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唤起心中的巨人 >

第53节

唤起心中的巨人-第53节

小说: 唤起心中的巨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滴幕佣页龈髦只岵⒄加懈蟮氖谐 !�

    “Crisis的中文是危机,它具有双重意思一是危险,一是机会。” ──约翰·肯尼迪 

    对于大部份人来说,要他改变某些行为并不是件多困难的 事,然而要他改变自我认定就不简单了,甚至于还会招来他的敌意。一个人最根本的信念就是对自我的认定,而其被触犯乃是最无法忍受的痛苦,有些人就因为坚守对自我的认定,甚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十九世纪法国大文豪雨果在他那本名著《悲惨世界》中,以很戏剧化的手法诉说了这个道理。故事的主人翁冉阿让由于偷了一条面包给饥饿的家人,结果被捕而判了几年的劳动改造。在此期间他虽是服刑,可是心里并不接受 警方加在他头上“贼”这个罪名,因为他是不得已才去偷窃的。当他刑满出狱时,四顾茫然而不知何去何从,好不容易找到一份下等工作,却不时得忍受周遭之人的歧视和斥责,只因为他有犯罪的前科。 

    在走头无路的状况下,最后他认命地接受了社会硬加在他头上的标签,既然大家都把他当成个贼,那么他就去作个贼。 有一次他饥寒交迫,结果碰到一位好心的神父收容,不但给他吃的,还让他在那里住宿一晚。因为他自认为是个贼,所以偷了神父家中一组贵重的银器,然后摸黑不告而别。没想到在路上遇到警察的盘查,发现他不但犯有前科,同时背袋里竟然还有神父的贵重财物──这要是被查出来是偷窃的话,必然会被判刑终身劳动改造。 

    随之他被警察带回到神父那里对质,但神父坚称那些银器是送给冉阿让的,同时还说他漏掉了一对银烛台没带走。冉阿让没料到神父竟然会这么说,待警察离去后,更让他惊讶的是神父不但没追究,反而让他带走这些银器,好重新作人。 

    这下子冉阿让迷惑了,不解为何神父会相信他改邪归正? 为什么不干脆把他诉之于法?他只记得神父说他们是弟兄,他从此不再为罪所挟,是个规规矩矩的人,更是上帝的孩子。神父这番话对冉阿让产生很大的冲击,一下子扭转了他先前的自我认定,随之他撕掉了服刑的证明文件,迁移到另外一个城市,重新作人。当他换了新的自我认定,整个行为也跟着改变,热心公益,很快地便成为当地的知名人物。 

    然而有一位名叫沙威的警探却不相信冉阿让,始终死盯着他并想把他绳之于法。当沙威被革命分子抓住,交给冉阿让处置时,他本有机会把沙威解决掉,可是却宽宏大量地饶了沙威的命。沙威在过去这些年里一心想缉拿冉阿让,没想到最后才 发现他是个好人,或许比自己还要好,这下沙威才发现真正的坏人是自己,因为他一直在逼害冉阿让这个好人。在无法面对自己的“新面貌”情况下,最后沙威纵身跳进汹涌的塞纳河里自尽了。 “他最苦恼的便是没有了方向感,觉得自己像是失了根的浮萍……噢!多可怕的一件事!这个人跨了出,却不知道自己的路在哪里,最后只有退了回来。”──雨果,摘自《悲惨世界》 

    然而,到底你是怎样一个人? 

    这句话的学问可大了,要是你不先给自我作好认定,那么要谈下去就不容易了。因此,在这里就让我们来作个你是谁的自我认定──到底你是怎样一个人?要来认定自我可说有好多种方法,一种是从情绪方面来说(我是个情人、我心里很平安、我很紧张),一种是从职业来说(我是个律师、我是个医生、我是个牧师),·一种是从职位来说(我是总经理、我是科长、我是领班),一种是从收入来说(我是个升斗小民、我是个百万富翁),一种是从角色来说(我是个母亲、我是五个孩子中的老大),一种是从行为来说(我是个赌徒),一种是从财物的拥有来说(我是辆BNIW的车主),一种是从引喻来说 (我是个快乐天使、我是个依人小鸟),一种是从对外的反应来说(我是个无用的人、我是个特殊的人),一种是从宗教信仰来说(我是个犹太教徒),一种是从容貌来说(我很漂亮、我很丑、我很老),一种是从个人成就来说(我是一九六○年春田谷高校的才艺小姐),一种是从过去经历来说(我是个失败者),甚至于还可以从我不是的角度来说(我不是个半途而废的人)。 

