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外科心法要诀 >

第35节

外科心法要诀-第35节

小说: 外科心法要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歌】《千金》指迷丸半夏,茯苓枳壳硝同砑,河水煮糊作成丸,消坚去核结痰化。 
x荆防败毒散x(见项部脑疽) 
x连翘消毒饮x(见背部酒毒发) 
x五香流气饮x(见胫部黄鳅痈) 
x透脓散x(见肿疡门) 
x补中益气汤x(见溃疡门) 

卷十二发无定处(上)
痼发
属性:痼发皆由外感生,伸缩动处每成形,漫肿无头寒热作,四肢沉重渴烦增。 
【注】此证体虚之人,感受天地不正之厉气而生,非由内作也。多生于手足掌心, 
或腰、腿、臀下伸缩动处,疼如痛风,而兼漫肿无头,其色淡红,憎寒发热,四肢沉重。 
烦渴初起,宜服万灵丹发汗解表,肿仍不消,必欲作脓者,宜托里消毒散,兼琥珀蜡矾丸 
间服;已溃者,按痈疽溃疡门治法。 
r痼发图p04…34a235。bmpr 
x万灵丹 托里消毒散 琥珀蜡矾丸x(俱见肿疡门) 

卷十二发无定处(上)
瘭疽
属性:瘭疽本由烟瘴起,小如粟豆大梅李,初发红点次变黑,腐烂筋骨疼无已。 
【注】此证一名蛇瘴,起川、广烟瘴地面有之,初起红点,次变黑色,其形小者如 
粟豆,大者如梅李,随处可生,疼痛应心不止,腐烂筋骨,溃破脓如豆汁,今日拭净, 
次日脓汁复满,愈而复发,初起宜贴蟾酥饼,寒热交作,宜服黍米寸金丹,或夺命丹亦可, 
红肿游走不定者,离宫锭涂之,兼神灯照熏照之。破后脾虚,食少作呕者,补中益气汤 
加黄连、麦冬;补而不应,或出稀水秽汁者逆。 
r瘭疽图p04…34a236。bmpr 
x蟾酥饼x(见疔疮) 
x黍米寸金丹 离宫锭x(俱见肿疡门) 
x夺命丹x(见背部阴阳二气疽) 
x补中益气汤x(见溃疡门) 
x神灯照法x(见首卷) 

