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教育心理学题库 >

第3节

教育心理学题库-第3节

小说: 教育心理学题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0、    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教学结果的测量必须针对教学目标。
51、    如果教学目标侧重知识或结果,则宜于选择接受学习,与之相应的教学策略是讲授教学。
52、    上课开始时,教师明确告诉学生学习目标,将有助于引导学生的集中注意课中的重要信息,对所教内容产生预期。
53、    对所学知识材料的记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概念和原理的回忆。
54、    知识领会过程中的转换,即指用自己的话或用不同于原先表达方式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
55、    教师的教学策略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的设计等。
56、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解法、演示法、课堂问答、练习、指导法、讨论法、实验法、参观法、实习作业等。
57、    教师的教学策略可以分为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和个别化教学等。
58、    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 
59、    行为目标的陈述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具体目标、产生条件 和行为标准。 
60、    行为目标是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 行为陈述的教学目标。 
61、    在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师要从最终目标出发,一级子目标一级子目标地揭示其先决条件。
62、    任务分析必须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 。
63、    在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师要反复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要完成这一目,预先必须具备哪些能力?”一直追问到学生的起始状态 为止。
64、    教学方法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 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
65、    课堂教学环境包括两个方面:即课堂物理环境和课堂社会环境。
66、    教学策略指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 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
67、    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主张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 活动而发现合作学习概念或原理。
68、    课堂管理就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_人际关系_ ,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13;1)
69、    制约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三大要素是教师、学生和_课堂情境_ 。 
70、    课堂管理_始终制约_ 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促进和维持功能。
71、    课堂管理的维持功能是指在课堂教学中_持久地_ 维持良好的内部环境。
72、    课堂管理的促进功能,是指教师在课堂创设对教学有促进作用的组织良好的_学习环境_ ,激励学生潜能的释放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73、    不管是正式群体还是非正式群体,都有群体凝聚力、_群体规范_ 、群体气氛以及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
74、    班内学生对教师的课堂行为会形成_定型的期望_ 。他们期望教师以某种方式进行教学和课堂管理。
75、    所谓群体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的_共同活动_ 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
76、    正式群体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其成员有_固定的编制_ ,责任权利明确,组织地位确定。
77、    班级、小组、少先队、团支部等都属于_正式群体_。
78、    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了松散群体、_联合群体_和集体等三个阶段。
79、    集体则是群体发展_的最高阶段,成员的共同活动不仅对每个成员有个人意义,而且还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80、    非正式规范的形成是成员们_约定俗称_的结果,受模仿、暗示和顺从等心理因素制约。正式规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的结果。
81、    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_软情境_,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
82、    课堂气氛具有独特性_,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即使是同一个课堂,也会形成不同教师的气氛区。
83、    一种课堂气氛形成后,往往能够维持_相当长_的一段时间,而且不同的课堂活动也会被同样的课堂气氛所笼罩。
84、    由于教师在课堂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对学生的_期望_ 以及教师的情绪状态便成为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
85、    教师的积极情绪状态往往会_投射_ 到学生身上,使教师与学生的意图、观点和情感都联结起来,从而在师生间产生共鸣性的情感反应。
86、    处罚学生的消极的课堂行为,但不能采用讽刺挖苦、体罚和_剥夺学习权利_等手段。
87、    焦虑是教师对当前或预计到的对自尊心理有潜在威胁 的任何情境所具有的一种类似于担忧的反应倾向。
88、    只有当教师_焦虑适中_ 时,才会激起教师改变课堂现状,避免呆板或恐慌反应,从而推动教师不断努力以谋求最佳课堂气氛的出现。
89、    人们往往相信_大多数人_ 的意见是正确的,觉得别人提供的信息将有助于他。
90、    个人可能为了避免他人的_非议或排斥_ ,避免受孤立,因而发生从众现象。
91、    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能分成积极的、_消极的_ 和对抗的三种类型。
92、    积极的课堂气氛是_恬静与活跃_ 、热烈而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
93、    消极的课堂气氛通常以紧张拘谨、_心不在焉_ 、反应迟钝为特征。
94、    对抗的课堂气氛则是_失控的气愤_ 、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
95、    人际交往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里_传递信息_ ,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
96、    人际吸引是指交往双方出现相互亲近现象,它以_认知协调_ 、情感和谐及行动一致为特征。
97、    学生座位的分配,一方面要考虑课堂行为的有效控制,预防纪律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又要考虑促进学生间的正常_人际交往_ 。
