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257-症因脉治 >

第10节

257-症因脉治-第10节

小说: 257-症因脉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足,肝气不调,家秘补肝汤;肝肾真阴不足,龙雷之火上冲,家秘肝肾丸;若肝肾真阳不足 
,无根之火,失守上炎,八味丸治之。 
x导痰汤x 
南星 橘红 白茯苓 半夏 甘草 枳壳 
热者,冲竹沥一钟;寒者,加白芥子。 
x十枣汤x 见前篇。 
x红花桃仁汤x 
大黄 枳壳 浓朴 桃仁 红花 赤芍药 当归尾 
x柴胡清肝饮x 
柴胡 黄芩 山栀 白芍药 青皮 枳壳 
x栀连柴胡汤x 
柴胡 黄芩 广皮 甘草 山栀 川黄连 
x家秘补肝汤x 
当归 白芍药 生地 川芎 青皮 香附 木通 苏梗 钩藤 
x家秘肝肾丸x 治肝肾真阴不足,龙雷之火上炎,当滋阴降火。 
天门冬 生地 当归 白芍药 黄柏 知母 
x八味肾气丸x 治肝肾真阳不足。无根之火,失守上炎,法当引火归源。 
即六味地黄丸加肉桂、附子。 
桢用前二方,皆治龙雷之火,夫龙火主肾,雷火主肝,然当分肝肾之真阴虚、真阳虚; 
若真阴虚者,真水涸而火自旺,即干之上九,亢龙有悔之象,宜用家秘肝肾丸,敛而降之; 
若真阳虚者,真火不足,无根之火,失守上浮,即坤之上六,龙战于野之象,宜用《金匮》 
八味丸以摄伏之;一阴一阳,寒热天壤。堂儿问曰,临症何以分别?余曰∶真阴虚则火旺, 
原症脉象,俱是火候,如便闭、喘咳、骨蒸,六脉沉数,皆真阴虚也;若真阳虚则火虚,原 
症脉象,俱是虚候,如大便泄、小便清,六脉空大,皆真阳虚也。 

卷一
胃脘痛论
属性:秦子曰∶胃脘痛,在胸之下,脐之上,两肋中间;但心胞络痛,同在心下脐上,极难分 
别。大抵痛而能饮食者,心胞络痛也。痛而不能饮食者,胃脘痛也。二经之痛,俗名心头痛 
,此症内伤者多,外感者间或有之。今列外感二条,内伤七条,即古名九种心疼也。 

卷一胃脘痛论
外感胃脘痛
属性:(风寒、暑热) 
【外感胃脘痛之症】向无此症,偶值时令暴寒,心下闷痛,恶寒厥冷,二便清利,口 
吐冷沫,此寒邪入胃,凝结痰饮食积,卒然暴痛之症也。若时令暴热,心下忽绞痛,手足虽冷, 
头额多汗,身虽恶寒,口燥舌干,大便虽泻,溺色黄赤,此湿热所伤之症也。 
【外感胃脘痛之因】其人中气向寒,偶触时令之寒,则寒凝胃口而痛。若内有积热 
,外遇湿热,两热蒸酿,则热壅胃口,亦成胃痛之症。 
【外感胃脘痛之脉】或见浮紧,寒邪在表。或见沉弦,寒邪入里。或见浮数,表有热 
邪。或见沉数,里有热结。 
【外感胃脘痛之治】宜分寒热二条。寒痛者,先用五积散,兼散外寒;后用温胃汤, 
以温内寒。热痛者,先用神术平胃散,以清外热,后用清中汤,以清里热。言寒则风亦在焉,言 
热则暑湿燥火皆在焉。 
x五积散x 
白茯苓 陈皮 半夏 甘草 川芎 白芷 枳壳 浓朴 苍术 麻黄 干姜 肉桂 桔 
x温胃汤x 
浓朴 砂仁 甘草 陈皮 干姜 白豆蔻 黄 人参 姜黄 益智仁 
x神术平胃散x 
苍术 防风 甘草 石膏 知母 浓朴 广皮 
x清中汤x 
黄连 山栀 草豆蔻 半夏 陈皮 白茯苓 甘草 

