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零起点学中医 >

第16节

零起点学中医-第16节

小说: 零起点学中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需要用辛味药来发散,就需要酌情减量,以免对气血损耗太过而伤正。苦味药能清热,但是清热的同时也容易造成对胃气、阳气的损伤。所以平素脾胃不好,阳气不足的人,如果必须清热,就需要慎用苦寒,可以部分的用甘寒药来代替。甜味药可以补益,但是补益就很容易造成壅滞,平素体质肝郁气滞,或者湿热较盛的人,就必须注意。酸味可以收敛,但如果外感病邪气还有停留时,用酸味就很容易把邪气留在体内,中医谓之“敛邪”。咸味药可以软坚散结,但也最伤阴血,试想现在正口渴的一个人,再让他喝上两口酱油,他的反应一般都不会是很情愿哦。
常用中药100味
  无疾将临床最常用到的中药100味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凡在上文已做讲解的药物,这里就不再赘述。一些没有提到的药物,无疾会以按语的形式,给出一些介绍,以供参考。此外,无疾这里对药物的分类方法,并非对教科书原封不动的抄袭,而是根据今天临床的实践情况,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谨代表无疾个人的观点。如发现与其他书籍不符之处,希望大家可以理解。 
常用中药100味 
一 解表药 
――解风寒药: 麻黄 桂枝 荆芥 防风 
――解风热药:银花 连翘 
    无疾按:银花连翘,自古不是用来治疗外感风热,而是治疗外科痈疮疖疽,用以清热解毒的。自清代明医吴鞠通创造性的将此二药用于外感风热病后,二者越来越多的被当作辛凉解表药来用,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思寻其理,虽然谓之清热解毒,但银花为花,性轻扬主散;连翘虽属果实种子,但其形态开裂如花。从其外形,推其理当治表发散,用之有效,即可。 
薄荷 
附:熄风药 
    无疾按:解表药以驱外风,熄风药以平内风。内外风之别,病理一章没有机会展开来讲,这里稍作提示。外风,指从外感受之风;最常见的外风,就是感受风寒或风热邪气引起的感冒。内风,指从内自生之风;最常见的内风,就是中风病。内风的形成,可以由于热、痰湿、虚等等。二者的共性,皆可出现喜动善行等风邪的特异性表现(参讲稿四、六)。区别在于,外风从外来,治当以解表散之;内风从内生,治当熄风药平之。 
    天麻 
    无疾按:天麻又称“定风草”,是平熄内风的要药。天麻定风草的美誉,与其植物形态很有些关系。在百度图片上搜索下天麻,马上就可以理解,无论外界狂风如何肆虐,天麻自岿然不动的原因。天麻作为今天比较贵重的滋补品,用于有中风迹象的中老年朋友日常保健服用,可以起到较为理想的预防中风的作用。 
    钩藤 
    无疾按:常与天麻配合应用于中风眩晕头痛等病症,用于平息内风,功效较为缓和。钩藤起效的关键部位,在于其“钩”,中药处方中常会开作“双钩”,有比较理想的降压功效。煎药时,需要后下。即在药煎好前的五分钟左右,将双钩后入,开锅煮沸数次后即成。 
全蝎 蜈蚣 
    无疾按:此二药皆为动物药,前为蝎子,后为蜈蚣,都是很好的熄风止痉药。即针对风证中常见的“动”的症状,有很好的疗效。动见于四肢、头颈等皆可应用。除了风证,二者还经常用于治疗关节部位的痹症,如常见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用于通行气血止痛。中药中大量的虫类药都有行气血的作用,主要的思路来源,是虫类善于行走。 

