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黄帝素问+集注 >

第82节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黄帝素问+集注-第8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于气街,侠齐下两旁各五分,至横骨一寸,经脉阻滞于其间,故腰下如有横木居其中。起于胞中,故甚则遗溺。其俞上在于大杼,下出于巨虚之上下廉,故取膝前外廉者,取冲脉之下俞也。以上论奇经之八脉,皆循腰而上,故并主腰痛。】 

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欬,欬则筋缩急,刺肉里之脉为二痏,在太阳之外,少阳绝骨之后。
【 王冰曰:肉里之脉,少阳所生,则阳维之脉气所发也。刺肉里之脉,在太阳之外,少阳绝骨之后也。分肉穴在足外踝直上,绝骨之端如后,同身寸之二分,筋肉分间,阳维脉气所发,刺可入同身寸之五分,留五呼,若灸者可灸三壮。】 
【 马莳曰:此言肉里脉之腰痛也。足少阳胆经,有阳辅穴,又名分肉。肉里之脉,令人腰痛,痛则不可以欬,欬则筋缩急,盖足少阳主筋故也。刺之者,亦惟取分肉之脉为二痏,其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之外,本经绝骨穴之后,去足外踝四寸,乃其正穴也。】 
【 张志聪曰:肉者分肉,里者肌肉之文理也。经云: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溪。分肉之间,溪谷之会,以行荣卫,以会大气,其小痹淫溢,循脉往来,微针所及,与法相同。盖谓溪谷分肉之间,亦有穴会循脉往来,邪气淫溢,用微针取之,与取络脉之法相同。夫分肉起于筋骨,属于气分,欬则动气,故不可以欬,欬则筋缩急也。为二痏者,取左右二足穴也。足少阳阳辅穴,又名分肉穴,在太阳膀胱经之外,少阳绝骨穴之后,去足外踝四寸,乃其脉也。夫肌肉之文理,属骨而生,从筋而起,足少阳属骨主筋, 故取少阳之分肉穴也。按分肉之间,溪谷之会,小痹淫溢,循脉往来,能令人腰痛也。孙络之脉别经者,其血盛而当泻者,亦令人腰痛。是以首论横解之络脉为痛,末论肉里之间,循脉而为腰痛也。】 

腰痛侠脊而痛至头,几几然,目(目巟)(目巟),欲僵仆,刺足太阳郄中出血。 【 几,音除。】 
【 马莳曰:此言腰痛之证,有关于足太阳者,当即其本经而刺之也。足太阳膀胱经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侠脊抵腰中,故腰痛之疾,有侠脊而痛者至头。几几然,伸颈之貌也。目(目巟)(目巟)然者,以其起于内眦睛明穴,故目中似有不明也。气并于上,故病在上。刺之者亦惟取下委中也。刺之出血,则气降而疾愈矣。】 
【 张志聪曰:五脏六腑之俞,皆在太阳之经,而足太阳之脉,侠脊抵腰,上至于头目,是以腰痛侠脊而上及于头目者,邪入于经俞也。几几,短羽之鸟背强欲舒之象。阳盛者不能俛,故欲僵仆也。夫邪之伤于人也,先客于皮肤,传入于孙络,孙络满则传入于络脉,留而不去,传舍于经脉,留而不去,传入于经俞。邪中于人,虽有浅深,然皆在于形身上下之间,故并主腰痛。是以论肉里之肤腠,解脉之横络,足之三阴三阳,及奇经之经脉,以至于太阳侠脊之经俞,为痛之见证各有不同,而取刺亦各有法也。】 

腰痛上寒,刺足太阳阳明;上热,刺足厥阴;不可以俛仰,刺足少阳;中热而喘,刺足少阴,刺郄中出血。
【 王冰曰:此法元妙,《中诰》不同,莫可窥测,当用知其应,不尔,皆应先去血络,乃调之也。】 
【 马莳曰:此言腰痛而可顾者有此四证,当分经以治之也。即下节观之,则此节乃腰痛而可顾者也。故言腰痛而可顾者,其腰痛之上寒,则刺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之穴,而使之热焉可也。其所痛之上热,则刺足厥阴肝经之穴,而使之寒焉可也。其痛不可以俛仰,则刺足少阳胆经之穴可也。其痛时中热而喘,则刺足少阴肾经之穴与足太阳膀胱经之郄中出血可也。】 
【 张志聪曰:此论阴阳之气不和,而令人腰痛也。痛上寒者,腰以上寒也。痛上热者,腰以上热也。夫阴阳二气,皆出于下焦,阳气不能上升,则腰痛而上寒,阴气不能上升,则腰痛而上热,盖气阻于阴阳上下之间,故腰痛也。太阳,巨阳也,为诸阳主气。阳明间于二阳之间,为阳盛之经。故上寒者,当取此二经以疏三阳之气。少阳主枢,故不可俛仰者, 当取足少阳也。 厥阴主一阴初生之气,故上热者,取足厥阴。少阴之气,中合于阳明,上合于肺脏,阴气逆于下,故中热而喘也。经穴之空隙为郄,阴郄者,足少阴之筑宾穴也。】 

