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外科心法要诀 >

第16节

外科心法要诀-第16节

小说: 外科心法要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卷四腰部
中石疽
属性:石疽寒凝瘀血聚,生于腰胯最缠绵,坚硬如石皮不变,时觉木痛消溃难。 
【注】此证由寒气瘀血凝结,生于腰胯之间,缠绵难以收功。其疽时觉木痛,难消难 
溃,坚硬如石,皮色不变。初宜内服没药丸,外用鲜商陆捣烂,贴于患处治之,随用艾壮 
当顶灸之,以软为度。溃后按痈疽溃疡治法。 
r中石疽图p04…34a88。bmpr 
x没药丸x 
桃仁(炒,一两) 乳香 没药 川芎 川椒(去目及合口者) 当归 赤芍(各五钱) 自然铜 
(火烧醋淬七次,二钱五分) 
共研细末,用黄蜡二两,火化开入药末,不住手搅匀,丸如弹子大。每用一丸,以好 
酒一盅,将药化开,煎至五分,乘热服下。 
【方歌】没药丸治中石疽,乳没桃芎归芍宜,川椒自然铜黄蜡,用酒服之行血瘀。 

卷四腰部
缠腰火丹
属性:缠腰火丹蛇串名,干湿红黄似珠形,肝心脾肺风热湿,缠腰已遍不能生。 
【注】此证俗名蛇串疮,有干湿不同,红黄之异,皆如累累珠形。干者色红赤,形如 
云片,上起风粟,作痒发热。此属肝心二经风火,治宜龙胆泻肝汤;湿者色黄白,水 
大小不等,作烂流水,较干者多疼,此属脾肺二经湿热,治宜除湿胃苓汤。若腰肋生之, 
系肝火妄动,宜用柴胡清肝汤治之,其间小 ,用线针穿破,外用柏叶散敷之;若不速 
治,缠腰已遍,毒瓦斯入脐,令人膨胀、闷呕者逆。 
r缠腰火丹图p04…34a89。bmpr 
x龙胆泻肝汤x 
龙胆草 连翘(去心) 生地 泽泻(各一钱) 车前子 木通 黄芩 黄连 当归 栀子(生 
研) 甘草(生,各五分) 生军(便秘加之,二钱) 
水二盅,煎八分,食前服。 
【方歌】龙胆泻肝火丹生,形如云片粟多红,芩连栀胆车归尾,生地军翘泻木通。 
x除湿胃苓汤x 
苍术(炒) 浓朴(姜炒) 陈皮 猪苓 泽泻 赤茯苓 白术(土炒) 滑石 防风 山栀子 
(生研) 木通(各一钱) 肉桂 甘草(生,各三分) 
水二盅,灯心五十寸,煎八分,食前服。 
【方歌】除湿胃苓火丹疮,脾肺湿热 白黄,胃苓汤用通栀子,滑石防风共作汤。 
x柏叶散x 
侧柏叶(炒黄为末) 蚯蚓粪(韭菜地内者佳) 黄柏 大黄(各五钱) 雄黄 赤小豆 轻粉(各 
三钱) 
上为细末,新汲水调搽,香油调搽更效。 
【方歌】柏叶散搽火丹方,大黄赤豆柏雄黄,柏叶轻粉蚯蚓粪,研末香油调更良。 
x柴胡清肝汤x(见头部鬓疽) 

