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第14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思还是体会不到。清凉大师在这一段注解里面,这个注解我们把它漏掉了,但是也没有关系,诸位看能看得懂。「妙用自在」里头说,「亘十方而包三世,收因果而该人法,深广体用,无边自在,非言能说也。」他在《钞》里面为我们指出「人」、「法」,菩萨是因地的人,如来是果地的人;法轮是法。
底下是第三个段落「起定分」。前面是入定,定中加持,现在普贤菩萨要出定,起定就是出定。经文里面也是有两段,「此界」、「类通」。请看经文:
【尔时普贤菩萨,即从是三昧而起。】
清凉大师说,起定也分两段,这一句是「起主定」,后面一句是「起眷属定」。什么叫主定?什么叫做眷属定?往下面经文看,你自然就懂得。主定总说「一起一切起」,眷属定是讲的业用上。普贤三昧必须要落实在生活上,要落实在日常工作当中,要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里面,这个定才起作用。所以六根接触外面境界,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当中,都能显示三昧的德用,这叫眷属。我们先来看这一句,这一句是主定,清凉大师注解「所作事竟故」,究竟就是圆满。这一段经文分两个大段,前面一段「此界」,后面「类通」十方。此界也有两段,先讲「起定」,然后讲「众益」,三昧有许许多多的利益。这一句是讲主定。『尔时』是十方诸佛加持的时候,加持之后。我们前面看到口加、意加、身加,加持之后这个时候,普贤菩萨出定。
【从此三昧起时,即从一切世界海微尘数三昧海门起。】
这是讲眷属定,一起一切起。清凉说得好,「由此妙定,即是一切三昧海故。余定为门,皆入此故。彼全同此,亦受海名。」这一句经文一定要记住前面所说的境界,重重无尽的世界。刹土入微尘,微尘现刹土;微尘世界里面,一一刹土又有无量无边的微尘,一一微尘又有无量无边的刹土,重重无尽!重重无尽的刹土当中,都有诸佛如来,诸佛如来的面前都有普贤菩萨入定。这个主跟眷属如果还不能体会,那就像古德用镜子互照。贤首大师建一个八角亭,八角亭是八面,每一面放一个大的镜子,你要不了解这个境界,你到镜子当中去站一下,镜子彼此互相对照,重重无尽的现相出来了。你这一个人站在那个当中,这是主;镜子里面所现的影像那叫眷属。你在那里入定,镜子里的影像统统都在入定;你出定,镜子里所有的影像也全都出定。从这个比喻当中,你能够稍稍有一点体会。凡是比喻,都没有办法比喻得恰到好处,只能比喻一个彷佛。但是从比喻你要能够悟入真实境界,真实的世界确确实实就像镜子互照重重无尽,我们一毛端是个镜子,一微尘它也是个镜子,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
心性在哪里?大彻大悟的人他知道没有一法不是自性,法法皆是,法法皆如。佛经开端第一句话,「如是我闻」,这一句话把十方一切诸佛所修、所证、所说全部都包括了,若非法身菩萨,这一句不懂。我们对初学讲经,你要是讲得这么深入,人家听了也不懂。最容易懂的就是:「如是」是指这一部经,「我闻」是阿难亲自听佛所说的,如是这一部经是我阿难亲自听佛所讲,这个说法人人都懂。也没有说错,这一句里头有无量义、有无尽义,端在各人契入程度的浅深。所以佛法有味,法味非常之浓!世味,这个世间五欲六尘,那个乐的味道跟佛法不能相比。佛法之乐乐无穷,如果能够入进去,这个世味怎么引诱你,你也会不动心。为什么?你比他更乐,你比他更自在,你比他更享受,他怎么能跟你相比?不但我们这个人世间,六欲天王、大自在天王、摩醯首罗天王都不能为比。可惜你没有尝到,你果然尝到,乐此不疲!为什么天天讲经读经?享受法味。所以读经、讲经、讨论、听经是在享乐,享受诸佛如来究竟圆满的法乐,我们才能够得受用,叫法喜充满,喜乐充满。
起定第二个段落,起眷属定。经文有十句,第一句是总说,「一起一切起」,我们读过了。现在看后面九句,是清凉大师的科题「别辨」。第一句:
