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587-石室秘录 >

第23节

587-石室秘录-第23节

小说: 587-石室秘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华君曰∶未传。 

卷四(御集)
清治法
属性:x论脉燥x 
天师曰∶清治者,不可用凉药,又不可用温补,乃改用清平之剂,故曰清治。此等病,必是肺气之 
燥。肺金之气一燥,即有意外之虞,若不急治,必变成肺痿、肺痈等症。盖燥极成火,自宜用凉药矣。此 
不可凉药者何?肺居上流,用凉药以寒肺,或药不能遽入于肺中,势必趋于脾胃,肺之热未除,而胃口反成 
虚寒之症,必致下泻,泻久而胃口无生气矣。胃既无生气,又何能生肺金而养肺气哉。故不若用清平 
之味,平补胃口,而上清肺金之气之为得也。方用元参三钱,麦冬五钱,桔梗一钱,天门冬一钱,甘草 
一钱,紫菀一钱,款冬花一钱,贝母一钱,苏子一钱,水煎服。(〔批〕清肺益气汤。)此方皆一派清平 
之品,而专入肺金之妙剂也。久服胃既不寒,而肺金得养,又何肺痿、肺痈之生哉。故人久咳不已,即当 
敬服此方,万勿惑于时师,而用偏寒之药也。 
张公曰∶清治法,方最妙,予不能赞一词,不留方。 

卷四(御集)
收治法
属性:x论久嗽久泻久汗x 
天师曰∶收治者,气散而收之也。如人病久嗽不已,久泻不已,久汗不已是也。久嗽省,人无不为 
邪之聚也,日日用发散之剂而不效者何?气散故耳。气散矣,而仍用散药,无怪乎经月而不效也。法当用 
收敛之药一二剂,便见成功。方用人参一钱,白芍三钱,酸枣仁二钱,北五味子一钱,麦冬五钱,苏子一 
钱,益智仁五分,白芥子一钱,水煎服。(〔批〕止嗽神丹。)一剂轻,二剂全愈。后服六味地黄丸,加 
麦冬三两,北五味子一两。服之不再发,否则不能保其不发也。盖久服散药,耗尽真阴,虽暂用收敛之 
药,一时奏功,而真阴既亏,腠理不密,一经风邪,最易感入,此必须之势也。服地黄丸,水足而肺金有 
养,腠理自密,又何患重感风邪哉。 
大泻之后,必多亡阴,亡阴既多则元阳亦脱。若不急为收止,则阴绝阳亡,可立而待,法当用止塞之 
品。或疑邪未尽去,如何止住其水,万一邪居中州,则腹心之患,不可 
不虑。其言则是,其理则非。吾言大泻者,乃纯是下清水,非言下利也。利无止法,岂泻水亦无止法 
乎。敌人患水泻者,急宜止遏。方用白术五钱,茯苓三钱,车前子一钱,北五味一钱,吴茱萸五分,酸枣 
仁一钱,水煎服。(〔批〕分水神丹)。此方止药少于补药,健脾去湿,水性分消,不收而自收也。 
若纯以粟壳以涩止之,而不分消其滔天之势,则阻滞一时,势必溃决,反生大害矣。 
大汗之病,阳气尽随汗而外越,若不急为止抑,则阳气立散,实时身死。法当以大补之剂煎饮,一线 
之气可留,而大汗可止。方用人参一两,或黄 二两代之,当归一两,北五味一钱,桑叶七片,急为煎 
服。此方即补血汤之变,妙在补气药多于补血,使气旺则血自生,血生汗可止。况方中加五味子以收汗, 
加桑叶以止汗,有不相得益彰者乎。倘以大汗之人,气必大喘,不可以参 重增其气,纯用补血之品, 
未为无见。然而,血不可骤生,气当急固,罔顾气,徒补血,未见功成。此似是而非,又不可不急辨之也。 
此收法宜知,医可不细加体认乎。 
张公曰∶俱论得畅而妙,吐泻无可再言。惟久嗽之法,吾意即宜以六味地黄汤,加麦冬、五味治之, 
似宜不必先用人参以救肺气之害也。然而天师用之,必有深意,他日再敬询之。 
(大汗症,多系阳脱,有用大剂参附汤者。李子永识。) 

卷四(御集)
散治法
属性:x论散郁x 
天师曰∶散治者,有邪而郁结胸中,以表散之药散之也。 
如人头疼身热,伤风咳嗽,或心事不爽,而郁气蕴于中怀,或怒气不舒,而怨愤留于胁下,倘以补药温 
之,则愈甚矣。方用柴胡一钱,白芍三钱,薄荷一钱,丹皮一钱,当归二钱,半夏一钱,白术一钱,枳 
壳三分,甘草一钱,水煎服。(〔批〕郁神丹。)此方纯治前症,投之一不效应如响,即逍遥散变之也。 
开郁行气。去湿利痰,无不兼治。散之中有补之法,得补益之利,受解散之功,真药壶之妙药,刀圭之神 
剂也。散之方无出其右,毋轻视之。 
张公曰∶固然散之法无出其右,予再言其加入之味。如头疼,加川芎一钱;目痛,加疾藜一钱,甘菊 
花一钱;鼻塞,加苏叶一钱;喉痛,加桔梗二钱;肩背痛,加枳壳二钱;两手痛,加桂枝一钱∶两胁痛,倍 
加柴胡、白芍;胸痛,加枳壳一钱;腹痛手不可按者,加大黄二钱;腹痛手按之不痛者,加肉桂一钱。此 
加减之得宜,人亦不可不知之也。 

