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 >

第41节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4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几、二十岁培养的是根本智,根性利的,十六、七岁就可以博学多闻,根性钝的总得二十以后才广学多闻,才能够普遍涉猎。
  所以现在这个学校我不赞成,不是我第一个不赞成,第一个不赞成我看到是唐大圆,抗战期间西南联大也是很有名的教授,跟方东美先生很熟,方老师曾经跟我提起他,他的年龄大概比方老师还要大一些。唐大圆很不赞成现代这个教学的方法,他说现在这个教学方法把根本智破坏了,没有根本智哪来的后得智?所以现在传授的是知识不是智慧,知识不能解决问题,智慧才能解决问题。智慧要用东方这个方法你才能培养,才能养成,西方一接触就广学多闻,所以把一门深入、长时薰修破坏了。这是根本智,就是佛法里面讲的断烦恼。
  先断烦恼然后再学法门,四弘誓愿「烦恼无尽誓愿断」,烦恼断了之后,智慧开了,「法门无量誓愿学」,智慧开了,才有能力学无量无边的法门。像佛门里面龙树菩萨,这大家都知道的,龙树菩萨学佛,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我们现在称为《大藏经》,龙树菩萨多少时间把它学完?三个月,说老实话,《大藏经》我们三十年都没有办法学会,人家三个月就完成了,什么原因?人家有根本智,所谓是一闻千悟,他有这个能力。龙树菩萨有,大乘教里面佛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不输给龙树菩萨,为什么现在我们跟龙树不能比?龙树受过基本的训练,就是说先断烦恼后学法门。我们是烦恼没有断,智慧、悟门堵塞了,没有智慧,所以你读圣人的教诲就感觉到非常困难,不得其门而入。
  所以此地「多闻而心不精专」这句很重要,可以补前面清凉大师注疏之不足,我们就晓得我们在什么个阶段,我们现前这个阶段一定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所以我劝同学们,《弟子规》我们先学这一部,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我订的期间是一年,这一年不学别的,专学它,一定要把它做到。《弟子规》不是念的,不是讲解的,是要完全把它变成自己的生活行为,那才管用。第二年我们换个科目,《十善业道经》,用一年的时间,像学《弟子规》一样,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两年把基础打好。然后在大乘教里面,你喜欢哪部经论你就选这一部,选择一部还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那你时间长短就看这个经教的内容,以及你自己接受的能力,你会有成就。到广学多闻,一定要开悟,你要不开悟,你学起来很累,开悟之后,你就跟龙树菩萨一样了。
  印度有个龙树,在中国也有一个绝不亚於龙树的,禅宗里面六祖惠能大师,他是开悟的,所以他学东西轻松,轻而易举。《金刚经》是般若,诸位晓得《大般若经》有六百卷,《金刚经》是其中的一卷,六祖学般若,般若是释迦牟尼佛二十二年所讲的,惠能大师用了多少时间就把它圆满?我想大概就是两个小时。五祖传法给他是三更,三更就是晚上十二点,在五祖的方丈室里面,五祖给他讲《金刚经》,没讲完,大概讲的是三分之一,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豁然大悟,这一悟后头就不要讲了,全都明白了。这代表是什么?释迦牟尼佛二十二年所讲的般若,惠能大师我看顶多二个小时全明白了。所以烦恼不断你就没办法,烦恼断了之后,你看看多容易,所以他绝对不在龙树菩萨之下,这我们要懂得。