腰痛上寒不可顾,刺足阳明;上热,刺足太阴;中热而喘,刺足少阴。
【 王冰曰:上寒,阴市主之。阴市在膝上同身寸之三寸,伏兔下陷者中,拜而取之,足阳朋脉气所发,刺可入同身寸之三分,留七呼,若灸者可灸三壮。不可顾,三里主之。三里在膝下同身寸之三寸,胻外廉两筋肉分间,足阳明脉之所入也,刺可入同身寸之一寸,留七呼,若灸者可灸三壮。上热,地机主之。地机在膝下同身寸之五寸,足太阴之郄也,刺可入同身寸之三分,若灸者可灸三壮。中热而喘,涌泉、太锺悉主之。涌泉在足心陷者中,屈足蜷指宛宛中,足少阴脉之所出,刺可入同身寸之三分,留三呼,若灸者可灸三壮。太锺在足跟后街中动脉,足少阴之络,刺可入同身寸之二分,留七呼,若灸者可灸三壮。马莳曰:此言腰痛不可顾者,有此三证,亦当分经以治之也。又言腰痛不可顾者,其腰痛之上寒,则刺足阳明胃经之穴,禁灸。其所痛之上热,则刺足太阴脾经之穴。其痛时中热而喘,则刺足少阴肾经之穴。】 

大便难,刺足少阴。
【 王冰曰:大便难,涌泉主之。】 
【 马莳曰:此言腰痛而大便难者,当刺足少阴肾经之穴也。】 

少腹满,刺足厥阴。
【 王冰曰:少腹满,太冲主之。太冲在足大指本节后内间,同身寸之二寸陷者中,脉动应手,足厥阴脉之所注也,刺可入同身寸之三分,留十呼,若灸者可灸三壮。】 
【 马莳曰:此言腰痛而少腹满者,当刺足厥阴肝经之穴也。】 

如折,不可以俛仰,不可举,刺足太阳。
【 王冰曰:如折,束骨主之。不可以俛仰,京骨、昆仑悉主之。不可举,申脉、仆参悉主之。束骨在足小指外侧本节后赤白肉际陷者中,足太阳脉之所注也,刺可入同身寸之三分,留三呼,若灸者可灸三壮。 京骨在足外侧大骨下赤白肉际陷者中,按而得之,足太阳脉之所过也,刺可入同身寸之三分,留七呼,若灸者可灸三壮。昆仑在足外踝后跟骨上陷者中,细脉动应手,足太阳脉之所行也,刺可入同身寸之五分,留十呼,若灸者可灸三壮。申脉在外踝下同身寸之五分,容爪甲,阳蹻之所生也,刺可入同身寸之六分,留十呼,若灸者可灸三壮。仆参在跟骨下陷者中,足太阳阳蹻二脉之会,刺可入同身寸之三分,留七呼,若灸者可灸三壮。】 
【 马莳曰:此言腰痛而有此三证者,当刺足太阳膀胱经之穴也。】 

