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5-张氏医通-第5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煎成调生蜜、麻油。清气一升。浊气自降。有脾虚下秘者。以此汤下麻仁丸。风秘者。风入大肠。
传化失职。羌、防、苏子、枳壳、麻仁、杏仁、皂角灰。煎服润肠丸。气秘者。气不升降。谷气
不升。其人多噫。枳壳、沉香、苏子、槟榔、乌药、陈皮。煎服降气散。或四磨、六磨选用。痰
秘者。痰饮湿热阻碍。气不升降。头汗喘满。胸胁痞闷。眩晕腹鸣。半夏、茯苓、木香、槟榔、
枳实、橘红、香附、白芥子、姜汁、竹沥。不应。加大黄、黄连。甚则控涎丹下之。冷秘者。六
脉沉迟。面白或黑。凝阴固结。胃气闭塞。肠内气攻。腹中喜热恶冷。藿香、浓朴、姜、桂、枳
壳、陈皮、生姜。煎服半硫丸。热药多秘。惟硫黄性缓而通。冷药多泄。惟黄连浓肠止泄。如阴
寒秘结。当与阳药冰冷服之。然数服中。间与清润药一服。不令结秘。若病本虚寒。标显躁热。
亦宜助阳药中少加苦寒以去热躁。躁止勿加。热秘者。六脉数实。面赤口干。身热肠胃胀闷。时
欲得冷。或口舌生疮。二肠热结。苏子、黄芩、生地、芍药、杏仁、枳壳。煎服润肠丸。或四顺
清凉饮。虚秘者。不能饮食。小便清白。或年高。或病久。或脾虚津枯血少。归身、熟地、苁蓉、
参、 、沉香、松子仁、桃仁、麻仁、蜂蜜。或麻仁、枳壳、当归、人参。蜜丸服之。瘦人血枯
火秘。通幽汤煎成。入蜜服之。老人津枯。妇人产后去血过多。及发汗利小便。病后血气未复。
虚劳骨蒸。皆能作秘。惟当益气补水养血。不可用硝、黄利药。巴豆、牵牛。尤在所禁。有一种
大便不通。腹中胀闷。求通不得。频频登厕。努力太过。虚气被挣下注。肛门里急后重。时不可
忍。气逆呕恶。渴而索水。饮食不能。呻吟不绝。欲与
通利。则气以下脱。欲与升提。则气以上逆。呕恶难堪。人参、枳壳、当归煎服。加陈香橼皮尤
效。肾脏血虚。大肠风秘。生何首乌捣自然汁一盏。和白蜜。炖热服之。六味丸加蜜调服亦通。
固本丸作膏常服亦妙。古方治老人燥结。多用苁蓉。不知胃气虚者。下口即作呕吐。肥人胃中多
有痰湿。尤非所宜。惟命门火衰。开阖失职者。方为合剂。然须丸服。若作汤。亦必作吐。以其
味咸气浊也。丹方。治肾肝风秘。至夜微发寒热者。用生何首乌两许顿煎。服之神应。若暴病热
邪固结。及中有留滞者禁用。以其纯阴味涩。无养正祛邪之力也。失血后烦渴。大便不通。一味
生地黄捣汁服之。大病后不得寐。大便不通。一味熟枣仁。擂水去滓。煮粥频食。血枯燥结。恒
用熟地黄蜜煎常服。或熬膏亦佳。又老人血枯便闭。用生地黄、当归身、鲜首乌各四两。广皮一
两。熬膏炖热服半小杯。不通。三五次效。实秘者。能饮食。小便赤涩。枳实、槟榔、木香、砂
仁、蓬术、大黄、皂肉灰之属。气滞腹急。大便秘涩。六磨汤加大黄。诸秘服药不通。或虚人畏
服利药者。宜蜜煎导、削酱姜导。分寒热选用。其猪胆导。非伤寒邪热。不可轻试。病患胃气虚
者。用之往往有呃逆之虞。不可不慎。
或问干结之甚。硝、黄亦可暂用否。曰。承气汤用硝、黄。乃伤寒邪热入里。胃液干枯。肾
水涸竭。故宜急下以救阴津为务。若老人虚人。及病后肾水本亏。以致燥结。再用硝、黄下之。
是虚其虚。目下取快一时。来日复秘愈甚。欲再下之。虽铁石不能通矣。倘遇此证。当劝慰之。
缓图奏效。切勿性急。自贻其咎也。
〔诊〕阳结脉沉数。或促。阴结脉迟伏。或结。老人虚人便秘。脉多沉伏而结促不匀。若见雀啄者不治。
卷七大小府门
小便不通(闭癃)
属性:经云。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下焦
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故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俱下于大肠。而成下焦。
渗而俱下。济泌别汁。循下焦而渗入膀胱焉。膀胱之胞薄以懦。得酸则缩蜷。约而不通。水道不
