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幸运的人总幸运倒霉的人老-第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那以后,我们就相互鼓励,在作决定之前先考虑清楚,这样做才能给我们带来丰厚的回报。
“实际上,我公司里的人现在都在用‘是’或‘否’系统方法来帮助自己作出更好的决定,这已经成了我们的一个基本工作方法。”
年轻人在笔记本上写道:
要作出更好的决定,
我就要问自己:
“这样下去会发生什么?
接下去又会发生什么?然后会怎样呢?”
直到我深思熟虑后再作决定,
并且确定它能带来更好的结果。
年轻人发现,“然后会怎样?”这个问题虽然简单,却能带给自己莫大的帮助。
他把视线从篝火上移开,抬眼看到头顶乌云密布。他注意到其他人都在为明天的早餐收集木柴,并用帆布把干柴盖好,以防夜里下雨的时候被淋湿。他知道,他们这样做是因为预想到了可能发生的事情,所以未雨绸缪。
他意识到提前准备好木柴虽是一件小事,但这件小事对明天的早餐却意义非凡。他问自己:“要想在以后得到更好的结果,现在应该把什么事情想清楚呢?”
英格里德说:“请牢牢记住广雄的话:‘更好的决定就像蝴蝶,刻意追逐它们只会让你自己筋疲力尽,而与你需要得到的结果失之交臂。’”
年轻人问:“可是,如果不去努力追求的话,怎么能得到更好的结果呢?”
“专注于你真正的需要,告诉自己所有的选择,把每种选择从头到尾想清楚,更好的结果就会自然而然地呈现在你面前。”
年轻人又想了想自己需要作的决定。他开始相信,如果自己运用这种系统方法,就可能得到更好的结果。
“谁能判断究竟什么是‘更好的结果’呢?”他问英格里德。
“你自己呀,”她说,“首先,你要清楚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然后,想一想你可能得到的结果是否会满足你的真正需要,由此来判断结果是好是坏。”
“因此,从一开始你就必须清楚自己的真正需要是什么,然后收集信息,发现自己拥有的各种选择,再把事情从头到尾仔细想清楚,这是非常重要的。”
年轻人发现,现在他已经开始越来越经常地运用自己的头脑来作决定了。
这时,英格里德问:“你有没有对自己某个更好的决定失望过?”
“从来没有。”年轻人回答。
“再想一想,”她建议,“你有没有因为自己哪一个更好的决定而后悔?”
“如果我作出了一个更好的决定,那么我唯一后悔的就是没有早一点儿这样做。”
“确实如此!那么你为什么没有早一点儿这样做呢?”
他回答:“大概是因为我没有想到要这样做。”
“为什么没有想到呢?”
“因为当时我没有把事情考虑清楚。”年轻人坦白说。
英格里德没有再追问下去。
年轻人思考着刚才的对话,突然恍然大悟:“那就是我要花时间问自己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的原因!因为那些问题会促使我更深入地思考我的决定,并引导我更快地作出更好的决定!”
年轻人以前总是担心,为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向自己提问会花费太多的时间,现在他终于理解了广雄对投入时间的看法:事先投入一些时间,可以让他更快地作出更好的决定,而这样做实际上是节省了时间!
年轻人问英格里德:“我们为什么不愿花时间把事情想清楚再作决定呢?”