引脊内廉,刺足少阴。
【 王冰曰:引脊内廉,复溜主之,取同飞阳。】 
【 马莳曰:此言腰痛引脊内廉者,当刺足少阴肾经之穴也。】 

腰痛引少腹控(月少),不可以仰,刺腰尻交者,两踝胂上,以月生死为痏数,发针立已。左取右,右取左。【胂,音申。】
【 王冰曰:腰痛引少腹控(月少)不可以仰,此邪客于足太阴之络也。控,通引也。(月少),谓季胁下之空软处也。腰尻交者,谓踝下尻骨两旁四骨空,左右八穴,俗呼此骨为八胶骨也。此腰痛取腰踝下第四髎,即下髎穴也。足太阴厥阴少阳三脉,左右交结于中,故曰腰尻交者也。两踝胂,谓两踝骨下坚起肉也。胂上,非胂之上巅,谓正当胂肉也。踝骨,即腰脊两旁起骨也。侠脊两旁腰踝之下,各有胂肉陇起,而斜趣于踝骨之后,内承其踝,故曰两踝胂也。下承踝胂肉,左右两胂,各有四骨空,故曰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上髎当踝骨下陷者中,余三髎少斜下,按之陷中是也。四空悉主腰痛,惟下髎所主文与经同,即太阴厥阴少阳所结者也,刺可入同身寸之二寸,留十呼,若灸者可灸三壮。以月生死为痏数者,月初向圆为月生,月半向空为月死,死月刺少,生月刺多。缪刺论曰:月生一日一痏,二日二痏,渐多之;十五日十五痏,十六日十四痏,渐少之。其痏数多少,如此即知也。痛在左针取右,痛在右针取左,所以然者,以其脉左右交结于尻骨中也。】 
【 马莳曰:按此节备见缪刺论,彼云邪客于足太阴之络,令人腰痛,则知此系脾经腰痛也。足太阴之络,从髀合阳明,上贯尻骨,与厥阴少阳结于下髎而循尻骨入腹,上络嗌贯舌中,故腰痛则引小腹而皆痛,按其(月少)则络脉拘急,不可以仰伸而喘息也。刺之者,亦惟在腰尻之交,两踝胂之上,即八髎中之第四髎下髎穴也。以月死生为痏数者,望日已前为月生,渐次加多,望日似后为月死,渐次加少。左痛则取右,右痛则取左,正所谓缪刺也。】 
【 张志聪曰:此复结足太阴之络而为腰痛也。按此篇承上章之论腹中,而并记刺形身之腰痛。足之三阴三阳,皆循腰而上下,而足太阴之脉,从股内廉入腹属脾,以主腹中,是以首节止论少阴厥阴,而不及于足太阴也。然太阴之支财,从髀贯尻,亦令人腰痛,故复记于篇末,以使后学知形身外内之经络,各有别也。以月生死为痏敷者,盖月生则人之血气渐盛,月亏则人之血气渐衰,用针者,随气盛衰以为痏敷,盖针过其日数则脱气,不及日数则气不泻,故以月之生死为期。】 
【 张兆璜曰:月晦始苏曰朔。每月朔日,是月始生之一日也。脉之大络,左注右,右注左,此邪客于大络,故当以左右两间取之。若在横解之浮络,是又当总取郄外廉之横脉矣。】 

 风论篇第四十二
【 马莳曰:内论五脏六腑之风,故名。后世论风,当祖此篇。奈以中风伤风及疠风偏枯,各立为一门,致使后人视中风为重,伤风为轻,不知此篇曰中曰伤,无以异也。】 

黄帝问曰: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或为热中,或为寒中,或为疠风,或为偏枯,或为风也,其病各异,其名不同,或内至五脏六腑,不知其解,愿闻其说。 【 疠,音赖。】 
【 马莳曰:此帝悉举风病诸名为问也。】 
【 张志聪曰:风乃阳动之邪,而人之表里阴阳,血气脏腑,又有虚有实,故其为气也,善行而数变,因其善行数变,是以或为寒热或为偏枯,或外在于形身,或内至于脏腑,其病各异,其名不同。】 

岐伯对曰:风气藏于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风者善行而数变,腠理开则洒然寒,闭则热而闷。其寒也则衰食饮,其热也则消肌肉,故使人佚栗而不能食,名曰寒热。 【 数,音朔。】 
【 王冰曰:腠理开疏,则邪风入,风气入已,元府闭封,故内不得通,外不得泄也。腠理开则风飘扬,故寒。腠理闭则风混乱,故闷。寒风入胃,故食饮衰。热气内藏,故消肌肉。寒热相合,故怢栗而不能食,名曰寒热也。】 
【 马莳曰:此即风证之有寒热,自皮肤而入者也。】 
【 张志聪曰:此论风邪客于肤腠而为寒热也。皮肤肌腠之间,乃三焦通会元真之卢,风邪客之,则气不内通,邪不外泄。风动之邪,善行而数变,动而腠理开,则元气弛而洒然寒。变而腠理闭,则邪热留而胷膈闷。其为寒也,则三焦虚而食饮衰。其为热也,则邪热盛而肌肉铄。怢栗,振寒貌。盖言邪之所凑,其正必虚,正气为邪所伤,故使人怢栗而不能食也,名曰寒热。】 

风气与阳明入胃,循脉而上至目内眦。其人肥,则风气不得外泄,则为热中而目黄;人瘦,则外泄而寒,则为寒中而泣出。
【 马莳曰:此言风证有热中寒中二证,皆自阳明而入者也。阳明者,即足阳明胃经脉也。胃脉起于鼻交頞中,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侠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循喉咙,入缺盆,下鬲属胃,故风气与阳明经入胃,循脉而上至目内眦也。其人肥者,则腠理密,故风气不得外泄,所以风气内热,则为热中而目黄。其人瘦者,则腠理开疏,风气乃得外泄而寒,所以内无风气,则内无所蒸,乃为寒中而泣出。夫热中寒中,以人有肥瘦不同,而目有为黄为泣之可验者如此。】 
【 张志聪曰:此论风邪客于脉中而为寒热也。夫血脉生于阳明胃腑,如风伤阳明,邪正之气,并入于胃,则循脉而上至于目,盖诸脉皆系于目也。其人肥厚,服热留于脉中而目黄;其人瘦薄,则血脉之神气外泄而为寒,脉中寒则精神去而涕泣出。】 

风气与太阳俱入,行诸脉俞,散于分肉之间,与卫气相干,其道不利,故使肌肉愤(月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