卷十二发无定处(上)
乌白癞
属性:乌白癞由中恶风,犯解忌害亦能成,麻痒彻骨刺不痛,除风养血即收功。 
【注】此二证,俱由恶风侵袭皮肤血分之间,火郁耗血,及犯触忌害而成。有乌、 
白二种∶乌者初觉皮毛变黑,发若瘾疹,痒 
若虫行,手足顽麻,针刺不痛,目视物若垂丝,心常惊而妄语,凡饮食言语之时,开口 
出气而鸣,宜服 皮丸,外擦大黑神膏;白癞皮色渐变白斑,语声嘶嗄,目视不明,四 
肢顽疼,身体大热,心常懊恼,手脚缓纵,背膂拘急,肉如针刺,鼻生息肉,瞳生白沫, 
宜服白花蛇散,外擦斑蝥膏,二证俱常饮苦参酒。白癞便秘者,先宜服醉仙散,次服通 
天再造散,利下恶物即效。 
r乌白癞图p04…34a237。bmpr 
x 皮丸x 
皮(烧,存性) 蚺蛇头(烧,存性) 魁蛤(各一枚) 红娘子(去头、足、翅) 蛴螬(焙干) 
虻虫(去头、足、翅) 水蛭(糯米炒熟) 蜘蛛(焙) 斑蝥(去头、足、翅,各三个) 桂心 
大黄 黄连 龙骨( 研) 麝香(研) 汞(即水银) 川椒(炒,各五钱) 芒硝 石 
膏( ,各一两) 穿山甲(炙,三片) 枯白矾 滑石(研、水飞) 甘遂(与胡麻同炒,以胡麻熟为 
度,去麻用甘遂,各二钱五分) 蜈蚣(炙,一条半) 附子(泡,去皮脐,二枚) 巴豆(去皮、膜、心 
、油) 雷丸(各五十粒)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一丸,滚白水送下,空心临卧各一服。如未 
觉,每服加一丸;如茎中痛,即有虫下,细观形状皆死矣。痛多减一丸,痛少服二丸, 
以瘥为度。此药乃攻毒取虫之峻剂,非灼知脏腑有虫及精神可胜攻下者,不可轻服。 
【方歌】 皮肤黑成乌癞,心惊视物若垂毫,痒似虫行手足痹,红娘魁蛤汞矾螬, 
螬桂硝黄虻蛭甲,黄连龙骨麝蜘膏,川椒滑附蜈巴豆,雪丸甘遂共斑蝥。 
x大黑神膏x 
头发(鸡子大一团) 川芎 黄连 黄柏 防己(去皮) 川乌 升麻 藜芦(各五钱) 巴豆 
杏仁(各十四粒) 
用猪脂油二斤,将药炸至头发化尽为度,捞去渣;再用雌黄、雄黄,白矾、铅粉 
各五钱,松脂一块如鸡子大,同研末,入油内搅匀。先以热盐汤洗净患处,次擦药,日 
三次,勿令入口。 
【方歌】大黑神膏乌癞涂,发芎连柏己川乌,雌雄巴豆矾松脂,铅粉升麻杏藜芦。 
x白花蛇散x 
白花蛇(酒浸,炙) 槐子 天麻 枳壳(麸炒) 蔓荆子 防风 羌活 威灵仙 白鲜皮 
晚蚕鹅(去头、足、翅,各一两) 甘草(炙,五钱) 
共研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不拘时,时用二服。 
【方歌】白花蛇散体多热,刺痛声嘶白癫 ,槐子天麻鲜积蔓,风羌威草晚蚕蛾。 
x斑蝥膏x 
斑蝥(十四枚) 大蝮蛇(头尾全者,晒干,一条) 
黄酒七碗,同药入瓶内,用糠火煨酒至一碗,滤去渣收贮。每用薄薄涂于患上。 
【方歌】斑蝥膏搽白癞风,蝮蛇黄酒入瓶中,糠火煨酒取涂患,以毒攻恶癞自平。 
x苦参酒x 
苦参(五斤) 露蜂房(五两) 刺 皮(酥炙一具) 
共研粗末,用水三斗,煎汤至一斗,去渣,浸细曲五斤、炊黍米三斗,拌如常酝法, 
酒熟,压去糟,每于食前,温饮一小盏。 
【方歌】苦参酒治乌白癞,露蜂房与刺 皮,煎汤浸曲炊黍米,酿酒饮之恶疾离。 
x醉仙散 通天再造散x(俱见大麻风) 

