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074-普济方 >

第341节

074-普济方-第341节

小说: 074-普济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 
脉 
便 
丸。 

卷一百二十二伤寒门
寻衣摸空
属性:华佗云。病患手循衣缝者不治。间有一二活者幸也。吐下后不解。多日不大便。日晡潮 
热。 
并 
太阳病。用火熏之。以致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阴阳俱虚。身体枯燥。头汗及颈 
。口干咽烂。腹满微喘。或不大便。谵语。甚者呕哕。循衣摸床。此证小便利则可治。 
歌曰。寻衣妄语最堪忧。下后弦阳病可瘳。脉涩为阴终不救。发黄还须小便流。 

卷一百二十二伤寒门
伤寒方药
属性:(附论) 
论曰。桂枝汤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常须识此,勿令误 
也。 
不能发 
是以 
吐下 
以桂 
所以 
辛。 
温。 
辛甘 
津液 
者请 
又曰。轻可去实。麻黄、葛根之属是也。实为寒邪在表。皮腠坚实。营卫不行。津液内 
涸之 
之。 
君也 
桂枝为臣者。以风邪在表。又肤缓而理疏者。则必以桂枝解其肌。是以用桂枝为臣。寒 
邪在 
为臣 
用以 
必 
则卫实而营弱。仲景所谓汗出恶风者。此谓营弱卫强者是矣。故桂枝汤佐以芍药。用和营也 
麻黄汤主伤寒。寒则伤营。寒邪并于营。则营实而卫虚。内经所谓气之所并为血虚。血之 
所并为气虚者是也。故麻黄佐以杏仁。用利气也。若处方之妙理。制剂之渊微。明通君子。 
熟而察之乃见功焉。 
又曰。青龙东方甲乙木神也。应春而主肝。专发生之令。为敷营之主。万物出甲开甲则 
有两歧。肝有两叶以应木叶。所以谓之青龙者。以发散营卫两伤之邪。是应肝木之体耳。桂 
枝汤主中风。麻黄汤主伤寒。二者发散之纯者也。及乎大青龙汤则不然。虽为发汗之剂。而 
所 
风兼寒。寒兼风。必用大青龙汤专主之也。见兹脉证。虽欲与桂枝汤解肌以祛风。而不能已 
其寒则病不去。或欲与麻黄汤发汗以散寒。而不能去其风则病仍在。兹仲景所以特立大青龙 
汤以两解之。麻黄味甘温。桂枝味辛热。寒则伤营。必以甘缓之。风则伤卫。必以辛散之。 
此风寒两伤。营卫俱病。故以甘辛相合而为发散之剂。表虚肤缓者则以桂枝为主。先桂枝而 
后麻黄。是以桂枝为君。麻黄为臣也。表实腠密者则以麻黄为主。先麻黄而后桂枝。是以麻 
黄为君。桂枝为臣也。甘草味甘平。杏仁味甘苦为助。佐麻黄以发表。大枣味甘温。生姜味 
辛温。相合佐桂枝以解肌。石膏味甘辛微寒。风阳邪也。寒阴邪也。风则伤阳。寒则伤阴。 
营卫阴阳为风寒两伤。则非轻剂所能独散也。必须合轻重之剂以同散之。乃得阴阳之邪俱散 
。营卫之气俱和。是以石膏为使。重剂而又专达肌表者也。夫大青龙汤发汗之重剂也。用之 
稍过。则又有亡阳之失。经曰。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服之则厥逆。筋惕肉 。 
此为逆也。又曰。一服汗出者停后服。多服则汗多亡阳。阳虚则恶风。燥烦不得眠也。即此 
观之。剂之轻重可见矣。用汤者宜详审之。 
又曰。青龙象肝木两歧。而主两伤之疾。中风见寒脉。伤寒见风脉。则为营与卫两伤。 
故以 
且不 
麻 
为 
。寒饮伤肺。咳逆而喘则肺气逆。内经曰。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干姜、细辛、半夏三者 
所以为使。心下有水则肾气燥。内经曰。肾若燥。急食辛以润之。是以干姜、半夏为使。以 
散水寒逆气。水寒散。津液通。则汗出而解矣。心下有水气。散行所传不一。故又增损之证 
。若渴者。去半夏加栝蒌根。水蓄则津液不行。气燥而渴。半夏味辛温。燥津液者也。去之 
则 
麻 
表 
之。 
中冷 
不利 
可汗 
故去 
所宜 
苦温 
又曰。大承气汤者。承者顺也。伤寒邪气入胃者。谓之入府。腑之为言聚也。胃为水谷 
之海 
而为 
用。 
以酸 
于内 
治 
黄 
热 
有燥屎乃可投之也。如非大满。则犹生寒证而病不除。况无满实者。而结胸痞气之病生矣。 
是以脉经有曰。伤寒有承气之戒。古人亦特谨之。 
又曰。大柴胡汤者。经云。虚者补之。实者泻之。轻重之际。临证者须消息焉。盖大满 
大坚 
只 
大 
不 
胡 
胡 
芍 
实 
气者必以甘。故以半夏、生姜、大枣为之使也。一方加大黄。以大黄有将 
不加大黄恐难切下。必应以大黄为使也。用方者审而行之。可得十全之 
又曰。小柴胡汤者。伤寒邪气在表者。必发表以为汗。邪气在里者。必荡涤以取利。其 
于不 
表里 
则半 
芩为 
为之 
以散 
是以 
气已 
以和表 
以御之 
则热 
去之 
者。 
人 
宜通而寒则痛。邪气入里。里气不足。寒气壅之则腹中痛。黄芩苦寒。苦性坚而寒中。故去 
之 
硬。去大枣加牡蛎。内经曰。甘者令人中满。大枣甘温。去之则硬寝散。酸以收之。牡蛎味 
