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疡科心得集-第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洪数,头面 赤有晕。治以犀角地黄汤,或羚羊、地丁、银花、黄芩、山栀、石斛、元参、
丹皮、知母、连翘之属。若舌腻有白苔者,宜黄连解毒汤;外以如意金黄散,蜜水调涂即愈
。此证不传染。
卷上
辨鬓疽额疽论
属性:夫鬓疽者,乃少阳三焦、胆相火妄动,又兼肾水不能生木,或感风热而发。盖鬓发之际
,肌肉相薄,最难腐溃。初起寒热交作,头眩,痛彻太阳,甚则耳目连鬓通肿。治法不可妄
用针灸,必分阴阳表里邪正虚实治之,庶不致误。如初见疮时,多寒少热,口干作渴,好饮
热汤,六脉虚数无力,又兼患上坚硬,不甚 痛,无溃无脓,疮根流散,此乃真气虚而邪气
实也,托里为主,消毒佐之,如清肝养血汤、托里消毒散之类。若初见疮时,多热少寒,头
眩作痛,口燥舌干,渴欲饮冷,二便闭涩,六脉沉而有力,疮形根脚不开, 肿疼痛,身体
发热,易腐易脓,此乃正气实而邪气虚也,消毒为主,托里佐之,如栀子清肝汤、鼠粘子汤
之类。又有形色紫黑,疮势平陷,坚硬无脓,而毒流耳项,又兼气味不正,形容不泽,精神
不明,饮食不进者,俱为不治。
额疽,生额上发际之间曲差穴,属足太阳膀胱经。起则多发寒热,头疼如砟,不可忍耐
,项似拔,腰如折。先宜用万灵丹汗之,以解散风邪;后用清托。又有左额疽、右额疽,状
如桃李,此属足阳明胃经积热而成。此处近太阳穴,于溃后外伤风水,即能害人,虽贴膏药
,亦须遮护谨密,又宜用药使疮口速敛。如经冬月,即变冷疮。况此处近太阳穴,上至额角
,都为险处,如过时溃烂者不治。
卷上
辨凤眉疽眉心疔眉发论
属性:凤眉疽者,生于眉心,一名印堂疽。属足太阳膀胱经风热壅结,阴阳相滞而生。初起色
黯根平,硬肿疼痛。如初起色赤浮肿 痛,此名眉心毒;若色黑不痛,麻痒太过,根硬如铁钉
之状,寒热并作,即眉心疔也。治法初用万灵丹发汗,内服荆防败毒散;若不能消散者,
即用夺命丹、活命饮攻之;有脓刺之,用升膏提毒,生肌散收口。
眉发生于眉棱,无论左右,皆膀胱小肠肝胆四经积热所致。形长如瓜,疼痛引脑,二目
合肿,坚硬色赤,按之有根,易成脓者,顺;无脓者,逆;至十四朝不溃,烦闷呕逆不食者
凶。治法与前症同。东垣云∶初起宜用海马崩毒法救之。
海马崩毒法∶凡发背、对口、眉疽等证,初起时用热水自肘后洗至手六经起端处止,日
洗数十遍,以泄热毒,务洗至指甲皮穣方可住洗。盖三阳经俱属督脉经所领,洗至指甲皮穣
者,俾热从根本而解也。此系秘传,慎勿轻忽。
卷上
辨眼丹眼漏论
属性:夫眼丹者,生于眼胞,或在上,或在下。眼胞属脾胃,证虽见于脾胃之部,实由心经受
毒,热传脾胃,热毒升上,以致气血凝聚而成丹毒也。风多者,则浮肿易消;热甚者,则坚
肿难散。宜以如意金黄散敷之,汤饮则用羚羊、甘菊、石决明、夏枯草、金银花、丹皮、山
栀等。如脓成,急以针刺之,迟则眼头自破。此乃睛明穴,内空难敛,成漏者多。
眼漏一名漏睛疮,生于目内 下,由肝热风湿,病发于足太阳膀胱经睛明穴,其穴系藏
泪之所。初起如豆如枣,红肿疼痛,疮形虽小,根源甚深,斯时宜用清解清散。如穿溃每难
收敛,遂成漏管,以升药条插入提之,一日一换,数十日方收口。内服神效黄 汤,或作为
丸亦可。此证又有溃断眼边弦者,最难收口。
卷上
辨眼胞菌毒眼胞痰核论
属性:眼胞菌毒者,乃脾经素有湿热,思郁气结而成。其患眼胞内生出如菌,头大蒂小,渐长
垂出,甚者眼翻流泪,久则致昏 。治法用软绵纸蘸水,荫于眼胞上少顷,用左手大指甲垫
于患根,右手以披针尖头,齐根切下,血出不妨,随用翠云锭磨浓涂之,其血自止。内宜服
凉膈散、清脾饮;若初起时,以清凉丸洗之。