卷十三发无定处(中)
大麻风
属性:麻风总属毒疠成,其因有三五损风,五死证见真恶候,初病能守或可生。 
【注】此证古名疠风,疠风者有毒之风也。经云∶脉风成为疠,又云∶疠者有营气 
热腐,其气不清,故使其鼻柱坏而色败,皮肤疡溃,毒风客于脉而不去,名曰疠风,今 
人呼为大麻风。一因风土所生,中国少有此证,惟烟瘴地面多有之;一因传染,或遇生 
麻风之人,或父母、夫妻、家人递相传染,或在外不谨,或粪坑、房室、床铺、衣被不 
洁;一因自不调摄,洗浴乘凉,希图快意,或露卧当风,睡眠湿地,毒风袭入血脉。其 
因名虽有三,总属天地疠气,感受不觉,未经发泄,积久而发。遍身麻木,次起白屑红 
斑,蔓延如癜,形若蛇皮,脱落成片,始发之时,自上而下者顺,自下而上者逆;渐来 
可治,顿发难医。风毒入里,化生为虫,虫蚀五脏,则形有五损∶肺受病,先落眉毛; 
肝受病,面起紫 ;肾受病,脚底先穿;脾受病,遍身如癣;心受病,先损其目,此为 
险证。又有五死,证发麻木不仁者,为皮死;割切不痛者,为肉死;溃烂无脓者,为血死; 
手足脱落者,为筋死;鼻梁崩塌,眼弦断裂,唇翻声哑者,为骨死。若五死见一,即为败 
恶不治之候也。此证初觉,即服万灵丹汗之。次宜神应消风散、追风散、磨风丸,次第服 
之。牙龈出血,用黄连、贯众等分煎汤漱之。外搽类聚祛风散,兼用地骨皮、荆芥、苦参、 
细辛各二两,河水煎汤,浸浴熏洗。若遇损 
败之证,在上部则服醉仙散,在下部则服通天再造散;若鼻梁塌坏,用换肌散服之。患 
者稍露虚象,即以补气泻荣汤服之,兼用何首乌酒饮之。若能清心寡欲,戒口早治或有 
可生;若口味不能清淡,色欲不能断绝,即愈后仍不免再发,终于不救。 
r大麻风图p04…34a238。bmpr 
x神应消风散x 
全蝎 白芷 人参(各一两) 
上研细末,每用二钱,勿食晚饭,次日空心温酒调服,觉身微躁为效。 
【方歌】神应消风散疠风,身麻白屑起斑红,蝎芷人参各一两,空心酒服麻木平。 
x追风散x 
锦纹大黄(六两) 川郁金(炒,一两八钱) 皂角刺(一两五钱) 
共研细末,每用五钱,加大风子油一钱五分,朴硝一钱,五更空心温酒调服,直待 
辰时,又如前调药,加熟蜜少许服之,又蜜解口。切不可卧,良久痛泻数次不妨,以稀 
粥补之。如第一日服消风散,第二日即服此药,第三日服磨风丸,周而复始,又如此服 
之。瘦弱者,十日内追风散只用一服,老弱者勿服。 
【方歌】追风散用川郁金,皂刺大黄研末匀,初服消风次用此,风油硝酒调服神。 
x磨风丸x 
草 牛蒡子(炒) 麻黄 苍耳草 细辛 川芎 当归 荆芥 蔓荆子 防风 
车前子 威灵仙 天麻 何首乌 羌活 独活(各一两) 
共为细末,酒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温酒送下,日用二服。 
【方歌】磨风丸 蒡麻黄,苍细芎归荆蔓防,车威天麻何羌独,追风服后用此方。 
x《类聚》祛风散x 
硫黄 寒水石 枯白矾 贯众(各二两) 蛇床子(一两) 朴硝(五钱) 
共研细末,腊月猪脂捣烂调敷。 
【方歌】《类聚》祛风散硫黄,寒水枯矾硝蛇床,贯众细研猪脂捣,专搽遍体疠风疮。 
x醉仙散x 
牛蒡子(炒) 胡麻 枸杞子 蔓荆子(各一两) 苦参 白蒺藜 防风 花粉(各五钱) 
共研细末,每服一钱,加轻粉一分二厘,研匀,茶清调服,晨、午、晚各一服。五七 
日后先于牙缝内出臭黄涎,浑身疼闷如醉,然后利下脓血恶物、臭气,病根乃去矣。 
【方歌】醉仙上部疠风重,牛蒡胡麻枸蔓荆,苦参蒺藜防花粉,服加轻粉用茶清。 
x通天再造散x 
大黄(煨,一两) 皂角刺(一两五钱) 郁金(五钱) 
白牵牛(头末,半生,半炒,六钱) 
共研细末,每服二钱或三钱,早晨面东,醇酒调下,当日利下恶物或脓或虫,为效。 
【方歌】通天再造治疠风,败证先从下部攻,郁金大黄牵牛刺,晨服酒调面向东。 
x换肌散x 
乌梢蛇 白花蛇 蚯蚓(去土,各一两) 细辛 木鳖子 白芷 天麻(连茎者) 赤芍 蔓 
荆子 当归 威灵仙 荆芥穗 甘菊花 不灰木 紫参 苦参 沙参 何首乌 石菖蒲 木贼 天门冬(去心) 川芎 
白蒺藜 
甘草(炙) 胡麻仁 苍术(米泔水浸,炒) 草乌(汤泡,去皮,各三钱五分) 
共研细末,每服五钱,温酒调下,酒多更妙。紫参、不灰木虽无亦可。 
【方歌】换肌散治大风疮,毒攻眉脱坏鼻梁,乌梢白花蛇蚓细,鳖芷天麻芍蔓当, 
威灵荆菊不灰木,紫苦沙参何首菖,木贼天冬芎蒺草,胡麻苍术草乌强。 
x补气泻荣汤x 
连翘(去心) 升麻(各六分) 桔梗(五分) 黄芩 生地(各四分) 黄连 蚯蚓(酒炒,去土) 当归 
黄 苏木 全蝎(各三分) 人参 白豆蔻(各二分) 甘草(生,一分) 
水二盅,酒一盅,煎至一盅,去渣;又用胡桐泪一分,水蛭炒、虻虫炒各三个,麝 
香五厘,桃仁三个研泥,共为细末,入药汤内,煎至七分,饭后服之。 
【方歌】补气泻荣疠虚宜,芩连参桔蚓归 ,苏地升蝎翘蔻草,桐泪蛭虻麝桃泥。 
x何首乌酒x 
何首乌(四两) 当归身 当归尾 穿山甲(炙) 生地黄 熟地黄 蛤蟆(各一两) 侧柏叶 
松针 五加皮 川乌(汤泡,去皮) 草乌(汤泡,去皮,各四钱) 
将药入夏布袋内,扎口;用黄酒二十斤,同药袋入坛内封固,重汤煮三炷香,埋窨七 
日。开坛口取酒,时时饮之,令醺醺然,作汗,避风。 
【方歌】何首乌酒大风疾,归甲松针生熟地,侧蟆五加川草乌,酒者滋荣毒自息。 
x万灵丹x(见肿疡门) 

