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8-金匮要略浅注-第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喘(心不宁而)悸。(更诊其脉。若)脉(之)浮(于外)者。(便知其)里(之)虚
也。(甚则为真阴失守。孤阳无根。气散于外。精夺于内之急证。可不畏哉。)
此言望色而得其虚。又当参之于脉。而定其真虚与否也。
男子(劳而伤阳。阳气不足。其)脉虚沉弦。(不关外邪。其身)无寒热。(但病
)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为阳伤之易见者。人可共知。而上虚则眩。当随)
时(自见其)目瞑。(阳虚阴必走。有时)兼(见为鼻)衄。(丹田气海关元等穴。俱在
少腹。元阳伤则)少腹满。此为劳(而伤阳)使之然。劳(而伤阴)之为病。(阴病而
虚。虚阳愈炽。)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木火炎盛之际。气浮于外。则里愈虚而)
剧。秋冬(金水相生之候。气敛于内。则不外扰而)瘥。(阴虚而阳必荡。故)阴寒精
自出。(精枯而骨渐痿。故) 削不能行。(此为劳而伤阴使之然。)男子(精气交亏。
气亏而)脉浮弱(精亏)而(脉)涩。为(得天之禀不足。当)无子。(盖其人之)
精气(定是)清冷。
此三节首言劳而伤阳。是承第一节脉极虚为劳句来。次言劳而伤阴。是承第一节脉
大为劳句来。三言精气俱亏。本于赋禀。是承第二节脉浮里虚也二句来。然阴阳有互根
之理。天定胜人。人定亦可胜天。此中调燮补救之道。良医功同良相。若熟江湖。经走
富贵门者。恃有八仙长寿丸六八味丸左右归丸人参养荣汤补中益气汤金水六君煎百花膏
加味归脾汤加味逍遥散等之快捷方式。不必与言及此
也。
(以上各证。虽有阴阳之殊。而总不外乎一虚。于虚中求一真面目。当知有精气神
三宝。于精气神中求一真救治。则惟有桂枝龙骨牡蛎汤一方。谓为失精家之主方。而以上
阴阳互见之证。亦在其中。亦且精气神之为病。千变万化。无不总括其中。)夫(肾
主闭藏。肝主疏泄。)失精家。(过于疏泄。故)少腹弦急。(前阴为宗筋之所聚。气
随精而过泄。故)阴头(无气而自)寒。(肝开窍于目。黑水神光属肾。肝肾虚故)目
眩。(肾之华在变。肝藏血。发者血之余。肝肾虚故)发落。(以上诸症。征之于脉)
脉极虚芤迟。(迟)为清谷。(芤为)亡血。(虚为)失精。(然失精家脉复不一。苟
)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为阴虚不得阳之固摄而)失精。女子(为阴虚不得阳之刚正
而)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是汤也。伊芳圣阐阴阳造化之微。与小建中等方相表
里。用得其法。则头头是道矣。)
此为阴虚者出其方也。其方看似失精梦交之专方。而实为以上诸证之总方也。时医
止知桂枝为表药。龙牡为涩药。妄测高深。皆不读神农本草经之过也。自夫失精家至桂
枝加龙骨牡蛎汤止。隐承第一节脉大为劳意。言虚阳盛而真阴虚者。故以脉之浮大边为
主。而间有沉弦微紧者。仍露出阳衰之象。盖以阴根于阳。阴病极则并伤其阳也。故其
方以桂枝汤调阴阳。加龙骨牡蛎。以专滋其阴。可知阴虚中又有阴阳之分也。故小注中
多以阴阳分析。又按短剧云、虚弱浮热汗出者。此方除桂枝。加白薇附子各三分。名曰
二加龙骨汤。盖以桂性升发。非阴虚火亢者所宜。况此证之汗。因虚阳鼓之而外溢。必
得白薇之苦寒泻火。即是养阴。附子之辛热导火。亦是养阴。功同肾气丸。但肾气丸金
匮中五见。皆从利小便中而治各证。不若此方之泛应曲当也。究之偏于阴虚者宜此。否
则原方及小建中等方。阴阳并理。面面周到。可谓入神。(唐王焘外台秘要。多用仲师
短剧方。)
x桂枝龙骨牡蛎汤方x
桂枝 芍药 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炙) 龙骨 牡蛎(各三两) 大枣(