酸咸寒。加之则痞消而硬去。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心下悸。小便不利。 
水蓄不行也。内经曰。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黄芩苦寒。去之则蓄水浸行。内经曰。淡味 
渗泄为阳。茯苓甘淡。加之则津液通流。若不渴。外有微热。去人参加桂。不渴则津液足。 
去人参者。以人参为主内之物也。外有微热则表证多。加桂以取汗。发散邪也。若咳者。去 
人 
五 
者 
热 
又曰。栀子豉汤。内经曰。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泻之。中满者泻之于其内。有 
邪者 
传里 
邪 
气乘虚留于胸中。则谓之虚烦。应以栀子豉汤吐之。栀子豉汤吐胸中虚烦者也。栀子味苦寒。 
内经曰。酸苦涌泄泻为阴。涌者吐之也。涌吐虚烦。苦为主。是栀子为君。烦为热胜也。涌 
热者必以苦。胜热者必以寒。香豉味苦寒。助栀子以吐虚烦。是以香豉为臣。内经曰。气有 
高下。病有远近。证有中外。治有轻重。识其所以为治。根据而行之。斯为良矣。 
又曰。半夏泻心汤。凡陷胸汤攻结也。泻心汤攻痞也。邪气结而不散。壅而不通则为结 
胸。 
谓 
心下 
是以 
急食 
大枣 
所谓中者 
气得和。上 
又曰。瓜蒂散香。华佗曰。四日在胸则可吐之。此迎而夺之之法也。千金方曰。气浮上 
部须 
时也 
矣。 
为君 
豉味 
胸中痰热涌吐而出矣。其于亡血虚家。所以不与者。以瓜蒂散为驶剂。重亡津液之药。亡血 
虚 
又曰。大陷胸汤者。结胸者邪在胸中。处身之高分。邪结于是。宜若可吐。然所谓结。 
若紧结之结。不能分解者也。谓阳受气于胸中。邪气与阳相结不能分解。气不通壅于心下。 
为硬 
之。 
苦性 
君。 
消 
为使 
又曰。茵陈蒿汤。玉函曰。小热之气。凉以和之。大热之气。寒以取之。发黄者热之极 
也。 
者以 
之气 
热必 
又曰。白虎汤。白虎者西方金神也。应秋而归肺。热甚于内者。以寒下之。热甚于外者。 
以 
气 
热 
欲彻里热必以甘寒为助。是以石膏为臣。甘草味甘平。经曰。热则伤气。寒以胜之。甘以缓 
平之物缓其中。故以甘草、粳米为之使。是太阳中 得此汤而荡除之。即热见白虎而尽矣。 
立秋后不可服。以秋则阴气半矣。白虎为大寒剂。于秋深之时。若不能禁而服之。则为哕逆 
不能食。而成虚羸者多矣。 
又曰。五苓散者。苓者令也。通行津液。克伐肾邪。专为号令者。苓之功也。五苓之中。 
茯 
泄为 
君。 
术为 
味辛 
枝为 
又曰。理中丸者。心肺在膈上为阳。肾肝在膈下为阴。此上下脏也。脾胃应土。处在中 
州。 
甘以 
温中 
者以 
中焦 
邪气 
气壅 
必 
姜 
圣 
收而不泄也。或曰。湿胜则濡泄。术专除湿。是以下多者加之。悸者加茯苓。饮聚则悸。茯 
苓味甘。渗泄伏水得所宜也。渴欲得水者加术。津液不足则渴。术甘以补津液。腹中痛者加 
人参。虚则痛。本草曰。人参味甘温。补可去弱。即人参羊肉之属是也。寒多者加干姜。辛 
能散也。腹满者。去白术加附子。内经曰。甘者令人中满。术甘壅补。于腹满家则去之。附 
子味辛热。气壅郁腹为之满。以热胜寒。以辛散满。故加附子。内经曰。热者寒之。寒者热 
之。此之谓也。 
又曰。四逆汤者。四肢逆而不温也。四肢者诸阳之本也。阳气不足。阴寒加之。阳气不 
相顺 
味甘 
内 
辛以润之。开发腠理使津液得通也。暖肌温经必凭大热。是以附子为使。此奇制之大剂也。 
四逆属少阴。少阴者肾也。肾肝位远。非大剂则不能达。内经曰。远而奇偶。制大其服。此 
之谓也。 
又曰。真武汤。真武者。乃北方水神也。而属肾。用以治水焉。水气在心下。外带表而 
属阳 
武之 
甘以 
内经 
曰。 
故 
五味子酸而收也。肺恶寒。以辛润之。细辛、干姜辛而润也。若小便利者。去茯苓。专渗泄 
也。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酸之性泄。去芍药。以酸泄也。辛之性散。加干姜以散寒也 
。呕者。去附子加生姜。气上逆则呕。附子补气。生姜散而不相损。则气顺矣。增损之功。 
非太和孰能贯之。 
又云。建中汤。内经曰。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位在上。肾处在下。左右上下四脏居 
焉。 
则 
经曰 
散也 
桂、 
焦。 
合。 
数多 
芍药 
以健 
也。 
又云。脾约丸者。约者约束之约也。内经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 
上归 
约束 
温。 
以甘 
以润 
大黄 
便利 
又曰。抵当汤者。人之所有者气与血也。气为阳。气流而不行者则易散。以阳病易治故 
也。 
当其 
必以 
虻虫为臣。桃仁味苦甘平。肝者血之源。血结则肝气燥。内经曰。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散血 
血逐 
济之 

