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9-删补名医方论-第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砂(另研) 黄连(各半两) 当归(二钱) 生地黄(三钱) 甘草(三钱)
上为细末,酒泡蒸饼,丸如麻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三十九,卧时津液下。
【集注】叶仲坚曰∶经云∶神气舍心,精神毕具。又曰∶心者生之本,神之舍也。且
心为君主之官,主不明,则精气乱;神太劳,则魂魄散,所以寤寐不安,淫邪发梦。轻则
惊悸怔忡,重则痴妄癫狂也。朱砂具光明之体,色赤通心,重能镇怯,寒能胜热,甘以
生津,抑阴火之浮游,以养上焦之元气,为安神之第一品。心若热,配黄连之苦寒,泻
心热也,更佐甘草之甘以泻之。心主血,用当归之甘温,归心血也,更佐地黄之寒以补
之。心血足则肝得所藏,而魂自安,心热解则肺得其职,而魄自宁也。
卷二
删补名医方论(二)
属性:x补中益气汤x 治阴虚内热,头痛口渴,表热自汗,不任风寒,脉洪大,心烦不安,四
肢困倦,懒于言语,无气以动,动则气高而喘。
黄 人参 云术 炙甘草 陈皮 当归 升麻 柴胡
上八味,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煎,温服。
【集注】柯琴曰∶仲景有建中、理中二法。风木内干中气,用甘草、饴、枣,培土以御
木;姜、桂、芍药,平木而驱风,故名曰建中。寒水内凝于中气,用参、术、甘草,补
土以制水,佐干姜而生土以御寒,故名曰理中。至若劳倦形衰,气少阴虚而生内热者,表
证颇同外感,惟李杲知其为劳倦伤脾,谷气不胜阳气,下陷阴中而发热,制补中益气之
法,谓风寒外伤其形,为有余;脾胃内伤其气,为不足。遵《内经》“劳者温之,损者益
之”之义,大忌苦寒之药,选用甘温之品升其阳,以达阳春升生之令。凡脾胃一虚,肺
气先绝,故用黄 护皮毛而闭腠理,不令自汗。元气不足,懒言、气喘,人参以补之。炙
甘草之甘,以泻心火而除烦,补脾胃而生气。此三味,除烦热之圣药也,佐白术以健脾,当
归以和血。气乱于胸,清浊相干,用陈皮以理之,且以散诸甘药之滞。胃中清气下陷,用
升麻、柴胡气之轻而味之薄者,引胃气以上腾,复其本位,便能升浮,以行生长之令矣。
补中之剂,得发表之品而中自安;益气之剂,赖清气之品而气益培,此用药有相须之妙。是
方也,用以补脾,使地道卑而上行,亦可以补心、肺,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
其营卫也。亦可以补肝木,郁则达之也。惟不宜于肾,阴虚于下者不宜升,阳虚于下者
更不宜升也。凡李杲治脾胃方,俱是益气,去当归、白术,加苍术、木香便是调中,加麦
冬、五味辈,便是清暑。此正是医不执方,亦是医必有方。
赵献可曰∶后天脾土,非得先天之气不行,此气因劳而下陷于太阴,清气不升,浊
气不降,故用升、柴以佐参、 ,是方所以补益后天中之先天也。凡脾胃不足,喜甘而
恶苦,喜补而恶攻,喜温而恶寒,喜通而恶滞,喜升而恶降,喜燥而恶湿,此方得之矣。
陆丽京曰∶此为清阳下陷者言之,非为下虚而清阳不升者言之也。倘人之两尺虚微
者,或者肾中水竭,或者命门火衰,若再一升提,则如大木将摇而拨其本也。
x升阳益胃汤x 治脾胃虚,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时值秋燥令行,湿热方退,体重节
痛,口干舌燥,饮食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食不消,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不和。
羌活 独活 防风 柴胡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黄 白芍 半夏 黄连 泽泻 陈皮
水煎服。
【集注】吴琨曰∶脾土虚弱不能制湿,故体重节痛;不能运化精微,故口干无味;中