“我们没有深思熟虑就作决定,可能是因为我们认为那只是一个暂时的决定,”英格里德解释说,“实际情况往往并非如此。”
“在当时我们觉得自己所作的并不是什么重大决定,但却没意识到,我们的生活往往受这些平常的小决定影响。你作出的所有决定联系在一起,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彼此关联,相互影响。
“一个决定带来的结果可能影响到下一个决定 —只是我们常常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这种以前没有意识到的关联。”
“当你思考一个决定,问自己:‘我真的深思熟虑了吗?’”她说,“这时候,最好把这个决定放一放,先睡一觉,第二天早上再拿出来重新审视一番。”
年轻人决定把这一天晚上剩下的时间留给自己。他向英格里德致谢后,走到了一边。
他坐在自己的帐篷外,一边喝着热巧克力,一边把自己的心得写在笔记本上,并打算明天早上重温一遍自己的笔记。
半夜,他被暴雨吵醒。躺在温暖的睡袋里,他静静地思考着自己需要作出的那个决定。然后,他打开手电筒,又看了看自己的笔记:
评估:对事情深思熟虑
过去的决定是我自己最好的导师。用现实的眼光审视它们可以让我避免空想,看清事实真相,这比从其他人那里学习更加有效。
在审视自己的决定带来的结果时,不用太苛求自己,而要放松心情,因为在当时我已经尽力了。
现在,我专注于满足自己真正的需要,告诉自己所有可以选择的方法,对事情深思熟虑,最终得到更好的结果。
我将可能得到的结果与我真正的需要进行比较,判断这个结果的好坏。
什么结果才能满足我真正的需要?如果我按照某个决定去做,可能会发生什么?然后呢?……再然后呢?我害怕得到的最坏结果是什么?我能想到的最好结果是什么?如果面对这两种情况,我分别会怎样做?我对最有可能得到的结果有多么清晰的预想?对我来说,这个结果会是什么?对别人来说,这个结果又会是什么?我有没有对事情深思熟虑?
我运用头脑,问自己一个实际的问题:
我有没有满足自己真正的需要,告诉自己所有可以选择的方法,并对事情深思熟虑?
□是
□否
3、成功就在彼岸
心中的幻象与现实的认识
星期六早餐时间
星期六一大早,天还没亮,年轻人就跟领队一起开始吃早餐了。夜里的暴风雨已经过去,但地上还很潮湿,所以他们只好站在篝火边吃东西。
领队一边喝着热咖啡,一边看着正在火上煮着的燕麦粥。他问年轻人:“喂,年轻人!‘是’或‘否’系统方法的第一步有没有帮你作出更好的决定?”
从旅行开始的那一刻起,年轻人就一直在问自己:“我有没有满足自己真正的需要,告诉自己所有可以选择的方法,并对事情深思熟虑?”
现在,他谨慎地回答:“运用头脑问自己第一步的三个问题已经帮我作出了更好的决定。我为什么还要去了解这个系统方法的下一步是什么呢?”
领队回答:“为了让你的决定更加完美呀。我们大多数人作决定的时候, 要么只用头脑来判断,要么只考虑内心的感受,实际上两者同样重要。
“我们很少会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所以经常根据片面的事实作出片面的决定。
“看到了吗,我们现在刚走到半山腰。不论是上山还是这种系统方法,后一半都要比前一半困难得多,但得到的回报也会更多。”
年轻人说:“我对这种系统方法的第二步很感兴趣,不过我想先弄清楚一件事。
“在开始学习系统方法的第二步之前,我想先了解一下整个系统方法的基础,为什么向自己提问可以给我这么大的帮助?”
“因为问自己问题可以激励我们去寻找答案。我们常常因为没有事先问自己几个简单的问题,从而作出错误的决定。”
年轻人不明白领队所说的“简单的问题”是什么。虽然他还很年轻,但已经学会怀疑过于简单的办法。他以前也试过用简单的办法解决问题,但事实证明那些办法并不管用。
领队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在你发现简单的惊人力量的同时,”他提醒年轻人,“还要注意不要把事情过分简化。”
年轻人诚恳地说:“我不太清楚简单和简化之间的区别。”
“简化意味着缺少了必需的东西,”领队提醒道,“过分简化的结果只能得到一个不切实际的幻影。”
“而简单则意味着具备所有必需的东西,而且没有任何复杂的枝节。
“这就是为什么更好的办法—也就是那些能让人更容易得到更好结果的办法—总是非常简单。简单的办法才是最难发现的。
“可是,一旦你找到了简单的办法,它就会立刻表现得特别突出,应用起来得心应手。要作出好的决定,常常需要你在当时就发现那些以后会有突出表现的东西。”
年轻人问:“您能举个例子吗?”
