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074-普济方 >

第865节

074-普济方-第865节

小说: 074-普济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川升麻(三分) 犀角屑(半两) 木通(三分锉) 黄芩(三分) 玄参(三分) 麦 
门冬(三 
分去心) 生干地黄(一两) 赤芍药(半两) 甘草(半两生锉) 葛根(半两锉) 芦 
根(三分 
锉) 上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入黑豆一百粒。淡竹叶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 
计 
时候温服。 
x芦根散 治发背一切痈疖。身体烦燥。热渴疼痛。x 
芦根(锉) 连翘 玄参 射干 川升麻 栀子仁 赤芍药 羚羊角屑(各一两) 寒 
水石 
(二两) 甘草(三分生锉) 生干地黄(二两) 上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煎至六 
分。 
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x麦门冬汤 治诸痈肿脏腑壅滞。口干脚冷。寒热头痛。呕逆不下食。烦渴引饮。x 
生麦门冬(去心焙二两) 葛根(锉) 芦根 生犀角(镑) 石膏(碎) 葳蕤 荠 
芍药 
淡竹叶(切) 甘草(炙锉各二两) 上粗筛捣。每服五钱。水一中盏半。煎至一盏。入硝 
石一 
钱。去滓。温服不拘时。一方用竹沥半合。红雪一分。更煎三两沸。去滓。空心日晚温服。 
x清心内固金粉散。又名金花散。x 
辰砂(别研) 白茯苓(去皮) 人参(去芦各三分) 绿豆粉(四两研) 雄黄(一 
分研) 甘 
草(三分) 朴硝(半两别研) 白豆蔻仁(半两) 脑子 麝香(并研各一分) 上以参、 
苓、白 
豆蔻为末。入研药令匀。每服一钱半。蜜汤调下。无时候。 
x生干地黄散 治发背壅热。烦渴不思饮食。通治诸疮大渴。一名竹叶黄 汤。x 
生干地黄(二两) 黄 (一两锉) 甘草(半两生锉) 麦门冬(一两去心) 赤芍 
药(一两) 
人参(一两去芦头) 黄芩(一两) 石膏(二两) 当归(三分) 半夏(半两汤浸七遍 
去滑) 上 
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入淡竹叶二七片。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一方有川芎无生姜。 
x解毒散 治发背热毒 肿。疼痛烦渴。x 
犀角屑(三分) 川升麻(半两) 栀子仁(三分) 木通(一两锉) 麦门冬(三分 
去心) 枳 
壳(三分麸炒微黄去瓤) 甘草(三分生锉) 葛根(三分锉) 地骨皮(一两) 上为散。 
每服四 
钱。水一中盏。入生地黄一分。豉半合。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x黄 饮子 治发背热渴疼痛。x 
黄 (一两锉) 栝蒌根(一两) 赤芍药(半两) 麦门冬(半两去心) 玄参(半 
两) 甘草 
(半两生锉) 赤茯苓(半两) 川升麻(半两) 当归(半两) 上药细锉和匀。每服半 
两。水 
一中盏。入淡竹叶二七片。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x黄 汤 治痈疽热盛。口燥发渴。除热止渴。 
黄 栝蒌根 生干地黄(焙) 升麻(各一两) 栀子仁(一两) 芍药(一两半) 黄 
芩 
(去黑心一两) 麦门冬(去心焙一两半) 上锉如麻豆。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 
去滓。空心温服。日晚再服。 
x黑附丸 治气虚血弱。老人疽发后。四肢倦怠无力。或燥渴好饮水不止者。x 
黑附子(一个九钱煨盐水浸) 白茯苓(五钱去皮) 茴香(一两炒) 川楝子(一两 
去皮核) 破故纸(一两炒) 交趾桂(五钱去粗皮) 大当归(一两去尾) 熟地黄(净 
洗切酒炒一两) 上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盐汤或盐酒下。如觉脾虚 
食减。亦用参苓 
白术散。兼服。 
x加减八味丸 治肾虚津乏。心烦燥渴。或先患痈疽而才觉作渴。或有痈疽而无渴x 
x。皆宜服此。x 
大地黄(洗焙干却用酒洒饭上蒸七次焙干秤二两重) 山茱萸(去复选肉焙称一两) 真 
山 
药(炒一两) 肉桂(去粗皮淡者不用浓者不见火取末半两) 牡丹皮(去心) 泽泻(水 
洗切作 
块酒湿蒸五次切焙) 真北五味子(去枝梗微炒令透别为末一两半) 白茯苓(去皮焙以上 
各八 
钱)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日五更初。未言语前。用温酒或盐汤。吞下三四十 
丸。 