卷一百二十三伤寒门
伤寒运气精华
属性:x伤寒五运六气歌x 
甲己土运乙庚金。丁壬木运尽成林。丙辛水运厘清浊。戊癸南方火焰侵。 
x伤寒六气歌x 
子午君火少阴心。丑未脾土太阴存。寅申少阳相火位。卯酉阳明属燥金。巳亥厥阴风木 
是。辰戌太阳寒水侵。天地六气自然数。支上排轮仔细寻。 
x伤寒逐年五运歌x 
大寒木运始行初。清明后二火运居。芒种后三土运是。立秋后四金运推。立冬后五为水 
运。 
x伤寒逐年六气歌x 
大寒厥阴气之初。春分君火二气居。小满少阳三气是。太阴大暑四气符。秋分阳明为五 
气。太阳小雪六无余。 
x寒逐年主气歌x 
初气逐年木主先。二君三相火排连。四来是土常为主。五气金星六水天。 
x伤寒逐年客气歌x 
每年退二是客乡。上临实数下临方。国中六气排轮取。主客兴衰定弱强。 
假令癸丑年司天退二。辛亥是也。厥阴风木为初之客气也。子为二之气。丑为三之气。 
寅为 
x伤寒逐日受病起例歌x 
年年逐日是司天。前三司地顺排连。阳前阴后加人命。数到司天见病源。司地位上分前 
后 
假令戊寅生人。甲子日得病。子日即是司天。前进三辰数至卯上是司地。卯日是阴支。 
退一位从寅上数本命。寅顺行至司天位上见子。是少阴天字号第一证。甲字号下药。 
假令丁酉生人。辛亥日得病。辛是水运。厥阴司命。辛亥日是阴日。第五宫是卯。便从 
卯上 
辛之 
云。 
假令戊戌生人。壬子日得病。是少阴司天。壬子日是阳日。顺数三宫至寅。便从寅上将 
本命 
阳相 
四日传 
是火。 
假令己亥生人。癸丑日得病。属太阴司天。癸丑是阴日。顺数至第五宫是巳。便从巳上 
将本 
下第 
x又起例歌x 
素问运气是根基。当日阴阳用意推。阳三阴五前行顺。加临人命在于期。又将十干加命 
上。 
假令庚子生人。甲寅日得病。是少阳司天。甲寅是阳日。从寅上顺数第三宫是辰。将本 
命庚 
寅字 
庚 
x伤寒逐日受病捷法起例歌x 
子午之日起寅申。丑未之日巳亥亲。寅申辰戌常须记。巳亥卯酉不虚陈。此时六气捷诀 
法。 
x寒五运受病歌括起例x 
甲己化土未为期。乙庚金运酉中知。丙辛水运从子上。丁壬木运卯中随。戊癸火运元居 
午。五运皆同旺处推。丑命生人子日病。顺数见午少阴居。假令丑命人甲子日病。便用司天 
歌。 
又 
运 
为 
x伤寒求司天司地歌x 
司天司地隔三位。阴阳上下总堪推。后学医流如晓得。逐年病体见根基。 
假令癸丑年太阴。湿土司天前三位。太阳寒水为司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