卷一胃脘痛论
内伤胃脘痛
属性:【内伤胃脘痛之症】不因外感六淫,偶或伤于饮食,填塞太仓,胸前闷痛,此食积症 
也。 
痛则多汗,此积热症也。二便清利,手足逆冷,口吐涎沫得寒饮则甚,此积冷症也。遇气 
即发,或攻注作痛,或凝结作胀,此气滞症也。日轻夜重,或唧唧作声,得寒则痛,得热暂 
缓,此死血痛也。呕吐清水,面上白斑,唇红能食,时或吐蛔,此虫积症也。故云内伤之痛有七。 
【内伤胃脘痛之因】饮食不节,伤其胃口,太阴升降之令,凝结壅闭,则食积之痛作 
脾胃素弱,日饮水谷,不能消受,停积中脘,则成痰饮而痛;七情六欲之火,时动于中,膏 
粱炙爆之热,日积于内,热久成燥,积热之痛作矣。胃阳不足,冷冻饮料内伤,阴寒凝结, 
阴积冷之痛,作矣。怒则气上,思则气结,忧思日积,气不宜行,则气滞而成痛。血分素热 
又喜辛辣之物,以伤其阴血,则停积于中,而成死血之痛。湿土主生生之令,饮食不谨,湿 
热内生,则虫积而成痛矣。 
【内伤胃脘痛之脉】沉实有食,沉滑多痰,数大为热,迟缓主寒,气滞脉沉,死血涩 
【内伤胃脘痛之治】宜平胃散出入主治。若食积痛,用三棱丸治之。痰饮痛者,二陈 
汤、 
丸。气滞而痛者,苏子降气汤。死血作痛,红花桃仁汤。有下症,桃仁承气汤。虫积痛, 
x平胃散x 
苍术 浓朴 陈皮 甘草 
x三棱丸x 
京三棱 枳壳 浓朴 广皮 甘草 
x二陈汤x 
x导痰汤x 二方见痰症。 
x清胃汤x 见齿痛。 
x神芎汤x 
大黄 黄芩 黑牵牛 滑石 薄荷 川芎 
x豆蔻丸x 
草豆蔻 吴茱萸 益智仁 青皮 姜黄 麦芽 神曲 半夏 甘草 
x苏子降气汤x 
紫苏子 半夏 前胡 浓朴 甘草 陈皮 沉香 当归 
x红花桃仁汤x 
红花 桃仁 当归尾 赤芍药 泽兰叶 楂肉 丹皮 山栀 
x桃仁承气汤x 
桃仁 大黄 甘草 桂枝 芒硝 枳壳 归尾 
x万应丸x 
麦芽 神曲 雷丸 陈皮 甘草 京三棱 莪术 槟榔 芜荑 鹤虱 使君子 
x家秘保和散x 
苍术 浓朴 半夏 广皮 枳壳 鲜麦芽 楂肉 香附 槟榔 干葛 莱菔子 
共为细末,多冲萝卜汁、竹沥,拌湿晒干,研细末。白汤调服。 
x家秘消坚散x 
三棱 莪术 槟榔 枳实 香附 海石 
治上部癖积,加苍术、浓朴;治下部癖积,加青皮、枳壳。 
栀连二陈汤加竹茹、干葛 治呕吐作痛。 
x滚痰丸x 治痰癖作痛。 
胃痛,要分别常痛、不常痛二条;又要细详若何痛重,若何痛缓。若饮食即痛,时常气 
嗳,此伤饮食也,用家秘保和散。若痛而呕恶,吐出痰涎稍减,此痰饮痛也,平胃导痰汤。 
胃脘有块,常痛不休,癖积痛也,家秘消坚散。时作时止,痛而汗出者,火也。热而无滞者 
,清火为急,清胃汤;热而有滞者,消滞为先,栀连保和散。遇夜痛甚,逢冷即痛,按之有 
形,或饮食入胃,从半边而下,此瘀血痛也,先用三棱丸,后用桃仁承气汤。痛而能食,得 
食痛减,常下虫积者,平胃散加使君子。胃中有形,按之痛极,每夜发热者,此胃痈痛也, 
凡见痛症,须防发毒,无论胸胁腰背,皆要按其痛处,若按之愈痛,每夜发热,要防内 

