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 >

第413节

(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第413节

小说: (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特别是中国人,中国人中国传统的学说,实在说,最精简的就是《四书》。不读《四书》,换句话说,你完全不能够了解中国文化。如果你有一部《四书》的基础,你来学大乘,可以了,不学小乘,不算是过失。《四书》没有念通,修学大乘难,信解不容易!
  所以我们要肯定佛教是佛陀教育,是智慧的教育。方东美先生把佛的经典看成为佛经哲学,有道理!他对於佛教经典,一生当中每一天读诵研究,没有空过。他家里面有一套卍字续藏经,他买的这套经典不是在家里供养好看的,真读。不但读,许许多多重要的经文,他都能背诵,我们出家人不能跟他为比。他在学校里头讲经教学,一段一段经文就这样念出来,没有书本,我们不能不佩服,人家真用功。一生过清苦的生活,对於这个世间五欲六尘的享受,他远离了,以学佛、以深入经藏为乐趣,这里头真乐。他告诉我,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方老师,我们很清楚,也是信解菩萨。
  信解菩萨多,用现在的话就是社会上学佛的人多。但是不是现在这种学佛,现在的学佛对经教都完全不通,这个不能算学佛。真正求解,依教奉行,而没有证得地上菩萨果位的,这叫信解菩萨。这样的人多了,住在这个世间,这个世间善多恶少,他所感得的一定是清净多染污少。这个世界好,这个时节因缘好,道理在此地。由这个再提升,那就是超越十法界,尘沙、无明断了,至少也破一品无明了,在《华严经》里面是圆教初住菩萨,初住,发心住,发菩提心!
  『无量诸众生,悉发菩提心』,这个清净刹土是一真法界,确实无量无边的那些众生都发了菩提心。他要不发菩提心,他就不能住华藏世界;他不发菩提心,他就不能离开十法界。所以诸位一定要晓得,阿罗汉、辟支佛没有发菩提心,权教菩萨发菩提心了。发菩提心,菩提心里掺杂著不善,不是清净的菩提心,所以他出不了十法界。
  菩提心,我在长行里面跟诸位做了报告,就是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权教菩萨发了这个心,但是真诚里头还夹杂虚伪,清净里面还夹杂染污,平等里头还夹杂不平,正觉里头夹杂愚痴,慈悲里头还夹杂自私自利,出不了十法界。哪一天才能出十法界?必须真诚里头确实没有夹杂丝毫虚伪,清净里头没有夹杂丝毫不净,平等里头没有夹杂丝毫不平,正觉里头没有夹杂丝毫迷惑,慈悲里头没有夹杂丝毫自私自利,行,你超越十法界了。不但是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入一真法界了。
  『彼心令刹海,住劫恒清净』,「彼」是说这一些发菩提心的众生,他们已经是菩萨了,初发心的菩萨,这个时候他们真的是住净土,所以这是圆教初住、别教是初地。劫清净,劫里头不夹杂染污。再往上提升,我们看第六首偈:
  【无量亿菩萨。往诣於十方。庄严无有殊。劫中差别见。】
  前面长行清凉大师给我们讲,这一段是说哪一尊菩萨?从二地到十地,别教。二地菩萨到十地菩萨,他们住的是真净土,『无量亿菩萨』,这个时候的修行跟信解菩萨完全不一样。为什么?信解菩萨没见性,完全依靠信解修行,就像我们现在一样,我们现在修行完全依靠信解。见性的菩萨那不一样,他的修行称性,这个功德殊胜真实。所以他们的修行完全是开放的,就是《华严经》末后五十三参,开放的,遍游虚空法界无量无边诸佛刹土。他们的修行就常常到外面去参学,周游列国,上求下化,他们是用这个方法来提升自己的境界。
