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2-一得集-第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致真阴耗竭。纯用滋阴。反助痰湿上壅。必须润燥合宜。刚柔相济。始克有效。乃以沙参、石斛、麦冬、芡实、牡蛎、
仙半夏、竹茹、陈皮、薏仁、黄芩、等调理数剂。潮热除而胃渐开。余因上郡。彼就邻近之医治之。方中仍用柴胡。服
一剂而寒热又作。复来邀余。仍仿前法。以桑叶、川贝、苓、泽、谷芽等。互相出入调理而愈。叶天士云。柴胡动肝阴。
非正疟不可用之观此益信。
卷中医案
乐姓女受暑呕逆胸腹胀痛治验
属性:宁郡乐姓女。年方及笄。夏秋之交。患腹胀痛。瞀闷呕逆。水谷不入。肢冷汗出。身热口渴。脉之浮部洪数。沉部
弦劲。
是为暑秽之邪。从口鼻吸受。直趋中道。入于募原。挟少阳胆火而上冲。故胸腹痛而呕逆也。方用荸荠、藕汁、西瓜
汁、莱菔汁、各一杯。磨郁金、枳实、木香、槟榔各五分。投七而瘳。
卷中医案
吴姓女暑闭卒厥治验
属性:武林吴子翁女。陆点翁孙媳也。丁亥冬患伏暑症。卒然厥逆。目瞪神昏。点翁急柬召余。余往诊之。脉沉数有力。
确系暑邪内闭。以夜分不能用针。急刺十指出血。及曲池。人中。方用石菖蒲、郁金、竹沥、石膏、藿香、槟榔等。先
调紫雪丹八分。次早复诊。症复如前。乃用针从印堂刺入。沿皮透两率谷。开目知痛。余即告以无妨。凡治卒厥。及小
儿急惊风症。全视此穴。针入得气。与不得气。以及顶门入针之知痛与否。决其生死。如印堂针入无气。针下空虚。如
插豆腐。及顶门针入不知痛苦。虽华扁亦难再生。此症针毕。即能开言。而方则仍主芳香利窍通神之品。数剂即愈。
卷中医案
某妪湿邪内蕴闷呕便闭治验
属性:某妪年五十许。从石门抵杭。时当仲秋。途次劳顿。感受风露。微有寒热。胸闷呕恶。大便秘结。胀痛不食。乃阳
明湿郁化火。津液不能濡布。肠胃传导失职。治以宣化通府。方用桔梗、杏仁、黄芩、藿香、郁金、蔻壳、山栀、生枳
实、元明粉、加白蜜。一剂而诸恙皆愈。
卷中医案
顾小儿暑秽积食泄泻治验
属性:顾姓七月婴孩。患暑秽食积。泄泻身热。用鲜藿香、鲜荷叶、西洋参、木香、川连、条芩、谷芽、花粉、鸡内金、
泽泻。益元散、
五谷虫等出入为方。调理而愈。凡夏秋之间、小儿之患泄泻者甚多、由于暑秽食积者十居七八。余悉主是法。莫
不应手取效。如脾虚而伤于生冷瓜果者。则又不当以此为例也。
卷中医案
陈姓小儿泄泻慢脾危而复安治验
属性:武林吉祥巷陈维和四岁小儿。仲秋患泄泻。已近一月。粒米不进。盖五六日矣。腹痛口渴。泄泻无度。身热咳嗽。
将成慢脾暑瘵。病已垂危。乃召余诊。方用清暑化积之品。以鲜荷叶、鲜芦根、黄连、黄芩、木香汁、甘草、橘红、莱
菔子、鸡内金、车前子、益元散等。服两剂而诸症大减。一日仅泻两三次。胃得安谷。嬉笑遂尔如常。惟食后犹患完谷
不化。遂改用通补脾胃之方。如西洋参、荷叶蒂、茯苓、焦甘草、橘皮、木香、冬术、炒扁豆、石斛、谷芽、泽泻、五
谷虫等。养胃阴
而升脾阳。调理数剂。诸症悉愈。越数日又重感暑邪。泄泻复作。身复发热。咳嗽气促。乃专清暑邪。以荷叶、芦根、
扁豆花、香连、谷芽、泽泻、益元散、绿豆皮等。调理数剂即愈。
卷中医案
某暑热泄泻危症治验
属性:定海西门外某。从沪上来。感受暑邪。热毒蕴结。身热如炽。大渴引饮。脉象洪数实大。舌苔黄浓浊腻。泄泻日百
余次。粒米不进。症已垂危。就诊于余。余谓暑热毒邪。结于阳明。幸而大泻。邪有出路。不然肠腐胃烂。早已死矣。
症虽
危而无妨。但不可用止截之药。乃遵喻氏通因通用之法。方用黄连五钱。黄芩四钱。生甘草三钱。银花五钱、鲜竹
叶一握。鲜荷叶一片。生大黄五钱。元明粉三钱。花粉四钱。作地浆水煎服。一剂而泻大减。次日仅泻数次。热势亦
