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454-难经集注 >

第15节

454-难经集注-第15节

小说: 454-难经集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丁曰。十二经气穴三百六十五穴。皆以井为始。各有其终矣。 


卷之五
属性:六十四难曰。十变又言阴井木。阳井金。阴荥火。阳荥水。阴俞土。阳俞木。阴经金。阳经火。阴合水。阳合土。 
阴阳皆不同。其意何也。然。是刚柔之事也。阴井乙木。阳井庚金。阳井庚。庚者乙之刚也。阴井乙。乙者、庾之柔也。 
乙为木。故言阴井木也。庚为金。故言阳井金也。余皆仿此。 
丁曰。经言刚柔者。谓阴井木。阳井金。庚金为刚。乙木为柔。阴荥火。阳荥水。壬水为刚。丁火为柔。阴俞土。 
阳俞木。甲木为刚。己土为柔。阴经金。阳经火。丙火为刚。辛金为柔。阴合水。阳合土。戊土为刚。癸水为柔。 
杨曰。五脏皆为阴。阴井为木。荥为火。俞为土。经为金。合为水。六腑为阳。阳井为金。荥为水。俞为木。经为 
火。合为土。以阴井木配阳井金。是阴阳夫妇之义。故云乙为庚之柔。庚为乙之刚。余并如此也。虞曰。所克者为妻。 
谓孤阳不生。孤阴不长。故井荥亦名。夫妇刚柔相因而成也。 
六十五难曰。经言所出为井。所入为合。其法奈何。 
杨曰。奈何犹如何也。 
然。所出为井。井者东方春也。万物之始生。故言所出为井也。所入为合。合者、北方冬也。阳气入脏。故言所入 
为合也。 
丁曰。人之阳气。随四时而出入。故春气在井。夏在荥。秋在经。冬在合。其所取气穴。皆随四时而刺之也。 
杨曰。春夏主生养。故阳气在外。秋冬主收藏。故阳气在内。人亦法之。 
六十六难曰。经言肺之原。出于太渊。 
丁曰。在右手掌后。鱼际下。是脉之大会。故云肺之原。出于太渊。杨曰。穴在掌后是也。虞曰。针经言。五脏有 
俞无原。原与俞共一穴所出。难经又言。五脏有原所出。乃亦针经中俞穴也。两义皆通也。 
心之原。出于大陵。 
丁曰。在掌后两筋间陷中。此是心包络之原也。虞曰。在掌后两骨间。 
肝之原。出于太冲。 
虞曰。在足大指本节后二寸是。又曰。足大指本节后二寸或一寸半是也。 
脾之原出于太白。 
丁曰。在足内侧核骨下。 
肾之原。出于太溪。 
丁曰。在足内踝后跟骨间是也。 
少阴之原。出于兑骨。 
丁曰。神门穴是也。此是真心之脉也。杨曰。此皆五脏俞也。所以五脏皆以俞为原。少阴真心脉也。亦有原在掌后 
兑骨端陷者中。一名神门。一名中都。前云心之原出于大陵者。是心胞络脉也。凡云心病者。皆在心包络脉矣。真心不 
病。故无俞。今有原者。外经之病。不治五内也。 
胆之原出于丘墟。 
丁曰。在足外踝下微前是也。杨曰。足内踝后微前也。 
胃之原。出于冲阳。 
丁曰。在足跗上五寸骨间动脉是也。 
三焦之原。出于阳池。 
丁曰。在手小指次指本节后陷中是也。杨曰。手表腕上也。 
膀胱之原。出于京骨。 
丁杨曰。在足外侧大骨下赤白肉际。 
大肠之原出于合谷。 
丁曰。在大指次指间虎口内。杨曰。手大指岐骨间。 
小肠之原出于腕骨。 
丁曰。在小指腕骨内。杨曰。在手腕陷中。指腕者。误也。虞曰。以上十二经。皆配之五行。其五行行胜之年。于 
王前先泻其原。不足之年。先补其原。即此原也。 
十二经皆以俞为原者。何也。然。五脏俞者。三焦之所行。气之所留止也。三焦所行之俞为原者。何也。然脐下肾 
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曰原。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原者、 
三焦之尊号也。故所止辄为原。五脏六腑之有病者。取其原也。 
杨曰。齐下肾间动气者。丹田也。丹田者、人之根本也。精神之所藏。五气之根元。太子之腑也。男子以藏精女子 
主月水。以生养子息。合和阴阳之门户也。在齐下三寸。方圆四寸。附着脊脉两肾之根。其中央黄。左青。右白。上赤。 
下黑。三寸法三才。四寸法四时。五色法五行。两肾之间。名曰大海。一名溺水。中有神龟。呼吸元气流行。则为风雨。 
通气四肢。无所不至也。肾者、分为日月之精。虚无之气。人之根本也。齐者、人之命也。分为一名太中极。一名太 。 
一名昆仑。一名持枢。一名五城。五城有真人。即五帝也。五城之外有八使者。即八卦神也。八使者。并太一为九卿。 
八卦之外有十二楼。楼有十二子也。并三焦神为二十七大夫。又并四肢神为八十一元士。齐中央名太一君之侯王。王天 
大将军。特进侯。主人身中万二千神也。郊在头上脑户中。庙在项后顶上。社在脾左端。稷在大肠穷。风伯在八门。八 
门在齐旁。雨师在小肠穷。四渎云气在昆仑。弱水在胞中。所以备言此者。欲明肾为人生之本焉。故知丹田者。性命之 
本也。道士思神。比邱坐禅。皆行心气于脐下者。良为此也。故云原者。三焦之尊号也。三焦合气于肾故也。虞曰。在 
天则三元五运相因而成。在人则三焦五脏相因而成也。素问曰。其气三。其生五。此之谓也。启玄子曰。人之所存。秉 
五行之运用。征其本始。从三气以生成。此则天地之原气也。故五脏六腑有病皆取其原也。丁曰。三焦者、是十二经根 
本。是生气之原也。为臣使之官。宣行荣卫。所以在阳经辄有其原也。 

