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9-名老中医之路-第3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Τ志玫闹髁Χ釉薄4又贫ǹ蒲屑苹绞导柿俅补鄄欤叶记咨聿渭樱笆弊芙峋椋啻卧谠又旧戏⒈砦恼隆N液茏⒁饽承┬碌拿缤泛托碌南咚鳌@缭谖迨甏跗谥瘟聘窝壮迦壤ㄔ蛲猓沽餍星迦冉舛局怠N以⑾帜戏侥掣尾∽疑朴梅枷慊侵罚杂诟纳浦⒆春透喂δ芰菩泻茫已讣蠢┐笫褂茫谑寝较恪⑴謇嫉确枷慊舛镜姆揭┑靡匝橹ぁT偃绺尾『笃冢纳耍⌒耙子谏⒙们迦冉舛尽⑶迦褥钍炊菀字猩似⑽浮N腋荨父斡ⅲ孕敛怪运嵝褐沟睦砺郏∮靡恍┧嵛兜囊┪铮癜咨帧⒛竟稀⑽灞蹲印⑽诿贰⑽逦蹲拥龋环矫媸樟舱环矫妗感焊巍顾崃步舛尽L乇鹗嵌杂谖逦蹲拥难芯扛鞘艿蕉喾矫娴闹厥樱⒆隽舜罅康氖笛檠芯俊F渌绺尾”嬷喂讨械男罢叵担≈そ岷嫌胫形骱喜危杂诟尾〉男餐础⒏拐汀⒌腿取⑵椤⒑喜⑻凳ǜ窝缀蟾沃拘员洌⑾实戎⒑睿约敖┠昀葱路⑾值摹敢倚透窝妆砻婵乖℉BgAg)阳性」等问题,我都认真细致地进行观察,并不断总结自己的治疗体会。
(二)辨证严谨抓实质,力挽危难我不仅仅治疗肝病,对于杂病也注意积累经验。在学术观点上,我比较重视气、血、痰的理论,因为「气血为病」,「痰生百病」。所谓气、血、痰(古人称痰者水也),实际上是气、血、水三者,既是构成人体的物质基础,又是病理变化的实质。所以在临证时,除了遵守传统的辨证法则之外,特别注意抓住气、血、痰,对于疑难重症的治疗更是如此,例如有一次外院会诊,中西医专家也在场,患者(河南人)是流行性出血热,因在外地抢救未愈来京,病情危重。本病北京不多见,我不熟悉,于是以「能者」为师,首先向西医专家请教,了解到本病病原为特殊病毒,由地鼠(啮齿动物)和恙螨传播,而且发病急骤,死亡率很高,且以发热,出血、休克、肾功能障碍为特征。临床可分为发热期、低血压期、尿少期、多尿期。我又向护送的中医师请教,他们认为:发热期相当于毒热入于血分,用犀角地黄汤加减,低血压期以西医药为主积极抢救休克,肾功能障碍多尿期,以补肾为法,用六味地黄丸加减。而本例正处于多尿期,曾服六味诸剂数日效果不显,我聆听了中西医「能者」珍言,进行认真的思考,并详细询问患者现状,发现患者少气懒言,精神萎靡,虽然发热已平,然而尿虽多而口渴、喜冷饮,舌苔白而舌质红,脉细数而略有鼓指。于是透过复杂的表象,深入探求毒热入血,耗伤气阴的病理实质,辨证为里热未清、气崩大伤。使用六味之辈为时尚早,于是改用竹叶石膏汤与人参白虎汤合方加减,三剂后症除溲敛,再用六昧加减而收功。
(三)著书立说,继承发扬传心悟我瞄为我应当是祖国医学历史中的接力赛跑队员,继承了古人的遗产,又传下去。所以,我从十几年前就开始积累病历和数据。在整理和编写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态度是:通过「加工制作」使经验带上系统性、条理性,从而提高一步。除了突出肝病治疗经验外,对于杂病也围绕我的学术观点,进行归纳和分析,并采取说理与举例相结合的方法,对于每一观点、每一看法,都用实际病历加以说明,有一说一,有二说二,避免重谈,更忌夸张炫耀之词,同时为了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还把主要论点用歌诀的形式作标题,以利上口,读后能诵能用。例如肝病调护宜忌简介一节,以「情绪舒畅,不能着急」饮食有节,不可偏倚;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劳逸结合,善于调理」四句话为小标题,概括地说明了肝病调护的要点。
《关幼波临床经验选》出版后受到多方面的关注。例如一位主管卫生工作的领导写信给我说:「总结行医经验,交流推广,造福人类,是件大好事,你的著作显示了你的贡献。」这对于我是极大的鼓励和鞭策。日本神户市中医研究会会长森雄材来函说:「我们的中医研究会,计划出版一本西医诊断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的临床书籍,并打算将先生的《关选》作为编写的参考。」由于本书源于实践,所以书中的经验可以借鉴。例如山西临汾人民医院某医生说;「我觉得此书章法新颖,重点突出,经验确实,可以重复。」并用实际病例来说明运用我的经验后所获得的效果。如封××,男,38岁,一九七九年十月确诊为急性黄疸型肝炎,服用茵陈蒿汤加减八十余剂,黄疸虽减终未全除,加用白矾、郁金、陈皮、莱菔子等化痰之品,黄疸迅速消除,验证了「治黄要治痰」的看法。再如桂西山区中医治疗站某医生来信说:「有一妇女久患顽固性头痛,邻近医院跑遍,百药皆惘然。后按《关选》中『怪病责之于痰』一章治法,原方加减服十二剂,病症大减。」
