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044-要药分剂 >

第2节

044-要药分剂-第2节

小说: 044-要药分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 
痰 
清心家之烦热。则小肠之热亦解矣。经曰。一阴一阳结为喉痹。一阴者少阴君火也。一阳者 
少阳相火也。解少阴少阳之热。除胸中烦热。则喉痹之症自愈。 
【禁忌】经疏曰。寒湿痰食痰嗽。湿痰在胃。恶心欲吐。痰饮作寒热。脾胃湿痰作眩。 
及痰 
【炮制】雷公曰。凡使。擘去内米许大者心一颗。拌糯米炒黄。去米用。备要曰。川产 
开瓣 

卷一宣剂上
细辛
内容:味辛。性温。无毒。禀天地阳升之气以生。升也。阳中阳也。枣根为使。恶黄 、山 
萸、野狼毒。忌生菜。畏硝石、滑石。反藜芦。 
【主治】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本经)温中下气。破痰利水 
道。 
开胸中。除喉痹。 鼻。风痫疾。下乳结。汗不出。血不行。益肝胆。通精气。(别录) 
【归经】入心小肠二经。为散风泄热之品。(心家引经肾家本药 肝肾血分药) 
【前论】宗 曰。治头面风痛。不可缺此。元素曰。以独活为使。治少阴头痛如神。亦 
止诸 
细 
则 
味 
【禁忌】经疏曰。此风药也。升燥发散。凡内热及火升炎上。上盛下虚。气虚有汗。血 
虚头 
【炮制】雷公曰。凡使。切去头。须拣去双叶者不用。 

卷一宣剂上
白茅根
内容:味甘。性寒。无毒。正禀土之冲气。兼感春阳生生之气而生。可升可降。阳也。 
【主治】主劳伤虚羸。补中益气。除瘀血血闭寒热。利小便。(本经)下五淋。除客热 
在 
肠胃 
寒哕逆 
【归经】入心脾胃三经。为清火治血之品。(除伏热清瘀血) 
【前论】时珍曰。甘能清伏热。利小便。故治以上诸症良药也。世人以微而忽之。惟事 
苦寒 
【禁忌】经疏曰。因寒发哕。中寒呕吐。湿痰停饮发热。均忌。 

卷一宣剂上
川芎
内容:味辛。性温。无毒。禀天之温气。地之辛味以生。升也。阳也。白芷为使。畏黄连。 
伏雌黄。 
【主治】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疮。妇人血闭无子。(本经)治脑中冷。 
动 
面上 
痛。 
痈。一 
止泻痢。 
【归经】入肝经。兼入心包胆二经。为补血润燥行气搜风之品。(少阳引经药功专和血 
通 
肝) 
【前论】寇宗 曰。头面风不可缺。然须以他药佐之。元素曰。上行头目。下行血海。 
能散 
经。 
须 
时 
麦 
芎 
【禁忌】汪机曰。川芎为肝经药。若单服日久。则辛喜归肺。肺气偏胜。金来贼木。肝 
必受 

卷一宣剂上
蛇床子
内容:味苦辛。性温。无毒。感地之燥气而生。可升可降。阳也。恶丹皮、贝母、巴豆。 
伏硫黄。 
【主治】主男子阴痿湿痒。女人阴中肿痛阴痒。除痹气。利关节。癫痫。恶疮。(本经) 
去男 
带。煎 
【归经】入命门三焦二经。为疏风去湿之品。(二经气分药 补肾散寒强阳益阴) 
【前论】好古曰。此药令人阳气盛数。号曰鬼考。 
鳌按、凡右肾命门有虚寒症者宜用。若肾家有火。下部有热。及阳易举者。虽有湿宜斟酌用 
之。 
【炮制】雷公曰。凡使。百部浓汁浸一宿。晒干。生地汁拌蒸半日。晒干用。大明曰。 
去 

卷一宣剂上

内容:味辛苦。性温。无毒。感天之阳气。兼得地之辛味而生。升也。阳也。恶 茹。畏青 
葙子。 
【主治】主妇人疝瘕。阴中寒肿痛。腹中急。除风头痛。(本经)治一百六十种恶风鬼 
疰。 
流 
面身 
【归经】入膀胱经。为专去风寒湿邪之品。(足太阳经风药专主寒郁本经头脑痛) 
【前论】元素曰。此药气雄壮。寒郁太阳经必用之药。颠顶痛非此不除。同木香治雾露 
之 
【禁忌】经疏曰。温病头痛发热口渴或骨疼。及春夏伤寒阳症头疼。产后血虚火炎头痛。 
均 

卷一宣剂上
白芷
内容:味辛。性温。无毒。得地之金气。兼感天之阳气以生。升多于降。阳也。当归为使。 
恶旋复花。制雄黄、硫黄。 
【主治】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头风侵目泪出。可作面脂。(本经)风邪 
久 
渴 
止痛 
及肺经 
血风眩晕 
【归经】入肺胃大肠三经。为散风表汗除湿通窍之品。(正阳明引经本药) 
【前论】东垣曰。白芷疗风通用。芳香通九窍。表汗不可缺也。河间曰。正阳明头痛。 
热厥 
也。 
【禁忌】经疏曰。呕吐因于火。漏下赤白。阴虚火炽。病由血热所致者。均忌。 

