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中文版)1-第15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不是西方的民主政体。无疑,迈塔克斯将军、卡罗尔国王和保罗亲王的外交政策与韦尼泽洛斯、蒂图列斯库和亚历山大国王的外交政策通然不同。
对莱茵兰的突然行动还起了使以往一向敌对的“元首”和“领袖”言归于好的作用。希特勒在石油制裁仍有可能实行的时候转移了国联的注意力,墨索里尼对此深表感激。短时间内,这两个独裁者结成了有效的伙伴关系,迅速打破了现存的外交结构。
根据1936年7月且日签订的奥…德协定,希特勒答应尊重奥地利的领土完整,从而消除了罗马和柏林之间不和的主要根源。一个星期后,西班牙爆发了内战,这一悲惨事件(见下一节)拖延了3年,在这期间,希特勒和墨索里尼联合行动,促成了西班牙共和国的灭亡。1936年10月24日,“罗马…柏林轴心”正式结成;意大利和德国不仅就德国以承认意属埃塞俄比亚作为取得某些经济让步的回报这样的具体问题达成了协议,还就全面的合作取得了一致意见。第二个月。日本通过与德国、然后又与意大利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加入了这一轴心。
因此,到1936年年底时,外交上的均衡已完全不同于希特勒开始执政时的情景。意大利和德国这时结成了有效的伙伴关系。法国已失去从前的霸权,落入比较孤立的境地。它在中欧的旧盟国正渐渐散去,而与苏联建立的新联盟基本上仍是纸上的东西。法国政府很不信任苏维埃政权,以致拒绝签订使它们的联盟完全生效所必需的军事协定。同样,法国和英国的关系也不十分密切,彼此之间互不信任。由于满洲和埃塞俄比亚事件使维护现状集团陷入混乱,使国际联盟遭到严重削弱,“罗马…柏林轴心”能在以后3年中掌握主动权,在实际未遇抵抗的情况下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五、西班牙内战
西班牙内战不仅仅具有通常的意义,因为它实质上是把两种战争合在一起——一种是由西班牙社会的腐败和紧张局势引起的根深蒂固的社会冲突,一种是由思想体系的冲突和大国利益的冲突引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彩排。
20世纪的西班牙截然不同于16世纪的西班牙,16世纪时,这个国家是欧洲最强大、最令人畏惧的国家。在16至20世纪之间的几个世纪中,西班牙衰落的象征是1898年的西…美战争;美国轻易地夺走了西班牙的大多数剩下的殖民地,使西班牙丢尽了脸.这次战争不仅暴露了西班牙军事上的弱点,而且暴露了统治这个国家的、已处于牢固地位的寡头政治集团的腐败和无能。构成这一寡头政治集团的主要成分有三种:大地主、军队和教会。
大地主由旧贵族和购买了许多地产的富裕的中上层阶级组成。大约35,000名这样的地主占有了全都可耕地的50%左右。占地情况各省之间大不相同,土地占有最为不均的地区是南部和西部。相形之下,北部地区几乎没有大地产,不过那里的农民由于他们的土地面积很小,只能勉强维持生活。整个国家的农业生产率很低,占总人口70%的农民与欧洲其他地区的农民一样贫穷。地主都为在外地主,住在马德里或外国首都挥霍他们的收入,没有为生产作出任何贡献。
西班牙军队是值得注意的,其原因有两个:一是军官人数与士兵人数相比多得惊人,二是军方常常干预国家的政治。实际上,军官们认为他们有权利监督政治事务,并照着这种看法他明确地说,这意味着保护现状,反对所有的挑战者,不论他们是赞成共和政体的中间派还是左派各政党。
定为国教的罗马天主教教会是一个极为富有、极有影响的机构,虽然它在19世纪初叶和中叶已失去其地产,但作为补偿,它获得了工业股票,并从政府那里得到了大量津贴,这些津贴在20世纪20年代中占国家年度预算的2拖。西班牙教会与国家的关系颇类似于俄国东正教会与沙皇专制政权之间的关系。主教由国王提名,他们中有些人还是参议院议员;但最重要的是,教会控制了国家的大部分教育。西班牙不象西欧其他国家,没有完整的国家教育体系,因此,现存的学校大多数都在教会的管辖之下。此外,教会通过某些重要的报纸、劳工团体和各种世俗组织施加了很大的影响。正如在天主教组织起类似作用的其他国家里发生的情况一样,这股巨大的势力在西班牙引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教权运动。普遍地攻击教士和修女、内战期间大规模地破坏教会财产——这类现象在西班牙历史上决不是绝无仅有的。