  信解菩萨就像中国古人念书的人所说的读万卷书,在家读书。登了地的菩萨之后,那就是行万里路。信解是读万卷书,登地之后是行万里路,到处去参学,参访的善知识是诸佛如来,这是上求。帮助一切诸佛如来接引教化有缘众生。这一些众生与我有缘,与你没有缘;与你有缘,与我没有缘。这是什么回事情?往昔劫中,生生世世跟众生结的缘不相同。有些众生跟我结了好缘,我很容易帮助他,他欢喜,他能接受;你去帮助他,他不欢喜,他不愿意接受。缘分不一样,所以劫中就有差别见。
  由此我们就要体会到,我们在没有证得这个果位之前,一定要与一切众生结善缘,决定不能跟众生结恶缘。这个事情要牢牢的记住,要守住古圣先贤的教诲,「冤家宜解不宜结」。宜是应该,应该化解,不能结怨。《八大人觉经》里面,佛教导我们「不念旧恶,不憎恶人」,我们要信受奉行。
  旧恶是什么?这个人过去所犯的过失,我们不要放在心上,看他今天所作所为。他今天的作为是善的,我们要尊重他,我们要取他之善,成就他之善。不要认为他过去做的恶事做多了,现在还要处处找他的麻烦,障碍他,那就错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圣人的教诲!我们要帮助改过自新的人,我们要尊重改过自新的人。改过自新的人非常难得,古人有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
  「不憎恶人」,现前有许多做恶的人,不能用瞋恚心对他。为什么?那就不是教学了。这是教育,教育的目标是要把恶人转变为善人,把坏人转变成好人,把迷惑的人转变成懂事有智慧的人,你的教育才成功。
  圣人为什么出现在这个世间,来从事这样的义务教学?没有别的,就是把世间不善的人转变成善人,他的目的在此地,一无所求。把迷惑的人转变成有智慧的人,破迷开悟,断恶修善,转凡成圣,把凡夫转变成圣人,这些教育就成功了,就圆满了。
  我们跟随释迦牟尼佛的脚步,做释迦牟尼佛的学生,一定要发愿,我要做释迦牟尼佛的传人。要做传人,你就要学得像释迦牟尼佛,这是佛的菩萨弟子,要做得像。做得像一定要按部就班,依教奉行,为什么?我的榜样是给后学、给现前社会大众做样子。纵然我有能力,不必学小乘就能够接受大乘教育,我为了给众生做一个好的形象,我还是按部就班来。为什么?我要不按部就班,别人说你可以不按部,我也可以。殊不知我有这个能力,他没有这个能力,我现在要帮助他,我要做样子给他看。
  释迦牟尼佛久远劫就成佛了,这一次来示现是第八千次,为什么还要八相成道?你看看示现的是八相成道里头降魔。降魔是什么意思?断烦恼。求学,印度许许多多的宗教,他都去参学,都去学习。亲近过许多宗教的传教师、仙人、婆罗门、瑜伽、数论、大善知识,他都去亲近,去请教。这个就是「法门无量誓愿学」,他去求学,成就自己的德行。
  他要不到处去参学,他示现成佛教化众生的时候,某人说:你还没有学过,你怎么能够教导他?人家一问,释迦牟尼佛说:哪一个宗教我都去学过,你们这个宗教里,最有声望、最有地位、最有德行的人,我都去参访过。人家没话说了。所以先要把自己应当学的东西要学好,然后你要是能教化众生,发心要教化众生,普度众生,这个世间所有宗教的典籍,你都要涉猎,你才真正能展开多元文化的社会教学。你要不懂其他宗教典籍,你就没有办法教导所有的宗教徒;你要不了解各个族群的文化传统,你就不能够教化不同族群的众生。大学问!