行。故癃。阴者。积筋之所终也。故酸入而走筋矣。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
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经云。至阴虚。天气绝。至阳盛。地气不足。夫肾肝在下。地道也。心肺在上。天道也。脾
胃居中。气交之分也。故天之阳绝而不安于地者。则白露不下。在上之阳不交于阴。则在下之阴
无以为化。水道其能出乎。此上焦之气化也。仲景曰。卫气行。则小便宣通。又曰。脾病则九窍
不通。此中焦之气化也。东垣云。在下之阴虚。在上之阳盛。致肾气不化。必宣其阳而举之。则
阴可得而平也。故丹溪云。以吐法通小便。上窍通而下窍之水出焉。然升提止可施于涓滴不通者。
若溺涩短少。或淋漓作痛者。非所宜也。由经言及诸论观之。未有不主于气化者。不审乎此。转
行疏利之剂求功。多见其不知量也。
东垣云。小便不通。皆邪热为病。分在气在血而治之。以渴与不渴而辨之。渴而不利。或黄
或涩者。热在上焦气分也。小便者膀胱所主。若肺热不能生水。是绝其寒水生化之源。宜清肺而
滋化源。故当从肺分助其秋令。宜茯苓、泽泻、车前、木通之类淡味渗泄之药。水自生焉。如不
渴而小便不通者。热在下焦血分。肾与膀胱受热。闭塞其流。须知、柏
之类苦寒气味俱阴之药以除其热。稍兼肉桂辛温散结之阳药以泄其闭。若服淡渗之味。则阳无以
化。而阴愈闭塞不通矣。气分热。渴而小便闭。或黄或涩者。黄芩清肺饮。血分热。小便闭而不
渴者。滋肾丸。不应。并中焦亦有热也。加连、柏、甘草。等分煎服。阴虚血热人。渴而小便不
通。或涩痛淋沥者。切禁五苓燥剂。宜导赤散。津液偏渗于大肠。大便泄泻。小便涩少。或水停
心下。不能下输膀胱者。五苓散渗泄之。若六腑客热转于下焦而不通者。用益元散以清之。若气
迫闭塞。升降不通者。二陈汤去半夏。加木通、滑石、柴胡、升麻以提之。汗出过多。小便赤涩。
此五内枯燥。慎勿用利水之剂。生脉散加黄 、当归。若右寸独数大。小便点滴而下者。此金燥
不能生水。气化不及州都。生脉散去五味子。易大剂紫菀。可一服而愈。小便不通。腹下痛闷难
忍如覆碗者为实。亦分在气在血。气壅于下者。四磨、六磨选用。血污于下者。代抵当丸。有火
虚者。非与温补之剂则水不能行。如金匮肾气丸。元气下陷而水道不通者。补中益气汤加木通、
车前。升清以降浊也。小便不利。审是气虚。独参汤少加广皮如神。凡小便不通。用独蒜涂脐法。
以独囊蒜一枚。栀子三枚。盐少许。捣烂。摊纸贴脐。良久即通。未通。涂阴囊上立效。或用食
盐半斤。炒热布包熨之。天行热病。小便不通。用蚯蚓泥升许。以水浸澄清。渴即与饮。不应。
用地龙数枚。同芦根。捣汁饮之。
闭癃 闭癃者。溺闭不通。淋沥点滴也。惟肝与督脉三焦膀胱主之。经云。膀胱之胞薄以懦。
得酸则缩蜷。约而不通。水道不行。故癃。又云。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盖实则闭癃。虚
则遗溺。遗溺则补之。闭癃则泻之。然遗溺闭癃。不取膀胱俞者。盖膀胱但藏溺。其主出溺者。
皆从三焦及肝与督脉也。闭癃者。合而言之。一病也。分而言之。有暴久之殊。盖闭者。暴病。
为溺点滴不出。俗名小便不通是也。可用疏通利窍之剂。甚则用吐法以提其气自通。若补中益
气、二陈、五苓。俱可探吐也。癃者。久病。为溺癃淋沥。点滴而出。一日数十次。名淋病是也。
惟宜滋养真阴。兼资气化。如六味、生脉之类。亦可合用。若疏泄利气之药。皆为戈戟矣。夏秋
热伤癃闭。以滑石调水饮之即通。但阴虚泉竭者禁用。
卷七大小府门
淋
属性:金匮云。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趺阳脉数。胃中有热。即消谷引食。
大便必坚。小便即数。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苦渴。栝蒌瞿麦丸主之。小便不利。蒲灰散主
之。滑石白鱼散、茯苓戎盐汤并主之。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脉浮发热。