「创」字展新图
(一)师古不泥古,学术力争创见在继承祖国医学遗产的过程中,对于古典医籍和近世先贤著述,既要熟悉,但又不能受其束缚,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例如,对于黄疸,除了同意「湿热相搏」乃生黄疸的传统概念外,对于与「疫毒」传染有关的病因学说我也比较重视。在病理上,我体会到:湿热羁留气分不会出现黄疽,而湿热为胶固之邪,入于血分,瘀阻百脉,逼迫胆汁外溢,浸渍肌肤,才能出现黄疸,若湿热蕴毒,则血热沸腾流速,胆液横溢,除黄疸日益加重外,尚可出现衄血、呕血、皮肤出血、斑点、赤缕、掌红、蜘蛛痣等,甚至毒热弥漫三焦,侵犯心包,而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等危候,若湿热凝痰,更加胶固粘滞,瘵阻血脉,脉道不通则胆汁更难循其常道而行,黄疸更难消退。所以在治法上除了遵守传统的清利温热之外,尚且提出「治黄必治血,血行黄易却;治黄需解毒,毒解黄易除,治黄要治痰,痰化黄易散」的个人见解。
再如对于血证的看法,我体会:血在气的统帅之下环行于竦中。如果某种固素影响了气血沟运行,使血流缓慢渐渐淤积不散,或使血流急述,壅阻脉道恤滞血淤,最后都可以形成瘀血。瘀血既成阻隔经络,新血源源循经而来,由于瘀血阻挡不能循经而去,以致逆经决络溢出脉道,造成出血。由于影响气血运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所以在治法上也是多种多样的。应当针对并彻底清除引起血瘀的直接或间接因素,才是治疗血证的根本法则。这种瘀血滞留、阻隔脉道而引起出血的理论,对于阐明中医出血病机和治疗血证也是有益的。
(二)坚信中医学术必将继续发展在卫生部一九八0年召开的中医、中西医结合工作会议上,总结了三十年来的经验教训,明确提出了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都要大力发展,长期并存的方针。这一方针是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解决了历史遗留下来的根本问题,对整个中医事业和中西结合事业的发展是一件大事,对于我国医学科学现代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作为一个老中医,我坚信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同时也不排斥现代科学和现代医学。在中西医结合的过程中,我真诚地与西医合作,在中医现代化的问题上,也愿积极前进。例如,几年以前,有人向我提出来准备把我治疗肝炎的经验输入电子计算器。当时一无先例可鉴,二无电子计算器,提出这样的问题是一个新的大胆设想,各方面的态度也不一致。但是,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的态度很坚决,对这些年青人说:「我全力支持,有问题我负责。」就这样《关幼波肝病辨证施治电子计算器程序》的研究开始了。我们不知熬过多少不眠之夜。研究人员在理解和掌握我的治疗思想的基础上,根据望、闸、问、切所收集的症状、数据,制定数学模型,编制逻辑图,然后用算法语言编写成计算器程序,使之再现我的辨证施治思想。这套诊疗系统将肝病分为八个主型,三十六个亚型,并根据病情的变化进行加减。对于肝病的诊断、处方、医嘱等工作,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就全部完成。到一九七八年底初步研究成功了。经过一年多的实验性门诊,治疗肝炎病人一千多人次,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于一九八0年六月二十四n下午,再现我的治疗肝病思想的「计算机医生」在北京中医院正式门诊,具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医治法获得了新的生命力。当人们问及我的想法时,我说:「可以精于古,不可泥于古。中医必须在古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前进,中医现代化,势在必行。」我还想,应该把各地治疗肝病的好经验集中起来输入计算机,这就不单是我一个人,而是全国的名医同时给患者瞧病了。当我真正理解了「知识的最大敌人,就是没有任何新的欲求」的时候,我每时每刻都准备向知识的大海,提出新的欲求,并决心在发展中医学术的征途中,继续向前挺进。
