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痧疹辑要-第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结痂,乃元气亏损,当大补脾胃为主,不可误认邪热未尽,复与清热退火之药。
麻疹俗名痧子,浙人呼为 子,麻病风热,人或未知。痧之与 ,字学不收,皆土音,习俗之讹耳。原其证
之轻重,今昔悬殊。吾吴水土濡弱之乡,生气最易萌动,故麻疹之发,自始至终,不过二三日即安。从古迄今,
靡不皆然。迩来风气变迁,有似北方气候,即寻常麻疹,必六七日乃化消。若热势未尽,或触风寒,或犯饮食,
变证百出,其危有甚于痘者。因遍考方书,从无麻疹专学,间有一二及此,无非附见痘疹之未,一皆简略不详。
何怪儿科之莫能举措,且以痘方混治。曷知麻属阳,阳从阴化,故外出内没而不浆;痘属阴,阴从阳化,当外
疏内托以助脓。二者相去天渊,乌可不辨。然皆为婴孺说也。但今不特婴孺,少壮每多患此,虽当参详诊切,
仍不能舍此绳墨。而临证之机,活法在乎心手,绳墨又不可拘也。
霖按∶《正字通》∶“麻,风热病。本作 。”《玉篇》∶“隐疹,皮外小起也。”是痘疹、痧疹、麻疹,
皆指其形似而言。若拘牵字学,则专治或出或不出之风热时麻,而转将人人不免之伏气痧疹置之不问。因字害义,
石顽老人未免疏漏矣。
发热 麻痘之初必由发热,但痘热不过二三日即出,麻热有六七日或半月乃出,或乍凉乍热,或壮热经日
不退。始热之际,必见面赤眼肿,多涕泪,咳嗽连声,是其候也。热甚经日不退曰壮热,惟正出时为正候。若初
发壮热,至已出而热不少衰者,其证必重,清热透肌汤。出尽而壮热不退者,竹叶石膏汤(方见前)去半夏加荆
芥、玄参。没后而壮热不退者危急,需凉解为主。其有热数日止而复作者,有早热而暮退者。在初发时为热邪末
透,葛根解肌汤。正出之际,而烦热转甚,乃邪热未解而复内攻也,清热透肌
汤。没后见者,为余邪未尽,四物汤换生地、赤芍,加连翘、玄参。亦有麻退身凉,越六七日而复热者,非余
热未清,即复感风邪,当以意消息。或因大病之后,中气虚而然者,治本为要。临病之机,不可不审也。
x清热透肌汤x 治麻疹未透,热甚而咳。
玄参 石膏 鼠粘子 荆芥 防风 前胡 葛根 杏仁(等分) 生甘草(减半)
水煎,热服。
x葛根解肌汤x 治麻疹初起,发热咳嗽,或乍凉乍热。
葛根 前胡 鼠粘子 荆芥 连翘 赤芍 蝉蜕 木通(等分) 生甘草(减半)
水煎,热服。
x四物汤x 治营血虚热。
熟地黄(二钱) 当归身(一钱) 白芍(钱半) 川芎(八分)
上四味,水煎温服。肥盛多湿痰,及呕逆少食便清者禁用。
部位 麻属腑候,发则先动阳分,而后归阴经。一身之中,阳部宜多,阴部宜少。阳部宜透,阴部即不透,
亦可无虑。若阴部多,而阳部反少不透者为险,防有他变。阳部者,头面、背、四肢向外者,皆为阳。阴部者,
胸、腹、腰、四肢向内者,皆为阴也。凡发自头至足为齐,头面多者为顺。先从胸腹暖处起,渐发四肢者顺。
如从手足起,渐发胸腹背者逆。
形色 色贵红润,形贵尖耸。若色虽红润而不起,二便艰涩者,清热透肌汤(方见前)。如色淡不起,二
便如常,此属本虚,兼当培养气血。亦有色黯不起,大便秘结,唇舌燥赤者,为火邪内郁,白虎汤(方见前)
加玄参、荆芥。其有色白,不分肉地,惟点粒高耸, 时即没者,邪热本轻也。然有表气本虚而色白者,调护
温暖,一二日自变红活也。若正出时为风寒所遏,而色白如肤,必毛窍悚栗,葛根解肌汤(方见前)。或麻出
成片,一被风寒,便变为白,身
不发热而反内攻,烦躁腹痛,痰喘气急者,危。如毒攻于胃,则呕吐清水。攻于脾,则腹胀不食。攻于肺,则鼻
塞喘促。攻于心包,则唇舌焦燥,不省人事,摇头掣手。攻于肾肝,则变黑而不救也。若色紫赤而黯,是火毒
炽盛,顶粒起者可治,宜凉血饮子。 语烦躁者,黄连解毒汤(方见前万氏论中)调益元散,枯燥不起者难治。
若顶粒焦者,无论红淡,皆为热剧之候,并宜白虎汤(方见前),重用石膏。干燥无汗,加麻黄以汗之;大便秘