缓。再进原方。减去大黄、元明粉。如此危症。止两剂而热退泻止。后以糜粥自养。不劳余药而瘳。
卷中医案
暑热症误服温燥药致剧治验
属性:宁波提标湖南弁勇。患暑热症。初微恶寒。旋即发热。彼地医士。喜用温药。以桂枝、吴萸、苍术、浓朴等燥热之
药服
之。身热如炽。口大渴。喜饮凉水。小便涓滴俱无。邀余诊之。脉洪大而数。曰。此暑热症。误服温燥之所致也。乃用
白虎汤加芦根、花粉、麦冬、银花、鲜石斛、鲜竹叶、金汁水、滑石。大剂煎成。候冷冻饮料之。一剂即瘥。次日扶行至寓。
诊之热
势甚微。小便已通。脉象已和。口舌濡润。诸恙均瘥。乃照前方增减之。去金汁、知母、鲜斛。加西洋参、荷叶、川斛。
服两剂而愈。盖省分虽分南北。而六淫之邪。感人则一。总须审体质之强弱。辨脉症之寒热。不可固执成见以施治耳。
卷中医案
详论俞姓咳嗽误治致剧原因
属性:武林丰乐桥华光巷俞姓者。年五十余。患湿邪内蕴。初冬微感风寒。咳嗽气逆。延湖南医士治之。重用麻黄、干姜、
石膏三味。连服六七剂。而腹胀甚。改用商陆、甘遂。大戟、牵牛硬下。初服似稍宽快。久之其胀愈甚。至新正乃邀余
诊。脉已离根。面色灰滞。气逆音哑。所吐之痰。状如腐肉。小便点滴不通。化原已绝。一误再误。无药挽救。真所谓
杀人不以刃也。按是症初起。本属小恙。投以杏苏散一二剂。便可奏效。乃用辛温重药。以致风寒湿之邪。内外凑合。
结于太阴阳明之分。而为 胀。病本非水。而硬下之。使水道反闭。而小便不通。危迫至此。虽神圣亦无所施其技
也。徐灵胎云。不死于病。而死于医。非斯之谓而谁谓耶。噫。
卷中医案
霍乱症治验八条
属性:丙戌秋。定海霍乱盛行。有用雷公散纳脐灸者。百有一活。鲍姓妇年三十许。亦患是症。泻五六次。即目眶陷而大
肉脱。大渴索饮。频饮频吐。烦躁反复。肢厥脉伏。舌苔微白而燥。舌尖有小红点。余曰。此暑秽之邪。伏于募原。乃
霍乱之热者。勿误作寒治。而灸以雷公散等药也。盖暑秽之邪。从口鼻吸受。直趋中道。伏于募原。脏腑经络皆为壅
塞。故上下格拒。而上吐下泻。如分两截。此即误。又可所云疫毒伏于募原也。夫募原乃人身之脂募。内近胃腑。外
通经脉。热毒之邪。壅塞于里。则外之经络血脉皆为凝塞。故肢冷脉伏。内真热而外假寒也。当先用针按入法流
注之刺法。以开其外之关窍。其头面之印堂人中。手弯之曲池。脚弯之委中。及十指少商、商阳、中冲、少冲。皆刺出
血。以宣泄其毒。服以芳香通神利窍之汤丸。方用黄连、黄芩、藿香、郁金、石菖蒲、花粉、竹茹、陈皮、枳实、木瓜、
木香汁、蚕矢等。调服紫雪丹。一剂而吐泻止。肢和脉起。诸恙皆安。
又丁姓妪患是症。脉濡数虚大。以藿香、芩、连、半夏、竹茹、木瓜、陈皮、薏苡、滑石为剂。此乃暑邪挟湿。而
脉未伏。肢未厥。故治法略有区别耳。
又项姓子年十二。脉伏肢冷。舌白不渴。目直神昏。此内伏暑邪。外感寒凉。而本元又虚。若骤用芳香开达。必至
元气暴脱。乃参、附茯苓、白芍、藿香、冬术。九制倭硫黄、木瓜等。先为扶脾固元。吐泻果止。而肢温脉起。次日舌
旁及尖现红点。目赤口渴。此元阳已复。外寒去而内热乃现。改用知母、石膏、竹叶、花粉、木瓜、藿香、郁金、陈皮、
银花、滑石等。
服两剂而脉象渐和。惟觉惫甚。而胃少纳食。乃余热未清。胃络不和。以轻清之剂清养胃阴。如西洋参、石斛、竹茹、
荷叶、麦冬、茯苓、生扁豆、西瓜皮、乌梅、山栀、木瓜、绿豆衣等。出入为方。调理数剂而愈。
又一妇。舌苔灰滑。肢冷脉伏。面色青惨。口不渴饮。身亦安静。此真太阴中寒。用附子理中汤。加藿香、半夏、
陈皮。一剂而愈。
又一人。腹痛如绞。上吐下泻。面目俱赤。舌苔老黄。舌尖赤而起刺。肢冷脉伏。烦躁如狂。饮不解渴。吐泻之物。
酸臭不可近。此暑秽之毒。深入于里。仿凉膈散法加石膏、银花。化其在里之暑毒。一剂而吐泻定。舌苔转为鲜赤。略
带紫色。脉出洪大。此为热转血分。以竹叶石膏汤加细生地、丹皮、银花、山栀一剂而愈。此等症不概见。必须审症明
