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第11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里头一再教导我们,「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抓到一条、两条就行了,就得度了。搞多了,在法里面起了贪心,又坏了,又变成毛病了。所以我掌握到这个纲领,跟诸位同修说的就是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五个科目。早年在洛杉矶,我住在印海法师那里,印海法师对我很不错,一直到现在他还留了个房间给我。他对於我这个修学方法非常欣赏,五个科目简单明了,你容易记得住。隔不多久,我归纳我一生修学的总纲领,我写了这二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起心动念决定与这十个字相应,决定没有丝毫违背。我的生活、工作,跟大家相处,决定与「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相应。看破、放下,章嘉大师教给我的。总的纲领抓到就有成就了,不必枝枝叶叶,枝枝叶叶太辛苦、太麻烦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四八卷) 2002/03/14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648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下面的经文:
【成就一切佛功德海,显示如来诸大愿海。一切诸佛所有法轮,流通护持,使无断绝。】
这里有三句,三句成一门,一门分二,对前二句成人。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跟我们讲,这是「成就摄持门,为成持人法对」,一门分二,「初成果人功德大愿」,第二是「持法轮令不断绝,由斯玄理,法眼常全故」,这两句并不难懂,义趣很深很广。『成就一切佛功德海,显示如来诸大愿海』,能成就的是普贤三昧,所成就的是「一切佛功德海」。普贤三昧,我们总得要记住,这个三昧名「一切诸佛毗卢遮那如来藏身」,名词里面的含义,清凉跟我们做了详细的解释。「一切诸佛」是说什么,「毗卢遮那」是说什么,「如来」是说什么,「藏」是说什么,「身」是说什么,这一节经文就是解释三昧名称里面「身」的意思。由此可知,普贤三昧的重要性。哪一个人不想契入华严境界?由此可知,要想入华严境界,我们一般讲入一真法界,这是真正的成就、真实的成就。
十法界里面四圣法界,天台大师讲得好,六即佛里头四圣是相似即佛,而六道里面只能够修到观行即佛,观行位;四圣法界是相似位,一真法界是分证位,那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读《金刚经》江味农老居士的注解,《金刚经》上常常讲到诸佛,江老居士解释「诸佛」,就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分证即佛」,宗门里面常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圆教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也就是证一分法身,这是分证位,这是真正的成就。用什么方法破无明?普贤三昧,这么明显的摆在我们面前!普贤三昧是一切诸佛毗卢遮那,毗卢遮那是光明遍照,我们要从这上面去体会,如来藏身。这里头有事有理,玲珑剔透,重重无尽,圆融无碍,这是究竟圆满的大定。要用我们浅显的话来说,就是於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丝毫的妄想分别执著;从深的意思来讲,又具足了无量无边的功德。