神效。有人病疽疾。未安而渴作。一日饮水数升者。诸医尽用木瓜、紫苏、乌梅、人参、茯 
苓、百药煎等。生津液止渴之药。服多时渴愈甚。数日之后。茫无功效。愚用此药服之。三 
日渴止。遂久服之。不特渴疾不作。气血益壮。饮食加倍。强健过于少壮之年。又有一士人 
。亦患渴疾。治疗累载不安。服此不半载。而痊何也。盖其疾本起于肾水枯竭。不能上润 
。是以心火上炎。不能既济。煎熬而生渴。医者多用醒脾生津止渴之药误矣。今八味丸降其 
心火。生其肾水。则渴自止矣。其中真北五味子最为得力。能生肾水。平补降心气。大有功 
。而渴疾已作。即便合服加减八味丸。既安之后。而渴疾之证未见。亦合先服此药。以预防 
其未然。若疾形已见。卒难救疗。痈疽后合服补药。若用峻补之药。则发热。又况痈疾人安 
乐之后。多转作渴疾。不可治疗。当预服加减八味丸。如能久服。永不生渴疾。气血加壮。 
未发疽人。或先有渴证。服此药渴疾安。疽亦不作。 
x梅花饮子 初作有热烦渴。便服此截定。防毒内攻。x 
忍冬(四两) 栝蒌根 葛根 川芎 乌梅(和核) 生绵黄 苏木(各一两) 赤 
皮甘草 
(生一两) 上为粗末。分作四服。每服用水酒各一升。同入瓷瓶内。慢火熬十分去三分。 
每服一小盏。无时服。此药如毒已破。其热渐退。即常服。如患初作未破。此药性虽和缓。 
大能去热毒。 
x托里黄 散 治口干微热。x 
人参 甘草(各半两) 白术 茯苓 芍药 桔梗(各一两) 黄 (二两) 上为粗 
末。每 
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稍热不拘时候。 
x六味车螯散 内消痈疽。取下恶毒。首初便服。x 
车螯(四个黄泥固济火 通赤出火毒一宿研为末) 灯草(三十茎) 甘草节(二钱炒) 
栝 
蒌(一个去皮用仁新瓦上炒令香) 上将栝蒌、灯心、甘草节为粗末。只作一服。用酒二盏。 
煎耗半碗。去滓。入蜜一大匙和匀。每用酒八分盏。车螯末二钱。腻粉少许。调匀。空心温 
服。取下恶物黄涎为效。以上诸方。宣利拔毒之药。可斟量轻重而用之。万不失一。 
x枸杞汤 治发背痈疽。热渴闷乱。x 
枸杞枝叶(五两) 石膏末 栝蒌根 黄连(去须) 甘草(炙各一两) 上 咀如麻 
豆。每 
服五钱。用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温服。日晚再服。 
x五味子汤 治肾水枯竭。运用不上。致令口中干燥。舌上坚硬。或如鸡内金。x 
北五味子(真者) 绵黄 (去芦头生用) 人参(去芦) 麦门冬(去心各一两半) 粉 
草 
(炙半两) 上 咀。每服半两。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无时候。一日一夜五七 
服妙。 
x连翘散 治疮疡疖肿。一切恶疮。疼痛烦渴。大便溏泄。虚热不宁。x 
连翘 山栀子 甘草 防风(各等分)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 
滓 
温服。不拘时候。 
x陈粟汤 治发背干呕吐。此因先患热渴。饮冷太过。胃寒所致。宜服。温脾平胃。x 
陈粟米(微炒一合) 干姜(炮制半两) 甘草(炙四两) 上 咀如麻豆。每服五钱。 
用水 
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温服。日晚再服。以瘥为度。 
x干葛饮 治发背作渴。x 
黄芩 朴硝(各五钱) 干葛(一两) 上锉散。每服三钱。用枇杷叶去背上白毛。净 
洗同 
煎。不拘时服。 
x凝水石煎方 治发背痈疽。发大渴。口干不可止。x 
凝水石 石膏 蜜(各半斤) 上先捣二味石药。罗为末。以水五升。煎令稠。即下蜜。 
更煎成膏。用瓷盒盛。每日空心。取一枣大。含化津咽。日五七服。 
x黄 六一汤 常服终身可免痈疽之疾。仍大治渴疾。补虚乏。诸发愈后亦可服。x 
绵黄 (去叉芦用箭竿者六两一半生焙细锉一半用盐水湿润器盛饭上蒸三次焙干锉细 
用) 
粉草(一两一半生细锉一半炙黄却细锉)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早晨日午。以白汤点当汤 
服。 
若能饮、初杯用酒调服尤妙。一方用生者。黄 六两。甘草一两。 咀。水煎常服。古人以 
黄为羊肉者此也。一方姜三片。枣二枚煎。空心服。 
x犀角饮子x 
犀角屑(三两) 羚羊角屑(三两) 上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渴即饮。尽更作之。时 
热恐 
坏。悬着井底。甚妙。 
x桑枝叶 大治口干。x 
取花桑枝一小升。细切炒香。以水三大升。煎取二升。一日服尽。一法以花桑枝不以多 
少。寸锉。炒令香。先以水于瓦罐中。用文武火煮折一半。去滓。再入银器内。重汤煮。再 
折一半。或入少蜜亦可。仙经云。一切仙方。不得桑枝不服。出抱朴子。常服疗体中风痒、 
干燥、臂痛、香港脚、风气、四肢拘挛、上气、眼晕、肺气嗽、消食、利小便。久服轻身。聪 
明耳目。令人光泽。 
x痈疽烦渴方。x 
参苓白术散 上以栝蒌根、绿豆、乌梅煎汤。调下。 