【所谓从知三世念念无差别善巧智三昧门起。】
往下九句,每一句最后都是『三昧门起』,有这四个字,才显示出「一起一切起」,才显示出无量的智慧德能都是依这个三昧为体。由此可知,普贤三昧的重要。你要不能修得普贤三昧,华严的境界你就完全没有分,顶多听听而已,像听讲故事一样,一丝毫的受用你都得不到。你要真正想得到受用,那你不能不懂普贤三昧。如其不能,至少也得像彭际清居士一样,你掌握到华严念佛三昧门。彭际清有这么一篇文章,《华严念佛三昧论》,近代黄念祖老居士有《讲记》。这是彭居士他在《华严》里面所得到的真实受用,依华严三昧念佛求生净土,这个境界也不可思议,无愧於一代大善知识,都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这九句里面第一句,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说,第一即是「能知智三昧」,智是智慧,你怎么知道你有智慧?你能知智慧这一类的三昧。下面给我们解释,「谓无一念暂差」,所以说「念念无差」。『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念念无差别』,这就是没有一念暂差。『善巧智』,是「念念无差,而不废遍知」,这叫善巧智,这是圆满的后得智起用。圆满的后得智就是无所不知,《般若经》上常讲,「般若无知,无所不知」。般若无知那是本定,就是我们前面讲的主定,无所不知那是眷属定,虽然遍知,确确实实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如果起心动念、分别执著,三昧就没有了。世间人也确实有相当的智慧,也有相当的能力,今天科学家种种的发明,那不能不说是智慧,这种智慧在佛法里面称为世智辩聪。为什么?它里面没有三昧。如果里面有普贤三昧,我们就能想像得到,所有一切发明决定是利益众生的,决定不可能产生副作用的。今天科学技术固然有一点便利,但是那个副作用太大,副作用真正明显的威胁到一切众生生死存亡。这什么原因?智慧里头没有普贤三昧,是世智辩聪,没有真实智慧。真实智慧是从三昧起来的,戒定慧三学,三昧是定,普贤菩萨入定,后面这个圆满智慧才现前。
经上这个意思非常明显,我们想学,真的是不知道从哪里学起,但是也不能不说说。在这一句里面,「知三世念念无差别」,这就是「善巧智三昧门」,善巧智就是我们一般讲的后得智。后得智是权智,无所不知从这个地方起来,起定了。起定就现这个境界,一出定就无所不知,是他自己平素真修的素养。以这个修养的条件,感得十方诸佛的加持,圆满的后得智现前,清凉讲的遍知。这一句最重要的就是「知三世念念无差别」,这句话里头的意思很深。《金刚经》上也说,《金刚经》怎么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金刚经》上讲「亦如电」,这个地方讲的「三世念念无差别」,你要不懂这一句的意思,你的智慧当然生不起来。你所生的还是妄想分别执著,依旧是用你的意识心来学《华严》,你没有离心意识,经文的奥妙你无法体会。第二句:
【从知三世一切法界所有微尘三昧门起。】
前面一句「能知」,这一句「所知」,清凉讲这叫「能所一对」,实实在在不容易,『三世一切法界所有微尘』。《华严经》我们念到此地也不算少,没有看到经上讲恒河沙数,讲数量大,「世界海微尘数」,跟一般大乘经上讲的不一样。这一部经释迦牟尼佛说了,在当时印度不能流通,一直到佛灭度之后六百年,龙树菩萨出现,这部经流通的因缘才成熟。你要问为什么?我们现在读这个经文了解,小根性的人不能接受。前面讲经开始的时候,讲这一部经的当机者是法身大士,凡夫里面有没有?有!有一类叫大心凡夫,他不是法身大士,他是大心凡夫,量大福大,他听了不会反对,他听了能接受。如果没有大心凡夫,这一部经没有法子流通。这种大心就是经论里常常形容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有这样的大心,一展卷自自然然心心相应。所以心量小,不能学这个法门,这个法门一开口「世界海微尘数」。有「知三世念念无差别善巧智」,你才能知「三世一切法界所有微尘」,知道微尘里面有世界,世界里头又有微尘,你才真正知道宇宙的真相重重无尽,它不是一个平面,它是立体的;它不是一个单纯的,它是多元的。自性的本体、德用,在这里显示不思议的解脱境界,这个解脱就是大自在、大圆满的境界。第三句:
