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4-要药分剂-第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炮制】纲目曰。生用则补脾胃不足而泻心火。炙用则补三焦元气而解表寒。炙法用长
流水
卷四补剂上
黄
内容:味甘。性微温。无毒。禀天之阳气。地之冲气以生。可升可降。阳也。茯苓为使
甲、白藓皮。
【主治】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痔 。补虚。小儿百病。(本经)女人
子
脏冷
主虚喘
及诸经
【归经】入肺大肠二经。为实表助气泻火之品。
【前论】宏景曰。虚而客热。用出白水者凉补之。虚而客冷。用出陇西者温补之。好古
曰。
补
发
气盛则无陷下之忧也。嘉谟曰。凡痈疮毒瓦斯。化则成脓。补气故能内托。若不能成脓。死不
治。毒盛而元衰也。痘亦然。
【禁忌】经疏曰。黄 功能实表。有表邪者忌。又能助气。气实者忌。又能塞补不足。
胸膈
人多
卷四补剂上
沙参
内容:味甘苦。性微寒。无毒。禀天地清利之气而生。降多于升。阴也。反藜芦。恶防己、
一名白参。
【主治】主专益肺气。补中。血结。惊气。除寒热。(本经)疗胸痹心腹痛。结热。邪
气
头痛
养肝
【归经】入肺经。兼入脾肾二经。为补阴泻火之品。(兼泻剂)
【前论】元素曰。肺寒者用人参。肺热者用沙参。李言闻曰。人参甘苦温。其体重实。
专补
因而
【禁忌】经疏曰。脏腑无实热。肺虚寒客作嗽者。均忌。
卷四补剂上
丹参
内容:味苦。性微寒。降也。阴中阳也。畏咸水。反藜芦。
【主治】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除瘕破症。止烦满。益气。(本经)
养血
节疼痛
肿毒。
【归经】入心肝肾三经。为去瘀生新之品。(兼泻剂 心与心包血分药)
【前论】萧炳曰。丹参治风软脚。可逐奔马。曾用实有效。
【禁忌】经疏曰。北方产者良。孕妇无故。忌。
卷四补剂上
葳蕤
内容:即玉竹。味甘。性平。无毒。禀天地清和之气。而得稼穑之甘以生。可升可降。阳中
阴也。畏咸卤。
【主治】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诸不足。悦颜色。(本经)心腹中结气。虚
热。
湿
润心
及劳疟
【归经】入心肺二经。为益阴长阳之品。(补益五脏滋养气血平补而润兼除风热)
【前论】罗天益曰。凡头痛不止者。属外感。宜发散。乍痛乍止者。属内伤。宜补益。
又有
不同
症。
虚症俱用
【炮制】雷公曰。竹刀刮去皮节。洗净蜜水浸一宿。蒸了。焙干用。
卷四补剂上
白术
内容:味甘。性温。无毒。禀初夏之气。正得土之冲气以生。阴中阳也。可升可降。忌蛤、
雀、桃、李、菘菜、青鱼。
【主治】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本经)大风在身面。风眩头痛。
消痰
痛。胃
瘕。(大
风虚。主
(好古)
【归经】入脾胃二经。为安土除痹之品。(在血补血在气补气除湿祛寒疏风辟恶)
【前论】缪仲淳曰。二术俱为阳草。故祛邪之功胜。而益阴之效亏。药性偏长。物无兼
力。
术能
何
【炮制】备要曰。肥白者出浙地。名云头术。燥白者出宣歙。名狗头术。瘥胜于浙。糯
米泔
卷四补剂上
金毛狗脊
内容:味苦甘。性微温。无毒。禀地中清阳之气。兼感天之阳气而生。可升可降。阴
萆为使。恶香附、败酱。
【主治】主腰背强。机关缓急。周痹。寒湿膝痛。颇利老人。(本经)疗失溺不节。男
女
脚弱
肾气虚
【归经】入肾经。兼入肝经。为补而能走之品。(平补肝肾 苦坚肾温养气甘益血)
【前论】内经曰。内不在脏腑。而外未发于皮。独居分肉之间。真气不能周。名曰周痹。
仲
脊
【禁忌】经疏曰。肾虚有热。小水不利。或短涩黄赤。口苦舌干。均忌。
【炮制】雷公曰。凡使。火燎去毛。细锉酒浸一夜。蒸半日。晒干用。
卷四补剂上
远志
