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044-要药分剂 >

第3节

044-要药分剂-第3节

小说: 044-要药分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汁 
取吐 
(成 
【归经】入肝经。兼入肾经。为祛风除湿之品。(肝经血分药 走而不泄香可开脾) 
【前论】仲淳曰。春生之药。本合风化。风能胜湿。苦寒除热。故本经以之主热 烦满 
不能 
【禁忌】经疏曰。痹痛由脾肾两虚阴血不足。不由风湿而得者。忌服。以此为风药。凡 
风药 
【炮制】备要曰。凡使。去粗皮。留枝叶花实。酒拌蒸晒九次。蜜丸。甚益元气。若非 
九 
味 

卷一宣剂上
款冬花
内容:味辛甘。性温。无毒。得天地阴寒之气。兼禀金水之性以生。降也。阴中阳也。杏 
使。得紫菀良。恶皂荚、硝石、元参。畏贝母、辛夷、麻黄、黄 、黄芩、连翘、青葙 
一云。虽畏贝母。得之反良。十一二月开花。如黄菊。微见花未舒者良。 
【主治】主咳逆上气。善喘。喉痹。诸惊痫。寒热邪气。(本经)消渴。喘息呼吸。(别 
录)疗 
消痰。洗 
【归经】入肺经。为润肺泻热止嗽之品。(治嗽要药寒热虚实皆可施用) 
【前论】苏颂曰。本经主咳逆。古方用为温肺治嗽之最。郭佩兰曰。隆冬独秀。先春开 
放。 
非肺 
鳌按、咳逆消渴喘急。皆火炎气逆之病。款冬辛散而润。甘缓而和。善能降下。气降则 
火亦 
平矣 
【炮制】雷公曰。凡使。去蕊壳。但取净花。甘草水浸一宿。晒干。入丸微焙用。 

卷一宣剂上
常山
内容:味辛苦。性寒。有毒。禀天地阴寒之气以生。畏玉竹。忌葱菜及菘菜。伏砒石。得甘 
止疟。 
【主治】主伤寒寒热。热发温疟。鬼毒。胸中痰结吐逆。(本经)疗鬼蛊往来。水胀洒 
洒 
恶寒 
热。腹 
【归经】入肺心肝三经。为吐痰截疟行水之品。(兼通剂 功专治诸疟) 
【前论】雷 曰。春夏用茎叶名蜀漆。秋冬用根名常山。时珍曰。常山蜀漆有劫痰截疟 
之功 
瀛曰。 
之效。 
【禁忌】经疏曰。凡真气虚者忌用。 
【炮制】士材曰。常山生用则吐。与甘草同必不吐。若酒浸炒透用钱许。每见奇功。未 
必吐 

卷一宣剂上
百部
内容:味苦。性微寒。无毒。正得天地阴寒之气而生。 
【主治】主咳嗽上气。(别录)治肺热。润肺。(甄权)治传尸骨蒸劳。治疳积。杀蛔虫 
寸白虫 
【归经】入肺经。为润肺杀虫之品。 
【前论】仲淳曰。百部根正得天地阴寒之气。故蜀本云微寒。日华子言苦。若本经言微 
温者 
鳌按、纲目以百部为气温而不寒。寒嗽宜之。天冬性寒而不热。热嗽宜之。以此分别。 
夫百 
【禁忌】经疏曰。百部味苦。脾虚胃弱人。宜兼保脾安胃药同用。庶不伤胃气。凡用。 
酒浸 