者,凉膈散下之。亦有麻发如云头大片,其形有二∶一者大片 赤,一者大片之上复有小红点粒,皆火邪炽盛
所致,白虎汤加玄参、竹叶。若麻出斑斓如锦纹,或出脓血腥臭不干,心胸烦闷,呕吐清水,身温热者,白虎
汤加黄芩、茅术。若初发时有似斑屑者,乃风寒在表而成隐疹,只宜疏解。俟麻一透,其疹自退。切勿认为斑,
而与苦寒之剂,致麻内陷而难救也。
x凉血饮子x 治麻疹火毒炽盛,紫赤而黯。
黄连(五分) 黄芩(一钱) 大生地(钱半) 荆芥(一钱) 玄参(一钱) 赤芍药(八分) 红
花(三分) 木通(七分) 牡丹皮(八分)
水煎,温服。
x益元散x(一名天水散,一名六一散) 治暑月小便不利。
滑石(水飞,六两) 甘草(炙六钱,生四钱)
为散,清水调服二三钱。发散温病、热病,加葱白五七茎,香豉四合,水煎温服。老人、虚人及病后伤津,
小便不利,禁用此方。加葱豉煎服,则兼散表邪。加吴茱萸,则治白痢。加红曲,则治血痢。加炮姜,则兼消饮
食。加朱砂,则兼退心火。加青黛,则散肝火。加薄荷,则清肺热。加石膏,则除胃热。其入通圣、双解、解
毒等方,随证配合,未遑枚举。
x凉膈散x 治温热时行,表里实热,及心火亢盛,目赤便秘,胃热发斑。
大黄(酒浸,二两) 芒硝(一两) 连翘(一两) 黄芩(一两) 甘草(炙,六钱)
山栀(八钱) 薄荷(七钱)
为散,每服四五钱,加竹叶十五片,水煎温,日三夜二服,得下热退为度。(世本无竹叶,有姜一片,枣一
枚,葱一茎。)
硝黄得枳朴之重着,则下热承之而顺下;得芩栀翘薄之轻扬,则上热抑之而下清。此承气、凉膈之所攸分
也。用甘草者,即调胃承气之义也。《局方》专主温热时行,故用竹叶。若治感冒之证,从世本用葱白姜枣可
也。
咳嗽 麻疹干咳连声不断,是火邪凌烁肺金所致。然咳则毛窍开而麻易出。故未出之先最喜咳甚,发透其
咳自己。若出尽及没后而咳仍不止者,清咽滋肺汤(方见前)。咳嗽多痰,去麦冬,加橘皮、茯苓。其有感触
风寒,咳嗽烦闷,呕逆清水,眼赤咽痛,口舌生疮者,甘桔汤加芩连。没后见者,人参白虎汤去知母易麦冬,
以滋化之。
x甘桔汤x 治麻疹咽痛,口舌生疮。
甘草 桔梗 山豆根 玄参 鼠粘子 荆芥(等分) 麦门冬(倍用)
水煎,温服。
x人参白虎汤x 治热病舌干大渴,发热背寒。
人参(一钱) 石膏(八钱,生用,碎) 知母(三钱) 粳米(半合) 甘草(一钱,炙)
水煎,温,分三服,一日尽饮之。
汗 麻发之际,常宜微汗,微汗则肌腠疏豁而邪易透。不可复用升发,升发恐汗大泄,不无亡阳之虑。其
有隐陷不透之坏证,用权升发得大汗而解者,此特语其变也。若壮热无汗而皮肤干燥者,必风寒壅滞难出,多
成内攻之候,或腹胀痛,或发喘促,宜与葛根解肌汤(方见前)。冬月越脾、三拗选用,但不可过剂。亦有因
热极火郁,皮肤干燥而难出者,必致唇舌燥裂,二便秘涩,壮热昏沉,或身体胀痛,喘促痰鸣,无论何时,急
宜白虎汤(方见
前)加玄参、牛蒡、芥、栀、竹叶之类。大抵麻证常以微汗为顺,若始终无汗,虽没后不无余咎。其治总不逾上
法也。
x越脾汤x 治风水恶寒,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者。
麻黄(去节) 甘草(炙) 石膏 生姜 大枣
水煎,温服。
x三拗汤x 治风寒伤肺而咳,误行敛肺而壅嗽喘急。
麻黄(不去节) 甘草(生) 杏仁(连皮尖)
更加荆芥、桔梗,名加味三拗汤。
嚏 麻疹初起而多嚏者,是内火因风邪激搏而然。正出时有嚏者,其候必轻。如没后尚有嚏者,邪热尽解,
可无余患矣。如嚏而多涕者,浊壅得泄,肺气自清,最为吉兆。若无嚏而鼻塞不通,必有风邪留滞,宜辛凉之
剂以透达者。
呕吐 麻之初起,吐泻交作者顺,干霍乱者逆,欲吐不吐者危。呕吐是胃中热邪不得发泄而作,葛根解肌
汤(方见前)。正出及正没时见者,消毒饮(方见前)加枳实、黄连。多痰者更加贝母、栝蒌根。若没后而呕
者,脾胃虚而热滞也,石斛清胃散。其有呕而吐蛔者,胃中痰热胶固,虫无所养而上窜也,能食即定。如蛔出