内容:味甘。性温。无毒。感天之阳气。得地之芳烈而生。可升可降。阳也。得茯苓、冬葵
子、龙骨良。畏珍珠、藜芦。
【主治】主咳逆伤中。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
力。
人不迷
切痈疽。(
【归经】入心肾二经。为水火并补之品。(能通肾气上达于心)
【前论】仲淳曰。心气弱。心血少。馁怯易惊。梦寐多魇。神不守舍。怔忡健忘失志阳
痿等
鳌按、前贤皆以远志为心家药。至今守之。独海藏以为肾经气分药。时珍亦以为入肾经。
非
上
而使肾之气上通于心。故凡肾精充。肾气旺。有以上达于心者。皆心气先能充足。有以下注
故也。则强志益精治善忘。虽肾之所藏。而何莫非心欤。则前贤皆以远志为心药者。论其原
。二家以为肾药者。据其功也。故余以为入心肾二经。一以见心为主。而肾为应。一以见心
肾之不可离二也。
【禁忌】经疏曰。凡心经有实火。为心家实热。应用黄连、生地者。禁与参、术等助阳
气药
【炮制】雷公曰。凡使。去心。否则令人烦闷。甘草汤浸一宿。焙用。
卷四补剂上
巴戟天
内容:味辛甘。性微温。无毒。禀土德真阳之气。兼得天之阳和以生。可升可降。阳也。
覆盆子为使。恶雷丸、丹参。
【主治】主大风邪气。阴痿不起。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智。益气。(本经)疗头
面
游风
气。治
【归经】入肾经。为强阴益精之品。(肾经血分药 补助元阳 祛风除湿)
【前论】仲淳曰。五脏之劳。肾为之主。下气则火降。火降则水升。阴阳互宅。精神内
守。
元阳
【禁忌】经疏曰。凡相火炽。思欲不得。便赤口苦。目昏目痛。烦躁口渴。大便燥结者。
均
【炮制】雷公曰。凡使。先用杞子汤浸一宿。待软。酒浸一伏时漉出。同菊花炒焦黄。
去菊
卷四补剂上
淫羊藿
内容:味辛甘。性温。无毒。得金土之气。而上感天之阳气以生。可升可降。阳也。山药
为使。得酒良。
【主治】主阴痿绝伤。茎中痛。利小便。益气力。强志。(本经)坚筋骨。消瘰 。下
部
有疮
中年
【归经】入命门经。兼入肝经。通入胃大肠三焦三经。为助阳益精之品。(真阳不足者
宜
之)
【前论】士瀛曰。茎中痛。肝肾虚也。补益二经。痛自止矣。
鳌按、别录言久服无子。大明又治绝阴绝阳无子。何二说之相反欤。不知淫羊藿甘温益
阳。
而欲
【禁忌】经疏曰。凡虚阳易举。梦遗不止。便赤口干。强阳不痿。均忌。
【炮制】雷公曰。凡使。夹去叶四畔花枝。每斤用羊脂四两拌炒。
卷四补剂上
当归
内容:味甘 辛苦。性温。无毒。禀土之甘味。天之温气以生。可升可降。阳中微阴也。恶
茹、面。畏菖蒲、海藻、牡蒙。
【主治】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无子。(本经)除客血内塞
。中风
沥血腰痛
及症瘕。
溶溶如坐水
【归经】入心肝脾三经。为养血润燥之品。(兼滑剂 血中气药 心经本药 治诸病夜
甚)
【前论】甄权曰。古方治产后恶血上冲。取效无急于此。凡气血昏乱者服之即定。可以
补虚
须用
海
行
鳌按、韩 谓治痰以姜制。 庵又谓当归非治痰药。姜制亦臆说。夫当归固非治痰之品。
然
之
【禁忌】经疏曰。此性辛温。终是行走之性。故致滑肠。又其气与胃气不相宜。故肠胃
薄弱
卷四补剂上
石斛
内容:味甘。性平。无毒。禀土中冲阳之气。兼感春之和气以生。降也。阴中阳也。陆英为
使。恶凝水石、巴豆。畏雷丸、僵蚕。
【主治】主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益精。(本经)平胃气。逐皮肤邪热痱气。脚膝疼
冷
痹弱
治发热自
【归经】入胃肾二经。兼入心脾二经。为除热益阴之品。(除脾胃湿热补益四经)
【前论】寇氏曰。石斛治胃中虚热有功。时珍曰。此乃脾及右肾之药。深师云。囊湿精
少。
【炮制】雷公曰。去根头。酒浸一宿。酥拌蒸半日。焙用。入补药乃效。
卷四补剂上
骨碎补
内容:味苦。性温。无毒。得金气。兼得石气以生。一名猴姜。
【主治】主破血止血。补折伤。(本经)主骨中毒瓦斯。风血疼痛。五劳六极。手足不收。