眼胞痰核,结于上下眼胞皮里肉外。其形大者如枣,小者如豆,推之移动,皮色如常,
硬肿不疼。由湿痰气郁而成。外用生天南星蘸醋磨浓,频涂眼皮,日数浅者,即消;日数深
者,虽不能即消,常常涂之,涂令皮薄,微微剥损,以手指甲挤出如白粉汁即愈。然消散者
多。
卷上
辨鼻渊鼻痔鼻衄论
属性:鼻渊者,鼻流浊涕不止,或黄或白,或带血如脓状,久而不愈,即名脑漏。乃风热烁脑
而液下渗,此肾虚之证也。经曰∶脑渗为涕。又曰∶胆移热于脑。《原病式》曰∶如以火烁
金,热极则化为水。然究其原,必肾阴虚而不能纳气归元,故火无所畏,上迫肺金,由是津
液之气不得降下,并于空窍,转为浊涕,津液为之逆流矣。于是肾肝愈虚,有升无降,有阳
无阴,阴虚则病,阴绝则死。此宜戒怒以养阳,绝欲以养阴,断炙 ,远酒面,以防作
热。然后假之良医,滋肾清肺为君,开郁顺气为臣,补阴养血为佐,俾火息金清,降令胥行
,气畅郁舒,清窍无壅,阳开阴阖,相根据相附,脏腑各司乃职,自慎以培其根,药饵以治其
病,间有可愈者。苟或骄恣不慎,或误投凉药,虽仓扁不能使之长生矣。主治之方,如初起
用苍耳散,久则六味地黄汤、补中益气汤、麦味地黄汤、加味逍遥散,酌而用之可也。
鼻痔者,鼻内 肉,结如榴子,渐大下垂,或时缩进,或时垂出,闭塞孔窍,使气不
得宣通。此由肺气不清,风湿郁滞而成。夫鼻孔为肺之窍,为呼吸之门户,其气上通于脑,
下行于肺,肺气壅盛,一有阻滞,诸病生焉,故有鼻痔之患。宜内服辛夷散,或辛夷清肺饮
;外以 砂散逐日点之,渐化为水乃愈。宜慎起居,节饮食,庶不致再发。
鼻衄者,或心火,或肺火,或胃火,逼血妄行,上乾清道而为衄也。有因六淫之邪,流
传经络,涌泄清道而致者;有因七情所伤,内动其血,随气上溢而致者;有因过食膏粱积热
而致者。治法∶外因者,以辛凉清润为主,如羚羊、犀角、细生地、石斛、生石膏、知母、
元参、连翘、山栀、丹皮等;内因者,若系肝阳化风上逆,则宜甘咸柔婉,如阿胶、生地、
石决明、天冬、麦冬之属;若肾阴亏损,虚阳浮越者,则以滋潜为主,如六味丸、虎潜丸之
类;其由饮食不节而火盛者,则用和阳消毒,如黄连解毒汤是也。又书谓∶妇人产后,口鼻
有黑气,及见鼻衄为不可治者,何也?盖五脏之华,皆上注于面,凡色红赤者,阳热之生气
也;青黑者,阴寒之绝气也。况口鼻为阳明多血多气之部,而见阴寒惨杀之气,则胃中阳和
之气衰败可知矣;复至鼻衄,则阳亡阴走也;胃绝肺败,阴阳两亡,故不可治。
卷上
辨龙泉疔虎须疔颧骨疔论
属性:夫面部之上,人中之中为龙泉,人中之旁为虎须,面中高骨为颧骨,俱系阳明络脉经行
之地。此三处生疔,俱有轻有重,医者但分轻重治之,不必分彼此之异也。其轻者,多因风
热而结,初起迹如蚊咬,而根盘已经坚肿,恶寒身热,次日头破如一粒椒。外用围药敷之,
顶用白雪丹,以万应膏盖之;间日揭开,顶如僵腐状,以升膏盖之;再间一日揭膏,其坚腐
自落,脓随而出,药用羚羊、地丁、银花、丹皮、知母、连翘、黄连、山栀等类;如火盛热
甚,即用犀角地黄汤,或黄连解毒汤;若不透,即以制蚕、角刺透之;脓泄肿消,总以七日
为期,后即脓尽收口。
其重者,或因于七情内伤,或因于膏粱浓味,醇酒炙 ,五脏蕴
热,邪毒结聚而发。经曰∶膏梁浓味发疔疽。此之谓也。初起形如粟粒,或如水泡,按之根
深,如钉着骨,痛不可忍,根盘漫肿不透,面目浮肿,或坚肿 红,恶寒身烙热,恶心呕吐
,肢体拘急;三四日后,或口噤如痉,神识模糊,此以火毒陷入心包,即名走黄疔,十有九
死之证。宜服紫雪丹或至宝丹,及犀角地黄汤;外药亦如前法。又古方有夺命丹,可用一粒
入疮头,以膏药盖之。若不省人事,或牙关紧急,以夺命丹为末,葱酒调灌亦可。若有红丝
,急宜用针于血丝尽处挑破,使出恶血,以泄其毒,或有生者。又有余毒走络,而遍体发流
注者,治与阳证流注同。
卷上
辨唇疔茧唇唇疳论