卷一宣剂上
威灵仙
内容:味微辛咸。性温。无毒。禀春夏之气而生。升也。阳也。忌茗、曲。 
【主治】主诸风。宣通五脏。去腹内冷滞。心膈痰水。久积症瘕。 癖气块。膀胱宿脓 
恶水 
肠风邪 
【归经】入膀胱经。为行气祛风之品。(痛风要药 宣疏五脏通行十二经络) 
【前论】丹溪曰。威灵仙属木。治痛风要药也。上下皆宜。其性好走。亦可横行。朝服 
暮效 
指麻 
浮 
真气。即痛风亦当分新久。新痛属寒。宜辛温药。久痛属热。宜清凉药。河间谓暴热非热。 
久病非寒是也 
【禁忌】经疏曰。风药性升而燥。走而不守。凡病非风湿。及阳盛火升。血虚有热。表 
虚有 

卷一宣剂上
茜草
内容:别名血见愁。味酸咸。性寒。无毒。禀土水之气。兼得天令少阳之气以生。可升可降 
。阴中阴也。 
【主治】主寒湿风痹。黄胆。补中。(本经)止血内崩下血。膀胱不足。 跌蛊毒。可 
以 
染绛 
产后 
血。( 
【归经】入心肝肾心包四经。为凉血行血之品。(兼通剂 肝心包血分药 凉无病之血 
行已 
伤 
【前论】士瀛曰。色赤入营。气温行滞。味酸入肝。兼咸走血。专于行血活血。俗方治 
女子 
治。 
【禁忌】经疏曰。病患虽见血症。若加泄泻。饮食不进者。忌。 

卷一宣剂上
剪草
内容:味苦。性凉。无毒。禀天地清寒至阴之气以生。 
【主治】主诸恶疮疥癣。风瘙 蚀。有虫。浸酒服。(大明)主一切失血。(时珍) 
【归经】入心肝二经。为凉血止血之品。 
【前论】元素曰。上部血。须用剪草、丹皮、天冬、麦冬。许叔微曰。此治痨瘵吐血损 
肺。 
鳌按、茜草剪草。均为治血药。但茜草止血。又能行血。故既止吐衄崩尿。又消瘀通经。 
是 
用 
【禁忌】经疏曰。剪草大苦大寒。虽治血热妄行神效。若脾肾俱虚。胃口薄弱。见食欲 
呕及 

卷一宣剂上
钩藤
内容:味甘。性微寒。无毒。 
【主治】主小儿寒热。十二惊痫。(别录)小儿惊啼螈 。热拥客忤。胎风胎痫。(甄权) 
大人 
【归经】入肝心包二经。为息风静火之品。(除心热平肝风专能定惊止搐) 
【前论】河间曰。足厥阴主风。手厥阴主火。惊痫眩晕。皆肝风相火之病。钩藤通心包 
于肝 
【炮制】时珍曰。钩藤久煎则无力。纯用钩。取其力锐也。 

卷一宣剂上
络石
内容:味苦。性微寒。无毒。禀少阳之令。兼得地之阴气以生。丹皮为使。恶铁落。畏贝母 
、菖蒲。 
【主治】主风热死肌。痈伤口干舌焦。痈肿不消。喉舌肿不通。水浆不下。(本经)大 
惊 
入腹 
【归经】入心肝肾胆胃五经。为凉血退热之品。 
【前论】时珍曰。络石性质耐久。气味平和。神农列之上品。李当之称为药中之君。其 
功主 
鳌按、络石之功。专于舒筋活络。凡病患筋脉拘挛。不易伸屈者。服之无不获效。屡试 
屡验 
【禁忌】经疏曰。阴脏人畏寒易泄者。忌服。 
【炮制】雷公曰。凡使。取生石者用。生木香不用。以粗布揩去毛。于熟甘草水浸一日 
夜。 

卷一宣剂上
马勃
内容:味辛。性平。无毒。 
【主治】主恶疮。马疥。一名马庀。(本经)主清肺。散血止嗽。治喉痹咽痛。鼻衄失 
音。 
外 
【归经】入肺经。为解热之品。 
【前论】时珍曰。马勃轻虚。上焦肺经药也。东垣治大头病。咽喉不利。普济消毒饮亦 
用之 
以上宣剂草部 

