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348-经络全书 >

第15节

348-经络全书-第15节

小说: 348-经络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故其经脉相为一合。足少阴之正,自 中合于太阳,内行上至肾,当十四椎旁肾俞之次,出属带脉;其直者, 
上系舌本,复出于项,合于太阳,是为六合之一。然有表必有里,诸阳之正,必成于诸阴之别,非旁通交会也)。 
其筋起于小趾之下,并足太阴之筋,斜走内踝之下,结于踵,与太阳之筋合,而上结于内辅之下(足少阴之筋, 
起小趾下,斜趋足心;又斜趋内侧,上然谷,并足太阴商丘之次,走内踝之下,结于跟踵之间,与太阳之筋合, 
由踵内侧上行,结于内辅骨下阴谷之次),并太阴之筋而上循阴股,结于阴器(自内辅骨下,并太阴之筋,上 
循阴股,上横骨与太阴、厥阴、阳明之筋合,而结于阴器者,皆刚筋也),循脊内挟膂上至项,结于枕骨,与 
足太阳之筋合(自阴器内行,由子宫上系肾间,并冲脉,循脊两旁,挟膂上至项,与足太阳之筋合,结于枕骨, 
内属髓海)。是动则病饥不欲食,面黑如地色, 
咳唾则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目 如无听见,心如悬若饥状,气不足则善恐,心惕惕如人将捕之, 
是谓骨厥。 
是主肾所生病者,口热舌干,咽肿上气,嗌干及痛,烦心心痛,黄胆肠 ,脊臀股内后廉痛,痿厥嗜卧,足下 
热而痛。盛者寸口大再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后编·枢要常经篇第六
九、〔心包〕
属性:(一名心主,以脏象校之,在心下横膜之上,竖膜之下,与横膜相粘,而黄脂漫裹者,心也。 
其漫脂之外,有细筋膜如丝,与心肺相连者,心包也。心为君火,心包为相火,代君火行事。以用而言,则曰 
手心主;以经而言,则曰心包络,一经而二名也)《灵枢》曰∶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心 
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诸邪之在心,皆在心之包络。包络者,心主之脉也。胸中,当两乳之间,而为心主之外卫) 
络,下膈,历络三焦(三焦,为脏腑之外卫,诸经皆无历字,独此有之,盖指上、中、下而言,上即膻中,中 
即中脘,下即脐下。故任脉之阴交穴,为三焦募也);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肋上际为腋,腋下三寸 
天池也,手厥阴经始此),上抵腋下,循 内,行太阴、少阴之间(上抵腋下之天泉,循 内行太阴、少阴之 
间,以手之三阴厥阴在中也),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肘中,曲泽穴也,下臂行两脉之间, 门、间 
使、内关、大陵),入掌中指,循中指,出其端(入掌中,劳宫也。中指端,中冲也,手厥阴止于此),其支 
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小指之次,即无名指也。其支者,自劳宫别行无名指端,而接乎手少阳也)。 
其别,名曰内关,去腕二寸,出于两筋之间,循经以上系于心包,络心系。实则心痛,虚则为头强,而取之两 
筋间也(手厥阴之络,名内关,在掌后去腕二寸两筋间,别走手少阳者也。此经系心包,络心系,又出耳后, 
合少阳完骨之下。病取内关治之)。其正,别入渊腋三寸,入胸中,别属三焦,出循喉咙,出耳后,合少阳完 
骨之下,此为五合 
(手厥阴之正,其别而内行者,与少阴之脉同,自腋下三寸。足少阳渊腋之次,入胸中,属三焦,乃出循喉咙, 
行于耳后,合手、足少阳于完骨之下。此乃六合之五也)。其筋起于中指,与太阴之筋并行,结于肘内廉(中 
指端,中冲之次也。循指入掌中,至掌后大陵之次,并手太阴之筋,上结于肘内廉曲泽之次),上臂阴,结腋下, 
下散前后挟胁(上臂阴天泉之次,由曲腋间,并太阴之筋,结于腋下,当天池之次下行,前后布散挟胁,联于 
手太阴、足少阳之筋。此经自掌至腋,皆刚筋也);其支者,入腋,散胸中,结于臂(此支者,自天池之分, 
入腋内,散于胸中。臂,当作贲。盖此支并太阴之筋,入散胸中,故同结于贲门也)。是动则病手心热,臂肘 
挛急,腋肿,甚则胸胁支满,心中 大动,面赤目黄,喜笑不休。是主脉所生病者,烦心心痛,掌中热,盛 
者寸口大一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后编·枢要常经篇第六
十、〔三焦〕