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男(元犀)按、龙者。天地之神也。龙骨者。龙之所脱也。海者。水之所归也。牡
蛎者。海气之所结也。古圣人用此二味。绝大议论。今人以固涩止脱四字尽之。何其浅
也。
x天雄散方x
天雄(三两炮) 白术(八两) 桂枝(六两) 龙骨(三两)
上四味。杵为散。酒服半钱匕。日三服。不知。稍增之。(按。天雄药铺无真。当
以大附子代之。)
尤在泾云、此疑亦后人所附。为补阳摄阴之用也。男(元犀)按、尤注未确。先君
移于八味肾气丸方之后。而详注之。可谓发前人所未发。
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元阳不足也。阳不足则不能卫外而为固。且阳病而阴
不能自长。阴亦不足。故不能自守。而)善盗汗也。人年五六十。(阳气就衰。脉不宜
大。而)其病脉(反)大者。(非真阳之有余。乃虚阳之上亢。)痹挟(脊)背(之左
右两)行。(为太阳之经道。太阳为诸阳主气。阳气虚则痹而不行也。)若(阳气以劳
而外张。外张则寒动于中。而为)肠鸣。(火热以劳而上逆。上逆则与痰相搏。而生于腋
下为)马刀。(生于颈旁为)侠瘿者。皆为劳得之。脉沉小迟。(三者相并。是阳气全
虚。故)名脱气。(气脱则躯乃空壳。)其人疾行。则(气竭而)喘喝。(阳虚则寒。
寒盛于外。则)手足逆寒。(寒盛于中。则为)腹满。甚则溏泄。食不消化也。脉(轻
按)弦而(重按)大。弦则为(阳微而递)减。大则为(外盛而中)芤。减则(阳不自
振)为(诸)寒。芤则(阴不守中)为(中)虚。虚寒相搏。此名为革。(革脉不易明。
以弦减芤虚二脉形容之。则不易明者明矣。
见此脉者。)妇人则(不能安胎而)半产(不能调经而)漏下。男子(不能统血。)则亡
血(不能藏精。则)失精。
自男子平人脉虚弱微细起。至亡血失精止。隐承第一节脉极虚亦为劳意。分四小节。
言虚阴盛而真阳衰者。故以脉之沉紧弦细边为主。而间有芤大者。仍现出阴虚之象。盖
以阳根于阴。阳病极则并伤其阴也。小注中以阴阳分疏。即此故也。下一节约其大要以
出方。再下一节。从前方而推进一步。再下一节。以阴阳之总根在下。举一少腹。一小便。
以示一隅之举也。
(阳虚之证。前论颇详。兹再约其大要。而出其方治。)虚劳(病如元阳之气不能内
充精血。则营枯而虚。为)里急(为)悸(为)衄。(为)腹中痛。(为)梦失精。(如
元阳之气不能外充四肢口咽。则气虚而燥。为)四肢 疼。(为)手足烦热。为咽干口
燥。(内经云。劳者温之。又云。调以甘味。以)小建中汤主之。
此为阳虚者出其方也。然小建中汤调其阴阳。和其营卫。建其中气。其用甚广。附
录尤注于后。
尤在泾云、此和阴阳调营卫之法也。夫人生之道。曰阴曰阳。阴阳和平。百疾不生。
若阳病不能与阴和。则阴以其寒独行。为里急。为腹中痛。而实非阴之盛也。阴病不
能与阳和。则阳以其热独行。为手足烦热。为咽干口燥。而实非阳之炽也。昧者以寒攻
热。以热攻寒。寒热内贼。其病益甚。惟以酸甘辛药。和合成剂。调之使和。则阳就于
阴。而寒以温。阴就于阳。而热以和。医之所以贵识其大要也。岂徒云寒可治热。热可
治寒而已哉。或问和阴阳调营卫是矣。而必以建中者何也。曰、中者脾胃也。营卫生成
于水谷。而水谷转输于脾胃。故中气立。则营卫流行。而不失其和。又中者。四运之轴。
而阴阳之机也。故中气立。则阴阳相循。如环无端。而不极于偏。是方甘与辛合而生
阳。酸得甘助而生阴。阴阳相生。中气自立。是
故求阴阳之和。必于中气。求中气之立者。必以建中也。徐忠可云、劳字从火。未有劳
症而不发热者也。又劳字从力。以火能蚀气。未有劳症而力不疲者也。人身中不过阴阳
血气四字。气热则阳盛。血热则阴盛。然非真盛也。真盛则为气血方刚。而壮健无病矣。
惟阴不能与阳和。阳不能与阴和。故变生以上数节所列之证。阴阳中更有阴阳之分。
寒热互见。医者当如堪舆家按罗经以定子午。则各向之宜忌。以及兼针之可否。无不可
按法而行矣。至于亡血失精。阴虚阳虚皆有之者。阴极能生热也。故见脉在浮大边。即
当知阴不能维阳。肾为阴之主务。交其心肾而精血自足。见脉在细小边。即当知阳不能
