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610-幼科释谜 >

第9节

610-幼科释谜-第9节

小说: 610-幼科释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国中便觉痰嗽气喘。小水不通。正属肺肾所主。先服解表散。次投三白散。凡得此病。非一朝夕之故。不可求速 
效。以致虚脱。如愈后。再感外风。满面虚浮。用排风散和解。仍服救脾汤剂。免致反复。刘氏曰。治肿非易。补养尤 
难。忌食物切须详审。有久不消者。下浚川丸即效。 
史演山曰。肿胀二症。此由虚中有积。久患失治。日渐传变。症候多端。随轻重。察盛衰。审表里以主治。先固其 
本。后治其标。斯无患矣。受湿肿。食毒瓦斯肿。伤寒虚气入腹肿。泻痢虚气入腹肿。此四种所患病不相同。皆由虚得之。 
受湿。谓脾胃受湿冷。久不克化。气浮。四肢头面皆肿。食毒瓦斯肿。由脾胃伤冷积。毒瓦斯停留胃脘。致气入腹。蛊胀肿 
急。伤寒由下之太早。乘虚入腹作肿。泻痢久。脾气亦虚。是以致肿。以上宜平调胃气。补脏充实。方可去肿。先服 
四味理中汤减半干姜加白术、桑皮。伤寒虚肿。加枳实。作喘加淡豉。泻痢虚胀。宜正气调胃。胃气既壮。救生丹利之。 
肿即退。再用观音散调补脏腑。即平复矣。 
王履曰。气虚肿。亦名气蛊。血虚肿。亦名血蛊。小儿所患肿胀一门。最为要急。前人少有究竟。然肿胀之作。皆 
由荣卫不顺。脏腑怯弱。壅滞三焦。流注百脉。表里俱虚。邪正相乱。以致四肢浮盛。肚腹膨满。多由食毒得之。饮食 
得之。症伤得之。饥饱得之。积久不化。故成斯病。病由虚得。或妄乱通下。因虚致虚。根不得去。疾加益甚。是谓坏 
症危症。先投荣卫饮子。次服分气饮子以散滞。斯病去矣。 
叶桂曰。夏季湿热郁蒸。脾胃气弱。水谷之气不运。湿着内蕴为热。渐至浮肿腹胀。小水不利。治之非法。水湿久 
积。逆行犯肺。必生咳嗽喘促。甚则坐不得卧。俯不能仰。危期速矣。大凡喘必生胀。胀必生喘。方书以先喘后胀者治 
在肺。先胀后喘者治在脾。亦定论也。金匮有风水、皮水、石水、正水、黄汗。以分表里之治。河间有三焦分消。子和 
有磨积逐水。皆有奥义。学人不可不潜心体认。难以概述。阅近代世俗论水湿喘胀之症。以内经开鬼门取汗为表治。分 
利小便洁净府为里治。经旨病能篇。谓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以健脾燥湿为稳治。治之不效。技穷束手矣。不知凡病皆 
本乎阴阳。通表利小便。乃宣经气利腑气。是阳病治法。暖水脏。温脾肾。补后方以驱水。是阴病治法。治肺以轻开上。 
治脾必佐温通。若阴阳表里乖违。脏真日漓。阴阳不运。亦必作胀。治以通阳。乃可奏绩。如局方禹余粮丸。甚至三焦 
交阻。必用分消。肠胃窒塞。必用下夺。然不得与伤寒实热同例。擅投硝、黄、枳、朴。扰动阴血。若太阴脾脏饮湿阻 
气。温之补之不应。欲用下法。少少甘遂为丸可也。其治实症。选用方法。备采葶苈大枣汤、牡蛎泽泻散、甘遂半夏汤、 
子和桂苓汤、中满分消饮、五子五皮汤、茯苓防己汤、小青龙汤、木防己汤、泻白散、五苓散、控涎丹、禹功丸、大顺 
散、越婢汤。徐姓小儿。单胀数月。服肥儿丸、万安丸、磨积丹、绿矾丸、鸡肫药。俱不效。余谓气分不效。宜治血络。 
所谓络瘀则胀也。用归须、桃仁、延胡、山甲、蜣螂、 虫、灵脂、山楂之类为丸。十日全愈。 