气既弱,传化失宜,故大便不调,小便频数也。洒淅恶寒,肺弱表虚也。面色不乐,阳
气不伸也。是方半夏、白术能燥湿,茯苓、泽泻渗之,二活,防风、柴胡能升举清阳之气,
黄连疗湿热,陈皮平胃气,参、 、甘草以益胃,白芍酸收用以和营,而协羌活、柴胡
辛散之性,盖古人用辛散必用酸收,所以防其竣厉,犹兵家之节制也。
【按】人参属补,不知君于枳、朴中,即为补中泻也。羌、防辈为散,不知佐于参、
中,即为补中升也。近世之医,一见羌、防辈,即曰∶发散不可轻用。亦不审佐于何药
之中,皆因读书未明,不知造化别有妙理耳。
x升阳散火汤x 治脾阴血虚,胃阳气弱,春寒不去,及过食冷物,抑遏少阳清气,郁于
脾土之中,四肢发困热、肌热,筋骨间热、表热如火燎于肌肤,扪之烙手,并宜服之。
升麻 葛根 独活 羌活 白芍 人参(以上各五钱) 甘草(炙,三钱) 柴胡(三钱)
防风(二钱) 甘草(生,二钱)
上 咀,如麻豆大。每服秤五钱,水二盏,煎一盏,去滓,大温服,无时,忌寒凉之物。
【集注】吴琨曰∶经云∶少火生气。大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扬之则
光,遏之则灭。今为春寒不去,遏郁阳气,饮食冷物,填塞至阴,以致升生之气几于息矣。
故用升麻、柴胡、羌活、独活、葛根,皆辛温风药,以鼓动少阳生气。清阳既出上窍,则
浊阴自归下窍,而食物传化,自无抑遏之患。芍药 味酸,能泻土中之木。人参味甘,能补
中州之气。生甘草能泻郁火于脾,从而炙之,则健脾胃而和中矣。李杲圣于脾胃者,其治
之也,必主于升阳。俗医知降而不知升,是扑其少火也,安望其卫生耶!若气不虚,本
方除人参、独活加葱白,名火郁汤,治同。
x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x 治饮食伤胃,劳倦伤脾,脾胃一虚,阳气下陷,阴火乘之,时
值夏令,当从此治。
黄 苍术(泔浸,炒) 甘草(炙) 羌活(一两)
升麻(八钱) 柴胡(两半) 黄连(酒炒,五钱) 黄芩(炒) 人参(七钱) 石膏(少许,
长夏微用,过时去之)
每服五钱,姜、枣煎服。
【集注】汪昂曰∶李杲云∶脾胃一伤,阳气日损,脾胃之清气下陷,浊阴之火得以上
乘,是有秋冬而无春夏也。惟以气味薄之风药,升发阳气,佐以苦寒之品,泻阴中火,则
阴不病阳气伸矣。是方参、 、术、草,以补脾胃也。佐羌活、升、柴,以助阳升;佐
石膏、芩、连,以泻阴火。假令不能食而瘦,乃本病也。右关脉缓弱,乃本脉也。或本脉
兼见弦脉,本证兼见四肢满、闭、淋、溲便难、转筋一二证,此肝之脾胃病也,当加风
药以泻肝木。脉兼见洪大,证兼见肌热、烦热、面赤一二证,此心之脾胃病也,当加泻
心火之药。脉兼见浮涩,证兼见短气、气上喘咳、痰盛、皮涩一二证,此肺之脾胃病也,
当加泻肺及补气之药。脉兼见沉细,证兼见善欠、善恐一二证,此肾之脾胃病也,当加
泻肾水及泻阴火之药。所以言此者,欲人知百病皆从脾胃而生,处方者当从此法加时令药也。
x清暑益气汤x 长夏湿热蒸炎,四肢困倦,精神减少,身热气高,烦心便黄,渴而自汗,
脉虚者,此方主之。
人参 黄 甘草 白术 神曲 五味子 青皮 升麻 干葛 麦冬 黄柏 泽泻
广橘皮 苍术(钱半) 当归
姜三片,枣二枚,去核,水煎服。
【集注】吴琨曰∶暑令行于夏至,长夏则兼湿令矣。此方兼而治之。炎暑则表气易泄,
兼湿则中气不固。黄 所以实表,白术、神曲、甘草所以调中,酷暑横流,肺金受病,人
参、五味、麦冬,所以补肺、敛肺、清肺,经所谓扶其所不胜也,火盛则水衰,故以黄柏、
泽泻,滋其化源。津液亡则口渴,故以当归、干葛,生其胃液。清气不升,升麻可升;浊
气不降,二皮可理。苍术之用,为兼长夏之湿也。
程应旄曰∶人知清暑,我兼益气,以暑伤气也。益气不独金能敌火,凡气之上腾而
为津、为液者,回下即为肾中之水。水气足,火淫自却也。
x清燥汤x 治痿厥之病,腰以下痿软不能动,行走不正,两足欹侧。
黄连 黄柏(酒炒) 柴胡(以上各一分) 麦冬
当归身 生地 猪苓 炙甘草 神曲(以上各二分) 人参 白茯苓 升麻(以上各三分) 橘皮
白术 泽泻(以上各五分) 苍术(一钱) 黄 (一钱五分) 五味子(九枚)
上 咀,如麻豆大,水二盏半,煎一盏,去滓,空心温服。