卷四(御集)
软治法
属性:x论消痞块x 
天师曰∶软治者,病有坚劲而不肯轻易散者,当用软治。如人生块于胸中,积痞于腹内是也。法用药以 
软之。心中生块,此气血坚凝之故,法当用补血补气之中,少加软坚之味,则气血活而坚块自消。倘徒攻其 
块,而不知温补之药,则坚终不得消。方用人参一钱,当归一钱,白芍三钱,青盐一钱,熟地五钱,山茱萸 
二钱,麦冬三钱,北五味一钱,柴胡一钱,半夏一钱,附子一片,水煎服。(〔批〕软坚汤。)此方妙在 
纯用补药,止加青盐一味以软坚,若无意于坚者,久之而坚自软,柔能制刚之妙法也。 
痞块之坚,又不可以此法治之。盖坚在于腹中,若徒攻其坚,必致腹中不和,而损伤胃气。法当用和 
解之中,软以治之,则坚之性可缓,而坚之形可化,坚之气可溃,坚之血可消。否则,有形之物盘踞于 
中,无形之气必耗于外,日除坚而坚终不得去也。方用白术五两,茯苓三两,神曲二两,地粟粉八两, 
鳖甲一斤,醋炙,人参五钱,甘草一两,白芍三两,半夏一两,白芥子一两,萝卜子五钱,浓朴五钱,肉 
桂三钱,附子一钱,各为末,蜜为丸。每日临睡送下五钱,即以美物压之,(〔批〕消积化痞至神丹。)一 
料未有不全愈者。此方有神功,妙在用鳖甲为君,则无坚不入。尤妙用地粟粉,佐鳖甲以攻邪,又不耗散 
真气。其余各品,俱是健脾理正之药,则脾健而物自化。尤妙用肉桂、附子,冲锋突围而进,则鳖甲大军相 
继而入,勇不可当。又是仁者之师,贼虽强横,自不敢抵敌,望风披靡散走。又有诸军在后,斩杀无遗, 
剿抚并用,有不三月告捷者哉,此更软治之妙。倘不补正气,惟大黄、巴豆、两头尖、阿魏之类,直前攻 
坚,虽亦有得胜之时,然中州扫荡,田野萧然,终必仓空箱罄。民众匮乏之形。有数年不能培植者也。人 
乌可徒言攻坚哉。 
张公曰∶奇论不磨。如人身生块而不消者,乃气虚而痰滞也,法当补气,而不可全然消痰,痰愈消而 
气愈虚矣。方用人参一钱,白术五钱,薏仁五钱,茯苓三钱,黄 五钱,防风五分,白矾一钱,白芍三钱, 
陈皮五分,白芥子三钱,水煎服。(〔批〕消补兼施汤。)此方妙在补气多,而祛痰之药少,气足而痰自 
难留,况又有白芥子无痰不消,白矾无坚不入,况又有白芍以和肝木,不来克脾胃之土,而土益能转其生 
化之机,又得薏仁、茯苓,以分消其水湿之气,何身块之不消乎。 
瘰串之块,必须软治。方用柴胡一钱,白芍五钱,茯苓 
五钱,陈皮五分,半夏一钱,甘草一钱,连翘一钱,香附一钱,皮硝五分,屋上瓦葱干者三分,生者用 
一钱,水煎服。一剂动,二剂轻,三剂少愈,四剂全愈,神方也。人参,弱人加之一钱,不可多加。 

