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退思集类方歌注-第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方,凡邪实上焦,或痰或食,或气逆不通等证,皆可以此吐之,最为平稳。然恐未必即吐,
必以
退思集类方歌注栀子汤类
栀子豉汤
属性:治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反复颠倒,心中懊 者。
栀子(十四枚生用擘) 香豉(四合绵裹) 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纳豉,煮
取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止后服。
退思集类方歌注栀子汤类
栀子生姜豉汤
属性:治栀子豉汤证中,若加呕者,此汤主之。
栀子豉汤原方加生姜五两。先煮栀子、生姜,余如前法。
退思集类方歌注栀子汤类
栀子甘草豉汤
属性:治栀子豉汤证中,若少气者主之。
栀子豉汤原方加炙甘草二两。先煮栀子、甘草,余如前法。
退思集类方歌注栀子汤类
栀子干姜汤
属性:治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
栀子(十四枚) 干姜(二两) 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
得吐,止后服。
退思集类方歌注栀子汤类
栀子浓朴枳实汤
属性:治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
栀子(十四枚) 浓朴(四两姜炙) 枳实(四枚水浸去瓤炒) 以水三升半,煮取一
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止后服。
退思集类方歌注栀子汤类
枳实栀子豉汤
属性:治大病瘥后劳复者。
枳实(三枚) 栀子(十四枚) 豉(一升) 以清浆水七升,空煮(又一煮法。浆水
即淘米之泔水,久贮味酸为佳。)取四升,纳枳实、栀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
去渣,温分再服。覆令微似汗。若有宿食者,加大黄如博棋子大五六枚。
退思集类方歌注栀子汤类
栀子大黄汤
属性:治酒疸,心中懊 或热痛者。
栀子(十四枚) 大黄(一两) 枳实(五枚) 豉(一升) 以水六升,煮取二升,
分温三服,取
退思集类方歌注栀子汤类
栀子柏皮汤
属性:治伤寒身黄发热者。
栀子(十五枚) 甘草(一两) 黄柏(二两) 水四升,煮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退思集类方歌注栀子汤类
〔附〕豉薤汤
属性:(汪 庵《医方集解》引张文仲方) 治伤寒下利,如烂肉汁赤滞,伏气腹痛
栀子豉汤原方加薤白一两。
栀豉汤治阳明表,(太阳之表证当温散,阳明之表证当清泄。葛根汤治太阳传入阳明之
表而无汗者,桂枝加葛根汤治太阳传入阳明之表而有汗者,升麻葛根汤治阳明自病之表而无
汗者,此栀豉汤治阳明自病之表而有汗者。)脉浮紧而咽口燥,发热汗出不恶寒,气喘胸满
心懊 ,(以上皆阳明表证,非因误治而得者。)虚烦反复不得眠,胸中窒痛舌胎皓。(此因
汗下之后,虚其正气,而邪热仍扰于上焦,故胸中满者,变为窒痛,心中懊 者,变为虚烦
不得眠,然仍不出阳明之表,观舌胎白,邪热在上焦可知。)以上皆宜栀豉疗,(《本经》∶栀
子
与
滑
邪
《
加入何方之内,当知主治不出此方矣。但世俗治时证,不辨伤寒、温热,不分有汗、无汗,
开手辄用栀、豉,则又大失制方之义矣。)清泄阳明是其要。(旭高谓栀子豉汤是阳明清泄之
法,不是上涌之剂,观《伤寒论》栀豉汤证数条,并未言及“吐”字,但云“病患旧微溏者
不可与”,则栀子之性可明矣。至其方末之“得吐止后服”一句,焉知非衍文错简,编书者
误收之耶!柯韵伯谓栀子之性,苦寒泄热,并非吐药,惟豉之腐气,上熏心肺,能令人吐,
