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 >

第15节

(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第15节

小说: (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面一首偈是讲现身,这一首偈里面就很具体为我们说出来究竟是哪些神变。从这一首偈我们就能够联想到八相成道,诸佛菩萨展现的是八相成道。『能於一念顷』,「一念顷」是讲时间之短。『普现诸神变,道场成正觉』,这是举一个例子,我们一定要晓得,意思是说可以在无量无边微尘刹中、无量无边毛孔刹中,「一念顷」就能示现八相成道。八相成道能现,其余的无一不能现。《普门品》里面讲三十二应,《华严经》讲五十三参,三十二、五十三不是数目字,表法的。为什么?一一法中都包含著无量无边,重重无尽。就跟我们在上面经文里看到的一样,重重无尽显示出本善,显示出大圆满,智圆满、德圆满、相圆满。德是能力。
  在这个地方实际上也是告诉我们,我们学佛学什么?就学这三个圆满。我们现在这三样都欠缺,欠缺得太多,佛告诉我们不必害怕,为什么?三个圆满是我们自性本来具足的,问题是如何恢复自己的性德。九界众生、六道凡夫迷失了自性本善,迷失不是真的失掉,就像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里面告诉我们:「本觉本有,不觉本无」,这两句话给我们很大的信心。本觉本有,本有当然可以恢复;不觉就是妄想分别执著,不觉本无,本无当然可以断掉。问题就是我们觉不觉悟,我们肯不肯发心把它断掉?果然觉悟,真肯发心断掉,就断掉了。你断不掉,断不掉怎么回事情?你没放下。心想在作祟,依旧随顺烦恼习气,你的心不清净,你妄念很多,自私自利的念头太重,你被这些东西控制,所以你在六道轮回永远没有出头的日子。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整个僧团我们在经上常常看到一千二百五十五人,经上讲一千二百五十人,还有五的零头省略了,实际上是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这么大的一个团体,大家在一起生活都能够遵守六和敬,世尊威神的加持。他们的生活,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三衣一钵,什么都没有。所以我们要常常想,世尊是怎么教的?用什么方法教?这些人是怎么学的?都证阿罗汉果、都证菩萨果位,没有教科书、没有讲义,没有什么参考资料。我们今天搞这么一大堆,愈搞愈糊涂,愈迷愈深,堕落在文字障里面。现在我们再问,这些经文还要不要?又不能不要,不要就没有依靠了。经典上讲得很好,佛陀在世,佛是依靠,无需要经论;佛不在世,经典是依靠。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一万二千年法运之中,一切众生要想学佛,唯一的依靠是法宝,三宝里头法宝第一。
  什么是僧宝?依教修行的是僧宝。诸位要把这句话听清楚,要把这几个字看清楚:「依教修行」。依教起解而不修行,他不是僧宝。清凉大师讲得很好,「能说不能行,国之师也」,你只有言教能教人,你的行不行。你的言教没有错误,完全依照经典怎么说,你就怎么说,字字句句没有违背经论,这算是好老师,不误人。「能说又能行,国之宝也」。所以三宝是要能行的。能解又能行,这才叫宝。能解不能行,我们通常讲,可以担得起法师这个称呼;能说又能行,这才是阿闍黎,这才是和尚,这是僧宝。在家居士能说又能行,他也是僧宝。僧宝不一定是出家人,在家人一样,出家在家男女老少,只要你能解又能行,你就是三宝之中的。所以要能行,特别是普贤大行,普贤法门最重视的是行。行不离开智,智是辅助。《华严经》上就显示这个意思,普贤为长子,文殊为庶男,你就晓得这部经重点在哪里?重点在行门。