卷二宣剂下
辛夷
内容:味辛。性温。无毒。禀春阳之气以生。升也。阳也。川芎为使。恶五石脂。畏菖蒲 
、蒲黄、黄连、石膏。 
【主治】主五脏身体寒热风。头脑痛。久服下气明目。(本经)利九窍。通鼻塞涕出。 
治 
面肿引齿痛。头眩。身兀兀如在车船之上。生须发。去白虫。(别录)通关脉。治头痛憎寒 
体噤。(大明)鼻渊。鼻鼽。鼻窒。鼻疮。及痘后鼻疮。并研末入麝少许。葱白蘸入数次。 
甚良。(纲目) 
【归经】入肺胃二经。为辛香走窜之品。(二经气分药 能助胃中清阳上行通于头脑巅 
顶) 
【前论】汪机曰。肺主鼻。胆移热于脑。则鼻多浊涕而成渊。风寒客于脑则鼻寒。经云。 
脑渗为涕。王冰云。胆液不澄。则为浊涕。如泉不已。故曰鼻渊。时珍曰。肺开窍于鼻。而 
阳明胃脉环鼻而上行。脑为元神之府。鼻为命门之窍。人之中气不足。清阳不升。则头为之 
倾 
岐 
【禁忌】经疏曰。凡气虚人忌。偶感风寒鼻塞。亦忌。头脑痛属血虚火炽者忌。齿痛属 
胃火 

卷二宣剂下
檀香
内容:味辛。性温。无毒。禀清芬之气而生。降也。阳中微阴也。 
【主治】主心腹痛。霍乱。肾气痛。水磨涂外肾并腰肾痛处。(大明)散冷气。引胃气 
上 
升。进饮食。(元素)噎膈吐食。(时珍) 
【归经】入肺肾二经。兼入胃经。为开发之品。(理气要药) 
【前论】东垣曰。白檀调气。引芳香之物。上至极高之分。最宜橙、橘之属。佐以姜、 
枣。 
用之 

卷二宣剂下
乌药
内容:味辛。性温。无毒。禀地二之气以生。降也。阳也。 
【主治】主中恶心腹痛。蛊毒疰迕鬼气。宿食不消。天行疫瘴。膀胱肾间冷气攻冲背膂。 
妇 
热。 
小便频 
【归经】入胃肾二经。兼入肺经。为顺气止痛之品。(疏利胸腹邪逆之气 一切气病) 
【前论】宗 曰。乌药性和。来气少。走泄多。但不甚刚猛。同沉香磨服。治胸腹冷气 
甚稳 
庵 
中气 
【禁忌】经疏曰。辛温散气。病属虚气者忌。世人多同香附治妇人一切气病。不知气有 
虚实 
口渴 
【炮制】备要曰。凡使。酒浸一宿用。亦有 研者。 

卷二宣剂下
乳香
内容:一名薰陆香。味苦辛。性微温。无毒。得天三之气而兼地二之化以生。可升可降。阳也。 
【主治】主风水毒肿。去恶气伏尸。瘾疹痒毒。(别录)治耳聋。中风口噤不语。妇人 
血 
气。 
(之才) 
庵) 
【归经】入心脾二经。兼入肝经。为活血伸筋之品。(香窜归心苦温归肺辛温能通十二 
经) 
【前论】元素曰。香窜能入心经活血定痛。故为痈疽疮疡心腹痛要药。 庵曰。其治癫 
狂者 
鳌按、赤白痢腹痛不止者。加入乳香无不效。 
【禁忌】经疏曰。痈疽已溃。不宜服。诸疮脓多时。未宜遽用。 