  诸位一定要知道,学问是建立在德行的基础上,没有道德不行。所以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先示现降魔,然后再示现去参学,菩提树下示成正觉,都给我们做了。那是示现做给我们看的,教我们按部就班学习。大彻大悟之后,这才推动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广度众生。
  修学的次第要遵守,不能躐等。我今天劝导年轻的同学们,为什么那么多次的讲《弟子规》?《弟子规》是儒家的,是世出世法学习根本的根本。净业三福第一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两句就是《弟子规》。你在家里能做一个孝顺的儿女,你在学校能做个好学生,这叫法器,你有条件接受圣贤教育。如果在家里面不能做好儿女,在学校对老师不是好学生,你还会有什么成就?诸佛菩萨统统出世,对你也无可奈何。这个是特别强调《弟子规》,道理在此地。
  你们要不能够好好认真学习,从这个地方扎根,你们这一生成就有限。换句话说,你到「信解诸菩萨」这个地位,你都有困难。我要说得不好听的话,但是是实话,初信位的菩萨你拿不到,那还谈什么?初信位,小学一年级。不要轻视这个小学一年级,小学一年级是天人师,一点都不假,他的心清净。从这个地方不断往上提升,他有大成就。发菩提心,菩提心虽然不清净,不断不断他能够叫菩提心净化,到纯净菩提心,他超越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六四卷)  2002/07/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764
  诸位同学,请看《华严经》,「世界成就品」,第九段「劫转变差别」,偈颂第七首:
  【一一微尘内。佛刹如尘数。菩萨共云集。国土皆清净。】
  偈颂第七首是颂前面长行第七句。在长行里面,我们看到第四句是讲信解菩萨,也就是地前的菩萨,第五首是讲初地菩萨,第六首是讲二地到十地。这一首是讲普贤菩萨,普贤菩萨的庄严国土能够契入微尘内的刹土。由此可知,到这个地方真正叫究竟圆满。前面长行讲:「十方一切世界海诸菩萨云集故,世界海无量大庄严劫转变。」长行文的意思非常的明显,我们现在来读偈颂,来看这一首偈颂。
  『一一微尘内』,这个微尘无量无边。诸位特别要著重在「一一微尘」,一个微尘也不漏,这是不思议解脱境界,这是真实的境界。前面我们读了很多,知道宇宙是重重无尽的法界。现在我们看这个「一一微尘」,任何一粒微尘。微尘小,我们肉眼看不见,佛经里面常讲,物质最小的单位。大乘经里头又说,微尘还能够分析,分成七分。七分之一,微尘的七分之一是色聚之微。色聚之微还能够分,再把它分成七分,七分之一是极微之微。极微之微就不能再分,再分就没有了,所以它也叫做邻虚尘;虚是虚空,好像跟虚空做邻居,不能再分了,再分就是虚空。我们从世尊这种说法,我们就能够体会,这个地方讲的「一一微尘内」,肯定不是阿罗汉天眼所见到的微尘。这个地方讲的微尘,肯定是极微之微。极微之微的微尘里面有世界,有多少世界?『佛刹如尘数』。这里面诸佛刹土之多,就像微尘数量一样。在这个地方,我们首先要肯定佛菩萨决定没有妄语,决定不夸大。他所说的,就像《金刚经》上所讲的: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如语,事实是什么样子,他就怎么说,他也不添一点,也不减一点,一定把事实真相圆圆满满的跟我们说出来,如语。
  所以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提到,整个虚空法界是一个有机体。所谓有机体,就是有生命的,这话是真的。什么是生命?性是生命。有情众生分上,佛说他有佛性,无情众生它有法性,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佛这个说法,如果你能够肯定,你能够契入,那就非常恭喜你,你证得清净法身了。证得清净法身的人,跟我们有什么不一样?跟诸位说,除了思想见解不一样之外,其他的没有两样。思想见解真的不一样,为什么?我们凡夫思想见解总是脱离不了妄想分别执著,你叫凡夫。这种思想见解,就是我们常讲的轮回心。你用轮回心,你所造的一切都是轮回业,轮回心造轮回业,你怎么能出得了六道轮回?
  今天佛在经典里面教导我们超越轮回,把那个念头转掉。转念头是难,非常非常困难,为什么?凡夫,就是说我们常常听经的,不常听经那没法子,常常听经的,有时候觉悟,忽然明白了,但是没隔多久,又迷惑了,又颠倒了。明白的时候放下,放得下了,过几天之后,想想不对,又放不下了。这个境界,跟诸位说,是好的,哪一个菩萨证果之前都是这个现象。所以,你要是有这个现象,你自己应该知道,你已经有相当的进步。哪一天你真的一切放下,不再后悔,也就是不再起妄念,你就入菩萨位,你就证果。在这个过程当中,进进退退无数次。进进退退,有的人修几十年,二、三十年。这种进进退退的,一会儿又放下,一会儿又放不下,这个情形是很正常、是很平常的。彻底放下那一天,你证果了,你就入境界。
  所以,自己对自己非常清楚。我们修行,现在在什么地位,什么样一个境界,不需要问别人。问别人,别人未必能说得清楚。所以,要常常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