卷四(御集)
坚治法
属性:x论注夏x 
天师曰∶坚治者,怠惰不振,用坚药以坚其气,或坚其骨也。坚气者,如人夏月无阴,到三伏之 
时,全无气力,悠悠忽忽,惟思睡眠,一睡不足再睡,再睡不足,则懒于语言,或梦遗不已,或夜热不 
休者是也。此皆肾水泄于冬天,夏月阳胜,阴无以敌,所以如此。必须峻补其肾水,水足而骨髓充满, 
则骨始有力,而气不下陷矣。方用熟地一两,山茱萸四钱,北五味一钱,麦门冬三钱,白芍三钱,当归二 
钱,白术三钱,茯苓一钱,陈皮一钱,生枣仁二钱,芡实三钱,水煎服。方名软坚汤。得此方妙在纯是补 
阴,而全无坚治之法,然坚之意已寓于中矣。盖骨空则软,补其骨中之髓,则骨不坚而坚也。此方之妙, 
可以治以上之气软骨软,无不全愈,终不必再立坚骨之法也。 
此亦有凡小儿十岁以上,十岁以下,天癸水未至,亦有患前症者,岂皆冬不藏精之故耶?而非然也。 
盖小儿最不忌口,一见瓜果凉热之物,尽意饱啖;久则胃气弱矣,再则脾气坏矣,又肾气寒矣,遂至肾水 
耗去,亦如冬不藏精之症。方又不可全用前方,当以补胃补脾补肾三经为主,不可纯用补肾一经之味也。 
方用白术一钱,茯苓一钱,熟地三钱,北五味五分,麦冬一钱,当归一钱,白芍二钱,陈皮三分,山 
楂三粒,枳壳二分,人参五分。水煎服。(〔批〕健脾生水汤。)一剂立愈,不必再服也。此方脾肺肾 
俱为统治,而又平肝木,肝既得养,则心亦泰然。此五脏皆用补剂,而小儿纯阳,尤易奏功,不若大人 
之必须多服也,夏天小儿最宜服一二剂,再无注夏之病。此又坚治之一法,留心儿科者,幸察之。 
张公曰∶坚治法妙。 
华君曰∶君多小儿症治。 

卷四(御集)
抑治法
属性:x论肺火心火胃火肝火肾水x 
,天师曰∶抑治者,抑之使不旺也。或泻其肺中之火,或遏其心中之焰,或止其胃中之气,或平其肝 
木之盛是也。此四经最多火而最难治。肺经之火,散之则火愈甚,抑之反胜于散之矣。盖肺经之气实,则成 
顽金,顽金非火不炼,然而肺乃娇脏,终不可以炼法治之,故用抑之之法。方用山豆根一钱,百部一钱,青 
黛一钱,黄芩一钱,天花粉二钱,桑白皮一钱,水煎服。(〔批〕养肺汤。)此方专抑肺金之气。而又 
不伤气,则肺金有养,自然安宁。倘全以寒凉之药降之,则又不可。盖肺乃娇脏,可轻治而不可重施,以轻 
清下降之味少抑其火。则胃气不升,心火少敛,肺经 炼,必成完器,又何必用大散之药哉。 
心中之焰,非黄连不可遏,徒用黄连而不如泻木之品,则火虽暂泻而又旺。方用黄连一钱,柴胡 
一钱,白芍三钱,菖蒲一钱,半夏一钱治之。此方用泻肝之药多于泻心,母衰则子自弱,必然之理。设不 
用泻木之药,而纯用泻心之黄连,则黄连性燥,转动心火,此所以心肝必须同治也。 
胃中之气有余,必且久变为热。人以为我能食冷,乃气之有余也。我能消食,乃脾之健旺也。我能不 
畏天寒,此肾之有余也。谁知胃气之有余,本之肾水之不足,一遇风寒袭之,夏暑犯之,非变为消渴 
之症,必成为痿废之人。必须平日用大剂六味地黄丸吞服,自然气馁而火息,胃平而热除也。无知世人不 
信,自号曰强,不肯多服,又托言我不能吞丸药,下咽则吐,不听仁人之语,因循不服,及至火病,则 
日快与我用竹叶石膏汤,晚矣。吾今立一方为汤药,省其不可吞服丸药。方用元参三钱,熟地五钱,麦冬 
三钱,北五味 
一钱,山茱萸三钱,山药三钱,丹皮一钱,天花粉八分,水煎服。此方乃平胃火之圣药,妙在补肾补肺补 
肝,全不纯去平胃。中州安泰,岂有阻滞抑郁之理,自然挽输有路,搬运无虞,上不凌铄肺金,下不侵克 
脾土,旁不关害肝木。一方之中,众美备臻,又何患胃火之上腾哉。至于胃火既旺,或丸药原有艰难之道, 
世人不知,予并发明之。盖人之胃口,虽是胃土主事,其实必得肾水上滋,则水道有路,粮食搬运而无阻 
隔之虞。今胃火既盛,水仅可自救于肾宫,又安能上升于咽喉口舌之间,况丸药又是硬物,原非易得下喉, 
此所以不肯服,非天性不能服也。如反胃之病,食入反出,非明验欤。无肾水之人,无食以下喉,犹然吐 
出,盖胃中无肾水以润故耳。彼无肾水冲上,尚不能入于胃中,况又有胃火之盛,无肾水之润者,无怪乎 
到口难咽也。 
肝木之盛,抑之之法,必须和解。然和解之中而不用抑之之法,则火愈盛,木愈旺矣。方用白芍五钱, 
甘草一钱,炒栀子三钱,当归二钱,白芥子一钱,柴胡一钱,荆芥一钱,泽泻一钱,水煎服。(〔批〕散风 
汤。)此方用柴、荆以散肝木之气。 
更妙用白芍、栀子以清肝木之火,火去而木衰,此善于抑之也。 
张公曰∶抑治法,说得如此透辟,不刊之书,益信然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