  我们看看造像的表法,毗卢殿供养毗卢遮那佛的,毗卢遮那佛没有形像也给他造个形像。他的右手是普贤菩萨,他的左手是文殊菩萨。佛法尚右,右面最大,站在这面大,你就晓得哪一个是尊、它著重在什么地方。解行并重,特别著重在行门,我们不能不晓得。唯有示现种种神力,才能帮助种种不同根性的众生,才能应付种种不同的环境。目标只有一个,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这是主目的,其他的全都是附带的。主一个,附带的很多。我们讲主从,这一个团体里面,一个僧团,主是释迦牟尼佛,随从他的那是附属的,比丘众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还有菩萨众,还有优婆塞众,还有优婆夷众,所以主是一个,从是很多。我们明白这个意思,佛陀教化众生,主是破迷开悟,由此可知,八万四千法门是从。用什么方法达到破迷开悟?方法很多,那个方法是灵活的,时时刻刻都在变化。我们自己修学就明了了,智慧是第一,有智慧就有能力,聪明人学东西一看就会,一听就会,一接触就会。智很重要,人有智慧,反应灵敏、反应快速,察言观色,人家一点点暗示,就晓得什么样的用意。思想敏捷,动作也敏捷,这样才能为众生服务,一看众生需要什么,不要等他说。
  我们学会建立在此地,我们常常在街道上行走,看到这边的居民都是老人。老年人需要什么?我们一看就晓得,需要人照顾、需要人安慰。照顾什么?当然最重要的是饮食起居,生活上的照顾。我们常常请他们吃饭,做他喜欢吃的东西,我们还打听他们喜欢吃什么。我们家里人无论是男众女众,各个都要会做;你不会做,你就不能照顾这些老人,你就不能为他们服务。遇到的时候,亲切的问候,他心里得安慰。这些老人我们想像当中知道,他们的儿女大了,离开此地在外面工作。外国人的教育跟中国不一样,年轻人能够自立了,很少回来看父母。逢年过节老人生日,寄一张卡片,老人心里感觉很温馨,「这个儿女没有把我忘掉,还想到我的生日。」我们应当怎么做?我们应当代替他的儿女,尽一分孝心。我们现在能力很有限,现在我们请他吃饭,一个星期一次,星期六的晚餐;到我们真正有能力的时候,我们每天供应。
  外国人饮食习惯,晚餐是一天的主餐,不像我们中国人,我们中国中午是主要的一餐;尤其是学佛,日中一食,我们中午是最重要的一餐,早晨、晚上都没有中午这么重视。外国人是晚餐最重视,他们工作上班,中午吃一点面包、三明治,喝一杯牛奶、咖啡,晚餐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将来有能力提供晚餐,照顾附近的老人,好!年岁太大了,他每天主要的一餐我们提供给他,素食。我相信我们能做到,不能够三餐供应,我们供一餐,每天供应一餐肯定可以做得到。所以我们家的人各个都是厨房的高手,每一位都要学,住在这个地方的居士也要学,我们在这里利用这个机会,在这个地方修布施。
  诸位要晓得,我们这一餐饭,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统统具足。我们下厨房做几个菜,是我们内财布施;老人在吃饭的时候我们陪他一起,一面吃饭,一面话家常聊天,这是温馨,温馨对他是很大的安慰,这是法布施。让他感觉到年老了,他有依靠,净宗学院可以依靠,他没有忧虑、没有恐怖了,无畏布施。诸位要晓得,这就是大乘佛法,我们在这里培养自己的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真诚心。你怎么培养?就在这个环境里培养,就在这里头去练。我们这样真诚热心照顾人,人家会想到「这佛教是不错,这些学佛的人真的都是好人,都很善良,都没有恶意。」这就是弘法利生。不是天天口里讲,是要做到。我们对人要有礼貌,走路有走的样子,坐有坐的样子,站有站的样子,言语有分寸。这些客人来看到心里生欢喜心,他到别的地方看看,「你们跟别人不一样,每一个人和颜悦色,和蔼可亲。」