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则便血。
金匮论淋证四条。一曰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此肝移热于膀胱。因肝热甚。失
其疏泄之令而然也。一曰胃中有热。消谷引食。大便坚。小便数。此因胃热炽甚。消烁津液。肠
胃膀胱之源俱涸也。一曰有水气。其人苦渴。此膀胱气化不行。水积胞中为患也。一曰小便不利。
用蒲灰散等治。此因膀胱血病。血属阴。阴病则阳亦不能施化也。其用栝蒌瞿麦丸者。盖缘肺气
不化。膀胱不通。致水渍则津液不行。而胃中燥渴。故用栝蒌根以生津。薯蓣以补肺。茯苓疏肺
气下行。瞿麦逐膀胱癃结。然欲散下焦之结。又需阳药始得开通。故少加附子为使。必水积而腹
中冷者。方可用之。若虽有水气而腹中不冷。即当效五苓之法。以桂易附。或因积热闭癃。又当
改附子为知、柏
也。其蒲灰散等三方。悉治膀胱血滞气不化而小便不利之证。蒲灰滑石者。薄灰治瘀血。滑石利
窍也。乱发滑石白鱼者。发灰消瘀血。白鱼去水气也。茯苓戎盐者。咸润走血。佐茯苓淡渗利小
水。白术兼利腰脐间血也。三方亦有轻重。乱发为重。蒲灰次之。戎盐又次之。至于渴欲饮水。
口干舌燥。明系热在上焦。故用白虎以荡涤膈上之热。加人参以救津液也。渴欲饮水。小便不利。
乃热结膀胱。津液固结之候。而见脉浮发热。太阳热邪循经发外也。故用猪苓汤以导热滋燥。慎
勿因其发热而与发汗。重伤其阴。必致便血。故为切戒。
诸淋所发。皆肾虚而膀胱生热也。水火不交。心肾气郁。遂使阴阳乖舛。清浊相干。蓄在下
焦。故膀胱里急。膏血砂石。从水道出焉。于是有淋沥不断之状。甚者窒塞其间。令人闷绝。凡
小肠有气。则小便胀。小肠有血。则小便涩。小肠有热。则小便痛。制剂之法。并宜流行滞气。
疏利小水。清解热邪。其于平调心火。又三者之纲领焉。心清则小便自利。血不妄行。最不可用
补气之药。气得补而愈胀。血得补而愈涩。热得补而愈盛。水窦不行。加之谷道闭遏。未见其有
能生者也。虽然。肾气虚弱。囊中受寒而成淋涩者有之。其证先寒栗而后溲血。盖冷气与正气交
争故也。又有胞系转戾不通者。其证脐下急痛。小便不通。凡强忍小便。疾行走马。或忍尿入房。
使水气逆上。气迫于胞。故屈戾而不得舒张也。胞落则殂。
石淋者。脐腹隐痛。小便难。痛不可忍。溲如砂石。或黄赤。或混浊。色泽不定。正如汤瓶
久受煎熬。底结白碱。宜清其积热。涤其砂石。如麦冬、葶苈、木通、葵子、滑石、车前、连翘、
瞿麦、知母。涩痛甚者。为膀胱蓄血。加琥珀、肉桂、大黄辛温以散之。加味葵子茯苓散。专治
石淋之圣药。紫雪亦佳。劳淋者。遇劳即发。小便淋沥不绝。如水滴沥而不断。有脾劳肾
劳之分。劳于脾者。补中益气加车前、泽泻。劳于肾者。六味丸加麦冬、五味。血淋者。虽主实
主血而与小肠为表里。然须看血色分冷热。色鲜紫者。为小肠实热。小肠热甚而血渗胞中。与溲
俱下。大剂生牛膝为主。兼车前、山栀、生地、紫菀、犀角、桃仁、芦根汁、生藕节汁。血虚而
热。用生地黄三两。黄芩、阿胶各半两。柏叶少许。水煎服之。此千金法也。若色瘀淡者。属肾
与膀胱虚冷。生料六味丸加肉桂。芦根捣水煎。候冷服。若两尺脉沉弦而数。必有瘀血停蓄。犀
角地黄汤加紫菀、牛膝。若琥珀、麝香、当归、川芎、萆 、木通、白术、木香、香燥破血利水
耗气之类切禁。气淋者。气化不及州都。胞中气胀。小腹满坚。溺有余沥。宜沉香、肉桂、茯苓、
泽泻。佐以木通、瞿麦、葵子、山栀、石苇之类。实则气滞不通。脐下妨闷。加香附、木香。不
应。加硝、黄。溺后疼痛。去石苇、木通、瞿麦、葵子、山栀。加秋石、生甘草梢、藕汁。气淋
服利水药不能通者。沉香降气、四磨汤选用。膏淋者。俨若脂膏。或便中有如蜓蚰之状。此名肉
淋。乃精溺俱出。精塞溺道。故便欲出不能而痛。宜茯苓、秋石、沉香、海金沙、泽泻、滑石。
如不甚痛者。须固涩其精。慎勿误与通利。鹿角霜、肉苁蓉、菟丝子、莲须、芡实、山药之类。
或桑螵蛸、菟丝子等分。泽泻减半。蜜丸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