  我们在《坛经》里面看到的,法达禅师学《法华经》,诵《法华经》三千遍。《法华经》我们知道七卷,每卷很长,一天大概是念一部,七卷《法华经》,三千遍差不多十年,十年这就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十年,心定了,不想别的,想的也是这部经,念的也是这部经。所以他烦恼轻,智慧没透出来,向六祖请教。六祖说这个经(他不认识字,当然没念过,也没听别人念过)你念给我听听看,法达禅师那是背得滚瓜烂熟,《法华经》二十八品,念到第二品是「方便品」,六祖就告诉他,行了,不要再念了,我全知道了。你说他学东西多快,这部经一段开头全都明了,那叫做法门无量誓愿学,得有这个能力才行。六祖跟法达禅师讲《法华》大意,法达禅师一听就开悟了。法达要没有十年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他怎么会开悟?我们今天听法师讲《法华经》,听十遍、听一百遍都不会开悟,道理在什么地方要清楚、要明白。
  我们缺的就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没有经过这个训练,所以广学多闻到最后是一无所知,你所学到的,皮毛常识,佛法里面的义理一无所知,看古来祖师大德的注解也看不懂。这是我们在学佛,我学佛五十四年我看到的,我体会到的,所以今天我回过头来劝大家扎根,从头来起,还行;如果不从头来起,你还依旧这样下去的话,你这一辈子不能成就。
  再看第二段,「二释菩萨名者」。这就是这一会的上首菩萨,他的德号叫法首,「名为法首,为明此是西北方,戌亥两间,明愚迷长夜中,能以正法自利利他,专求无懈,名为法首」。菩萨的德号是表法的,我们知道佛菩萨都没有名号,老子说得很好,「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佛法确实是如此。名相怎么建立的?都是应众生,《楞严》上说得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佛的这个形相,随众生心,众生喜欢什么样的形,他就现怎么样的相,需要什么样的教诲,他就用什么样的名,所以名可以说是他教学的宗旨,用我们现在讲,是他教学科目的名称,这诸位好懂。
  譬如我们的本师,他为什么叫释迦牟尼佛?换个别的名字行不行?不行,在这个地区,这个时段,这一切众生的毛病,对治的方法就在这名号当中,所以名号是他在此时此地教化众生科目的名称。怎么说?此时此地的众生缺乏慈悲心,所以用释迦,释迦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能仁,他能用仁慈,这对别人的,我们对一切人要能用仁慈的心、仁慈的行为对人。对自己呢?对自己是心不清净,这是大病,那怎样治心不清净?用牟尼,牟尼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寂灭。寂灭大家不好懂,我换个名词,清净,寂灭的程度比清净还要深,意思还要广,清净是接近寂灭,这就好懂。对自己要身心清净,对别人要大慈大悲,名号是这个意思。释迦牟尼佛一生教人什么?就教这个。
  佛是尊称,佛是什么?是在佛门里面学位的名称,最高的学位,我们中国称圣人,印度称佛陀,是最高的学位;比这个学位次一等的是菩萨,再次一等的是阿罗汉。所以佛门有三个学位,像现在学校一样,阿罗汉是学士,菩萨是硕士,佛陀是博士,没有比这个更高的,三个名称是三个学位。博士教的是什么?教的是对人仁慈,对自己要清净,就教这个,哪有迷信?所以名号全是表法,这我们要懂得,我们从这里就学到。观世音菩萨在这个世间一定要用这个名称,「观」这个意思很深,观照、照见,「世」是世间,「音」是什么?一切众生苦难的音声,你能够照见,你要以慈悲心去帮助这些众生。观音菩萨代表大慈大悲,慈悲加上一个大,就是无条件的、平等的,我们讲真诚的慈悲,清净的慈悲,平等的慈悲,正觉的慈悲,这叫做大慈大悲,要帮助苦难众生,今天的话说,要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这一会里面的菩萨称为法首,法首是第七信位的菩萨,凡是第七信位都称法首,所以法首不是一个人。好像念书一样,七年级的学生,七年级的学生统统称法首,所以他不是一个人。那么前面的例子一样,用方位来表法,在西北方,西北方是什么?戌亥两间,就是戌亥这两个时辰当中。戌亥是夜晚,戌,晚上八点钟,亥,晚上十点钟,从七点到九点是戌时,从九点到十一点是亥时,到十一点深夜了,这表什么?表迷惑。所以明,这个明就是表明,就是说明,愚迷长夜中。这是夜晚,夜晚代表愚迷,愚迷长夜中,不是真的是晚上,愚迷长夜是什么?能以正法自利利他,正法好比是光明,能以光明自利利他。人跟随佛菩萨学习,他就觉悟了,自己觉悟之后帮助别人觉悟,那叫利他。