多而不能食,为胃败不治。
x石斛清胃散x 治麻后呕吐,胃虚不食热滞。
石斛 茯苓 橘皮 生姜(一片) 葱白(一茎)
水煎,温服。血热者加紫草、连翘。
泄泻 泄泻为麻疹之常候,热邪得以开泄也。发热时,泻而黄赤稠粘,小水短涩者,属热,四苓散加木通、
滑石。已出,人参白虎汤(方见前)去知母易麦冬。其证必多发渴,渴甚不止,热甚不退,虽数剂无妨。如泻
下清稀白沫,腹疼喜得温按者,属寒,胃苓汤去苍术加煨姜。泻利窘迫而腹痛胀满,或嗳气如败卵者,为饮食
停滞,枳壳汤加楂、檗、木通。大抵麻疹泄泻属热者多,属寒
者少。辨治宜早,不可令其泻久,泻久则正气下陷,或成肿满,或变下利,并宜枳实、理中之类,以理脾胃为
主。麻后泻利不止,口渴目闭,四肢不温者不治。呕吐不食,洞泄不知者不治。
x四苓散x 治小便赤涩胀痛,及温热时行烦渴。
白术(生) 茯苓 猪苓(各二钱) 泽泻(三钱)
水煎服。
x胃苓汤x 治饮食停积,浮肿泄泻,脉证俱实者。
浓朴(去皮,姜汁炒) 苍术(泔浸,去皮,麻油拌,炒黄) 茯苓 猪苓 甘草(炙) 白术(生)
陈皮(泡去浮白) 泽泻 桂
平胃本平胃气之墩阜,若因脾土之虚不能消运,又须稍借参苓,如养胃之类。然复有土衰不能分利而成肿
胀,且气雍不胜参术,难合理中者,乃合五苓以健运水土,与正气散之假苏、藿以散客邪,两不移易之定例也。
x枳壳汤x 治痘疹误服参 ,腹胀喘急。
枳壳 浓朴(去皮,姜沙炒) 陈皮(泡去浮白) 甘草(炙)
水煎服。
目 麻疹发热之时,眼光如水而多眵泪,或白睛微红,此正候也。若没后犹见红赤,为肺经风热未尽,泻白
散加荆芥、薄荷、玄参、牛蒡。闭不欲开,更加连翘、木通。赤而肿痛者,风热上壅也,导赤散加荆、蒡、玄
参。若为风热所侵,而眼眶赤烂者,柴胡饮子。急须治之,否则为终身痼疾。
x泻白散x 治肺热咳,手足心热。
桑根皮(姜汁和蜜炙) 地骨皮(各一两) 甘草(炙,五钱)
为散,每服四五钱,入粳米百粒,竹叶一把,水煎服。加橘红、桔梗名加味泻白散。有热更加知母、黄芩。
如有客邪禁用。或问∶地骨皮三焦气分药,泻白用之何义?答言∶三焦属肾,实则泻其子也。
x导赤散x 治小肠实热,小便赤涩。
生地黄(五钱) 木通 甘草梢(生,各一钱) 竹叶(一握)
上四味水煎,热服。溺血加辰砂五分。(一方多灯草,一方多车前。)
x柴胡饮子x 治风热眼眶赤烂。
柴胡 羌活 赤芍药 桔梗 荆芥 生地(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水煎,热服。
发不出 初起发热咳嗽,浑身胀痛,有似伤寒之候。惟干咳连声,目赤多泪,呕恶便溏,确为麻疹之验。
若将发之际,或为风寒暴袭,或因肢体坦露,寒郁热邪不能外出,此全盛之势未萌,与出后没早不同。如气粗喘
促,腹中胀痛,烦扰不宁,而不得出,急与麻杏甘石汤或越脾汤(方见前)去枣,重用石膏。轻则升麻汤,以
升发之。若因触犯雾露风寒,隐现不能发出,以新猪矢冲汤,隔簟蒸之,冷则更添滚者。并取猪矢烧灰,葱白
汤下二三钱。乃痘疮黑陷,用烧人矢之变法。即烧人矢亦能发之。仍不出者,神丹不能复图矣。
x麻杏甘石汤x 治发汗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
麻黄(去节) 杏仁(泡,去皮尖,捣碎) 甘草 石膏
此麻黄汤去桂而兼越脾之意,专去上焦湿热痰气。与苓桂术甘汤互发。彼借苓术,专祛心下之支饮;此借
石膏,专祛膈上之湿热也。
x升麻汤x(一名升麻葛根汤) 治阳明经邪发热及痘疹初起。
升麻(一钱) 葛根 白芍(各钱半) 甘草(炙,八分)
上四味,水煎温服。
升葛为阳明经之向导,阳明专主肌肉,恐开泄太过,即以白芍敛护营血,甘草调和中气,所以解利本经邪
热,及时行痘疹,皆为专药。然在起胀后禁用。
x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