以瓜蒂散取用豉汁和服为证据。不知瓜蒂本为吐药,其用豉汁和服者,以豉能调中下气,恐
过吐伤其中气耳,非瓜蒂必得豉而吐也。按∶瓜蒂散证,心下痞硬而烦,欲食不食,欲吐不
吐,是寒食并结于胸中,故引而越之;栀豉汤证,心中懊 虚烦,与舌胎头汗,是湿热郁蒸
于心下,故苦以泄之。一属有形而可吐,一属无形而不可吐,何得混同为吐剂哉!试令单煮
瓜蒂服必吐,但服香豉则不吐,不辨可知矣。余义见卷四《杂说》。)前证(懊 、虚烦、舌
胎等证。)兼呕加生姜,(名栀子生姜豉汤)若然少气加甘草。(名栀子甘草豉汤 呕则加生
姜以止呕,少气便加甘草以益气,见证施治,古人每不出此。)栀子干姜汤去豉,下后微烦
热不了。(下后寒气留中,故用干姜。身热微烦,故用栀子。不懊 ,故去豉。)又有栀子朴
实汤,下后心烦(栀子)腹满饱。(浓朴、枳实以泄腹满。)枳实栀豉(汤)劳复宜,(劳复
乃病后气虚,余邪犹未清楚,因劳即发,其证不一,故不着其病形,惟轻清泄却上焦之邪足
矣。后人以补为治,反致变证百出。)食复再加大黄讨。(此指食复之重者言耳。若宿食不甚,
枳实已能为效。)酒疸心中热(痛)懊 ,栀子大黄汤亦好。(治疸之法甚多,此治心中懊
热痛者。)伤寒发热身为黄,栀子柏皮甘草妙。(名栀子柏皮汤 栀子、柏皮以寒胜热,以苦
燥湿,已得治黄之要,而乃缓以甘草者,黄必内合太阴之湿化,若发热者,热已不瘀于里,
有出表之势,汗下皆所不必,但当奠安脾土,使湿热分解,其黄自除。栀子浓朴汤言热,栀
子干姜汤言
辛通滑利,
是指脾虚
退思集类方歌注栀子汤类
〔附〕越桃散
属性:(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治下利后,腹中虚痛不可忍者。
越桃(即山栀之大者) 高良姜(各三钱研) 每服三钱,米饮或酒调下,痛立止。
越桃(散)栀子与良姜,等分研和酒服良。痢后腹中虚痛甚,溺红短数始相当。(痢后
腹中虚痛,非有实邪。若小便清利者,此下焦有寒也。若小便短赤者,明是肺气下郁于大肠,
积而成热,寒热混而痛也。)寒热混淆因作痛,通阳泄热痛斯忘。(山栀从肺入肠泄其郁热,
良姜宣发胃阳,辟除冷气,阴阳和,痛立止。)
退思集类方歌注白虎汤类
白虎汤
属性:治阳明病脉洪大而长,不恶寒,反恶热,舌上干燥,而烦躁不得卧,渴欲饮水数升者;
及脉滑而手足逆冷,此热厥也,亦主之。若表未解而无汗者,忌服。
石膏(一斤碎绵裹) 知母(六两) 甘草(二两) 粳米(六合) 以水一斗,煮米
熟汤成,去滓
退思集类方歌注白虎汤类
白虎加人参汤
属性:治伤寒服桂枝汤后,大汗出,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并治太阳中 ,汗出恶寒,身热
烦渴,及火热伤肺,传为膈消,最良。
白虎汤原方加人参三两,煮服同前法。
白虎汤清气分火,(白虎汤清阳明气分之热邪,调胃承气汤导阳明血分热邪。)石膏知母
甘草佐,再加粳米煮成汤,(石膏清火,知母滋阴,甘草缓阳明之津气。因石膏性重,知母
性滑,恐其疾趋于下,另设煎法,以米熟汤成,俾辛寒重滑之性,得粳米、甘草,载之于上,
逗留阳明,而成清肃肺胃之功。)止渴除烦功用播。汗多热盛最相宜,(汗多热盛,是白虎之
的证。)无汗恶寒大不妥。(无汗恶寒,是白虎之大禁。)脉滑洪长舌燥干,阳明邪热之为祸。
纵使肢寒亦用清,此名热厥医休左。(脉滑而四肢厥冷,内有烦渴谵语等见证,此谓热厥,
治宜清解,误用热药则死。)病久津枯胃火焚,原方加入人参可,(名白虎加人参汤)补虚清
火以生津,(白虎加参,功用若此。)中暑膈消力能荷。(中暑即中 , 者暑热之气也。膈
退思集类方歌注白虎汤类
白虎加桂枝汤
属性:治温疟,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烦疼时呕者。
白虎汤原方少粳米四合,加桂枝三两,煮服法同。
白虎(加)桂枝治温疟,但热无寒白虎酌。(但热是阳明经热,故用白虎清泄之。)骨节
烦疼加桂枝,(寒在骨节,故加桂枝。)通营泄卫邪斯却。(白虎清气分之热邪,加桂枝一味,
通营泄卫,则白虎并能清营分之热,方义原在心营肺卫立法也。)呕因胃热舌无胎,白虎汤
中姜汁着。(胃热作呕,舌必无胎而口渴,《集验》于白虎汤中加姜汁七匙,后人遵用效。瘅
