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交际与口才 >

第9节

交际与口才-第9节

小说: 交际与口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是个普通人,但你的名字连我都知道了。要不是有真才实学,怎么可能这样出名呢?”有这样的良机,在上上下下文气勃勃、襟怀开阔的时代中名动朝野,连皇帝唐玄宗也愉快地将目光投向这样一个文化天才,但李白最终却还是在政治上屡屡失意,可以说他自己是有责任的。他错在违背了人际交际中礼仪原则中最重要的两条:平等原则和尊重原则。这是有历史记载的。且看李白受唐玄宗赏识后,住在长安后的生活。李白的挚友,被称为“诗圣”的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所述:“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对于这个船,历来有两种说法,一说“船”字在古汉语中解释为衣领或者衣襟,所谓“不上船”,并非不登龙舟,而是敞开衣襟,连扣子都不系。《康熙字典》里记载,“衣领曰船”,“或言衣襟为船”。宋朝著名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在他撰写的《明道杂记》中以为:“船,衣领也。蜀人以衣领为船。谓李白不整衣而见天子也。”也就是说当天子传召的时候,李白以满嘴酒气,衣衫半敞这样一种完全没有公务形象的醉醺醺的姿态出现在最讲究礼仪的宫廷之中,此种形象也确难以让任何一个皇帝对他生出可予重任的信任感,不追究他衣冠不整的犯上之罪已是开元盛世时候玄宗的开明了。但是很多人不相信李白敢在天子面前如此不拘礼节。清朝的袁枚点评此事时说道:青莲虽狂,不应若是之妄。但即便是不相信李白会在天子面前如此胡来的袁枚在说话中也承认李白之狂。民间传说中李白也有戏弄权贵,令当时的权监高力士为他脱靴的故事,可见李白由于礼节得罪高力士是不争的事实。有人说,对权贵不讲礼节,甚至侮辱权贵才正是文人的傲气,才大快人心。但是作为交际礼仪来说,尊重是对所有人的一视同仁。我国自古就非常讲究交际礼仪,号称礼仪之邦,而礼仪是什么?礼仪的本义是“敬”,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简单的来说,礼仪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所以尊重是从所有人做起,尊重弱者,尊重贫者应该,但对贵者也当尊重,这才是对所有人的尊重。两千年前的孔子在周游列国后感叹“不学礼,无以立”。也就是说孔子遍游天下后发现礼仪是立身之本,不讲礼仪的话天下之大也没有你的立身之处。交际礼仪中五大原则:尊重原则,平等原则,自律原则,自信原则和信用原则。李白除了自信原则出类拔萃外,其他做得都不够好,尤其是自律。因为没有给予自己太多的自律,他政治上的失意是难免的。事实上谁都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快意恩仇,但是只要是两个人以上的交往就必须讲究礼仪,也就说必须讲究按大家默认的通行规则办事。李白悟天然,师造化,狂放无忌,他的诗词中长短句杂出,透着十足的桀骜不驯和豪放纵逸。美学家李泽厚曾经说过:“盛唐艺术在(李白)这里奏出了最强音。痛快淋漓,天才极致,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范可循,一切都是冲口而出,随意创造,却都是这样的美妙奇异、层出不穷和不可思议。”但是这一“无迹可寻”,冲口而出的性格造就了李白文学上的成就,却毁了李白政治的前途。恃才旷物的性格使其目空一切,功名利禄的诱惑使其左右为难,所以他叹行路难,事实上是做人难。李白心中的偶像不管是范蠡还是张良,包括谢安,无一不是权重一时,但是在朝野,在帝王的眼中这些人都是谦谦之良臣,而且讲究的是不动声色,尤其是谢安更是把面不改色发挥成一段佳话,绝不是李白这样一受召便激动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稍有打击就郁闷:“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离开长安后大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的喜怒哀乐,从不掩饰,跃然纸上,注定李白在朝野碰壁的命运。安史之乱后,李白被永王李邀请参加了幕府。后李造反,被肃宗击败。李白因此受牵连坐罪,被流放夜郎,行至巫山遇赦得还。从此被彻底排除在政治之外。李白不是没有政治才能,而最后犯了大错,在于他自知年华渐老,想抓住最后的机会博弈,因为他太想从政立业了。也许李白改改他的交际方式就不会如此行路难了。李白的政治梦想最终没有实现,是他个人的悲剧,但放眼历史长河来看却是文人的幸事。从了政的李白恐怕也写不出豪情天纵的千古奇文,不会再让我们如此动情。

