无所获的搜查行动,他们把树林横过来竖过去地搜了两遍,但没有找到铁锹。……
他没敢进办公楼。他最怕见到的是叶果罗夫。他胆战心惊地想象着他同将军见面时将会遇到到场面,将军将直截了当地问到有关铁锹的事,而当他听说铁锹未被找到时,将轻蔑地对波里亚可夫说:“这个人连把铁锹也找不到……还算是前线军官?!幼稚可笑,如此而已!”
然而,不能拖延汇报的时间。正如安德列猜到的那样,西日尼亚克这时待在办公楼后边的警卫排屋子里。他坐在厨房外边,边喝茶边与自己的同乡闲谈。安德列打了个手势,把他叫了出来,请他去找大尉。
阿廖辛立即出现在大门口,他正在等安德列。安德列向他敬礼,激动地汇报了情况。
“用心找了么,仔细找了么?”大尉问道。
“把那块地……地方用鼻子都嗅……嗅遍了!……”为使自己的话更有分量,安德列借用了塔曼采夫的话。“搜查两遍……纵横各一次。”
“你跟第一个发现了汽车的人和第一次出现在树林里的那些人,以及巴甫连科都谈过话了么?”
“是啊,谈……谈过啦!汽车里没有铁锹。我让他……他写了个证明。”
“证明归证明……你自己是怎么想的?你的意见呢?”
“汽车里没……没有铁锹……树……树林里也没有……”安德列无精打采地说道。
在昏暗中,安德列未能看清大尉的表情,而阿廖辛讲起话来又总是那么四平八稳,尽管如此,安德列还是在阿廖辛的问话中发现了一种如果说不是激动,也是焦急的心情。
“你到警卫排去吃晚饭吧。”大尉命令道。“然后,到走廊尽头左边那间办公室,写一份详细汇报,抬头写给中校。要说明你们都具体干了些什么,跟谁谈过话以及你得出的结论。把报告交给秘书……天亮以前可以睡一觉……对了,民宅已经住满了,警卫排也有人住了,你就在汽车里睡吧!……”
说完,阿廖辛就走进大门……汇报去了……
西日尼亚克在警卫排炊事兵的耳边小声说了几句什么,炊事兵就在一公升装的饭盒里满满地盛了一盒带肉块的很稠的热菜汤,把半个面包切成了几大块。一天一夜什么也没吃过的安德列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既没吃出食物的滋味,也没注意到自己吃饭时发出的很响的叭嗒声。
第54章 没找到铁锹
通往隔壁房间的门敞开着,可以看到,在双层床上有几个军官和衣而卧,睡得正香,军装上的肩章表明他们属于各个不同兵种,两位年青而又结实的上尉,正坐在那里擦冲锋枪。
“从莫斯科来的……”西日尼亚克都市安德列耳语道,“来了满满一架飞机的人……”
他们这个小组常住的民宅也被新来的人占用了……
所以新来的官兵几乎都是年龄相当的人(二十五岁到三十岁),都象特意挑选出来的一样,个个身强力壮、肌肉发抖;他们除了手枪,还有归自己用的冲锋枪,上路时这些冲锋枪都被包扎起来。安德列一下子就明白了:“他们是搜查队员!”很可能他们不仅仅是搜查队员,而是象塔曼采夫说过的那种人……“猎狼犬”?
来了满满一架飞机的人……这种情况在安德列调到反特局工作两个月以来还从未见识过。阿廖辛什么也没对他说,因此,安德列也就根本不可能知道,将军的到来也好,他未能找到那把铁锹以及这些新人的到来也好……这一切都与他们小组已经搜查了十二天的那个敌台有直接关系。
他只明白了一点:发生了某种不寻常的重大事件……
而在反特处办公室里,阿廖辛大概已经汇报完未能找到铁锹这件事。安德列几乎难以想象,将军和波里亚可夫将有何反应。为了不想这件事,他命令自己为那份书面汇报打起腹稿来。
如果在警卫排这里写汇报多么好,但阿廖辛命令他,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