卷五眼部
眼胞菌毒
属性:菌毒生于眼睫边,如菌黄亮水 圆,头大蒂小渐垂出,脾湿郁热结凝坚。 
【注】此证生于上下眼胞睫边,初如菌形,头大蒂小,黄亮水 ,或有头小蒂大者,渐 
长垂出,坚凝不痛;有缠绵经年不愈者,以致目病。盖眼胞属脾,其经素有湿热,思郁 
气结而生也。初起宜用清凉丸洗即消。有经年皮浓,消之不应者,法当用软绵纸蘸水润 
眼皮菌毒处,少顷,用左手大指甲垫于患根,右手持铍针尖头齐根切下,血出不妨,即用 
翠云锭磨浓涂之,其血即止,内服凉膈清脾饮。忌海腥、煎炒。 
r眼胞菌毒图p04…34a90。bmpr 
x清凉丸x 
当归尾 石菖蒲 赤芍药(各二钱) 川黄连(生) 地肤子 杏仁(生,各一钱) 羌活(五分) 
胆矾(二分) 
共研粗末,以大红绸包之,如樱桃大,甜滚水浸泡,乘热蘸洗,勿见尘土。 
【方歌】清凉丸内用川连,归尾菖蒲芍胆 
矾,羌活杏仁地肤子,菌毒初起洗之痊。 
x翠云锭子x 
杭粉(五两) 铜绿 黄连(各一两) 轻粉(一钱) 
共为细末,用糯米百粒,水一碗,煎半碗去米;再煎至三分,和药作锭,阴干。用 
时不磨令浓,以鸡翎蘸涂患处。 
【方歌】翠云锭子能止血,铜绿轻杭黄连强,共为细末和成锭,菌毒切后涂之良。 
x凉膈清脾饮x 
生地黄 连翘(去心) 栀子(生研) 薄荷 荆芥 防风 石膏 黄芩 赤芍(各一钱) 甘 
草(生,五分) 
水二盅,灯心二十根,煎八分,食远服。 
【方歌】凉膈清脾生地黄,连翘栀子薄荆防,石膏芩芍兼甘草,医治菌毒服即康。 

卷五眼部
眼丹
属性:眼丹眼胞上下生,红热肿痛软偏风, 热紫硬偏于热,荆防败毒服有功。 
【注】此证由脾胃湿热,受风而成,红肿疼痛。若肿软下垂,不能视物者,偏于风盛 
也,浮肿易消;若 红色,紫坚硬者,偏于热盛也,肿硬难消。初起俱宜荆防败毒散散 
其风。口渴便燥者,宜内疏黄连汤泻其热;有日久消之不应者,宜服透脓散,脓熟针之。肿 
用如意金黄散洗之,溃用琥珀膏或白膏药贴之。此证宜速溃,迟则溃深穿透眼胞,成漏难敛。 
r眼丹图p04…34a91。bmpr 
x荆防败毒散x(见项部脑疽) 
x内疏黄连汤 如意金黄散 透脓散x(俱见肿疡门) 
x琥珀膏x(见头部发际疮) 
x白膏药x(见溃疡门) 

卷五眼部
针眼
属性:针眼眼睫豆粒形,轻者洗消脓不成,甚则赤痛脓针愈,破后风侵浮肿生。 
【注】此证生于眼皮毛睫间,由脾经风热而成,形如豆粒有尖。初起轻者,宜用如意 
金黄散,盐汤冲洗,脓不成即消矣。风热甚者,色赤多痛,洗之不消,脓已成也,候熟 
针之,贴黄连膏。亦有破后邪风侵入疮口,令人头面浮肿、目赤涩痛者,外仍洗之,内服 
芎皮散即愈。 
r针眼图p04…34a92。bmpr 
x芎皮散x 
川芎(二两) 青皮(一两) 
共为末,每服二钱,菊花汤调服。 
外以枯矾末,鸡子清调敷肿处。 
又用南星末,同生地黄捣膏,贴太阳穴自消。 
【方歌】芎皮散内用川芎,青皮减半用最灵,为末菊花汤调服,医治针眼自成功。 
x如意金黄散x(见肿疡门) 
x黄连膏x(见鼻部鼻疮内) 