卷之五
井荥俞经合图
属性:(此图明其经络始终五脏六腑之原。) 
手厥阴心包络之经。起于中冲穴。在手中指之端。去爪甲角如韭叶是也。终于天池穴。在腋下乳后一寸。着胁肋间 
是也。 
r图pt40a17。bmpr 
手太阴肺之经。起于少商穴。在手大指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是也。终于中府穴。在云门下一寸乳上三肋间是也。 
r图pt40a18。bmpr 
手阳明大肠之经起于商阳穴。在手大指次指之侧。去爪甲角如韭叶是也。终于迎香穴。在鼻孔旁禾 上是也。 
r图pt40a19。bmpr 
手太阳小肠之经。起于少泽穴。在手小指之端。去爪甲下一分是也。终于听宫穴。在耳内珠子上是也。 
r图pt40a20。bmpr 
手少阳三焦之经。起于关冲穴。在手小指次指之侧。去爪甲角如韭叶是也。终于耳门穴。在耳前起肉缺者是也。 
r图pt40a21。bmpr 
手少阴真心之经。起于少冲穴。在手小指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是也。终于极泉穴。在腋下筋间动脉是也。 
r图pt40a22。bmpr 
灵枢经曰。少阴独无俞者不病乎。言外经病而脏不病也。是治外不治内也。故少阴真心应君火之位。故不治内而治外也。 
足厥阴肝之经。起于大敦穴。在足大指之端。去爪甲角如韭叶是也。终于期门穴。在不容旁一寸五分二肋端是也。 
r图pt40a23。bmpr 
足阳明胃之经。起于厉兑穴。在足大指次指之端。去爪甲角如韭叶是也。终于头维穴。在面五行额角发际本神旁一 
寸五分是也。 
r图pt40a24。bmpr 
足太阳膀胱之经。起于睛明穴。在目内 泪孔边是也。终于至阴穴。在足小指外侧去爪甲角如韭叶是也。 
r图pt40a25。bmpr 
足少阴肾之经。起于涌泉穴。在足心陷中。屈足卷指宛宛中是也。终于俞府穴。在璇玑旁二寸巨骨下是也。 
r图pt40a26。bmpr 
足少阳胆之经。起于窍阴穴。在足小指次指之端。去爪甲角如韭叶是也。终于瞳子 穴。在目外 五分是也。 
r图pt40a27。bmpr 
足太阴脾之经。起于隐白穴。在足大指内侧之间。去爪甲角如韭叶是也。终于大包穴。在渊腋下三寸九肋间是也。 
r图pt40a28。bmpr 
六十七难曰。五脏募皆在阴。而俞在阳者。何谓也。然。阴病行阳。阳病行阴。放令募在阴。俞在阳。 
丁曰。人背为阳。腹为阴。是言五脏俞皆在阳者。背俞也。故肺俞二穴。在第三椎下两旁。相去同身寸之一寸五分 
是也。心俞二穴。在第五椎下两旁、相去同身寸之一寸五分是也。肝俞二穴。在第九椎下两旁。相去同身寸之一寸五分 
是也。脾俞二穴。在第十一椎下两旁。相去同身寸之一寸五分是也。肾俞二穴。在第十四椎下两旁。相去同身寸之一寸 
五分是也。肺之募。中府二穴。在云门下一寸乳上三肋间是也。心之募。巨阙一穴。在鸠尾下一寸是也。脾之募。章门 
二穴。在季胁下直齐是也。肝之募。期门二穴。在不容两旁一寸五分是也。肾之募。京门二穴。在腰中季胁本是也。杨 
曰。腹为阴。五脏之募皆在腹。故云募皆在阴。背为阳。五脏之俞皆在背。故云俞皆在阳。五内有病。则出行于阳。阳 
俞在背也。外体有病。则入行于阴。阴募在腹也。故针法云。从阳引阴。从阴引阳。此之谓也。 
六十八难曰。五脏六腑。各有井荥俞经合。皆何所主。然。经言所出为井。所流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应 
为合。井主心下满。 
吕曰。井者木。木者肝。肝主满也。虞曰。井法木以应肝脾。位在心下。今邪在肝。肝乘脾。故心下满。今治之于 
井。不令木乘土也。 
荥主身热。 
吕曰。荥者火。火者心。心主身热也。虞曰。荥为火以法心。肺属金。外主皮毛。今心火灼于肺金。故身热。谓邪 
在心也。故治之于荥。不令火乘金。则身热必愈也。 
俞主体重节痛。 
吕曰。俞者土。土者脾。脾主体重也。虞曰。俞者。法土应脾。今邪在土。土必刑水。水者肾。肾主骨。故病则节 
痛。邪在土。土自病则体重。宜治于俞穴。 
经主喘咳寒热。 
吕曰。经者金。金主肺。肺主寒热也。虞曰。经法金应肺。今邪在经。则肺为病。得寒则咳。得热则喘。今邪在金。 
金必刑木。木者肝。肝在志为怒。怒则气逆乘肺。故喘。何以然。谓肝之支别。从肝别贯膈上注肺。脉要精微论曰。血 
在胁下。令人喘逆。此之谓也。治之于经。则金不刑于木矣。 
合主逆气而泄。 
吕曰。合者水。水主肾。肾主泄也。虞曰。合法水应肾。肾气不足。伤于冲脉。则气逆而里急。肾主开窍于二阴。 
肾气不禁。故泄注。邪在水。水必乘火。火者心。法不受病。肝木为心火之母。为肾水之子,一忧母受邪。二忧子被刑。 
肝在志为怒。忧则怒。怒则气逆。故也。此五行更相乘克。故病有异同。今治之于合。不令。水乘火。则肝木不忧。故 
气逆止。邪不在肾。则无注泄。以上井荥俞经合。法五行应五脏。邪凑其中。故主病如是。善诊者审而行之。则知自病。 
或相乘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此五脏六腑。其井荥俞经合所主病也。 
丁曰。此是五脏井荥俞经合也。经言井主心下满者为肝病。即逆满。当取其诸井以主其心下满也。荥主身热者。荥 
者、火也。故身热。当取其诸荥以主其热也。俞主体重节痛。俞者、土也。故令体重节痛。当取其诸俞以主其体重节痛 
也。经主喘咳寒热。经者、金也。故喘咳而发寒热。当取其诸经以主其喘咳寒热也。合主逆气而泄。合为水。水主泄。 
当取其诸合以主逆气而泄也。虞曰。以上井荥俞经合之生病。各根据其时而调治之。谓四时之邪。各凑荥俞中留止也。 