属性:唇疔生于上下嘴唇,系脾胃两经火毒所致。初起如粟,或不痛,或痒甚,其形甚微,其
毒极深,其色或赤或白;若唇口上下紫黑色者,根行甚急,不一日头面肿大,三、四日即不
救。疔毒以愈小而愈横也。治宜急泄火毒,勿损其脾胃之气,毒易散矣。以蟾酥丸、犀角地
黄汤主之。外用白雪丹入疮头,以膏盖贴,俟次日揭开,挤去毒血;如未透泄,再用再贴。
又初时须细看腿湾委中穴,有紫黑筋,用长针刺破出血,其毒即泄。
茧唇亦生于嘴唇。经云∶唇本脾之外候。又云∶脾之荣在唇。故燥则干,热则裂,风则
,寒则揭。若肿起白皮皱裂如蚕茧状,故名茧唇也。或因思虑暴急,心火焦炽,传授脾经
;或因醇酒浓味,积热伤脾,而肾水枯竭。须审其证之因,惟补肾水、生脾血,则燥自润,
火自除,风自息,肿自消矣。归脾养荣汤主之;作渴者,早服加减八味丸,午服清凉甘露饮
,以滋化源。若妇人患此,阴血衰少故也,四物逍遥散主之。
又 唇疳,发于小儿嘴唇四旁,红赤无皮,不时燥裂。此由脾经湿热,或胃火积热
上壅,小儿时以舌伸 ,以润其燥。以白芷、五倍子为末,掺之即愈。
卷上
辨口疮口糜论
属性:夫口疮与口糜者,乃心脾气滞,更外感风热所致。初起不可便用凉药敷掺,恐寒凝不散
,内溃奔走,久而难愈。必先用辛轻升散,而后清凉,使郁火达外,再视其所因而治之。若
脉实口干,满口色红,而烂斑甚者,此实火也,以凉膈散主之;若脉虚不渴,口内色淡,而
白斑细点,此因思烦太甚,多醒少睡,虚火上攻,宜以知柏四物汤加丹皮、肉桂治之;更有
脾元衰弱,中气不足,不能按纳下焦阴火,是以上乘而为口疮糜烂者,丹溪所谓劳役过度,
虚火上炎,游行无制,舌破口疮是也,又当从理中汤加附子治之。若作实热,误投凉药,则
必致害矣。又小儿生此证者,以阴气未生,阳气偏盛;又因将养过温,心脾积热,薰蒸于上
而发。治宜泻心化毒清凉为主。若月内诸病,而口无涎沫者,凶。
卷上
辨婴孩螳螂子雪口疳梅花疳论
属性:婴孩螳螂子者,以其在母腹中时吸饮,胎火血热,产下后或三、五朝而发,或半月或月
余而发。其始起也,两颊外坚里肿,难于吮乳。斯时即以巴豆一粒,麋香七厘,捣研和匀,
作两丸,放膏药上,贴两太阳、风门穴,次日即起水泡,揭开,急将银针挑破,去其毒水即
愈。此水不可令其流入眼内,若入眼,恐致损明。又法将鲜生地一两、大黄一两,捣烂,和
入麋香二分,均作两团,扎于两足底涌泉穴。如三日后,仍难吮乳者,即以刀破之,割去其
恶腐之物,以真京墨磨涂之自愈;亦有割伤而外颊坚肿成脓者。
雪口疳,乃胎热蕴蓄心脾,上蒸于口,舌上遍生白屑,如鹅之口,故又名鹅口。甚则咽
间叠叠肿起,致难乳哺,哺时必多啼叫。急用月石一钱,以滚水泡半茶杯,将棉花裹箸头上
,蘸水缴净白苔,重手出血不妨,以冰硼散吹之。如口内舌上生白斑,如梅花瓣者,即名梅
花疳,治同上;煎饮用川连、大黄、银花、钩藤、甘草、丹皮、山栀、石斛等,或加犀角
汁亦可。
卷上
辨牙咬托腮寒热虚实传变骨槽论
属性:夫牙咬托腮者,一生于风寒暑热,阳明湿热交蒸;一生于阴亏络空,少阳胆火循经上逆
。生于风寒湿热者,初起恶寒发热,面浮腮肿,牙关不能开合,牙龈胀及咽喉,汤水似乎难
入,实可下咽。斯时宜表散透邪,如牛蒡、薄荷、秦艽、僵蚕、夏枯草、荆芥、石斛等类,
不可以喉胀热盛,即用鲜地、羚羊清火等药。若遏抑凝滞,则肿愈坚,牙关愈闭矣。至三、
四日后,寒热不退,不能消散,其脓结于盘牙尽处者为牙咬,结于腮边外者为托腮,结于牙
根者为牙痈,是可清火彻热,如羚羊、犀角、石斛、芦根、薄荷、荆芥之属;如舌白腻滑,
恶心呕逆者,即以芩、连、山栀或温胆法;如大便燥实者,以肺胃火盛,即用鲜地、栝蒌、
枳实、杏仁等类。穿溃后邪从脓泄,身热自退,脾胃自复,牙关自开,调养数日,即脓尽收
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