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7-症因脉治-第2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水煎。胃火旺,加川连,冲芦根汁。胃寒,加生姜。胃燥,加天花粉,冲竹沥、萝卜汁
卷三
肿胀总论
属性:秦子曰∶肿症在表者多,胀症在表者少。肿症肿于遍身,现于皮肤,在外不在内。胀症
胀于心腹,即《内经》所谓心腹满,旦食不能暮食也。是以其症当分,其治当别。然经络同者,
症形治法,亦无不同。例如外感之肿,与外感之胀,二者固自各异,至内伤五脏之肿,与内
伤五脏之胀,则形症治法,大抵相似。今分列前后,以备互相参考。
卷三肿胀总论
外感肿症
属性:【风寒身肿之症】恶寒身热,身首皆肿,风胜多汗,寒胜无汗,此外感风寒,即《金匮
》风水、皮水,从太阳经主治之症也。
【风寒身肿之因】表气素虚,肺气素热,表气虚则外邪易入,肺气热则皮毛易开;寒袭
于肌表,郁而不散,则发热身肿之症作矣。
【风寒身肿之脉】多见浮大,或见浮数,或见浮紧。浮缓为风,浮紧为寒,浮数为热。
【风寒身肿之治】浮缓散风,浮紧散寒。仲景防己黄 汤,治风者也。甘草麻黄汤、杏
子汤,
肺经,兼喘咳,泻白散加防风。寒入肺经,而发热喘咳者,泻白散加麻黄。
x防己黄 汤x
防己 黄 甘草 白术
上用七钱,加姜、枣煎服,以绵被围腰,微汗为度,洁古用此汤调五苓散。
x《金匮》甘草麻黄汤x
甘草 麻黄
x《金匮》杏子汤x
麻黄 杏子 甘草
x越婢汤x
麻黄 石膏 生姜 大枣 甘草
x桂枝芍药汤x
桂枝 白芍药 甘草
x大腹皮散x
青皮 桑皮 槟榔 川芎 羌活 大腹皮 防己
x木香丸x
木香(五钱) 槟榔(五钱)
二味同研,水为丸。
朱砂(五分) 为衣。
x泻白散x
桑白散 地骨皮 甘草
风加防风。寒加羌活、麻黄。
卷三肿胀总论
外感肿症
属性:【寒湿身肿之症】身重身痛,足胫冷,胸满闷,遍身肿,此寒湿肿之症也。
【寒湿身肿之因】或时令阴雨,天气寒冷;或居处阴湿,阴寒之气,袭于肌表;或因汗
出遇水,水寒所伤,则寒湿肿之症成矣。
【寒湿身肿之脉】脉多沉小,或见沉迟,或见沉濡。
【寒湿身肿之治】恶寒身痛,先宜温经散湿,冬月麻黄桂枝汤,余月羌独败毒散。湿气
壅滞者,胜湿汤。肺经伤湿,喘咳水肿,导水茯苓汤。
x麻黄桂枝汤x
麻黄 桂枝 白芍药 甘草
x羌独败毒散x 见后湿热痿。
x羌活胜湿汤x 见后湿热肿。
x导水茯苓汤x 原文治遍身肿,喘满倚息,不能转身,饮食不下,小便溺出如割而
麦冬 泽泻 白术 紫苏 陈皮 赤茯苓 柴胡 槟榔 木瓜 砂仁 木香 桑白皮
卷三肿胀总论
外感肿症
属性:【湿热身肿之症】身热目黄,小便赤涩,胸腹胀闷,四肢黄肿,口渴心烦,此湿热作肿
【湿热身肿之因】或湿热行令,袭人肌表,或先伤于湿,湿气久留,郁而成热,则湿热
【湿热身肿之脉】脉多洪数,或见沉滑,或见促结,或见实大,湿热太甚,脉反沉伏。
,八正散。下部肿,二妙丸。湿热在表者,羌活胜湿汤。
x清肺饮x
骨皮 桔梗 甘草 黄芩 桑白皮
x四苓散x 即五苓散去桂枝。
x八正散x 见后湿热腹胀。
x二妙丸x 见后湿热痿。
x羌活胜湿汤x 治湿热在表宜汗之症。
防风 羌活 柴胡 白芷 川芎 苍术 黄芩
卷三肿胀总论
外感肿症
属性:【燥火身肿之症】喘促气急,两胁刺痛,身面浮肿,烦躁不得卧,唇口干燥,小便赤涩
,即河间燥伤肺气,节斋先喘后肿之症也。
【燥火身肿之因】时值燥令,燥火刑金,绝水之源,肺气焦满,清化不行,小水不利,
气道闭塞,而燥火肿症作矣。
【燥火身肿之脉】或见浮数,燥伤于表;或见沉数,燥伤于里;或见躁疾,燥伤于血;
【燥火身肿之治】若时令秋燥,竹叶白虎汤。燥伤于血,清凉饮子。有咳嗽,石膏泻白散。
x竹叶石膏汤x
竹叶 石膏 桔梗 木通 薄荷 甘草
咳嗽加桑白皮、地骨皮。
x清凉饮子x
黄芩 黄连 薄荷 玄参 当归 芍药 甘草 山栀 牡丹皮
x石膏泻白散x