(高益民整理)
有益的回忆
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江育仁
【作者简介】江育仁 (1916~),江苏常熟人。一九三八年卒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毕生从事儿科,在理论和临床方面都有较深的造诣。现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江苏中医分会副理事长、江苏省科委科研成果评定委员会委员等职。主要著作有《中医儿科诊疗学》、《中医儿科纲要》、《中医儿科临床手册》,《中医儿科》等。
我从事临床四十余年,当然治愈了不少病人,但不敢自信全属「得心应手」,且治疗当时,记录不详,时过境迁,记忆不瓶,即能写出梗概,亦恐犯科学之戒律,于己于人,怕无裨益。而对过去在学习治病时所遇到的教训,虽时隔已久,其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却能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确有深切的体会。经验心得,固属可贵,丽失败教训,或可资他人借鉴。为此,从求宴出发,信笔写柬,仅供后学参考而已。
从求医谈起
我十四岁那年的夏秋之交,患了一场大病。据当时医生的诊断是「伤寒症」。虽一开始就请医服药,但病情却日益增重。家人三次登门请求某名医出诊,但那位名医不是今天没空,就是明天不便,拒不应邀。那时,我昏昏沉沉,几将无望。幸亏我姑父请来了一位专看伤寒的医生。他非但精心诊治,而且把如何煎药,如何服药,连护理方法也交代得清清楚楚。我当晚服药后,顿觉神消气爽,就渐渐地好了。当时阉家欢欣,对那位医生感激得「恩同再造」。
这场大病,使我下定决心学医。父亲说,你学医可以,但一定要当个好医生,光有本事,如果没有「割股之心」,也是不行的。我提出拜那位「伤寒」名家为师。惜我在十七岁真正开始学医的那年,我心日中的老师,不幸已「遽归道山」了。还是经亲友介绍,得以拜李馨山先生为师,遂了我的宿愿。
李馨山是江苏省常熟县著名的儒医,是晚清的末科秀才,擅内、妇,儿科,亦以治「伤寒」名声远播,同属琴东西石桥世医王似山先生的高足(王似山先生即中国科协副主席、学部委员,物理学专家王淦昌博士的尊翁)。李氏训徒,既爱且严。尝谓:「文墨不通,难作医工」;「秀才学郎中,等于抬根葱」。比喻学习中医一定要有古文基础。所以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老师既训医经,亦教古文。
李师有一套学律,三条约法。在第一学年内,要背熟《素问灵枢类纂》、《金匮心典》、《伤寒来苏集》、《难经》等四本书;第二学年背熟《汤头歌诀》、《本草从新》,读熟《温病条辨》、《吴医汇讲》、《温热经纬》,第三学年阅读金元四家的学术流派,《四家医案》,同时随师侍诊;第四学年逐步进行独立应诊。这就是四年中的一套课程设置。所谓「三条约法」者,即;书本不熟不得临证;书法不工不准写方;不修礼貌不带出诊。他说:「这是王氏门相传的学风和学规」。由于不能适应老师治学的严谨,在同期的五个同学中四年内有两位退了学。
结业后,荫老师的盛名,就诊者一时不少。那时有一点初生之犊不怕虎,在处理疑难病症时,常常胸中无数,笔下又欠推敲。尤其是诊治变幻多端的小儿科疾病,就更难免不出纰漏了。因此,曾多次发生医疗纠纷,加之旧社会「同行必妒」,声名一时骤降。在自愧见闻浅陋,贻误苍生的心情下,毅然再作深造,负笈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并有目的、有重点地跟随上海名医徐小圃老师学习儿科专业。此即我学医由内科转入儿科经历之大略。
把教训奉为经验
古谚云:「宁医十男于,莫治一妇人;宁医十妇人,奠治一小儿。」反应了小儿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