    我们周围朋友或同侪的自我认定也会影响到我们,如果你不信的话,不妨好好审视一下他们,是不是你的部分自我认定正好反映出他们的自我认定呢?如果你那些朋友都很有爱心且善体人意,很可能你也会有这样的习性。时间对我们的自我认定也有很大的影响,你是以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作为认定的标准呢?十年前我的人生一点都不怎么样,但是当时我就想着要有个什么样的未来,这些年来我一直抱着这个念头并拿出积极的行动,一点都没耽延,今天的我正是当年我所企望的未来的我。 

    当你回答“到底我是怎样一个人”这个问题时,一定要记得让自己处在轻松、好奇和踏实的心情之下,因为分神是无法让你得到所需要的答案。随之你便来个深呼吸,好好地放松心情,一点都不想那些会让你害怕、操心的事,带着好奇心来探讨自己是怎样一个人,但可别一心希冀想找到万无一失或别树一格的答案;你只要以平常心来问问自己:“到底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想到任何答案就写下来,然后再一次地问自己这个问题。你要每问自己一次,就写下所想到的答案,不管那个答 案是什么,就这么样一步步深入探索下去,一直到你找到自认为最符合的答案为止。你是怎么样来认定自己的呢?真实的你拥有什么样的特质呢?你是用什么样的引喻来形容自己的呢? 你在人生中是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在探索这个问题时,如果你欠缺一份踏实感和好奇心,那么就很难得到正确的答宰,因为恐惧和犹豫可能会影响你的判断。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事实上,当你跟一个心理没作好准备 的人劈头就问这句话:“到底你是怎样一个人?”往往对方会有下述二种反应: 

    一、发楞。这个问题会使许多人如同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有认真想过该怎么回答。 

    二、随便的一个答案。还有些人对这个问题就直截了当地 这么回答:“我就是我,还有其他的不成?”经常我会发现有些 人在被问起一个问题时,特别是具有情绪性的问题,他在回答 之前多半心里会先自问这两个问题: 

    第一,他心里会这么想:“这个问题我能够回答吗?”如果 他不确定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可能就会说:“我不知道。”或 者就是随便给你一个答案,因为有时候人们对自己并不真正清 楚,却又惟恐被别人知道。 

    第二,他心里会这样想:“这里面玩什么把戏?我如果回答了,对我个人会有什么好处?” 

    让我回答你这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确实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只要你花点脑筋好好地想一想,就能想出这个问题的答案,不过你得相信自己,这样答案才能像流水般地顺利涌出,然后你要把它们写下来;第二个问题是,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它的好处是你马上就能得到改变自己行为的能力。 

    如果你肯花时间,情绪也没问题的话,就可以得到一个跟你本人完全相符的答案,而这也是我在此由衷的心愿。 “我思,帮我在。”──笛卡耳 

    现在请你花点时间好好回答这个“到底我是怎样一个人”的问题,多少个世代以来的哲学家,从二千多年前的苏格拉底到近代的沙特,他们也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请你让心情平静下来,带着好奇心,深深地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地呼出来。对自己问道:“到底我是怎样一个人?” 

    为了帮助你为自己定位,请别忘了这一点:自我认定只不过是要你和其他人区别开来,你无须去跟别人比或要跟别人一样。下面有几个练习,相信你会喜欢的。 

    一、如果你去查字典找自己的名字,请问它有几个解释? 是只有短短的三个字,亦或是如史诗般地一页又一页?现在请你把字典里的解释写在下面。 

    多花点心思写下一切可能的解释,如果做完了,就请接下去做第二个练习。 

    二、如果要你设计一张身份证,足以代表真正的你,请问你会把什么资料列在上面,会把什么资料省去不写?是否上面要附一张照片?要不要加上一些重要数据?你的身高、体重? 个人成就?情绪?信念?志愿?座右铭?能力?你要多花些时间在这上面,尽可能让人家认识你的真正面貌。 