  
  
作者: 米 汤
 
标题: 梁朝伟,沉默是金
内容: 》2008年7月,46岁的梁朝伟终于结婚了。值得庆幸的是,自始至终爱慕、崇拜、支持他的女粉丝们没有在网络上攻击和毁谤刘嘉玲,而是给予了这对新人非常多的鼓励和祝福。要知道,男主角换成金城武之类的,女主角的下场可没那么幸运。不过,这就是梁朝伟的魅力,他不笑的时候,被称作“忧郁也是一种绅士的美”;他面对戴“绿帽子”的新闻事件时所做出的刻意回避的烦躁动作,被称作“一个真正好男人的理智行为”;而他词不达意表达他所谓的口才时,又被称作“娱乐圈最朴实的言论”。“在我印象中最完美的爱情就应该是我和我妈妈那样,无论我做错什么事,对方都会永远包容我,那便是我理想中的”点评:恋母情结比较严重因为梁刘联姻,大家终于有机会一睹梁妈妈的真面目了。一直以来,梁朝伟都给人一种活在母亲臂膀下的小孩子的感觉,无论做什么事,他首先想到的是要迎合这个和自己相依为命的女人。或许小时候父亲不辞而别带来的阴影实在太大了,大到他觉得自己不仅是儿子,还是丈夫。相信刘小姐多少对他有些“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怨气吧。话说回来,梁母的频繁亮相,据说是等不及抱孙子,想借传媒之口给新媳妇施加压力。这样一来,敬母心切的梁朝伟自然要把重任压在也已“奔五”的爱妻身上。明知自己嫁给大孝子的刘小姐,当然不敢怠慢,又是求神拜佛又是到处跑医院取经,恨不得婆婆大人哪天突然大发慈悲转移对儿子的注意力。“所谓理想,从来都不是真实的。”梁朝伟在一番理想中的完美爱情言论之后,又发此感慨。这下大家可搞不懂了,你的爱情,相濡以沫几十年的爱情,到底是以你和妈妈为范本的吗?梁朝伟肯定不会作答,对于他身边越老越红的刘小姐,他所做过的唯一评论便是“和她在一起不会闷”。可是,我们分明看到了,刘小姐不管年轻时还是现在,稀里糊涂做过许多错事,这些错事竟然也都会让梁朝伟这个大男人“理应咽不下气”,事实却是,梁朝伟始终不离不弃,坚定不移地站在她身边,不说一句话,默默包容她的后悔、愤怒和无奈。至少,他在努力往他理想中的完美爱情靠拢。这肯定没错。“从小到大,都没有人能帮我,现在的我习惯了自己面对一切,演戏更是自我表现,旁人更不易帮忙”点评:忍得住寂寞才能成大器这话说得有些心酸和无助,不由得让人追问起他曾在童年时代所遭遇的“悲惨”。答案自然又是不得而知,因为他说话喜欢设悬念,给自己留有余地,哪怕令别人产生猜测和误会都无所谓,反正他也说过:“我觉得我没什么公众形象,反正就是人一个。”据说,梁朝伟年轻的时候也狂放不羁过,穿鼻环、打耳洞,热热闹闹的一个时髦小伙子形象,相信也是害怕独处的人。这些现在想来很是大胆和不可思议的事,梁朝伟却觉得只是青春的印记,尽管和他现在的形象有天壤之别。“那时候我常常不知道为什么就会不开心,我觉得只有做出一些很大胆的事才能证明些什么。”他照例不会说出到底是做过什么大胆的事。于是,当年的无线五虎将在今日传出梁朝伟落单时,很多人都相信这并非刻意编造的新闻,他确实是不太合群的。不爱讲话,或者说喜欢讲话讲一半的梁朝伟,也因此逃避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比如当年轰动一时的刘嘉玲插足他和曾华倩的第三者事件,炒得沸沸扬扬的版本让观众欢欣雀跃,极力想知道到底是曾华倩小姐太专制太无能才导致“最好的朋友和最爱的人走到一起”,还是刘嘉玲小姐太聪明太狡猾才使得闷瓜一样的梁朝伟“悄无声息地转了方向”。梁朝伟对此“没任何可说的”,倒像是直接把胜利的奖章颁给了刘嘉玲。而时间能够证明的是,刘小姐眼光很是犀利,梁朝伟也不赖,第三者更有“帮夫运”嘛。“我喜欢演戏,不为挣钱、出名,只挑喜欢的电影才拍,求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发泄、平衡,可以借此毫无保留地将压抑的感情、情绪表露出来而又没有人知道那是我,人们只知道我将角色演得很好,但其实内里的东西全是我。因此,演完戏后内心会很舒服”点评:入戏太深,沉默是金梁朝伟演技不错,看他获得的数不清的奖项就知道他的全情投入是多么值得的了。不过,每次新片上映或是得奖之后,媒体记者对他提出的问题似乎都“技术含量”不高。比如《伤城》放映后,女记者的频频发问就很“锻炼”梁朝伟的反应和口才。提问一:(戏中和女主角徐静蕾的吻戏很多)这样多的吻戏让很多你的女粉丝很吃醋,为什么这么多呢? 梁朝伟笑答:“那你们都把自己想象成徐静蕾就好了。” 提问二:为什么有事儿没事儿都吻,很多地方的吻觉得没必要。 梁朝伟仍笑答:“因为剧中他们是新婚夫妇,亲热一点也合理。” 提问三:跟徐静蕾拍亲热戏是否尴尬。 梁还是笑答:“我跟她的第一次合作很愉快,她人很好,当然亦很有才华,我相信这亦是导演请她做我太太的原因。”不管答案是不是大家想知道的,至少都不卑不亢,中规中矩,也没有距记者千里之外的冷脸色。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他正把徐静蕾从火坑里拉出来。要知道,整部戏里,徐静蕾一不小心就成为众人最厌恶的角色。也许知道自己的口才并不出众,甚至无法让采访他的人在字句当中做点文章,但梁朝伟依然有着自己特别的对话交流方式,每当对方问完一个问题,他会先对着提问者的角度微笑两秒钟,然后才开始回答。这两秒钟的微笑只是他在思考当中的无意识动作,但温和的笑容和礼貌的态度的确让人不忍心挑出他话语中的任何毛病。说到底,想红的话,光会耍嘴皮子还不行,得有亲和力。