卷一宣剂上
木香
内容:味辛苦。性温。无毒。禀夏秋之阳气。兼得土之阳精以生。降也。阴中阳也。 
【主治】主邪气。辟毒疫温鬼。(本经)治心腹一切气。膀胱冷痛。呕逆反胃。霍乱。 
泄 
泻痢 
劣。女 
为病。逆 
【归经】入三焦经。为行气之品。(三焦气分药升降诸气泄肺气和脾胃气疏肝气) 
【前论】寇宗 曰。此专泄决胸腹间滞塞冷气。他则次之。得橘皮、蔻仁、生姜相佐。 
效尤 
气 
之 
【禁忌】经疏曰。肺虚有热。元气虚脱。及阴虚内热诸病有热。心痛属火。均忌。 

卷一宣剂上
高良姜
内容:味辛。性大温。无毒。禀地二之气以生。升也。阳也。 
【主治】主胃中冷逆。(别录)治腹内久冷气痛。去风冷痹弱。(甄权)健脾胃。宽噎膈。 
破冷 
【归经】入脾胃二经。为温中散寒之品。(兼燥剂噫逆胃寒家要药) 
【前论】杨士瀛曰。凡噫逆胃寒者。此为要药。人参、茯苓佐之。为能温胃。解散胃中 
风邪 
【禁忌】经疏曰。胃火作呕。暑霍乱。火热注泻。心虚作痛。均忌。 
【炮制】时珍曰。宜同东壁土炒过入药。 

卷一宣剂上
白豆蔻
内容:味辛。性大温。无毒。感秋燥之令。而得乎地之火金以生。升也。阳也。 
【主治】主积冷气。止吐逆反胃。消谷下气。(本经)散胸中滞。宽膈进食。去白睛翳 
膜。 
( 
寒热 
【归经】入肺经。兼入胃经。为行气之品。(肺经本药流行三焦温暖脾胃) 
【前论】苏颂曰。古方用治胃冷食即吐。及呕吐。杨士瀛曰。能治脾虚疟疾呕吐寒热。 
能消 
【禁忌】经疏曰。凡呕吐反胃不因于寒。及由阳虚者。与火升作呕。因热腹痛者。均忌。 

卷一宣剂上
缩砂仁
内容:味辛。性温。无毒。禀天地阳和之气以生。降多于升。阳也。得诃子、草蔻、白芜 
荑、鳖甲良。 
【主治】主虚劳冷泻。宿食不消。赤白痢。腹中虚痛。下气。(本经)主冷气痛。止休 
息 
气痢 
通滞气 
【归经】入肝肾脾胃四经。兼入肺大肠心包三经。为行气调中之品。(通行结滞) 
【前论】韩飞霞曰。肾恶燥。砂仁之辛可以润之。又属土。主醒脾调胃。引诸药归宿丹 
田。 
和中 
【禁忌】经疏曰。本非肺经药。亦有咳逆用之者。通指寒邪郁肺致咳之症。若肺热咳逆。 
及 

卷一宣剂上
郁金
内容:味辛苦。性寒。无毒。禀天令清凉之气。兼得土中金火之味以生。降也。阴也。入酒 
亦能升。 
【主治】主血积。下气。生肌止血。血淋。尿血。金疮。(本经)单用治女人宿血气心 
痛。 
冷 
心癫狂蛊 
【归经】入心肝二经。兼入胃经。为行气解郁凉血破瘀之品。(兼泻剂) 
【前论】仲淳曰。郁金本入血分之气药。其治诸血症者。正谓血之上行皆属内热火炎。 
此药 
乃 
【禁忌】经疏曰。凡病属真阴虚极。阴分火炎。迫血妄行。溢出上窍。而非气分拂逆。 
肝气 

卷一宣剂上
香附
内容:味甘。性微寒。无毒。禀天地温燥之气。兼得土金之味以生。降也。阳中阴也。 
【主治】主除胸中热。充皮毛。(本经)治心腹中客热。膀胱间连胁下气妨。常日忧愁 
不 
乐。 
利三焦 
候不调 
【归经】入肝经。兼入肺三焦二经。为调气开郁之品。(肝家气分药 血中气药 通行 
十 
二 
【前论】李中梓曰。此乃治标之剂。惟气实血未大虚者宜之。不然。恐损气而燥血。愈 
致其 
附于 
【禁忌】经疏曰。月事先期。血热也。法当凉血。禁用此药。误犯则愈先期矣。 
【炮制】时珍曰。生用上行胸膈。外达皮肤。熟用下走肝肾。外彻腰足。炒黑止血。童 
便浸 
聚。 
沉香 
纸引 
艾 
效 