卷十三发无定处(中)
杨梅疮
属性:杨梅疮生有二般,精化气化是其源,精化淫欲气传染,气宜发汗精下痊。 
【注】此证一名广疮,因其毒出自岭南; 
一名时疮,以时气乖变,邪气凑袭之故;一名棉花疮,因其缠绵不已也,一名翻花杨梅, 
因窠粒破烂,肉反突于外,如黄蜡色;一名天泡疮,因其夹湿而生白 也。有形如赤豆 
嵌于肉内,坚硬如铁,名杨梅痘;有形如风疹作痒,名杨梅疹;先起红晕,后发斑点者, 
名杨梅斑;色红作痒,其圈大小不一,二三相套,因食秽毒之物入大肠而发,名杨梅圈。 
其名形虽异,总不出气化、精化二因。但气化传染者轻,精化欲染者重。气化者,或遇 
生此疮之人,鼻闻其气,或误食不洁之物,或登圊受梅毒不洁之气,脾、肺受毒,故先 
从上部见之,皮肤作痒,筋骨微疼,其形小而且干也。精化者,由交媾不洁,精泄时, 
毒瓦斯乘肝肾之虚而入于里,此为欲染,先从下部见之,筋骨多痛、或小水涩淋、疮形大 
而且坚。气化者毒在表,未经入里,稍有萌动,宜急服透骨搜风散;元气实者,杨梅一 
剂散汗之。精化者毒在里,深伏骨髓,未透肌肤,宜服九龙丹,通利大、小二便,以泻 
骨中之毒,甚者二服,降下毒物,以土深压之。行泻之后体实者,升麻解毒汤;体虚者, 
归灵内托散,服至筋骨不疼,疮色淡白,内毒已解,再用金蟾脱壳酒一料扫余毒,以绝 
其源。 
如梅毒初发,服表药时,恐上攻头面,宜预服护面散;或疮势已发于面,愈后斑痕 
不退,宜翠云散点之,以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