卷二宣剂下
没药
内容:味苦辛。性平。无毒。禀金水之气以生。降也。阴也。 
【主治】主破血止痛。疗金疮杖疮诸恶疮。痔漏猝下血。目中翳晕痛肤赤。(开宝)破 
症 
瘕宿 
并入 
【归经】入肝经。为散血消肿。定痛生肌之品。(通行十二经 散结气 消滞血) 
【前论】寇氏曰。没药大概通滞血。血滞则气壅瘀。气壅瘀则经络满急而作痛。凡打扑 
跌 
肌。 
【禁忌】经疏曰。凡骨节痛。胸腹胁肋痛。非由血瘀而由血虚者。产后恶露去多。腹中 
虚痛 

卷二宣剂下
龙脑香
内容:即冰片。味辛苦。性微寒。无毒。禀火金之气而生。升也。阳中阳也。 
【主治】主心腹邪气。风湿积聚。耳聋。明目。去目赤肤翳。(本经)治惊痫痰迷。鼻 
息。 
喉 
【归经】入肺经。兼入心脾二经。为散火通窍之品。(能透骨髓) 
【前论】寇氏曰。此物大通利关膈热塞。大人小儿风涎闭塞。及暴得惊热。其为济用。 
然非 
若 
用 
向 
【禁忌】经疏曰。凡中风非由外来风邪。而由气血虚。小儿吐泻后成慢脾惊。亦属虚寒。 
非 

卷二宣剂下
茯神木
内容: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主偏风口面 斜。毒风筋挛不语。心神惊掣。虚而健忘。(甄权)治香港脚痹痛。 
诸筋 
【归经】入肝经。为平木之品。 
【前论】时珍曰。茯神木一名黄松节。圣济录有松节散。茯神木一两。乳香一钱。每末 
二钱 
鳌按、肝风内煽发厥。不省人事者。余每重用茯神木治之。无不神效。盖此症虽属肝。 
而内 
木。 

卷二宣剂下
海桐皮
内容:味苦辛。性平。无毒。禀木中之阴气以生。降也。阴中阳也。 
【主治】主霍乱中恶。赤白久痢。除疳 疥癣。牙齿虫痛。并煮服及含之。水浸洗目。 
除肤 
【归经】入脾胃二经。为祛风逐湿之品。(专行血分 去风杀虫能行经络直达病所) 
【前论】苏颂曰。古方多用浸酒。治风 腰膝痛不可忍。 
【禁忌】经疏曰。腰痛非由风湿者忌。 
【炮制】苏颂曰。此出广南。皮白坚韧。可作绳索。入水不烂。 

卷二宣剂下
皂荚
内容:味辛咸。性温。无毒。禀木气而兼火金之性以生。升也。阳也。柏实为使。恶麦冬。 
畏空青、人参、苦参。伏丹砂。即皂角。 
【主治】主风痹死肌邪气。风头泪出。利九窍。杀精物。疗腹胀满。消谷。除咳嗽。囊 
结。 
风口噤 
【归经】入肺大肠二经。为通窍搜风之品。(能通上下关窍) 
【前论】好古曰。皂荚厥阴之药。活人书治阴毒。正气散内用皂荚。引入厥阴也。孙用 
和曰 
可使 
为 
秘 
为外科要药。功同皂荚。但更锋锐。直达患所。溃散痈疽。 
【禁忌】经疏曰。似中风症。由阴虚火炎。煎熬成痰。热极生风。至猝然仆蹶。不可遽 
用稀 
【炮制】好古曰。凡用皂荚。有蜜炙、酥炙、绞汁、烧灰之异。各依方用。 

卷二宣剂下
西河柳
内容:一名柽柳。禀阳春之气以生。升也。阳也。 
【主治】主剥驴马血入肉毒。以木片火炙熨之。并煮汁浸之。(开宝)枝叶消痞。解酒 
毒。 
利小便。(时珍) 
【归经】入心肺胃三经。为开发升散之品。(入血解血分之毒) 
【前论】仲淳曰。近世治痧疹热毒不能出。用为发散之神药。经云。少阴所至为疡疹。 
正刘 
皮毛 
也。 

卷二宣剂下
芜荑
内容:味辛。性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