  
  
作者: 伟 人
 
标题: 与英国老房东的忘年之交
内容: 》在我和孩子们(麦子和苗子)爹的人生经历中,除了家人以外,还有一位如同家人一般亲切的人,是个典型的英国老头儿,名字叫Ronald Dickens,简称Ron。我按咱们中国人习惯叫他“老Ron”。4月16日,是他的生日,如果他还在世的话,应该是89岁了。可惜,他已于2000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每年他生日的时候,我们都会想起他,想起和他在一起的短短的13个月。我们也经常翻看和他在一起时的照片,给孩子们讲那过去的事情。1993年9月,我们以房客的身份住进这个孤独一人的英国老人家里。去之前,好多中国学生警告我:他是一个怪老头儿,非常苛刻,先后有几个中国学生租住,两三个月就被赶出来。我们真是有点儿“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味道。当时我就不信,他“老虎屁股摸不得”。因为有了朋友们的提醒,我们初来乍到,处处小心谨慎,尽量少打搅他。平时他就是在楼下客厅看电视,我们则在我们租用的楼上一间卧室做我们的事情。他在卧室里安了一个电铃,有事他在下面一按铃,就是叫房客(我们)呢!英国是个多雨的地方,刚住进去(9月)的一天下午,外面下着雨,显得十分阴冷。突然,他按响了铃,我赶快跑下去,他问我:“吃冰激凌吗?”这种天气吃冰激凌?我回答,不吃!为什么?我如实回答:感觉冷。谢过他以后,转身上楼回屋。过了不久,我发觉屋子里渐渐暖起来了,一摸暖气,天啊,老头儿把暖气打开了!他又按铃了:“你暖和了吗?可以吃冰激凌了吧!”看来这冰激凌是无论如何都得吃了。盛情难却!有了这一次经历,我发现老Ron并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对他渐渐有了好感,也随便了起来。很快,周六我们和当地的中国学生们去农场摘苹果,回来肚子饿得咕咕叫,一进门,就闻到诱人的香味儿。厨房炉灶边,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