1902年阿方索十三世登基时所要统治的西班牙就是如此。从1902年到1923年德里维拉独裁政府建立这段时间里,西班牙除多次发生罢工、兵变和暗杀外,还换了33次内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班牙保持中立,从而带来了相对的繁荣,但是,这种繁荣仅持续到大战结束;随着和平的到来,长期的不安和动乱又重新出现。这些不安和动乱在20世纪20年代因西班牙军队在摩洛哥惨败于里夫人之手而变得更为严重。由此产生的不满情绪为1923年9月普里莫·德里维拉将军的军事政变铺平了道路。
这位新“独裁者”崇拜墨索里尼,学他的样消灭残余的立宪政体、审查新闻报道和限制各大学。他还以这位“领袖”为榜样,建筑公路和举办国际展览。但是,这些仅仅是表面的东西,因为潜在的、传统的西班牙社会已因它的不公平现象和落伍过时而运转不灵。最后,普里莫·德里维拉失去了军队和国王的支持,不得不干1930年1月辞职。
随着这位独裁者的辞职,公众的不满情绪转而对准了国王本人。大萧条使形势变得更加不稳定,直到最后阿方索决定恢复宪法,于1931年4月举行国内选举。投票结果对现政权极为不利,共和党人获得了50个省会中46个省会的选票。公众舆论已很明显,阿方索象1789年以来他的四位前任一样,悄悄地离开了这个国家。
1931年4月14日,西班牙宣布成立共和国,随后举行了立宪会议即议会的选举。当这一立宪会议于7月召开时,其成员分成三大派:右派、中间派和左派。右派代表贵族、军队和教会的利益。它要求维护现状;如果改革证明是不可避免的,那么至少应朝着独裁主义的方向进行。中间派主要反映中下层阶级、知识分子和专业人员的观点。他们多半是共和党人,拥护起源于法国大革命的自由主义原则,其中包括反教权主义、个人自由和适度的社会改革。左派则由形形色色的社会党人、斯大林主义的共产党人、托洛茨基派的共产党人和工团主义者组成,工团主义者人数特别多,通常不愿意同其他党派一起工作。尽管这些左翼政党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意见分歧,但它们都一致认为需要进行制度上的根本改革,即社会、经济和政治上的改革。
在立宪会议中占绝大多数的中间派和左派联合采纳了很大程度上是自由主义的宪法。宪法宣布西班牙为“各种劳动者的民主共和国”,不论男女都有普选权,内阁对一院制的议会负责。此外,这一宪法还宣布,宗教信仰绝对自由,政教分离,教育世俗化和教会财产收归国有。
在这一新宪法下产生的第一任总理、能力出众的共和党人曼努埃尔·阿萨尼亚还得到了温和的社会党人的支持,他们迅速通过了种种法律来履行宪法的各项规定:废除政府给教会的津贴,明令取消修道院的某些等级,将农业工人每日的工资提高到通常的20美元以上,在给大地产所有人部分赔偿的情况下将少数大地产分配给农民,让数以百计的军官退役,准许加泰罗尼亚省自治。这些典型的中间路线的改革引起了右派和左派的反对。事实上,政府不得不动用武力来镇压何塞·圣胡尔霍将军在塞维利亚发动的军事暴动和工团主义者及无政府主义者在巴塞罗那和其他城市发动的起义。
随着1933年年底立宪会议的解散,第一次正规议会的选举选出了一个保守的多数派。随即进入了教土派议员复辟的“黑暗的”两年。加泰罗尼亚的自治被取消,有关教会和土地分配的许多法规不是被废除,就是没有得到实施。此外,武装抵抗突然爆发。尤其是在阿斯图里亚斯的矿工中间,最后只是因为动用了摩洛哥军队才将他们镇压下去。