“可以。比如不良投资。投资后赔了钱的人在回首往事的时候,常常会说:‘当初要是花时间多问几个问题就好了。’”
领队接着问年轻人:“你认为我们为什么常常不多问自己几个问题呢?”
“我想那是因为我们往往不知道该问什么问题,”年轻人回答,“或者我们根本就不想问。我们只想得到答案,不愿花时间问问题。”
年轻人想到了古希腊的伟大哲人苏格拉底,他常常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这种有效而实用的教学方法被人们沿用了许多个世纪。
“问题就像闹钟,”领队说,“它可以让我们从浑沌不清的状态中清醒过来。”
“为什么要让我们清醒过来?”年轻人问。
“看清事实真相—看清在我们周围和内心发生的真实的事情。”领队回答。
“我们作出的每一个行之有效的决定都是以事实为基础的,”他解释说,“不幸的是,我们的决定总是有两种:行之有效的决定和无济于事的决定。”
“这两种决定真正的不同在哪里?”年轻人问。
领队说:“无济于事的决定基于我们最初的幻象,而行之有效的决定则基于我们对现实的认识。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要利用那些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帮助自己区分幻象和现实。
“那些问题可以像光线赶走黑暗一样,让幻象彻底消失。”
“您不止一次提到幻象,那是什么?”
“幻象就是我们听从内心的欲望,宁愿相信其存在的某些东西—不过这些东西实际上并不存在。”
“根据虚无缥缈的幻象来作决定,就像在松软的沙地上建造宏伟的大厦一样,”领队解释说,“大厦的倾覆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作出这种决定的时候,我们内心往往会感到十分不安,但又习惯于把这种不安隐藏到思想深处最黑暗的角落。”
“生活在幻象中,就像持续不断地忍受隐痛。我们明明知道自己的身体有些地方不对劲儿,但却不愿花时间去搞清楚毛病究竟出在哪里。我们不承认它的存在,希望它自己消失,但它根本就不会消失。
“这就像得了慢性头疼,开始的时候觉得疼痛难忍,但慢慢就会习惯,觉得这点儿疼痛没什么,完全可以忍受。但是无论我们是否留意到它,这种疼痛都在损害我们的健康。幻象也一样,它会对我们的决定造成不良影响。”
年轻人发现领队说的情况完全符合他最近一段时间的感觉。“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呢?”他问。
“这里面缺少你自己的感受,”领队说,“或许你现在想知道我们在第二个步骤会问些什么。”说完,他转身和年轻人一起走了半英里。路上,他们过一条小溪,还摇摇晃晃地走过了一座木桥。那座桥架在一个山沟上面,连接着他们昨晚的营地和今天要攀登的山顶。
过桥之后,他们又走了两百码左右,来到一个浅浅的水池前面。领队说:“观察一下这个水池,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
年轻人俯下身,借着清晨朦胧的光线看着平静的水池。 “我看到了池底的石头。”
“换个视角,现在你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自己,”年轻人回答,“至少看到了我的影子。”
领队说:“这就是你的决定中缺少的那个重要部分 —你自己。你的决定中少了你自己。
“无论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你我都是根据自己的性格 —也就是自己的内心—来作出决定的。要想不断地作出更好的决定,你就要在‘桥’上来回走,它连接着你的两个部分 —进行思考的头脑和产生感受的内心。
“这座桥会提醒你,让你知道需要把自己的两个部分连接起来。
“你很快就可以学会这一点,因为只要问自己几个私人的问题就可以了。探索过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之后,再问自己几个现实的问题,你最后作出的决定就会更加完美。”
领队继续说:“我们常常忽略一件事,那就是,得到更好结果的最快途径就是绕开前进道路上的障碍,而这个障碍往往就是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