二 温里药: 附子 干姜 肉桂 吴茱萸 
    无疾按:吴茱萸,常写作吴萸,温热要药。善温肝、肾、胃。常用于头顶疼痛,伴随有恶心吐清水,以及腹泻的内寒证。 
高良姜 
    无疾按:能温能散,功在脾胃。常用于脾胃受寒引起的胃痛。散寒邪为主,虚证宜少用。 
三 清热药 
――清透药:石膏 
――清泻药:大黄 
    附:润下药-麻仁 
    无疾按:下法没有独立成节,故将麻仁附于大黄后,稍做提示。麻仁为润肠通便要药。 
――直折药:黄芩 黄连 黄柏 龙胆草 
    无疾按:龙胆草与三黄同属苦寒直折之清热药,最善清肝胆之火,燥下焦湿热。肝气不达,可与柴胡香附类疏散之;肝火太过,当以胆草黄芩辈清泻之。 
四 治湿药 
――燥湿药:苍术 白术 
――化湿药:藿香 
    无疾按:藿香等一类“香”类药,如香薷、木香等,多以其辛香善于行走,而有化湿行气之功效。藿香尤其善解夏日之暑湿,令湿化于里,邪解于外,而病除。 
砂仁 
无疾按:最善行脾胃之气滞而化湿醒脾。可与熟地同用,以缓解其滋腻碍脾之弊。 
――利湿药:茯苓 泽泻 
    无疾按:利湿以淡。联想生活,饭菜咸,会口渴而小便少;汤水淡,很快就有小便欲解。茯苓泽泻,都是淡味利湿之品,其他如冬瓜皮、玉米须,亦皆有类似效果。所不同者,茯苓健脾而兼宁心,除水饮之凌心;泽泻利湿而兼益肾,清下焦之湿热。 
薏苡仁 
    无疾按:即杂粮店有卖的薏米。与上两味相比,药性更弱,食性更强。夏季深受脚气困惑的朋友,一定不要忘了本药。与绿豆、大米一起熬成稀饭,清利湿热而不伤正气,为食疗佳品。 
――利湿热药:车前子 
    无疾按:小而圆利,最善通达。能除小便之频急热痛,并治大便之湿热腹泻。对于腹泻,尤其是兼见小便不利的症状时,车前子尤其好用。正常的水液代谢,除小部分津液流走大肠,大部分都需要从小便排出。如果出现小便不利而大便反泻,再多固涩止泻的药物都非所宜。当重用车前子通利,令湿热从小便出,则腹泻自然可止,所谓“利小便以实大便”。 
滑石 
    无疾按:滑而利窍,善行小便。常与车前子一起治疗下焦湿热,常见病症如尿频、尿急、尿痛等。两药运用时有一点需要注意,车前子粒小易沉锅底而被烧糊,滑石呈粉状不易煎煮,所以都需要用一个干净的布袋装好再煎,中医称为包煎。 
五 治痰药 
――燥湿化痰药:半夏 
    半夏辛温燥烈之性,尤胜于陈皮,故为治疗痰湿之要药。但半夏有毒,一般很少生用。炮制加工的方法有二:一是以明矾来制,可增加其燥湿化痰之力;一是以生姜来制,可加强半夏的另外一个常用的功效――止呕。 
陈皮 
――清热化痰药:浙贝母 瓜蒌 
    无疾按:瓜蒌性寒,其形状像胸,善清利胸中之痰热。咳嗽痰黄稠,舌红苔黄腻,并兼见大便秘结者,必用瓜蒌。胸中阳气不通而见到胸中憋闷疼痛时,张仲景亦以瓜蒌为主药加以通利。 
――润燥化痰药:川贝母 
    无疾按:贝母有二,浙贝母较大,又称大贝,最善清热化痰,为泻;川贝母较为细小,兼可滋阴润燥而化痰,略补。 
百合 
    无疾按:百合色白,形状似心肺而质润性凉,善润肺燥而化痰,兼可清心而安神,药食两用之良品。 
六 祛风湿药 
――偏补:寄生 川断 杜仲 
    无疾按:三药皆为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之常用药。肾虚腰腿疼痛之主药。其中寄生性平,而杜仲川断性温,故后两者对于肾阴虚者,应用宜谨慎。 
――偏通:威灵仙 
    无疾按:辛温善行而力猛,通达十二经,为治疗风湿痹痛之要药。 
羌活 独活 
    无疾按:羌独二活,皆善祛风寒湿邪,外可解在表之感冒,内可止经络之痹痛。区别者,羌活走上,独活走下。 
七 理气药 
――理肺气药:桔梗 
    无疾按:宣肺止咳必用之品。如同车船,善于载药上行,达肺。凡肺气喜降,但上有邪气壅闭,则肃降难行,必先以桔梗宣之,而后肺气可降,咳可止。 
前胡 杏仁 
    无疾按:此二药乃降肺气止咳之得力猛将。 
――理肝气药:柴胡 香附 
    无疾按:二药虽然皆可用于疏肝,但柴胡性升散,喜上,喜外,用途非常广泛;香附则守于肝脾,行于中,尤专于妇科。 
――理脾气药:枳壳 厚朴 陈皮 
    无疾按:枳壳降胸膈气,厚朴下腹中气,陈皮行气和脾而燥湿。 
八 理血药 
――活血药:川芎 丹参 牛膝 
    无疾按:牛膝与桔梗相对。桔梗善载药上行,牛膝善引血下行。一可补肝肾强筋骨而止关节痹痛,二善引血下行而愈月经诸病。 
――止血药:仙鹤草 
    无疾按:收涩止血兼能补虚,出血常用。 
炭类药 
    无疾按:凡火见水则熄,赤见黑则暗,血见炭则止。很多中药,经过炒黑加工后,都有比较好的止血作用。常见的如大黄炭,地榆炭,荆芥炭等。 
――凉血药:生地 玄参 
    无疾按:二药皆甘苦寒凉,清热于阴血,而兼补阴血之不足。阳气不足者慎用。 
九 消食药 
内金 
    无疾按:即鸡胃的内壁。试想鸡胃何其强悍。食物之后,常吞砂石以消磨,坚韧无比。故内金消食之功著。另可用于消解肾石、胆石等结石病。 
山楂 神曲 麦芽 
  无疾按:上三味药常在炒焦后合在一起来用,称为“焦三仙”,有消食化积,养和脾胃的作用,临床非常常用。 
十 补益药 
――补气药:党参 
    无疾按:人参珍贵价高,今临床补气,多用党参代之。为补气要药。与黄芪相比,党参性情较为平和,以补中为主,升提力与行表力皆不如黄芪。 
黄芪 山药 
――补血药:当归 白芍 
    无疾按:善补肝血,以柔肝体,以和肝用。 
阿胶 
    无疾按:即驴皮所熬之胶。血肉有情,性平而润,最善补血。今天市面上阿胶补品琳琅满目,不过选用时,需要确定好血虚证,用之才好。若脾胃虚弱者,当须防此药滋腻碍胃。 
――补阴药:熟地 山萸 麦冬 沙参 
――补阳药:仙灵脾 
    无疾按:教科书称淫羊藿,方药中多作仙灵脾。善温肾阳,用于男妇科诸病。 
益智仁 
    无疾按:肾阳虚小便失禁常用。 
肉豆蔻 
    无疾按:肾阳虚腹泻常用。 
肉苁蓉 
    无疾按:肾阳虚便秘常用。
雨中站了很久:中药按药性有很多讲究,先煎(如龙骨,牡蛎)后下(如钩藤),轻煎(如薄荷,等解表药),包煎(旋复花),另炖(贵重药材),烊化(阿胶)兑服,好多。不一一例举了。
五脏用药示例