卷一
腋痛论
属性:秦子曰∶腋痛者,在两胁之上,奶旁外侧,痛连缺盆,肺经症也。若在腋之下,原是胁 
痛,而非腋痛。方书以右腋为肺,左腋为肝,愚无左右之分,若见气粗喘咳者,即痛连左腋 
,亦名肺病。即见肝家形症,只作金邪乘木,治肺不治肝。以腋下为肺之部分,不比胁肋, 
主乎肝胆,此余宗钱仲阳肺脏治病之独诀。 

卷一腋痛论
外感腋痛
属性:【外感腋痛之症】恶寒发热,喘急嗽痰,腋下作痛,痛引缺盆,此风寒伤肺症也。若 
口渴面赤,吐痰干涸,小便短赤,此燥热伤肺症也。 
【外感腋痛之因】风寒壅于肺经,腋为肺脉所注之俞,故腋为之痛。燥热刑金,肺气 
焦满,攻注腋下,亦令人痛。是以风寒暑湿燥,皆有腋痛之候也。 
【外感腋痛之脉】右寸浮紧,风寒伤肺。或见浮洪,风热之诊。或见躁疾,燥火刑金。 
【外感腋痛之治】伤寒者,麻黄杏子汤。风邪伤肺,加味泻白散。燥火伤肺金之气者 
,知石泻白散。燥火伤肺金之血者,青金泻白散。 
x麻黄杏子汤x 
麻黄 杏子 米仁 桑白皮 桔梗 甘草 
x加味泻白散x 
桑白皮 地骨皮 桔梗 杏仁 防风 黄芩 栝蒌仁 知母 薄 
荷枳壳 橘红 甘草 
x清肺饮x 
山栀 黄芩 薄荷 甘草 桔梗 连翘 
加竹叶七片,同煎。口渴,加石膏;大便秘,加大黄。 
x知石泻白散x 家秘治火邪伤肺之气。 
桑白皮 地骨皮 甘草 知母 石膏 
胃火上冲,加葛根;肝火旺,加柴胡、黄芩。 
x青金泻白散x 家秘治火邪伤肺之血。 
桑白皮 地骨皮 甘草 黄芩 山栀 
肝火刑金,加白芍药;胃火旺,加干葛、石膏。 

卷一腋痛论
内伤腋痛
属性:【内伤腋痛之症】无外感之邪,但两腋下作痛,或见咳嗽气逆,此内伤腋痛之症也。 
【内伤腋痛之因】或恼怒怫郁,肝火刑金;或膏粱积热,熏蒸肺气;或房劳不谨,肾 
火上冲。皆成内伤腋痛之症。 
【内伤腋痛之脉】寸口脉大,肺气有伤。右关洪数,膏粱积热。脉沉而结,肺气 
【内伤腋痛之治】若恼怒伤肝,木火刑金,加味泻白散。膏粱积热,土中之火刑金, 
加味清胃汤,倍川连、枳壳。房劳不谨,水中之火刑金,家秘天地煎,合黄芩泻白散、二母汤。 
x加味泻白散x 
桑白皮 地骨皮 甘草 黄芩 柴胡 钩藤 苏梗 桔梗 山栀 
x加味清胃汤x 
升麻 川连 甘草 葛根 石膏 桑白皮 枳壳 地骨皮 
x家秘天地煎x 
天冬 地黄 黄柏 知母 川贝母 甘草 麦冬 桑白皮 地骨皮 
水煎三四次,冲玄武胶收。 
x黄芩泻白散x 即泻白散加黄芩。 
x二母汤x 即贝母、知母,二味同煎。 