证到圆满的大定不是没有事情,如果要没有事情了,释迦牟尼佛何必到这个世间来示现?他之所以到世间来示现、来度众生,「众生无边誓愿度」,他有事。但是虽然有事,事情很多,虚空法界有缘的众生太多了,哪里有缘,哪里现身。无论现什么身,依旧在三昧之中,没有舍弃三昧。这是什么境界?我们有没有去想想?宗门里面所说的,「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他不是不从百花丛中过,他经常在百花丛中过。我们凡夫麻烦在哪里?凡夫那就是身上沾染得太多了。他有能力片叶不沾身,不但片叶不沾身,色香味也不沾染,这就是普贤三昧。普贤三昧善财童子修成,五十三参就是百花丛中过。每一参访到末后这一段文字,我们看到「恋德礼辞」,恋德是感恩,成就自己戒定慧三学,这是感恩;礼辞,一丝毫不沾染,礼是具足诚敬,辞是丝毫不染。决定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那个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叫历事练心,就在事相上十法界依正庄严里面,练成纯净纯善。纯净是真实功德,纯善是万能,万德万能。这个「万」不是数字,是代表圆满。我们通常十是代表圆满,百、千到万是代表大圆满。净到了大圆满,善也到大圆满。净是自行,善是化他、利益众生,自利利他都到了大圆满。
前面成就果人功德大愿,如果没有这样甚深广大的三昧,我们还是换句话说,没有甚深广大的正常享受,这个功德跟大愿都不能成就,被障碍了。在这个地方,功德跟福德有区分,我们不能不知道。福德,果报在三界,在六道里面享福,福很大;功德,能帮助你超越三界六道、超越十法界,功德重要!学佛的同修,关於这一方面许许多多人混淆不清,误以为福德就是功德,这个铸成很大的错误。福德跟功德在相上是非常相似,这个相似是某些形相里头相似,让一般人产生误会了。最容易让人混淆不清的,是佛门许多寺庙道场都放一个箱子,让一般人把钱丢到里面去,那个箱子叫「功德箱」。人误会了,我们对於三宝拿一点钱财去供养,这就是功德,错了!如果这样是修功德,梁武帝为佛教建立四百八十座的道场,规模都很大,供养几十万出家人,他问达摩祖师:「我的功德大不大?」达摩祖师告诉他:「并无功德」。那是什么?是福德。如果他要问:「我这个福德大不大?」达摩祖师一定说:「甚大!甚大!」你修的是福,你来生享受大福报。人间没有那么大的福报,那你就得到天上去了,去享天福去了。天有二十八层,看你福报的大小,福报会把你不断往上抬升,上则为天王,福报大的到天上去作天王去了。
功德,有一些功德一分钱都不要花的。譬如修布施,布施到底是对治什么?对治悭贪。悭吝的心断掉,没有了,贪心断掉了,对世出世间法都没有贪心,你布施波罗蜜圆满,这是功德,这不是福德。有没有福报?有,那个福报超过人家修福的,超过梁武帝。为什么?梁武帝修的福报是有限的,你把悭贪烦恼断掉了,那个布施就是舍、就是放下,你这个是称性的,称性的福报是永远享不尽的。持戒也很容易混淆,我看过有一些出家人严持戒律,持戒很严,他修的是什么?福德。五戒十善、菩萨戒他真做到,戒律清净,怎么知道他是福德,不是功德?他恶念没有断,持戒是对治恶业的。恶业怎么没有断?他瞧不起不持戒的人,批评不持戒的人,「某个人不持戒,某个人犯戒,某个人破戒」,这个念头他不断,他心不清净,所以他是福德,他不是功德。
怎样持戒是功德不是福德?持戒清净,恶念都断掉了。不但没有恶行,恶的行为没有,恶的言语没有,恶的念头也没有了,念头没有了这是功德。所以我们看到一些持戒持得很严的人,他身虽然没有犯,他口还有犯,从口里面批评的,我们就晓得他意恶没有断。后面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亦复如是,这个东西要细细去讲求,你才真搞清楚、搞明白。换句话说,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地一定要跟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相应,相应而不著相,那是真实的功德;相应著相,依旧是福德。不能不知道,不要误会把修福当作功德。功德有了,福在其中,哪有没有福报的道理?福报现前的时候,未必具足功德。所以功德里头有福德,福德里头没有功德,这个道理一定要懂。「成就一切佛功德海」,佛是证果的人,他的功德成就了。普贤在此地为我们示现,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我们要知道如何来修学。