肺 
――清肺药 
公英 
板蓝根 
鱼腥草 
无疾按:三药善清肺热,寒而不甚,常用。 
――润肺药 
麦冬 
沙参 
紫菀 
款冬花 
无疾按:紫菀冬花,止咳祛痰而质温润,久咳后气阴不足者宜用。 
――理肺气药 
桔梗 
前胡 
枳壳 
脾 
――健脾药 
白术 
茯苓 
山药 
――醒脾药 
木香 
砂仁 
无疾按:所谓醒脾者,脾为湿所困,食欲全无。二药皆芳香,脾得香气而苏醒,食欲复也。 
--温脾药 
干姜 
良姜 
无疾按:干姜善温而补,良姜善温而散。故一补虚,一散寒。 
肝 
――疏肝药 
柴胡 
香附 
――柔肝药 
白芍 
――平肝药 
天麻 
钩藤 
心 
――养心药 
枣仁 
无疾按:枣仁者,补心血,安心神之第一要药。 
――通心药 
菖蒲 
郁金 
无疾按:二药皆可开心窍。心窍蒙蔽,神失所宜。窍被痰蒙者,菖蒲开之;气血淤滞并热闭者,宜用郁金开之。 
――清心药 
知母 
栀子 
无疾按:心受火则神不安,神不安则烦。知母除虚火之烦,栀子祛实火之烦。二药皆为清心要药。 
肾 
――滋阴药 
熟地 
枸杞 
无疾按:枸杞质润性平而养肝肾,最善养肝明目。血虚目不明之第一品药。 
――温阳药 
仙灵脾 
益智仁 
肉桂 

方剂学学习方法大略
方剂学习方法大略: 
1 任何方剂的创制,都离不开相应的历史时期,地区特点,时代背景。所以在学习方剂时,必须重视原方所载的主治病症,而不能仅仅根据药味组成,以今天的观点对方药主证妄加推断。搞清制方本义,才可以真正把方剂学活。此思想源自北中医方剂恩师许文忠。 
2 方剂基本在组成,奥妙在剂量。学习方剂时,必须对原方剂量及比例引起足够重视。初学者宁死勿活,今天的循规蹈矩,为的是明天的融会贯通。此思想来自山东潍坊经方高手高继平老师(网名金谷子)。 
3 方剂死,而读方用方者活。后人对方剂的领悟及应用体会,皆在方解中。任何一本方书中,方解部分都是其精华所在,不可不知。 
4 对重要方剂,明理之后,必须熟记,用方时才不致犹疑彷徨。记诵方剂,方歌最为有效。
人参败毒散解 
疏散风寒药 
【代表方】人参败毒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 柴胡 前胡 枳壳 桔梗 羌活 独活 茯苓 川芎 甘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