疟、温疟,俱无寒但热,俱呕,而因不同。瘅疟者,肺素有热,而加外感,为表寒里热之证,
缘阴气内虚,不能与阳相争,故不作寒也。温疟者,邪气内藏肾中,至春夏而始发,为伏气
外出之证,寒蓄久而变热,故亦不作寒也。)
退思集类方歌注白虎汤类
〔附〕苍术白虎汤
属性:(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治湿温病两胫逆冷,胸腹满,身疼重,发热汗多,
谵语苦渴,渴不多饮,脉沉细而数者。
苍术(五钱) 石膏(三钱) 知母(一钱五分) 甘草(一钱) 水二盏,煎一盏服。
苍术白虎(汤)治湿温,(立夏后湿土司令,暑湿相搏,病成湿温,不可发汗,治在太
阴。)脉沉细(为湿)数(为热)好推论。身疼胫冷(为湿)胸腹满,(湿热弥漫三焦,气机
不达。)发热汗多苦妄言,(湿上甚为热。热与湿合,郁蒸肌表,则多汗;蒙痹清窍,则苦妄
言矣。)口燥渴而不欲饮,(虽渴而不欲多饮,湿温之义尤明。)刚柔相济此方尊。(方中甘草
佐苍术,知母佐石膏,刚柔相济,用以燥湿清热,不伤脏腑之正气。前白虎加桂枝汤,治寒
化为热,乃太阳阳明同治之方;此苍术白虎汤,治湿化为热,乃太阴阳明同治之方。虽一味
之转旋,其义各有微妙。)
退思集类方歌注白虎汤类
竹叶石膏汤
属性:治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并治三阳合病,脉浮大在关上,但欲睡眠,合目
则汗;亦治伤暑发渴,脉虚。
竹叶(二把) 石膏(一斤)半夏(半升) 人参(二两) 麦冬(一升) 甘草(二
两) 粳米(半升) 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
日三服。
竹叶石膏汤粳米,麦冬半夏草人参。三阳合病(太阳头项痛,阳明目痛鼻干,少阳口苦
咽干胁痛,一时并见,谓之合病。)关脉大,(邪在阳明居多,故关脉浮大。)寐则盗汗此能
任。(三阳合病而盗汗出,是胃火盛而肝火乘之也。厥阴为里之阖,阳明为表之阖,二经有
火,则反开而不阖,故盗汗出。是方即人参白虎加减,大清胃火以生津,用竹叶泻肝火,半
夏通阴阳,引卫气从阳入阴,则开阖而汗即止。)伤寒病后留余热,少气虚烦吐逆寻。(此仲
景治伤寒愈后调养之方也。其法专于滋养肺胃之阴气,以复津液。盖大病之后,必有余热留
于肺胃之间,总宜清解。后人概用峻补,以留其邪,则元气不能骤复,愈补愈虚矣。)止呕
或加姜更效,(《集验》载此方加生姜止呕,最良。)脉虚伤暑渴宜斟。(暑病有虚热者宜之。
若吐
退思集类方歌注白虎汤类
〔附〕泻黄散
属性:(钱仲阳《小儿药证直诀》) 治脾胃伏火,口燥唇干,口疮口臭,烦渴易饥,热在肌
肉。
石膏(五钱) 藿香(七钱) 防风(四两) 黑山栀(一两) 甘草(三两) 为末,
微炒香,蜜、酒调服。
泻黄(散)甘草与防风,石膏栀子藿香充,炒香蜜酒调和服。(栀子、石膏泻肺胃之火,
藿香辟恶去臭,甘草调中泻热。重用防风者,能发脾中之伏火,又能于土中泻木也。诸药微
炒香,则能皆入于脾。用蜜、酒调服,则能缓于中上。盖脾胃伏火,宜徐徐而泻却,非比实
火当急泻也。)口臭唇疮胃火冲,烦渴易饥(即中消证)肌肉热,(脾胃主肌肉)脾中伏火并
为功。(按∶脾中伏火,何以不用黄连?吴鹤皋谓恶其燥者,非也,乃恶其遏也。盖白虎汤
治肺胃燔灼之火,身大热烦渴而有汗者;此治脾胃郁蒸之火,肌肉热烦渴而无汗者,故加防
风、藿香,兼取火郁则发之义也。)
退思集类方歌注白虎汤类
〔附〕玉女煎
属性:(张介宾《新方八阵》) 治水亏火盛,六脉浮洪滑大,少阴不足,阳明有余,烦热干
渴,头痛牙疼,失血等证。若大便溏者非宜。
生石膏(三五钱) 熟地(三五钱或一两) 麦冬(二钱) 知母 牛膝(各一钱半) 水
一钟半,煎七分,温服或冷服。
玉女煎方熟地膝,麦冬知母石膏集。(此寓补阴于清火之中。泻黄散用防风,欲其火从
上散;此用牛膝,欲其火从下达。)水亏火盛脉浮洪,(《脉诀》∶“浮洪为虚火,浮滑为痰热。
”)烦热渴干征效必。头痛牙疼失血余,少阴不足阳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