98、    也有的心理学家把问题行为分为:品行性问题_ 、性格问题行为、情绪上、社会上的不成熟行为等三类
99、    教学评价是指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_价值判断_ 的过程。(14。1)
100、    教学评价是一种系统化的持续的过程,包括确定评估目标、搜集有关资料、_描述并分析_ 资料、形成价值判断以及做出决定等步骤。
101、    测量主要是一种收集资料数据的过程,是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操作程序,将学生的学习_行为与结果_ 确定为一种量值,以表示学生对所测问题了解的多少。
102、    测验是测量一个样本的系统程序,即通过观察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来_量化描述_ 人们心理特征。
103、    对于情感以及道德行为表现的评价则常常采用_非测验性_ 的评价手段,如案卷分析、观察、问卷量表以及谈话等。
104、    教师自编测验的主观题包括论文题、_问题解决_ 题。
105、    教师自编测验的客观题包括_选择题_ 、是非题、匹配题、填空题等。
106、    评分必须以一定的比较标准为依据,评分的标准可分为绝对标准和_相对标准_ 两种。
107、    教师要充当知识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亲密朋友、心理辅导者等多种角色。(15。1)
108、    在教师的知识和智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_诊断学生_学习困难的能力,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
109、    在教师的知识和智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他们的_思维的条理性_、系统性、合理性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
三、简答
1、    布鲁纳的教学观(3。1)
    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原则:
      ⑴动机原则。即学生有内在的学习愿望。
      ⑵结构原则。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
      ⑶程序原则。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的陈述一个问题或知识结构,以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转化或迁移。
      ⑷强化原则。教学规定适合的强化时间和步调是学习成功的重要一环。
2、    结合教学实际阐述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1、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
      2、知识并不能精确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知识便用,一用便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问题情境进行再创造。
3、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普遍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因而这些理解
            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3、    先行组织者技术及其应用
      1、先行组织者技术的目的。
          奥苏伯尔认为,如果接受学习是意义学习的话,也同样可以发展智力。而意义学习的产生依赖于学生对大脑中
          原来有某种特定的知识的同化作用。如果学生大脑中没有这个知识,那么,就提前输入一个知识。这个为了促
          进意义学习而提前输入的知识,便是“先行组织者”;这种教学方法就称先行组织者技术或策略。
      2、先行组织者教学程序。
          在呈现正式教学内容之前,利用三、五分钟时间,提前输入一个引导性的知识点,以同化后来学习的新的知识。
      3、设计先行组织者知识的要求。
        作为先行组织者的知识,一是抽象性、概括性较强的上位性知识或与新学习知识具有某种相似性的知识。
4、    学习动机的种类 (4。1)
1、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
              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5、    动机的需要层次理论
1、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的体现。
              2、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依次从低向高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 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当较低层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之前,较高一层次的需要不会成为主导的需要。在所有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之后,便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
6、    成败归因理论
    1、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
          控归因。
    2、同时又把成败原因主要归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3、归因分析的策略十分重要。如果学生把失败归因为无能这一不可控的稳定因素,今后就会不再努力;如果归因
        为努力不够这一可控的和不稳定的因素,下一次就可能加强努力。
7、    学习迁移的种类(5。1)
1、正迁移与负迁移
      2、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3、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4、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8、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1、学习材料内容的相似性、
      2、原有认知结构
      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9、    促进迁移的教学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10、    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6。1)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正确运用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11、    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1、深度加工材料
              2、有效运用记忆术
              3、进行组块化编码
            4、适当过度学习
5、合理进行复习
12、    如何科学地组织复习?
1、及时复习。即根据遗忘曲线的原理,在所学习的知识大面积遗忘之前进行复习。
      2、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如把一个材料分成若干小块材料。
      3、反复阅读与尝试背颂相结合,如适当地考一考自己。
4、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如读、听、说、写等综合进行。
13、    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7。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