属性:(上焦,在心下下膈,胃之上口。其治在膻中,直两乳间陷者中。中焦,在胃中脘,当脐上 
四寸,不上不下,其治在脐旁。下焦,当膀胱上口,其治在脐下一寸。皆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灵枢》 
曰∶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关冲穴也),上出两指之间(即小指次指之间,液门、中渚穴也),循 
手表腕(阳池穴也),出臂外两骨之间(外关、支沟等穴),上贯肘(天井穴也),循 外,上肩而交出足少 
阳之后( 外,行手太阳之前,手阳明之后,历清冷渊、消烁、 会,上肩 ,过足少阳之肩井,自天 而交 
出足少阳之后也),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循属三焦(其内行者,入缺盆,复由足阳明之外,下 
布膻中,散络心包,相为表里,乃自上焦下膈,循中焦下行,并足太阳之正入络膀胱,以约下焦,故足太阳经委 
阳穴,为三焦下辅俞也);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 (其支 
行于外者,自膻中上行出缺盆,循天 上项,会于督脉之大椎,循天牖,系耳后之翳风、螈脉、颅息,出耳上 
角之角孙,过足少阳之悬厘、颔厌,下行耳、颊,至 ,会于手太阳颧 之分);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 
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 (此支从耳后翳风入耳中,过手太阳之听宫,出走耳前之耳门,过足少 
阳之客主人。交颊,循和 ,上丝竹空,至目锐 ,会于瞳子 穴,手少阳经止于此,而接乎足少阳经也)。 
其别,名曰外关,去腕二寸,外绕臂,注胸中,合心主。病实则肘挛;虚则肘不收,而取之所别也(手少阳之 
络,名外关,在腕后二寸两筋间,别走手厥阴心主者也。此经绕臂,故为肘挛及不收之病。治此者,当取所别 
之外关)。其正,指天,别于巅,入缺盆,下走三焦,散于胸中也(三焦与心主,表里经脉相为一合。指天者, 
天属阳,运于地之外。手少阳之正,上别于巅,入缺盆,下走三焦,散于胸中,包罗脏腑之外,故曰指天而言 
也)。其筋起于小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中,循臂结于肘,上绕 外廉,上肩走颈,合手太阳(小指次指之端, 
无名指关冲穴也,上结于手腕之阳池,循臂外关、支沟之次,出臂上两骨间,结于肘,自肘上 外廉,由 
会行太阳之里、阳明之外,上肩 ,走颈中天牖之分,与手太阳之筋合此,皆刚筋者也);其支者,当曲颊入 
系舌本(其支者,自颈中当曲颊下,入系舌本,与足太阳之筋合);其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属目外 ,上 
乘颔,结于角(又支者,自颊行曲牙,会足阳明之筋,循耳前上行,与手太阳、足少阳之筋屈曲交绾,而会于 
耳上之角孙,乃属目外 ,而复会于瞳子 之次。颔,当作额。盖此 
筋自耳前行外 ,与三阳交会,上出两额之左右,以结于额 
之上角也)。是动则病耳聋浑浑 ,嗌肿喉痹。是主气所生病者,目锐 痛,颊痛,耳后肩 肘臂外皆痛, 
小指次指不用。盛者人迎大一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又曰∶三焦各有所出,上焦出于胃口,上并 
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走腋,循太阴之分而行,还至阳明,上至舌下。足阳明常与营俱行于阳二十五度, 
行于阴亦二十五度,一周也,故五十度而复会于手太阴。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 
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下焦者,别 
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故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而成下焦,渗而俱下,济泌别 
汁,随下焦而渗入膀胱焉。《难经》曰∶上焦主内而不出,中焦主腐熟水谷,下焦主分别清浊,出而不内,以 
传导。《素问》曰∶上焦如雾(气也),中焦如沤(血也),下焦如渎(传导也)。张洁古曰∶雾不利而为喘 
满,沤不利而为留饮,渎不利而为肿胀。王海藏曰∶头至心为上焦,心至脐为中焦,脐至足为下焦。三焦有脏 
而无腑,其腑在气街中冲脉是也。 