  专求无懈,名为法首。你看看哪个人在这个状况里面是这样学习,他就称法首。诸位要知道,观世音菩萨不是一个人,释迦牟尼佛在现前这个阶段是一个人。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地藏菩萨、普贤菩萨都不是一个人,他的名号是代表一个法门,凡是修学这个法门的就称这个菩萨。譬如我们如果学观世音菩萨慈悲,你真的有爱心,真的有这种热忱帮助一切苦难众生,那你就是观世音菩萨。菩萨有等级的,在华严会上,从初发心到等觉有五十一个等级,好像念书一样,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总共有五十一个年级,法首菩萨是七年级,往后还很长。如果学观音法门呢?在第七个年级,那就叫法首观世音菩萨,还是多数人称呼,不是专指一个人。专指一个人,那要把这个人名字加进去,某某法首观世音菩萨,那就是专门指哪一个人;如果不加上那个人的名字,通称,太多太多!他只能称为法首。
  愚迷是讲六道,在六道里面能以正法自利利他,就是受持正法,依教奉行,信解行证,证的虽然是不高,他确实有证。他念七年级,他这个七年级考试及格,那就是他证的,他这个念完再往上升就是八年级了。这一定要懂得,你都搞清楚,搞明白了,你才晓得佛教是教学、是教育,不是宗教。宗教里面学佛法,得很小的利益,一般讲说肯定不能超越三界,不能够脱离轮回。如果你要是受释迦牟尼佛的教育,不但能帮助你超越轮回,可以帮助你超越十法界,这个利益就太大太大!超越轮回,超越十法界,用今天科学的术语来讲,就是突破各个不同空间的维次。科学家知道,不知道用什么方法突破,佛法有办法突破;超越十法界你就见到一真法界。
  下面这一句很重要,专求无懈。换句话说,就是勇猛精进,永远没有懈怠,专求,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都是做给我们看的,现身说法,我们要想成就那就得学他。十信位都是专求无懈,就像我刚才举的这个例子一样,我们用一年的时间专求无懈学《弟子规》,再用一年的时间专求无懈学《十善业》,这才行,你没有这个基础什么都谈不上。这两门东西我们用两年时间专攻,学会了之后,这一生一世都不离开。不是说我学了之后就不要了,那个不行,这两门课是生活教育,譬如你学烧饭,学会了,你要不要天天烧?不能说我这两年学会了,学会之后就算了,我就不要烧饭了,那你不就饿死了吗?诸位想想看,这是一天都不能舍弃的,将来无论再学哪个法门,这两样东西是生活,决定不能离开。譬如盖房子,这两门东西是地基,无论你盖多少层,你都没有离开地基,你离开地基你什么都不能成就,所以这个东西两年学会了是终生受用。
  再看下面,「世界名金刚者,以坚精无怠,是自世界,托西北方干卦,干为坚刚」。这个世界是什么?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你自己的受用,现在西方人讲磁场,我们东方人讲气氛。金刚是比喻,比喻是坚精无怠,你的信心坚固,愿心坚固,道心坚固,修行坚固,不但坚固,还有精。精是什么?纯,精纯不杂又没有懈怠,天天有进步,法喜充满。这自世界,这个世界叫金刚世界,形容七信位菩萨他的生活环境,他的感受世间。这底下这一句也是比喻,托西北方干卦,干是坚刚,用这个来形容他坚定、刚强。
  「佛号自在智者,以自精勤观照,达理业亡,名为自在智佛」。这个佛是表示他的成就,你看看前面多闻、精专、坚定,这个刚强是绝不动摇,他的成就,这个位次上的成就。他所成就的就是自在智佛,七信位所修的,方便波罗蜜,所以智慧、自在显出来了,没有究竟自在,没有大自在,有小自在。
  末后这一段配位,「配随位因果者」,这是总结,「还以自心本不动智佛为因」。你看看这一句,我们从这个经从头来一直念到此地,都没有更动过,真正的因是什么?是自心不动智佛,自心如如不动就称为不动智佛。因为你自心具足无量智慧,智慧的作用是觉悟,大觉,佛是大觉,这是因,因是什么?我们换句简单的话说,就是佛法常说的佛性。「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个佛性就是自心本来不动智佛,这是我们修行之真因,修行的根本,所以将来决定能成佛。在这个地位上你修得的叫自在智佛为果。这个地方的自在智佛,我们晓得这个佛是十法界的佛,这个佛就是天台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