【注】清暑益气汤与此方均治湿暑之剂。清暑益气汤,治暑盛于湿,暑伤气,所以四
肢困倦,精神减少,烦渴身热,自汗脉虚,故以补气为主,清暑为兼,少佐去湿之品,从
令气也。此方治湿盛于暑,湿伤形,所以李杲曰∶六、七月之间,湿令大行,子能令母
实,湿助热旺而刑燥金,绝其寒水生化之源,源绝则肾亏,痿厥之病作矣。故以清暑变为
清燥,佐泻热利湿之药,从邪气也。是方即清暑益气汤去葛根者,以无暑外侵之肌热也。
加二苓者,专去湿也。加黄连、生地,专泻热也。二苓佐二术,利水燥湿之力倍。连、地
佐黄柏,救金生水之功多。中气益,则阴火熄而肺清矣。湿热除,则燥金肃而水生矣。肺
清水生,则湿热痿厥之病,未有不愈者也。但此方药味,性偏渗泻,若施之于冬春,水竭
髓枯骨痿,或非湿热为病者,反劫津液,其病愈甚,则为谬治矣。
x白术附子汤x 治寒中腹胀满,作涎作清涕;或多尿足下痛,不能任身履地,骨乏无
力,喜睡,两丸多冷,时作阴阴而痛,或妄见鬼状,梦亡人,腰背、肿眼、腰脊皆痛。
白术 附子(炮,去皮脐) 苍术 陈皮 浓朴(姜制) 半夏(汤洗) 茯苓 猪苓(去皮,
半两) 泽泻 肉桂(四钱)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半两,水三盏,姜三片,同煎至一盏,去滓,食前温服。量虚
实加减多少。
【注】李果云∶脾胃之证,有热中,有寒中。热中者,是火乘土位之病,则当上举清
阳,下消阴火,故用补中益气,泻阴火升阳等汤。寒中者,水反侮土之病,则当下伐水
邪,中燥脾湿,故用二苓、术、泽、苍、陈、朴、复,更用桂、附,壮阳胜寒,流通血脉,
寒中之病自可愈也。
【按】李杲制此方,施之于脾胃寒湿内盛,胀满多尿,涎涕外盛,足软,腰脊丸痛,而
气不虚者宜矣。若其人中气已虚,内外寒湿又盛,水来侮土者,总不若理中汤加附子、苍
术,茯苓为愈也。
x葛花解醒汤x 治酒客病。
莲花青皮(去穣,三分) 木香(五分) 橘皮(去白白) 茯苓 人参 猪苓(以上各钱五分)
神曲(炒) 泽泻 干姜 白术(以上各二钱) 白豆蔻仁 葛花 砂仁(以上各五钱)
上为细末,和均,每服三钱,白汤调下。
但得微汗,酒病去矣。不可恃此过饮,频服取汗,损人天年。
【注】酒为水谷精液所化,体湿性热,少饮则能调和气血,流畅阴阳,内助中气,捍
御外邪。若过饮无度,轻则伤人脾胃,重则损人神气。所以酒困之人,昏晕烦乱,干呕
恶心,饮食即吐,百体酸软,身热头疼,嘈杂吞酸,胸隔痞塞,口燥舌干,手足颤摇,心
神恍惚,不思饮食,小便混浊,大便溏泻,此皆湿热伤形与气也。
【按】李杲曰∶酒病者,往往以大热、大寒下之者,是无形元气受病,反下有形阴血,
乖误甚矣。大热则伤阴,大寒则伤胃,元气消亡,七神无根据,折人寿命,不然则虚损之
病成矣。故制此方,君葛花,佐以辛香之品;用神曲,佐以快气之品;用苓泽,佐以甘温
之品。服后取汗,是谓外解肌肉,内清阳明令上下、内外,分消其患,使胃中秽为芳变
浊为清化,泰然和矣。
x平胃散x 治湿淫于内,脾胃不能克制,有积饮、痞膈、中满者。
苍术(米泔浸七日,五斤) 陈皮(去白) 浓朴(姜汁炒,各三斤) 甘草(炙,三十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姜汤下,日三服。或水煎,每服五钱。
【集注】柯琴曰∶《内经》以土运太过曰敦阜,其病腹满;不及曰卑监,其病留满痞
塞。张仲景制三承气汤,调胃土之敦阜。李杲制平胃散,平胃上之卑监。培其卑者,而
使之平,非削平之谓。犹温胆汤用凉剂,温缓而使之和,非用温之谓,后之注《本草》者
曰∶敦阜之土,宜苍术以平之;卑监之土,宜白术以培之。若以湿土为敦阜,将以燥土为
卑监耶?不审敦阜属燥,卑监属湿之义,因不知平胃之理矣。二术苦甘,皆燥湿健脾之
用,脾燥则不滞,所以能健运而得其平。第二术白者柔而缓,苍者猛而悍,此取其长于
发汗,迅于除湿,故以苍术为君耳。不得以白补、赤泻之说,为二术拘也。浓朴色赤苦
温,能助少火以生气,故以为佐。湿因于气之不行,气行则愈,故更以陈皮佐之。甘先
入脾,脾得补而健运,故以炙甘草为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