石膏 知母 桔梗 甘草 桑白皮 地骨皮
卷三肿胀总论
外感肿症
属性:【黄汗身肿之症】身热胸满,四肢黄肿而渴,状如风水,汗出沾衣,色如柏汁,久不愈
痈脓。又有不恶风,小便利,若上焦寒,口多涎,身冷肿痛,状如周痹,脑中窒,不能食。
又有两胫不冷,反发热,名历节。食已汗出,常见盗汗,汗出不凉,反发热,久久必甲错,
生恶疮,身 胸中痛,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皆黄汗肿症也。
【黄汗身肿之因】以汗出入水,水邪内侵,或汗出当风;汗与水皆寒湿之气,内结郁久
,则成热成黄,而黄汗肿之症作矣。
【黄汗身肿之脉】其脉自沉,或多沉迟,阳症阴脉,故用桂枝。
【黄汗身肿之治】《金匮》以身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者,用黄 芍药桂酒汤。
两胫不冷,反发热,名历节。食已汗出,暮盗汗,汗出反发热者,用桂枝加黄 汤。
x黄 芍药桂酒汤x
黄 桂枝 白芍药
上三味,以苦酒煮。如怕烦心,以美酒易苦酒。
x桂枝加黄 汤x
桂枝 芍药 生姜 黄 大枣 生甘草
桢按∶《金匮》治黄汗症,一曰身体痛,发热汗出而渴,汗出色如柏汁,脉自沉者,黄
芍
已,胃火劳动而汗出,暮夜则营分有虚热而盗汗,然既汗出,则宜身凉,今因水邪内结不散
,故反发热,热久汗多,则皮肤之阴血,为热所灼,为汗所耗,久久必甲错,若再热,营气
热,必生恶疮。若身重,汗出辄轻,旋又复重,则汗虽出,发热不减,身重不除,久久
内气必虚,肌肉 而动。内虚中气不得运,则胸中痛。元气上下不贯,则腰上有汗,下
,腰 弛痛,如有物在皮肤中而不和顺;剧者不能食,疼痛烦躁,小便不利,桂枝加黄
。按前一症,以汗出不固,水邪入营,郁而发热,热甚则发黄而渴,故以桂枝和营,以苦酒
引入血分,散其水寒,则热自退,脉不沉矣。但卫虚不宜多汗,故用黄 之力实卫耳。后一
症,即桂枝原方,加生姜、大枣、甘草,又饮热粥以助胃得汗,其加黄 实表固卫者何故?
盖治脉浮发热,汗多热不退之症,不得不用桂枝,以其多汗盗汗,又不得不用黄 ,此症因
水寒之邪,盘结不散,汗虽出而热不减,正所云汗出而邪不出者,故仲景于桂枝散表方中,
重加黄 ,佐以大枣、甘草、生姜,和其胃气,同功卫外,使其邪出而汗不出也。仲景以黄
汗列之水气门,不入黄胆症中;宇泰又以黄汗为黄胆之首,而水肿门略注一条,此亦互相发
明之意。然又有分别,汗出染衣,遍身无肿,乃黄胆中之黄汗,即《准绳》所云黄汗也。黄
汗染衣,发热胫冷,即仲景黄 芍药桂酒汤所治之黄汗也;黄汗染衣,若胫不冷,反发热,
即仲景桂枝加黄 汤所治之历节也。二症有肿不肿之分,故有水肿、黄胆之别。水寒之邪,
内结脉沉,当同伤寒例。太阳发热多汗之桂枝症,用辛温解肌,使其邪散身凉;不可同热病
门,热邪伏内,汗出热不退之症,用清里退热者比。
卷三肿胀总论
内伤肿症
属性:【肺虚身肿之症】泻利喘咳,面色惨白,或肿或退,小便清利,或气化不及,小便时闭
,大便时溏,即《金匮》脉沉自喘之正水,此肺虚肿症也。
【肺虚身肿之因】劳役过度,肺气久虚,清肃之令不行,下降之权失职,卫气壅遏,营
【肺虚身肿之脉】寸口细数,肺液干少;右关虚软,土不生金;尺脉细数,肾水不足
【肺虚身肿之治】肺燥者,生脉散。土不能生金者,四君子加杏仁、贝母。肾水不足,人
参固本丸。肺气不能收摄,都气丸。
x生肺散x
人参 拣麦冬 北五味
气逆加橘红,有痰加贝母,嗽多喘满加桑白皮,小便不利加杏仁。
x四君子汤x 治肺气不足。
人参 白术 白茯苓 甘草
气逆加橘红。
x人参固本丸x
生地 熟地 天冬 麦冬 人参
痰加贝母。
x都气丸x 即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
凡治虚证,当明阴阳,如阴虚当养阴,阳虚当养阳。如面色惨白,二便清利,气怯神离
,肺之真阳虚也,当用四君子汤。若喘咳骨蒸,痰火上逆,痰中带血,此肺之真阴虚也,又当