卷二百八十八痈疽门
诸发
属性:(附论) 
夫五发者。谓痈疽生于脑、背、肩、鬓、髯是也。大概论之分为三等。一者疽也。二者 
痈也。三者疖也。夫疽初生如黍米大。痒痛有异。误触破之。即 展四畔。赤肿沉闷。牵引 
胁肋。疼痛数日之后。渐觉肌肤壮热。恶寒、烦渴、眩晕。侵展 浆汁出。积日不溃。抑之 
则流血者。谓之发背疽也。其发于脑者。为脑疽也。其发于鬓眉髯者。以类呼也。又有初生 
。其状无头。肿阔三四寸。始觉注闷疼痛。因循数日。皮光微软者。甚则令人发热恶寒。头 
痛烦渴者。谓之发背痈也。又有初生一头。色浮赤而无根。肿见于皮肤之间。大小一二寸者 
、疖也。三者之候。惟疽最重。此疾初生。皆由滋味与浓衣。衣服浓暖。则表易招寒。滋味 
过多。则五脏生热。脏腑积热。则血脉不流。而毒瓦斯凝滞。邪气伏留。热搏于血。血聚则肉 
溃成疮。浅则为疖。实则为痈。深则为疽矣。亦有因服金石发动。而患此疾者。亦有平生不 
服金石药。而亦患此疾者。盖由上祖曾服饵。其毒瓦斯流传子孙。此病初生。认是疽则宜速治 
之。若气实之人。急服五香连翘汤、漏芦汤。若年未五十少壮实者。可服五利大黄汤、化毒 
丸。取通利脏腑一二行。疮头上用追毒散之类。贴温热膏剂。更 肿汤、溃毒汤。淋 之。 
如此调治。以待脓成。以前不可以诸药救疗。以安患人之心。慎懊恼触着。至脓成败溃。宜 
服五香汤。及内托里散、茯苓汤、当归托里散之类。渴不止者。服竹叶黄 汤、乳香散。勿 
为大热服大黄、朴硝苦寒之药。若因服利药。而利不止者死矣。若疮中恶肉未退。脓水不快 
者。即用追蚀之药。或铤子 之。上用鹿角散。以醋熬为糊贴之。恶肉退去。好肉渐生。即 
用搜脓散、翠霞散之类 之。若疮中毒瓦斯未尽。慎勿早敛。忌早上生肌之药。纵得平复必再 
发。其间调理次第。临时致宜。将护忌慎之法耳。 
痈疽者。乳石之疾。多发于阳部。故在背则发府俞之间。在头则发脑。以头者诸阳所会 
。而足太阳之经。络脑故也。然脑为髓海。精血之所凑。而脑户、风府、哑门三穴。不可妄 
行灸刺。令人有喑哑之病。灸刺犹不可。况痈疽之所发乎。古人谓五发之病。背脑为重。始 
发皮肤若黍米。然赤肿旁 。耳项痛楚寒热。当急治之。稍纵不治。则毒瓦斯深入。销铄脑髓。 
化为脓血。不可及矣。故经曰。痈疽不得顷时回。初发疽时。一粒如麻豆大。身体便发热热 
。生疽处肉赤热肿大而高。多生疼痛。破后肉色红紫。此为外发。虽大若盆碗。如用药有理 
。则全活必矣。初发疽时。不拘大小。身体无热。自觉倦怠。生疽处亦不热。数日之间。渐 
渐开大。不肿不高。不疼不痛。低陷而坏烂。破后肉紫黑色。此为内发。未作之先。脏腑已 
溃烂。则不治矣。复有心肾肺痈、肠痈、附骨疽证。心痈者、乃心经有热。或好饮酒。或嗜 
热物。积聚成热。久而不散。熏发于皮肤之外。气血不流。凝滞而生。虽曰原道颇险。而实 
可治。宜用托里活血之剂。攻出外来。肿高不陷。可保无虞。若陷入里。亦不可恃。如不饮 
食。急须扶脾。能食疮已破穿见肉膜。亦未为害。但要洗涤净洁。以生肉药掺四畔。自然而 
愈。 

卷二百八十八痈疽门
五发
属性:(附论) 
x痈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