卷之五
用针补泻第十三(凡十三首)
属性:六十九难曰。经言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不实不虚。以经取之。何谓也。然。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当先补之。 
然后泻之。不实不虚。以经取之者。是正经自生病。不中他邪也。当自取其经。故言以经取之。 
丁曰。此经先立井荥俞经合配象五行。即以十二经中各有子母。递相生养。然后言用针补泻之法也。假令足厥阴肝 
之络中虚。即补其足厥阴经合。是母也。实即泻足厥阴经荥。是子也。如无他邪。即当自取其经。故言以经取之也。杨 
曰。春得肾脉为虚邪。是肾虚不能传气于肝。故补肾。肾有病则传之于肝。肝为肾子。故曰补其母也。春得心脉为实邪。 
是心气盛实。逆来乘肝。故泻心。心平则肝气通。肝为心母。故曰泻其子也。不实不虚。是诸脏不相乘也。春得弦多及 
但弦者。皆是肝脏自病也。则自于足厥阴少阳之经而补泻焉。当经有金木水火土。随时而取之也。 
七十难曰。经言春夏刺浅。秋冬刺深者。何谓也。然。春夏者。阳气在上。人气亦在上。故当浅取之。秋冬者。阳 
气在下。人气亦在下。故当深取之。 
丁曰。春夏刺浅。秋冬刺深者。经言春夏剌井荥。从肌肉浅薄之处。秋冬刺经合。从肌肉深浓之处。此是因时随所 
在刺之也。杨曰。经言春气在毫毛。夏气在皮肤。秋气在分肉。冬气在筋骨。此四时之气也。其四时受病。亦各随正气 
之深浅。故用针者治病。各根据四时气之深浅而取之也。 
春夏各致一阴。秋冬各致一阳者。何谓也。然。春夏温必致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