为了替1936年2月的大选作准备,左派和中左派的各政党这时联合起来,组成了与刚刚在法国出现的人民阵线相类似的人民阵线。这一联盟赢得了勉强的胜利,阿萨尼亚组织了左派政党所支持但未参加的共和党新内阁、加泰罗尼亚的自治得到恢复,反教权措施与温和的社会改革一起也得到恢复。回想起来,共和党人强调反教权主义而不强调土地改革,那似乎是一个大错,因为土地改革是大多数西班牙人所接受的。这种政策使热情的天主教徒和中间阶层的许多人开始持敌对态度。同时,大萧条连同它所带来的普遍的失业一起增强了极端分子的实力,削弱了温和派政党的力量。为了控制因绝望而不顾一切的工人,社会党人只得不断地向极左派靠拢;中间阶层的许多人作出相应的反应。使自己与极右派结成同盟——因此;不断高涨的思想上的激情和政治生活的两极分化达到了使议会制政体变得日益脆弱的程度。
在这个时候;西班牙的右派分子在德国和意大利的纵容下,在弗朗内斯科·佛朗哥将军的领导下,举起了反革命的旗帜。1936年7月17日,摩洛哥军队发动叛乱。第二天,本土上的许多将军拿起了武器。叛军即自封的民族主义者迅速占领了西班牙南部和西部地区,这些地区在整个长期的斗争中一直是他们的主要基地。佛朗哥曾希望他能出其不意地迅速占领主要城市和要塞,从而控制全国。然而,斗争却拖延了近3年,其残酷程度使人联想起16世纪的宗教战争。
在叛乱的头几个星期中,忠于共和政府者失去了大约一半国土,之后,他们重整旗鼓,设法控制了中部地区的马德里、北部地区的巴斯克诸省和高度发达、拥有巴塞罗那和巴伦西亚这样的大城市的东部沿海地区。忠于共和政府者这时处于强有力的地位,因为在他们的背后有工业中心、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和拥有非常巨大的黄金储备的首都。然而,尽管有这些有利条件,忠于共和政府者最终还是被打败了,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未能从国外获得与民族主义者所得到的同样多的武器。
事态发生这样的转变似乎是有悖常理的,因为忠于共和政府者建立了这个国家的合法政府,他们不但有钱进口武器,而且有权利根据国际法去这样做。不过,英、法政府不允许向共和派政权出售武器。它们受到各自国家中有关内战的极不一致的舆论的约束,它们担心,武器无限制地流入相争斗的各党派手中会引起全欧洲的战争。因此,英国和法国率先提出不干涉协定,这一协定既为几个较小的国家所接受,也为德国、意大利和苏联所接受。
这一协定规定,签约国不应该向西班牙运送武器,然而,德国和意大利从一开始就违背了它们的誓约,苏联不久也这样做。意大利不仅向西班牙运送武器,而且向那里派遣正规部队,其人数随着战争的继续迅速增加。根据意大利的官方资料,在1936年12月到1937年4月的4个月中,墨索里尼向西班牙派遣了10万人,连同4万吨军需品和750门大炮。俄国与德国一样,虽没有派地面部队,却提供了各种军用物资,外加技术顾问和飞行员。忠于共和政府者还得到了国际纵队的援助,国际纵队干1936年11月为保卫马德里首次参加了战斗。它由自愿兵——绝大多数是英国、法国和美国的年轻的理想主义者——和来自意大利和德国的反法西斯主义的流亡者组成。大多数人入伍时并不是共产党人,但少数幸存下来的人多半确已加入共产党,这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他们的亲身经历,同时也由于他们政委的教导。20世纪30年代后期,西欧知识分子普遍地对西班牙共和国抱有强烈的同情心,支持这种同情心也许是国际纵队的主要意义。
外国的干涉从两个重要方面影响了这场内战:它无疑有利于民族主义者,是他们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它还有助于使民族主义者更接近法西斯主义、使共和党人更接近共产主义,而后一种趋势更为明显。开始时,无政府主义者和社会党人在共和派中占优势,整个内战期间,温和的社会党人担任了共和政府中的各种最重要的职务。但是,由于忠于共和政府者对苏联军用物资的依赖,共产党人变得越来越居支配地位,到1937年末时,苏联控制的国际纵队、苏联飞机和西班牙的共产党将领正领导着共和派军队,支配着它的政策。这不仅意味着共和派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