卷一
肩背痛论
属性:秦子曰∶《内经》云∶西风生于秋,病在肺, 在肩背。则肩背之痛,乃肺之分野;且 
手阳明大肠之脉,循臂上廉,上肩出 骨之前廉,上出柱骨,下入缺盆络肺,其支别者 
,从缺盆,上颈贯颊。又云∶手太阳小肠之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其支别 
者,从缺盆循颈,上颊。按此论之,则肩背肺俞之痛,乃肺与大小肠为患矣。故肺病则缺盆 
中痛,肩背痛;大肠病,则耳后肩 肘臂皆痛;小肠病,则肩 肘臂肿痛。故凡背 
部肺 作痛,要分别右左二 ,外感内伤,有余不足。若右肺 缺盆痛,此肺与大肠之症; 
若左肺 缺盆痛,乃是肺与小肠症也,以左右而分大肠小肠。至肺 ,则左右皆属肺也。然 
太阳膀胱之脉,亦在于背,但膀胱太阳之病,满背皆痛,不比肺痛,止在肺 缺盆也。 

卷一肩背痛论
外感肩背痛
属性:【外感肩背痛之症】背痛肩痛,发热不恶寒,反恶热,烦躁不宁,便闭便赤,口渴唇 
焦,此火邪伤肺之症也。若背痛肩痛,头痛发热,内虽烦躁,外反恶寒,此风寒伤肺之症也。 
【外感肩背痛之因】《内经》云∶岁火太过,民病肩背热痛。又云∶少阴司天,热淫 
所胜,民病肩背缺盆痛,此火邪伤肺也。又有肺素有热,风寒外束皮毛,肺热不得泄越,而肩 
背肺俞作痛,此寒邪伤肺也。 
【外感肩背痛之脉】右寸洪数,肺经热壅,火邪所伤;脉浮而紧,表有寒邪,风寒 
【外感肩背痛之治】若火邪伤肺,当用家秘泻白汤、清燥清肺饮。肺素有热,风寒束于 
x家秘泻白汤x 
桑白皮 地骨皮 粉甘草 黄芩 石膏 黄连 
x清肺饮x 
桔梗 黄芩 山栀 连翘 天花粉 玄参 薄荷 甘草 
x羌防泻白散x 即泻白散加羌活、防风。 

卷一肩背痛论
内伤肩背痛
属性:【内伤肩背痛之症】气怯神离,精神不足,痛势不急,仍能睡卧。此肺气不足之症也 
。若 
焦,二便赤涩,烦躁不宁,此积热作痛之症也。 
【内伤肩背痛之因】元气素亏,又复伤损,则肺气不足而作痛;肺热叶焦,复有触发 
,则肺气怫郁而作痛;劳碌举重,损伤筋膜,则肺窍有损而作痛;膏粱酒客,肠胃积热,上熏肺 
金,则土中之火刑金,而肩背痛缺盆肺俞,每每作痛。此皆内伤肩背痛也。 
【内伤肩背痛之脉】右脉浮大,按之无根,肺气不足。寸口脉盛,按之数实,气壅肺 
实。六脉弦大,按之促结,伤损之诊。右关沉数,肠胃积热;左关弦数,肝胆之火。 
【内伤肩背痛之治】气怯神清,脉大而虚,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喘急气逆,不得 
安卧,六脉躁盛,重则葶苈泻肺汤,轻则家秘泻白散。久痛不愈,气血有伤者,四物汤、八珍汤 
,加秦艽、续断、钩藤、羌活。膏粱积热,口燥唇焦,六脉沉数者,家秘泻白散。木火刑金 
x四君子汤x 治气虚作痛。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x补中益气汤x 治气血两虚,肩背作痛。 
人参 白术 黄 当归 陈皮 甘草 升麻 柴胡 
x葶苈泻肺汤x 治痰饮壅塞肺窍,肩背缺盆牵引作痛。 
葶苈子 大枣肉 
x家秘泻白散x 治实火刑金,肺热喘咳,唇焦便赤。 
桑白皮 地骨皮 甘草 黄芩 石膏 川黄连 
家秘加葛根清胃火,加白芍药清脾火,加柴胡清肝胆之火,加辰砂清心火,加黄柏清肾 
火,加枳壳清大肠之火,加木通清小肠之火。 
x四物汤x 治血虚肩背作痛。 
熟地黄 白芍药 当归 川芎 
家秘加秦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