「显示如来诸大愿海」,如果没有成就佛果圆满功德,佛在因地所发的弘愿不能圆满。大愿的代表是普贤菩萨的大愿,是后面的十愿,「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到「普皆回向」,不能圆满,菩萨虽然在做,没有法子做得圆满。我们非常向往,很想学习,没有办法做到圆满。为什么?我们没有圆满的功德。但是不能不做,尽心尽力去做,在我们的分上那就算圆满了,要尽心尽力。特别在现前这个环境里面,佛法讲境界,我们要带头去做,要深明因果。印光大师示现在近代,要不是他老人家极力提倡因果,我们对因果这一桩事情疏忽了。不是不相信,不会去重视,那就大错了。印光大师这么一提倡,我们接触到了,才知道因果教育对现前众生之机比什么都重要。今天的世界浊恶到这个样子,就是不相信因果报应,不相信有情众生死了以后有来世,他不相信。不相信有天地鬼神,甚至於连上帝都不相信了,於是真的像鬼神所说的「胆大妄为」,什么样的恶念、坏事他都敢干,等到果报现前,后悔莫及了。
所以要挽救当前的劫运,没有别的,特别提倡因果教育。我们最近在台湾翻印一部书《八德须知》。我们这次印的时候,重新给它题了一个书名,《道德教育课本》,大家好懂。原来的书名保留,印在封面的里面一页。它是依照八德来排列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每一个字取历史上的这些事迹来做证明。在历史上哪些人行孝道,得什么样的果报;哪些人是不孝父母,他得什么样的果报。这两种果报对比,让你看,这都是正史里面所说的,决不是虚构的。讲因果报应,决定不是迷信。佛在因地行菩萨道,都曾经发愿要度众生,「众生无边誓愿度」。诸佛菩萨无量无边的大愿,归纳起来总不外乎这四大类,所以叫四弘誓愿。度众生那个度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度?就度字本意,是从这一个岸度到对方的那个岸;就像我们坐渡船过河一样,叫渡船。此岸、彼岸,此岸是凡夫,彼岸是圣人,如何从凡度到成圣,这是度字的本意。引申的意思,有帮助众生的意思、协助众生的意思、教导众生的意思、成就众生的意思。
我们怎样帮助众生不堕三恶道,用什么方法?教导众生、劝导众生断恶修善。恶的念头、恶的行为是三恶道的因,我们不要造三恶道的因,当然就不会有三恶道的果报。要努力行善,果报就在三善道。善恶的标准是什么?佛教众生总是简单明了,大家好记,定了十个标准:身,恶业是杀生、偷盗、淫欲,这是恶业,感三恶道的;十恶反过来就是十善,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你看看这个标准多么简单!这个标准的境界浅深广狭,完全看你自己的善根、因缘、程度。这十个科目,从初发心就学这十个科目,一直到成佛还是这十个科目,佛教的!口有四种恶业,妄语,两舌,两舌是拨弄是非,绮语是花言巧语欺骗众生;恶口,说话很难听、很粗鲁,口有这四种恶。翻过来就是四种善,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意是起心动念,意三种恶:贪、瞋恚、愚痴;翻过来是三种善业,这念头不贪,没有贪的念头,没有瞋恚的念头,没有愚痴的念头,这是十善业,把善恶的标准教给我们了。
佛这种教诲广大没有边际,不一定是学佛的人,你做不做他的学生、愿不愿意跟他学都没有关系,他总是以十善劝化一切大众。你要以他为师,要跟他学,那还要讲得更详细,他真教你。今天我们要帮助世人、要成就自己,你不修十善怎么行?大小乘经论,诸位一展开,佛常常叫著「善男子、善女人」,与十善相应才是善男子、善女人;与十善不相应,佛在经上叫善男子、善女人,我们就没分,不是佛所称的,我们能懂吗?所以我讲四弘誓愿,我说实际上就是一个愿,就是第一愿,后面的三愿成就第一愿,「显示如来大愿海」要靠后面三愿。「烦恼无尽誓愿断」,用什么来断烦恼?用戒定。戒对我们来讲,是强制我们要断烦恼,断恶修善;定就不是强制的,定就自然,自自然然不造恶。不但不造恶,恶念没有了,自自然然生善念、行善法。断烦恼是要靠戒定,你们诸位想想,你要不用十善业,你怎么能断恶修善?你要是用三皈五戒,这是入佛门,以佛为师了,是断恶修善的标准。三皈依是原则,是总纲领、总原则: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三皈常常说翻邪三皈。什么是邪?迷邪染都是邪。
我们今天实实在在讲是迷而不觉、邪而不正、染而不净,自己要认真反省。别人说我们、批评我们,我们听了心里很不高兴,自己回头想想人家批评的有没有错误?如果没有错误,人家这样指责我我也欢喜。为什么?消我业障。真的消业障,成就我的忍辱波罗蜜,成就我的精进波罗蜜,成就我的禅定、般若波罗蜜,怎么不感谢?感恩!在这个境界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