卷五眼部
眼胞痰核
属性:眼胞痰核湿气郁,核结如枣如豆形,皮里肉外推之动,皮色如常硬不疼。 
【注】此证结于上下眼胞,皮里肉外,其形大者如枣,小者如豆,推之移动,皮色如 
常,硬肿不疼,由湿痰气郁而成。宜服化坚二陈丸,外用生南星蘸醋磨浓,频涂眼皮,日 
数浅者即消。日数深者虽不能即消,常涂令皮薄,微微拨损,以手指甲挤出如白粉汁即 
消,贴贝叶膏收口。从眼皮里溃破者难敛。 
r眼胞痰核图p04…34a93。bmpr 
x化坚二陈丸x 
陈皮 半夏(制,各一两) 白茯苓(一两五钱) 甘草(生,三钱) 白僵蚕(炒,二两) 川黄连 
(三钱) 
共研细末,荷叶熬汤合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钱,白滚水送下。 
【方歌】化坚二陈丸消痰,周身结核服更痊,陈皮半夏茯苓草,僵蚕荷叶川黄连。 
x贝叶膏x(见溃疡门) 

卷五眼部
椒疮、粟疮
属性:椒疮粟疮生胞里,脾胃血热是根苗,粟疮黄软湿易散,椒疮赤硬热难消。 
r椒疮图p04…34a94。bmpr 
r粟疮图p04…34a95。bmpr 
【注】此二证生于眼胞之里,虽皆由脾胃血热所致。然粟疮偏于湿盛,故色黄形软,其 
证易愈;椒疮偏于热盛,故色赤形硬,其疮难消。俱宜服清脾凉血汤,外以清凉丸洗之。 
若眼皮里有红丝堆累者,乃血热有瘀也,法以灯草刮疮处,令血出即愈。 
x清脾凉血汤x 
荆芥 防风 赤芍 黑参 陈皮 蝉蜕 
苍术(炒) 白鲜皮(各一钱) 连翘(去心) 生大黄(酒洗,各一钱五分) 浓朴(姜炒) 甘草 
(生,各五分) 
竹叶三十片,水煎,食远服。 
【方歌】清脾凉血椒粟疮,浓朴陈皮翘芍苍,蝉蜕黑参荆防草,白鲜皮与生大黄。 
x清凉丸x(见菌毒) 

卷五眼部
皮翻证
属性:皮翻证系眼胞翻,状如舌舐唇一般,翻因胞肿睫紧故,血壅气滞胃经原。 
【注】此证由胃经血壅气滞而成,小儿多有之。眼皮外翻,如以舌舐唇之状。又如痘 
风眼烂,胞肿弦紧者,则眼皮亦翻。治宜泻脾胃之积热,以泻黄散服之即愈。亦有内翻 
者,即目科拳毛倒睫。弦弛不内外翻者,即目科胞垂难视之证也。 
r皮翻证图p04…34a96。bmpr 
x泻黄散x 
石膏( ,五钱) 栀子仁(生,一两) 甘草(生,三两) 防风(酒拌,微炒香,二两) 
草(酒蒸,晒干,四两) 
共研细末。壮人二钱,弱人一钱,小儿六七分,白滚水调下。 
【方歌】泻黄散治皮翻证,石膏栀子草防风, 草同研细末,滚水调下有奇功。 

卷五眼部
漏睛疮
属性:漏睛疮在大 生,肝热风湿病睛明,红肿痛溃脓稠易,青黑脓稀难长平。 
【注】此证生于目大 ,由肝热风湿病,发于太阳膀胱经睛明穴。其穴之处,系藏泪 
之所,初起如豆如枣,红肿疼痛,疮势虽小,根源甚深。溃破出粘白脓者顺;出青黑脓或 
如膏者险。初宜服疏风清肝汤,溃后用黄灵药,捻入疮口,兼贴万应膏,其口渐渐收敛。 
有脓从大 内出者,成漏难敛。亦有疮口过出泪液,以致目内干涩者,收敛更迟;若溃 
断眼边弦者不治。 
r漏睛疮图p04…34a97。bmpr 
x疏风清肝汤x 
当归尾 赤芍 荆芥穗 防风 川芎 菊花 生栀 薄荷(各一钱) 柴胡 连翘(去心,各一钱 
五分) 金银花(二钱) 甘草(生,五分) 
灯心五十寸,水煎,食远服。 
【方歌】疏风清肝漏睛疮,又除肝热散风强,归芍银花芎菊草,柴翘栀子薄荆防。 
x黄灵药 万应膏x(俱见溃疡门) 