胜阴。脾为阳之主。即补其中气。而三阳自泰。故仲景特拈此二大扇。以为后人治虚劳
之准。至阴虚热极而燥。此虚劳之坏证也。朱奉议创出滋阴一法。授庸医以耽延时日根据
阿附和之术。大失治虚劳正法。后人见滋阴亦有愈者。乃用参不用参。聚讼不已。岂知
仲景以行阳固阴为主。而补中安肾。分别用之。不专恃参。不专滋阴。为恢恢游刃也哉。
按阳虚阴虚。古人亦有是说。而朱紫之最混者。薛立斋倡之。张景岳和之。至于今
止知多寒者可施 术姜附等为阳虚。多热者可施地冬归芍等为阴虚。而斯道扫地尽矣。
余于前注。亦以阴虚阳虚分析。然而里急腹中痛。四肢 疼。手足烦热。脾虚也。悸。
心虚也。衄。肝虚也。(男元犀按。血从清道出为鼻衄。从浊道出为吐血。下溢为便血。
统属于冲任督之脉为病。以冲任督之脉。皆丽于肝也。)失精。肾虚也。咽干口燥。
肺虚也。五脏皆属于阴。故谓为阴虚之病。然内经云、脾为阴中之至阴。又云、阴病治
阳。故必先以温药建其脾土。而五脏皆循环而受益。谓为阳虚。盖以阴之失阳而
虚也。(男元犀按。此注又从前注深一层立论。阴虚阳虚分解。犹是为中人以下说法。)
x小建中汤方x
桂枝(三两) 甘草(二两)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 饴糖(一升)
大枣(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虚劳里(虚脉)急(以及眩悸喘渴失精亡血腹痛)诸(证之)不足。(相因而至。以
)黄 建中汤主之。
此一节即前节之证。前节之方。而推展言之也。
尤在泾云、里急者。里虚脉急。腹中当引痛也。诸不足者。阴阳诸脉并俱不足。而
眩悸喘渴失精亡血等症。相因而至也。急者。缓之必以甘。不足者。补之必以温。而充
虚塞空。则黄 尤有专长也。
x黄 建中汤方x
即小建中汤内加黄 一两半。余根据上法。气短胸满者加生姜。腹满者去枣加茯苓一
两半。及疗肺虚损不足。补气加半夏二两。(按气短何以不加人参。胸满何以不加橘皮。
而俱加生姜乎。腹满加茯苓。以茯苓不根不苗。得气化而生。以气化者气化。犹为思议
可及。而去枣者。恐枣之甘能壅满乎。何以饴糖甘草之大甘。而不去乎。又何以疗及
肺虚损不足乎。补气加半夏。更为匪彝所思。今之医师。请各陈其所见。)
虚劳腰痛。(为肾气虚而不行。)小腹拘急。小便不利者。(为膀胱之气。虚而
不化。以)八味肾气丸主之。
此补言下焦之证治也。八味肾气丸为温肾化气之良方。若小便多者。大为禁剂。自
王太仆着元和经。极赞其功。然用者颇少。至薛立斋以之统治百病。赵养葵之医贯。奉
为神丹。李士材张景岳因之。以治
本一说。文其模糊两可之术。误人不少。又按、金匮于桂枝龙骨牡蛎汤后。突出天雄散
一方。与前后文不相连贯。论中并无一言及之。以致各注家疑为后人所附。而不知此方
绝大议论。方中白术为补脾圣药。最得土旺生金。水源不竭。纳谷者昌。精生于谷之
义。且又得桂枝化太阳之水腑。天雄温少阴之水脏。水哉水哉。其体本静。而川流不息
者。气之动。火之用也。更佐以龙骨者。盖以龙属阳。而宅于水。同气相求。可以敛纳
散漫之火而归根。以成阴阳平秘之道。金匮于虚劳证。穷到阴阳之总根。而归之于肾。
曰腰痛。曰小腹拘急。曰小便不利。略拈数证。以为一隅之举。恐八味肾气丸之力量不
及。又立此方。诚为炼石补天手段。其证治方旨。俱未发明者。即内经禁方之意。重其
道而不轻泄也欤。
x八味肾气丸方x (见妇人杂病)
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
此方虚劳内外。皆见不足。不止上节所谓里急诸不足也。不足者补之。前有建中黄
建中等法。又合之桂枝加龙牡等法。似无剩义。然诸方补虚则有余。去风则不足。凡
人初患伤风。往往不以为意。久则邪气渐微。亦或自愈。第恐既愈之后。余邪未净。与
正气混为一家。或偶有发热。偶有盗汗。偶有咳嗽等证。妇人经产之后。尤易招风。凡
此皆为虚劳之根蒂。治者不可着意补虚。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