上热
故治
【归经】入肾经。为补益之品。(入肾主骨 入血行伤 妇人血气药)
【前论】原礼曰。予尝用此药末入猪肾中煨熟。治久泄立止。盖肾主大小便。久泄属肾
虚。
【禁忌】经疏曰。不宜与风燥药同用。
【炮制】雷公曰。铜刀刮去黄毛。细切。蜜拌蒸一日。晒干用。若急用不蒸。只焙干亦
得也
卷四补剂上
续断
内容:味苦辛。性微温。无毒。得土金之气。兼禀天之阳气以生。可升可降。阳也。地黄为
恶雷丸。
【主治】主伤中。补不足。金疮。痈疡。折跌续筋骨。妇人乳难。久服益气力。(本经)
女人
宣通
人产前
【归经】入肝肾二经。为专益筋骨之品。(腰肾要药 治胎产 续绝伤)
【前论】仲淳曰。欲行血理伤。当与当归、牛膝、肉桂、延胡索同用。欲止血疗崩中补
不足
则
【禁忌】经疏曰。禁与苦寒药治血病。及与大辛热药用于胎前。
【炮制】雷公曰。取根横切。又去向里硬筋。酒浸一伏时。焙用。备要曰。川产者良。
状如
卷四补剂上
干地黄
内容:即今生地。味甘苦。性寒。无毒。禀仲冬之气。兼禀地之和气以生。降也。阴中阳
得清酒、麦冬良。恶贝母。畏莱菔、芜荑。
【主治】主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疗折跌绝筋。生
者尤
宿食。补五
血。妇人崩中
病掌中热痛。脾
【归经】入心肝肾心包小肠五经。为滋阴凉血之品。(补肾要药)
卷四补剂上
熟地黄
内容:味甘。微苦。性微温。无毒。降也。阴中阳也。忌莱菔、葱、蒜、诸血。得当归、
丹皮。和血止血。滋阴补髓。
【主治】主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填骨髓。利耳目。黑须发。生精养血。男子五劳
七伤
坐而欲
【归经】入心肝肾三经。为滋阴养血之品。(补血上剂 滋肾水补真阴填骨髓生精血)
卷四补剂上
生地黄
内容:即今鲜生地。味甘。性大寒。无毒。
【主治】主妇人崩中血不止。及产后血上搏心。闷绝伤身。胎动下血。胎不落。堕坠
折。
【归经】入心肝肾三经。为清火凉血之品。
【前论】雷公曰。采得即用者为生地黄。晒干收者为干地黄。以法制过者为熟地黄。海
藏曰
溺血
蒸九数
火之症
补肾。
王硕曰。男子多阴虚。宜熟
所生之处。熟地能补精血。麦冬引
【禁忌】经疏曰。凡病患脾胃弱。大便泄。产后不食或泻。及胸膈多痰。气道不利者。
均忌
【炮制】虞抟曰。生地生血。胃气弱者恐妨食。熟地补血。痰饮多者恐泥膈。或云生地
酒炒
砂仁
卷四补剂上
牛膝
内容:味苦酸。性平。无毒。禀地中阳气。兼乎木火之化以生。降也。阴中阳也。恶龟甲。
畏白前。忌牛肉乳。
【主治】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逐血气。伤热火烂。堕胎。(本经)
疗
伤中
血
【归经】入肝肾二经。为走而能补之品。(兼泻剂 能引诸药下行)
【前论】丹溪曰。牛膝能引诸药下行。筋骨痛风在下者。宜加用。张子和曰。大法治淋。
宜
牛
膝
淋
酒蒸。益肝肾。强筋骨。治腰膝骨痛。足痿筋挛。阴痿失溺。久疟下痢。伤中少气。皆取其
补肝肾之功也。
鳌按、杜牛膝性专下走。毫无补益。肝肾二家虚弱者。不可轻投。
【禁忌】经疏曰。误用必伤胎。经闭未久。疑似有妊者。忌用。上焦药中勿入。血崩不
止。
卷四补剂上
麦冬
内容:味甘。性微寒。无毒。禀天春生之气。感地稼穑之甘以生。降也。阳中微阴也。地黄
、车前为使。
【主治】主心腹结气。肠中伤饱。胃脉络绝。羸瘦短气。(本经)身重。目黄。心下支
满。
虚
录)去心热。止烦热。寒热体劳。下痰饮。(藏器)止嗽。定肺痿吐脓。时疾热狂头痛。(大
明
热妄
【归经】入心肺二经。兼入胃经。为清润之品。(兼泻剂 阳明正药专行肺经气分药)
【前论】宗 曰。麦冬除肺热之功居多。但专泄而不专收。虚寒多人禁服。东垣曰。凉
而能
者。
【禁忌】经疏曰。麦冬性寒。虽主脾胃。而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