卷三肿胀总论
内伤肿症
属性:【肺热身肿之症】喘咳烦满,不得仰卧,喘息倚肩,身首皆肿,小便赤涩,此即《内经
》诸气 郁,肺热成肿之症也。
【肺热身肿之因】肺热叶焦,肺气怫郁,升降之令不行;治节之官失职,则经络壅闭,
营卫不谐,而遍身头面皆肿矣。
【肺热身肿之脉】右寸洪数,肺热之诊。关脉实大,胃火刑金。尺脉数大,肾火上炎。
左关弦数,木火侮金。左寸洪数,心火克金。
【肺热身肿之治】宜清肺者,家秘泻白散。兼风者,加防风。燥者,二冬二母汤。心火
克金,泻心汤。肝火刑金,泻青丸、龙胆泻肝汤。肾火刑金,凉八味丸。阳明多火,肺受熏蒸,葛
根石膏汤。水饮射肺,面浮喘逆,不得卧者,葶苈清肺饮。
x家秘泻白散x
川连 黄芩 石膏 甘草 桑白皮 地骨皮
x二冬二母汤x
天冬 麦冬 知母 贝母
x泻心汤x
黄连 半夏 甘草
x泻青丸x
当归 川芎 栀子 龙胆草 川大黄 羌活 防风 甘草
大便滑者去大黄,身无痛不发热,去羌活、防风,有寒热加柴胡,舌赤加黄连
x龙胆泻肝汤x
胆草 柴胡 黄芩 甘草 山栀 知母 天冬 麦冬 黄连 人参
x凉八味丸x 即六味丸加黄柏、知母。
x干葛石膏汤x
干葛 石膏 知母
x葶苈清肺饮x
葶苈子 桑白皮 地骨皮 甘草 大腹皮 马兜铃
卷三肿胀总论
内伤肿症
属性:【脾虚身肿之症】小便清利,大便溏泄,面色萎黄,语言懒怯,常肿常退,此脾虚肿之
【脾虚身肿之因】大病后,久泻后,脾土之真阴受伤,转输之官失职,不能运化水谷,
【脾虚身肿之脉】或见濡软,或见弦数,或见浮大,或见细涩,土败双弦,乃为木贼。
【脾虚身肿之治】宜温中健脾,用理中汤。实脾利水,用白术散。或脾肾虚寒,当温补
天真,《金匮》肾气丸。脾虚痰凝者,六君子汤。脾阴虚损,脾火自旺,加味归脾汤。
x理中汤x
人参 炮姜 白术 炙甘草
x白术散x
白术 猪苓 泽泻 山药 莲肉 白茯苓 人参
x金匮肾气丸x 即六味地黄丸加桂、附、车前子。
x六君子汤x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广皮 熟半夏
x加味归脾汤x 即归脾汤加丹皮、山栀。
秦子曰∶脾虚亦有阴阳之分,脾阴虚者,脾血消耗,脾火内炎,脾虽虚而仍热,服温补
,则火愈甚,阴愈消,必得滋补脾阴,则阳退而无偏胜矣。
卷三肿胀总论
内伤肿症
属性:【脾热身肿之症】面肿目黄,烦躁不卧,皮肤常热,小便赤,大便时泄时结,常肿不退
【脾热身肿之因】膏粱浓味,日积月累,热聚脾中,则脾热肿之症作矣。
【脾热身肿之脉】右关弦数,热积中州;左关弦数,肝热乘脾;右关沉滑,痰饮在胸。
【脾热身肿之治】加味泻黄散、栀连枳壳汤。兼肝火者,龙胆泻肝汤。胸前满闷,栀连平胃二
陈汤,或倍加川连、枳实以消痞,或加升麻、干葛以宣扬。二便闭,八正散,白芍药同川连
,大清脾经之火。家秘戊己汤,加川连,清脾热,兼清肝火。
x加味泻黄散x
藿香 山栀 石膏 甘草 防风 大黄 白芍药
x栀连枳壳汤x
枳壳 浓朴 广皮 甘草 山栀 川黄连
x龙胆泻肝汤x 见前肺热肿门。
x栀连平胃散x 即平胃散加栀子、连翘。
x栀连二陈汤x 即二陈汤加川连、山栀。
x八正散x 见湿热肿门。
x戊己汤x 家秘清肝脾血分之火。
白芍药 甘草 川黄连
卷三肿胀总论
内伤肿症
属性:【肝肾虚肿之症】腹冷足冷,小水不利,或小腹肿,腰间痛,渐至肿及遍身,面色黑黄
,此肝肾经真阳虚,即《内经》石水症也。若水亏火旺,喘咳腹胀,内热便涩,此肝肾真阴虚肿,
即《内经》肾水症也。
【肝肾虚肿之因】肝主施泄,肾主闭藏,肝肾之真阳不足,不能司其开阖,则小水不利
。若阴精素虚,色欲太过,肝肾之真阴不足,虚火灼金,小水亦不利,《内经》所云关门不利,聚
【肝肾虚肿之脉】左脉迟弦,肝肾真阳不足。左脉细数,肝肾真阴不足。左脉沉紧,紧
则为寒,沉则为水。左脉沉数,沉则为里,数则阴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