    现在请看看你所写下的,你是怎么来描述自己的──本质上来说,这就是你的人生故事。你对这个有什么感觉?我希望此刻你能花点时间,带着无比的感情,好好欣赏一下你自己。如果你发现你的自我认定给你带来痛苦,那么记住:任何的自我认定都只不过是你自己要那么认定的,只要你想改,就可以马上改过来,因为任何时刻你都拥有改变的力量。事实上,当你明白自我认定的演变过程,那么就有机会去拓展你的自我认定,乃至整个人生。 

    自我认定的演变 

    我有个女性朋友名叫黛博拉,大家都知道她活力充沛、热爱冒险,最近她告诉我一个故事,是关于她自我认定的转变。 她说:“打从我小时候起,就一直是个胆小鬼,我不敢作任何 运动,凡是可能受伤的活动我一概不碰。”在参加过几次我的研讨会后,她有了一些新的运动经验(潜水、赤足过火和高空跳伞),从而知道自己事实上可以做到一些事,只要有一些压力即可。虽然她是这么想,可是这些心范还不足以使她形成有力的信念,改变她先前的自我认定,顶多她自认为是个“有勇气高空跳伞的胆小鬼”。依她的说法,当时转变还没发生,可是她有所不知,事实上转变已经开始。她说其他的人都很羡慕她那些表现,告诉她:“我真希望也能有你那样的胆子,敢尝试这么多的冒险活动。”一开始她对大家夸奖的话的确很高兴,听多了之后她便不得不质疑起来,是不是以前错估了自己。 

    “最后,”黛博拉说道:“我开始把痛苦跟胆小鬼的想法连在一块儿,因为我清楚知道胆小鬼的信念使我设限,从而我决心不再把自己想成是个胆小鬼。”事情并不是这么说说便完了, 事实上她的内心有很强烈的争战,一方是她那些朋友对她的看法,一方是她对自己的认定,两方并不相符。后来又有一次要高空跳伞,她把它当成是改变自我认定的机会,要从“我可能”变成“我能够”,而让想冒险的企图从而扩大为敢于冒险的信念。 

    当飞机攀升到一万二干五百英尺的高空时,黛博拉望着那些没什么跳伞经验的队友,多数人都极力压抑着内心的恐惧,但故意装作兴致很高的样子。她告诉自己:“他们现在的样子正是过去的我,而此刻我已不属于他们那一群,今天我可要好好地玩一玩。”她运用了他们的恐惧,来强化出她希望变成的新角色,她心里说道:“那就是我过去的反应。”随之她很惊讶地发现自己刚刚已历经了重大的转变,她不再是个胆小鬼,而成为一个敢冒险、有能力、正要去享受人生的女性。 

    她是第一位跳出飞机的队员,下降时她一路兴奋地高声狂呼,似乎这辈子就从没有过这么有活力和兴奋。她之所以能够跨出自我设限的那一步,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她一下子采取了新的自我认定,从而打自心底想好好表现,以作为其他跳伞者的好榜样。后来她告诉我:“汤尼,就跟你研讨会中所教的一样, 如果你光会要我们打破恐惧和自我设限:结果自肩己却不敢真的赤脚过火,那么你所教的那一套对我们是不管用的。你怎么说就得怎么做才行。” 

    黛博拉的转变很完全,因为新的心范使她能一步步淡化掉旧有的自我认定,从而作出决定,要去拓展更大的可能,当机会来临的时候,新的自我认定马上就取代了旧有的──那个她已不再想要的自我认定。她之能够转变成功,就是因为有了这个最后的杠杆;她自我认定的演变虽然很简单,可是却十分有效。她新的自我认定后来不但影响了孩子、丈夫,甚至影响到她所涉及的每一样事情,如今已成为一位真正敢于冒险的领导者。 

    当然,我们永远可以重新来认定自我,各位不妨想想儿童内心里丰富的想侮力;前一天他可能是扶弱济贫的蒙面侠佐罗,后一天就可能变成希腊神话里的大力士赫尔克里士,到了今天很可能他已成为一位老祖父,是自己现实生活中的英雄。 自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