又曰∶手有三焦(不言所在),主持乎上;足有三焦(自脐下膀胱主足),主持乎下。右手尺脉为命门, 
与心包络脉同诊,亦有三焦之称,为命门之火,游行于五脏之间,主持乎内;三焦通为一气,卫于一身,为外 
护,主持乎外。 

后编·枢要常经篇第六
十一、〔胆〕
属性:(在肝之短叶间,重三两三铢,藏津汁三合)《灵枢》曰∶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 ,上抵 
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自目锐 ,由听会、客主人,上 
抵头角,循颔厌, 
下悬颅、悬厘,从耳上发际入曲鬓、率谷,历手少阳之角孙,外折下耳后,行天冲、浮白、窍阴、完骨;又自 
完骨外折上行,循本神,前至阳白,复内折上行,循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由风池而下行;自风池 
循颈,过手少阳之天牖,行少阳之前,下至肩上,循肩井,复交出手少阳之后,过督脉之大椎,会于手太阳之 
秉风,而前入于足阳明缺盆之外,其支又入耳);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 后(其支者, 
从耳后颞 间,过手少阳之翳风,入耳中,过手太阳之听宫,出走耳前,复自听会至目锐 后瞳子 之分); 
其支者,别锐 ,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 (其支者,别自目外 瞳 ,下足阳明大迎之次,由手少阳之 
丝竹空、和 ,而下抵于 也);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其下于足阳明者,合于下关,乃自颊车下颈,循本 
经之前与前之入缺盆者相合,以下胸中)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街,绕毛际,横入髀厌 
中(其内行者,由缺盆下胸,当手厥阴天池之分贯膈,足厥阴期门之分络肝,本经日月之分属胆,而相为表里, 
乃循胁里,由足厥阴之章门下行,出足阳明之气街,绕毛际,合于足厥阴,以横入髀厌中之环跳穴也);其直 
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其直下而行于外者,从缺盆下腋,循胸,历渊腋、辄筋、日月, 
过季胁,循京门、带脉等穴下行,由居 入足太阳之上 、中 、下 ,下行复与前之入髀厌者相合),以下 
循髀阳,出膝外廉,下行辅骨之前(髀阳,髀之外侧也。辅骨,膝下两旁高骨也。由髀阳行太阳、阳明之中, 
历中渎、阳关,出膝外廉,下行辅骨之前,自阳陵泉以下阳交等穴也),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 
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 
间(外踝上骨际曰绝骨。绝骨之端,阳辅穴也,下行悬钟,循足面上之丘墟、临泣等穴,乃入小指次指之间, 
至窍阴穴,足少阳经止于此);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岐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足 
大指次指本节后骨缝为岐骨,大指爪甲后二节间为三毛。其支者,自足跗上别行入大指,循岐骨内,出大指端, 
还贯入爪甲,出三毛,而接乎足厥阴经也)。其别,名曰光明,去踝五寸,别走厥阴,下络足跗。实则厥,虚 
则痿 ,坐不能起,取之所别也(足少阳之络,名光明,在外踝上五寸,别走足厥阴者也,此经下络足跗。凡 
痛厥与痿 ,治此者,当取所别之光明)。其正绕髀入毛际,合于厥阴;别者,入季胁之间,循胸里属胆,散之 
上肝,贯心,以上挟咽,出颐颔中,散于面,系目系,合少阳于外 也(此肝、胆二经为表里,经脉相为一合。 
足少阳,绕髀阳,入毛际,与足厥阴合。其内行而别者,乃自季胁入胸属胆,散之上肝,由肝之上系贯心,上 
挟咽,自颐颔中出散于面,而上系目系,复合少阳本经于目外 瞳子 也)。其筋起于小趾次趾,上结外踝,上 
循胫外廉,合于膝外廉(小趾次趾,即第四趾窍阴之次。外踝,丘墟之次。胫外廉,外丘、阳交之次。膝外廉, 
阳陵泉、阳关之次。此皆刚筋也);其支者,别走外辅骨,上走髀,前者结于伏兔之上,后者结于尻(膝下两 
旁突出之骨曰辅骨。膝上六寸起肉曰伏兔。尾 骨曰尻。此支自外踝骨上走于髀,分为二岐,前结阳明之伏兔, 
后结督脉之尻,至此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