卷五眼部
目中肉
属性:目中 肉心火成,实火大 色深红,小 红丝淡虚火, 肉时觉或胀疼。 
【注】此证生于目两 ,瘀肉努出,时觉疼痛,总属心火所成。然火有虚实,如大 
红肉色深红者,心经实火也,宜黑参汤服之;小 红丝色淡红者,心经虚火也,宜决明散 
主之。外俱用清凉丸泡洗,久久自愈。 
r目中 肉图p04…34a98。bmpr 
x黑参汤x 
黑参 苦参 栀子(研) 菊花 黄连 枳壳(麸炒) 草决明 车前子 防风 大黄(炒) 
升麻(各二钱) 
水煎,食后服。 
【方歌】黑参汤治大 疼,内生 肉实火成,苦参栀菊黄连壳,草决车防大黄升。 
x决明散x 
玉竹 黄连 枳壳(麸炒) 川芎 甘草(生) 羚羊角(镑,各一两) 车前子 青葙子 草决 
明(各五钱) 
共研细末,每服三钱。食后服,卧时再用一服。 
【方歌】决明 肉虚火攻,玉竹黄连枳壳芎,车前青葙羚羊草,研末水调最有功。 
x清凉丸x(见菌毒) 

卷五鼻部
鼻疽
属性:鼻疽生于鼻柱间,肺经郁火发督原,坚硬色紫常木痛,《千金》仙方托里痊。 
【注】此证生于鼻柱,属督脉经。鼻为肺窍,故又属肺,由肺经郁火凝结而成。坚硬 
色紫,时觉木痛。初宜服《千金》漏芦汤,宣解郁毒;次用仙方活命饮加栀子、木通、薄 
荷、桔梗消之。若肿痛不减,势欲作脓,则宜托里透脓汤主之。外治法按痈疽溃疡门。 
r鼻疽图p04…34a99。bmpr 
x《千金》漏芦汤x 
漏芦(一两) 枳壳(麸炒,一两) 朴硝(一两) 大黄(一两五钱) 甘草(生,一两) 麻黄 
(一两) 黄芩(一两) 白蔹(一两) 连翘(去心,一两) 升麻(一两) 
共研末,每用二钱,水一盅,姜三片,薄 
荷叶一钱,煎五分温服,以取便利为度。 
【方歌】《千金》漏芦鼻疽发,色紫坚疼效更嘉,漏芦枳壳硝黄草,麻芩白蔹翘升麻。 
x仙方活命饮x(见肿疡门) 
x托里透脓汤x(见头部侵脑疽) 

卷五鼻部
鼻疔
属性:鼻疔生在鼻孔中,鼻窍肿引脑门疼,甚则唇腮俱浮肿,肺经火毒蟾离宫。 
【注】此证生于鼻孔内,鼻窍肿塞,胀痛引脑门,甚则唇腮俱作浮肿,由肺经火毒,凝 
结而成。宜蟾酥丸汗之,再用蟾酥丸研细末,吹入鼻窍。若肿硬外发,用离宫锭涂之。此 
证初起之时,须当速治,迟则毒瓦斯内攻,以致神昏、呕哕、鼻肿如瓶者逆。 
r鼻疔图p04…34a100。bmpr 
x蟾酥丸x(见疔疮门) 
x离宫锭x(见肿疡门) 

卷五鼻部
鼻渊
属性:鼻渊浊涕流鼻中,久淋血水秽而腥,胆热移脑风寒火,控脑砂因蚀脑虫。 
【注】此证内因胆经之热,移于脑髓,外因风寒凝郁,火邪而成。鼻窍中时流黄色浊 
涕,宜奇授藿香丸服之。若久而不愈,鼻中淋沥腥秽血水,头眩虚晕而痛者,必系虫蚀 
脑也,即名控脑砂,宜天罗散服之。但此证久则必虚。当以补中益气汤兼服之即效。 
x奇授藿香丸x 
藿香连枝叶(八两) 
研细末,雄猪胆汁和丸,如梧桐子大。每 
服五钱,食后苍耳子汤下,或黄酒送下。 
【方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