确。方可用之。一或稍误。祸不旋踵。
又一妇转筋四肢厥冷。筋抽则足肚坚硬。痛苦欲绝。诊之浮中二部无脉。重按至骨。细如蛛丝。然其往来之势。坚
劲搏指。先以三棱针刺委中出血。血黑不流。用力挤之。血出甚少。再针昆仑、承山。针刺毕。腿筋觉松。再用食盐艾
绒炒热。用布包裹。熨摩委中及足肚上下。方用三棱、莪术、归须、红花、桃仁、僵蚕、山甲、地龙、牛膝、薏苡、木
瓜。服下一时许。筋乃不抽。而吐泻亦止。次日改用丝瓜络、莱菔子、桃仁、竹茹、薏苡、滑石、蚕砂、木瓜、刺蒺藜、
山栀皮等清暑湿而宣通脉络。后以西洋参、麦冬、石斛、橘皮、竹茹、薏苡、丝瓜络、茯苓等出入加减。调理旬余始痊。
又一农夫史姓。年四十许。偶入城患干霍乱。腹痛如绞。不吐不泻。倒地欲绝。四肢厥冷而脉伏。与立生二服不效。
又急制独胜散。用热酒冲服。仍不效。唇面青惨。鼻尖寒冷。痛益剧。其势甚危。不得已与外台走马汤。巴豆霜用五
分。服下半时许。腹中大鸣而大便乃下。臭秽难闻。痛乃稍缓。扶至城内亲戚家将息。次日竟能缓行归家矣。
卷中医案
霍乱绝症三条
属性:定邑状元桥恒三油坊伙友。家在慈 北乡。相去三百余里。舟楫往返。须三日。予因其肢厥脉伏。舌白苔浓。上如
腻粉。目瞪神昏。面色黧黑。且多油汗。辞不与治。他医以参、附、干姜、倭硫黄、吴萸、术、草、茯苓等治之。次日
肢渐温。目能动转。群以为庆。余曰。此乃回光返照。余烬易灭。不如急令归家为是。后果如余言。而殁于途。悲哉。
西门将军桥吴姓。年逾古稀。亦患是症。目瞪神昏。身强而牙关紧急。呼吸之气。有出无入。舌苔光滑淡红。中心
青色。余曰。此内挟风邪。风痰阻窍。真元又虚。询之果宿有风痹。亦辞不治。越二日而逝。
又一台州人。流寓在定之南门外。以挑泥度日。延余往诊。舌苔如宿猪肝。面青神昏。胁痛烦躁。脉伏肢冷。亦辞
不治。至日晡而死。此三症者。即内经所云大邪入脏。必卒死之候。录此以见不治之疾。非人力所能为也。
按是年霍乱甚广。治不得法。朝发夕死。故俗有子午症之名。经余治愈者五十余人。而死者仅此三人又皆不
治之症。其余如前鲍姓妇者最多。所以不概录者。因彼此有同异耳。
卷中医案
中风瘫痪治验
属性:杨慎斋年四十许。素鸠酒。一日正午饮。忽杯落于地。家人急扶进床。急召余诊。目合神昏。面赤如朱。牙关紧闭。
鼻息如雷。痰涎上壅。脉洪大而数。急用针刺百会。及眉心。颊车。挖开牙关。连灌以至宝丹三粒。方用羚羊角、石菖
蒲、胆南星、天竺黄、橘红、钩藤、桑叶、僵蚕、菊花、薄荷、郁金、全蝎等。至酉刻而稍苏。次日复诊。脉仍数大。
仿资寿解语汤例。服三剂而始能言。舌本仍硬。大便不通。脉仍洪大。以防风通圣散每服五钱。更加大黄三钱。百沸汤
和服。一日三次。至次日而便通。二足痿软无力。两手关节皆痛。如历节白虎风症。乃遵古法针、灸、熨、摩、熏、蒸、
汤、丸、诸法并施。调理月余始痊。
卷中医案
丁世兄风热喉痈治验
属性:武林丁松翁三世兄。患风热喉痈。初起觉微寒。旋即发热。阅三日喉关之内小舌两旁。如有物梗塞。至五六日脓
成痛甚。始患喉内两旁。双发喉痈。先延他医治之。处以辛凉疏风轻剂。至七八日乃召余诊。脉之寸关二部浮数。
两尺虚软无力。余谓症属风热上壅。须以清火解毒为主。幸前方无误。脉象清爽。症虽危而可安。但勿求速效。走
入歧路。致增跋涉耳。松翁深以为然。乃用羚羊角、石膏、知母、银花、僵蚕、薄荷、竹茹、青黛、山栀等清化上焦之
风热。大便闭结。则用大黄、芩、连、元明粉等以通利之。吹以消肿解毒拔脓之药。至二十余日。脓腐未尽。人益困惫。
举家惶惑。乃用斑蝥等外治之药。欲提其毒从外而出。余至急令揭去。用甘草汤洗净。诚以腐脓已化断无外提之理。
徒使毒瓦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