  学佛我们真正的成绩都在形象上,你到底学了多少、你得了多少受用,全在你身上,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笑。这是我劝导大家的,希望大家在此地做真正的佛弟子。真正的佛弟子要像佛,心要像佛,像佛心,思想要像佛,行为要像佛,言语要像佛,我们现在要认真落实。从哪里做起?从《弟子规》做起。如何能做得好、做得有效果?互相勉励、互相警策。自己一定要知道,要肯定毛病习气很重,无量劫来的毛病习气不说了,这一生你从小到现在,三、四十岁,三、四十年的恶习气,一下要把它改掉,谈何容易?古人修行比我们容易,为什么?他从小就受过好教育,《弟子规》在中国流行一千多年,哪个人家家长不用这个教儿女?最近这一百年才把它丢掉,学西方人。现在知道问题出来了,西方本身问题也出来了。西方人过去的道德教育是宗教,现在科技发达,信科学不信宗教了。宗教是神圣的教育,大家把神圣的教育都丢掉了,伦理道德完全没有了,造成社会的动乱,造成世间天灾人祸。
  许许多多同修,几乎已经感触到灾难在眉睫之间,马上就要来了,我们怎么办?唯一的一条道路是学佛,认真学佛。我们要想度自己、度众生,除这一条路之外,没有更好的路可走。我们不能辜负诸佛菩萨对我们的爱护,诸佛菩萨就在我们的周围,我们肉眼凡夫不认识;通过《华严经》的学习,我们现在有了一点消息,知道诸佛菩萨就在我们的周围。我们的周围一切人一切物一切事,全是诸佛菩萨不思议的神通变化,只要细心观察,你知道周边所有的一切,充满了真实智慧,充满了无量的德能,我们学之不尽,无边的相好。所以,我们要真学。真学,古来祖师大德常常讲从根本修,根本是存心。
  现在第一堂课,我劝同学们三个月,三个月的时间把第一堂学好《弟子规》。《弟子规》的学习方法,跟《沙弥律仪》、《太上感应篇》这些学习的方法,一天学一条,两天就学两条,我想三个月九十天大概都学完了。沙弥律仪的十条戒跟《十善业道经》上大同小异,一天学一条,十条戒十天就学完了。学完之后,这一生当中永远保持,尽形寿受持。我们的受,受就是学,一天学一条,不要学多。二十四门威仪,每一个星期学一门,二十四个星期毕业了,半年就完成。所以在二00二年这一年当中,你们想想看这三个课程,这三个课程都是属於行经,要落实的,变成自己生活行为,我们的重点放在这里。我讲经,你们随著听,这个听有好处,帮助你开智慧,帮助你拓开心量。但是如果不能够落实在生活行为当中,听这个东西是狂慧,没有用处。人一定要有实学,别人怎么作法与我不相干,我绝不受外面环境影响。自己胸有主宰,有智慧、有禅定,不被环境动摇,不会被外面言论干扰,有定有慧。一天学一条,学好之后保持、受持,我一天受一条,要永远的保持,哪有不成就的道理?
  学有方法,不能贪多,你们《了凡四训》好像也学了很久,到这个山上来常常讲,都在那里读,都在那里学习,自己也都讲给别人听,做不到,有什么用处?今天我教给大家学一条,这个方法是早年章嘉大师教给我的,他教给我学戒律,学一条,这一条学到了,做到了,你就得戒,你就得一条;两条学会了,你就得两条。你要不落实,你没有得到。形式没有用处的,拿著本子天天在读诵、在研究、在讲解,是形式,你有没有做到?经论也是如此,佛经典上讲的境界,有没有契入?换句话说,有没有变成自己的境界?契入就是自己的境界。看看经上讲的佛菩萨那么大的心量,我们自己心量有没有拓开?如果真的拓开了,受用无穷。真解脱,大自在,虽然不能像佛,比起一般世间人,那人家不能跟你相比。起心动念照顾尽虚空遍法界的众生,从哪里照顾起?从周边照顾起,靠近的。周边照顾起,这佛法讲「缘」,近周边这些人缘成熟了,慢慢扩大影响,影响到尽虚空遍法界。
  事我们现在做不到,心、愿圆满的。我们这样的修行方法,不断加速度的提升自己境界,可不可能在我们一生当中契入等觉菩萨境界?在理论上讲肯定的、可能的。真能做到吗?要看你自己,这不能问别人,这是自己的事情,别人帮不上忙。能不能入等觉菩萨的境界,就看你是不是把经典上所讲的道理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经典上所说的处事待人的这些原理原则,这些细微的细行,你是不是统统落实了?你接触一切众生,开口说话是不是经典,没有一句废话?释迦牟尼佛一生没有一句废话,无论跟什么人接触,他所说的话记录下来是经典。我们能不能在日常生活当中接触一切人,一开口你把它写下来那就是经典,你要能够这样子学习,真正做到了,你这一生就能证得等觉菩萨的境界。这个事情问自己,不能问别人。佛用三藏经论来帮助我们,我在此地跟诸位同学一起学习,我用这个来帮助你,我们今天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