卷一宣剂上
藿香
内容:味辛。性微温。无毒。禀清芬之气以生。升多于降。阳也。 
【主治】主治风水毒肿。去恶气。止霍乱吐泻心腹绞痛。(别录)温中快气。肺虚有寒。 
上焦 
【归经】入肺脾二经。兼入胃经。为清上治中之品。(脾胃吐逆要药) 
【前论】王海藏曰。手足太阴之药。故入顺气乌药散则补肺。入黄 四君子汤则补脾。 
仲淳 
能引清阳之气上通巅顶也。 
【禁忌】经疏曰。凡阴虚火旺。胃弱欲呕。胃热作呕。中焦火盛热极。温病热病。胃家 
邪实 

卷一宣剂上
兰草
内容:即省头草。一名都梁香。味辛。性平。无毒。禀天地清芬之气以生。可升可降。阴中 
阳也。防己为使。 
【主治】主利水道。杀蛊毒。辟不祥。(本经)除胸中痰癖。(别录)其气清香。生津止 
渴。润 
【归经】入肺胃二经。为消痰除恶。散郁解结之品。(功专清肺开胃) 
【前论】元素曰。肺主气。肺气郁结。则上窍闭而下窍不通。胃主纳水谷。胃气郁滞。 
则水 
能利 
瘀。 
能除陈气。可知兰草固以 
不祥之气。亦胃中受病也 

卷一宣剂上
荆芥
内容:味辛。性温。无毒。得春气而生。升也。阳也。反驴肉、无鳞鱼。 
【主治】主寒热鼠 。瘰 生疮。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疸。(本经)单用治恶风贼 
风。 
口 
脊 
寒。 
清头 
【归经】入肝经。兼入胆胃二经。为发表祛风理血之品。(兼轻剂 肝经气分药) 
【前论】海藏曰。能搜肝风。时珍曰。入厥阴气分。长于祛风邪。散瘀血。破结气。消 
疮毒 
多。 
钱微焙 
鳌按、荆芥入肝经。本为治风之剂。然言去瘀吐衄血痢崩漏妇人血风产后血晕等症。以 
风木 
防风 
【禁忌】经疏曰。凡表虚有汗。血虚寒热。阴虚火炎面赤。因而头痛者。均忌。 
【炮制】备要曰。茎穗并用。或独用穗。以穗在巅。善升发也。治血须炒黑用。 

卷一宣剂上
薄荷
内容:味辛苦。性温。无毒。感杪春初夏之气。而得乎火金之味以生。升也。阳也。 
【主治】主贼风伤寒发汗。恶气心腹胀满。霍乱。宿食不消。下气。煮汁服。发汗。大 
解劳 
小儿风 
瘾疹。打 
【归经】入心肺二经。为解散风热之品。(兼轻剂 肝心包气分药搜肝风抑肺盛) 
【前论】士良曰。能引诸药入营卫。故能发散风寒。寇宗 曰。小儿惊狂壮热。须此引 
药。 
也。 
【禁忌】经疏曰。凡虚人不宜多服。令人汗出不止。 

卷一宣剂上
紫苏
内容:味辛。性温。无毒。得天阳和之气。兼地之金味以生。可升可降。阳也。忌鲤鱼。 
【主治】主下气。除寒中。其子尤良。(别录)除寒热。治一切冷气。(孟诜)治心腹胀 
满。止 
消痰利肺 
子〕治 
消痰止嗽 
【归经】入心肺胃三经。为发表散寒之品。 
【前论】时珍曰。紫苏近世要药也。味辛入气分。色紫入血分。故同橘皮、砂仁。则行 
气安 
散血 
子。 
散风 
梗 
【禁忌】经疏曰。凡阴虚因发寒热。或恶寒头痛者。宜敛宜补。不可用苏叶。火升作呕 
者。 

卷一宣剂上
菊花
内容:味苦甘。性平。历四时之气。得天地之清气。独禀金精以生。可升可降。阴中微阳也 
。白术、枸杞根、桑皮为使。花叶根茎并用。 
【主治】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利血气。久服轻身耐 
老延 
权) 
【归经】入心肝脾肺胆胃大肠小肠八经。为祛风明目之品。(兼补剂 专制风木兼主肝 
气 
不 
【前论】范至能曰。治头风。则白菊尤良。丹溪曰。黄菊花属土与金。有水与火。能补 
阴血 
水之 
用治 
木。 
益血 
鳌按、菊花并茎叶打汁饮。可治疔疮。以渣外敷。红线疔尤为要药。以疔疮之生。由风 
火之 
【炮制】宗 曰。菊花惟单瓣味甘者入药。至能曰。惟甘菊一种可食。仍入药。黄白二 
种皆 

卷一宣剂上

内容:味苦辛。性生寒熟温。无毒。感少阳生发之气以生。可升可降。阴也。 
【主治】主热 烦满不能食。生捣汁服三四合。多则令人吐。(本经)主久疟痰 。服 
汁 
取吐 
(成 
【归经】入肝经。兼入肾经。为祛风除湿之品。(肝经血分药 走而不泄香可开脾) 
【前论】仲淳曰。春生之药。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