【从现三世一切佛刹三昧门起。】
清凉在这里告诉我们「现广刹」,刹土确实佛刹是最大的,这是世间人无法想像的。佛刹就是一尊佛教化的区域,大乘经上常讲的三千大千世界。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佛刹,都有普贤菩萨在诸佛面前入定。华藏世界这一位普贤菩萨出定,他们也统统都出定,一起一切起;起就是出,一个出定,统统都出定了。第四句:
【从现一切众生舍宅三昧门起。】
这是「现居处」,清凉大师说跟上面一句合起来,这是「世界总别一对」。世界是总,众生的住处。佛,我们拿现在话来说,生活活动的区域是三千大千世界,一般众生活动的区域是他居住的所在,这是现实的现相。今天我们的人类算是相当聪明,发明了许许多多高科技的技术,我们住在这个地球上,现在我们的活动范围可以遍及这个区域,这个区域是地球。现在还没有办法到地球之外其他的星球,我们现在还做不到。在科学技术没有发明的时候,生活活动范围很小,确确实实古人常讲的「老死不相往来」。真的,住在乡下,一辈子没有进过县城,他的活动范围就是他居住那几个村庄,方圆没有超过五十里的,真有!而且很多,那是他的舍宅。现在交通便捷,所以有人说地球缩小,变成地球村,是真的,一点都不错。既然变成地球村,村民的关系就非常密切,这个事情来得很突然;科技的发展也不过最近一个世纪的事情,一个世纪之前,科技虽然启蒙,但是没有今天这样的便捷。
一百年前轮船比帆船进步多了,可是那个时候从中国到美国横渡太平洋,坐那个时候的轮船航海到美国,顺利大概也要一两个月;如果遇到大的风浪,可能要三个月才能到达,哪像现在十几个小时就到达?这在古人连作梦也想不到,现在人能做到。我听说现在在发展一种快速飞机,速度可能比现在的科技要快出一倍,换句话说,将来从中国飞到美国,大概只要四、五个小时,发展得太快,地球上的居民观念上转不过来。转不过来,疑虑的心就会生起来,从疑虑再发展就变成冲突、就变成摩擦,麻烦就来了!如何消除这种疑虑、摩擦?最好的办法就是密切往来。所以今天观光旅游这个好,现在卫星电视、网路传递讯息,这个好!今天生活在地球上,不是局限一个小的地区,因此我们要懂得,起心动念一定要为整个村庄来考量,不能为自己一个家;地球是一个村,一个国就是一个家,再不能说只为我家,我还要考虑到邻居,我还要考虑我们全村的村民,这样才能够把疑虑化解,争端消灭,大家才能够过和平、幸福、繁荣、互助合作、美满的生活。
这要靠教育,《学记》里面所讲的「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我在讲席里面也常常提到,真正能够救这个世界众生的人有两种人,一个是国家的领导人,一个是电视广播的主持人,这两种人有能力挽救世界,也有能力毁灭世界,都在他一念之间。为什么?「缘」操纵在他手上。我们佛法讲缘,世间人讲权,大权操在他手上,吉凶祸福那就看他念头怎么转了。他的念头要是转成念念为整个地球村著想,天下太平,人民幸福;如果念念为自己家里著想,不考量到别人,灾祸临头,当然要起冲突。冲突的根本原因我们要知道,国际之间的冲突,起因在哪里?起因在家庭。夫妻冲突、父子冲突、兄弟冲突、族人冲突,再发展到社会的冲突、国家的冲突,这还得了吗?这是从形迹上来看。如果更深入一层的观察,冲突的起因根源在哪里?根源在自己。真正的根就是自己本性与习性的冲突,这才是根源。《三字经》上头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本性!本性是至善纯善,这个善不是善恶的善,善恶的善是习性,习性跟本性的冲突,这个麻烦大了!
儒跟佛知道这个病根,孔老夫子跟释迦牟尼佛就像一个高明的大夫一样,为我们这些芸芸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