卷三
腹痛腹胀
属性:腹痛腹胀。病属中宫。脏气相击。邪正交攻。挟寒挟热。症见不同。曰食曰积。壅滞于胸。有虚有实。其故难穷。 
二病之因。各以类从。先详腹痛。势若攻中。脾虚气冷。胃虚呕HT 。虚热面黄。实热面红。食积便臭。蛊积沫 。肝 
木乘脾。两胁恫恫。寒水侮土。泻利重重。脾气下陷。重坠如钟。脾来克肾。少腹如舂。盘肠内吊。腰曲犹弓。啼干唇 
黑。由于肝风。 
亦有锁肚。硬如石HT 。撮口面青。初生屯蒙。此二症者。患之实凶。以上种种。务通其中。次详腹胀。痞气填衷。 
闷乱喘满。下则倥侗。不喘虚痞。误下疲癃。土虚及肺。金气销熔。目胞腮肿。内及喉咙。或缘病后。脉细朦胧。或缘 
痰食。膈满肚壅。(叶平声)或缘热结。壮热若烘。或缘寒积。肢冷涎之。丁奚哺露。无辜病丛。头小腹大。黄瘦其躬。 
乃 
胀之重。病气日充。审其根原。毋俾病隆。为补为泻。当可病松。莫作等闲。用拯幼童。 

卷三腹痛腹胀
腹痛原由症治
属性:钱乙曰。小儿积痛、食痛、虚痛、虫痛。大同小异。惟虫痛当口淡而沫自出。治之随其症用药。虫与痫相似。小儿 
本怯。故胃虚冷。则虫动而心痛。与痫略相似。但目不斜。手不搐也。宜安虫散。又有胃受极寒极热。亦令虫病。或微 
痛。或不痛。遽然吐虫。法当安虫为主。若因治虫。反伤胃气。固不可。因寒而动者。理中汤加乌梅、川椒。因热而动 
者。五苓散加乌梅。 
曾氏曰。虫痛。小儿多有之。其症心腹痛。叫哭。倒身扑手。呕吐清水涎沫。面青黄。时作时止。口唇紫黑色者。 
是蛔厥也。宜安虫散、安虫丸。 
谭殊圣曰。小儿腹痛。多因邪正交攻。与脏气相击而作。桔梗枳壳汤加青皮、陈皮、木香、当归为妙。挟热而痛。 
必面赤壮热。四肢烦。手足心热。四顺清凉饮加青皮、枳壳。挟冷而痛者。必面色或白或青。手足冷。七气汤加桂。调 
苏合丸。冷甚变症。则面黯。唇口俱黑。爪甲皆青矣。若内吊痛。则钩藤散。其余则芍药甘草汤。皆要药也。 

卷三腹痛腹胀
盘肠内吊痛
属性:娄全善曰。曲腰干哭无泪者。为盘肠内吊痛。面 白。不思食。为胃冷痛。面赤唇焦便黄。为热痛。面黄白。大便 
酸臭。为积痛。口痰而沫自出。为虫痛。然皆不如内吊之甚也。 
吴绶曰。小儿腹痛。曲腰干啼。面青白。唇黑肢冷。大便色青不实。名盘肠内吊痛。急煎葱汤淋洗其腹。揉葱白熨 
脐腹间。良久。尿自出。其痛立止。续用乳香散。 

卷三腹痛腹胀
锁肚痛
属性:曾氏曰。有锁肚痛者。婴儿一月后。忽乳不下咽。肚硬如石。赤如朱。撮口而哭。面青唇黑。手足口气俱冷是也。 
始因断脐带不紧。为冷风所乘。症甚危急。以白芍药汤、乌梅散投之。久则难治。更参考脐风症。 

卷三腹痛腹胀
腹胀原由症治
属性:钱乙曰。腹胀由脾胃气虚攻作也。实者。闷乱喘满。可下之。用紫霜丸。不喘者。虚也。不可下。误下则脾虚。气 
上附肺而行。肺与脾子母皆虚。肺主目胞腮之类。脾主四肢。母气虚甚。即目胞腮肿。四肢黄色。宜塌气丸渐消之。未 
愈。渐加丸数。不可以丁香、木香、橘皮、豆蔻大温散药治之。何以然。脾虚气未出。故虽腹胀而不喘。可以温散药治 
之。使上下分消其气。则愈。若气已出。附肺而行。即脾胃内弱。每生虚气。入于四肢面目矣。小儿易为虚实。脾虚则 
不受寒温。服寒则生冷。服温则生热。当识此勿误也。胃久虚热。多生疸病。或引饮不止。脾虚不能胜肾。随肺气上行 
于四肢面目。肿若水状。肾气漫淫于肺。即大喘也。宜塌气丸。病愈。面未红者。虚衰未复故也。治小儿虚腹胀。先服 
塌气丸。不愈。腹中有食积结粪。小便黄。时微喘。脉伏而实。时饮水。能食者下之。盖脾初虚而后有积。所治宜先补 
脾。然后下之。后又补脾。即愈也。不可补肺。恐生虚喘。 
张云岐曰。小儿热结于内。腹胀壮热。大便赤黄。躁闷烦乱者。宜用泻青丸。 

卷三腹痛腹胀
腹胀有虚实
属性:张元素曰。凡久病吐泻后。虚则脉微细。若色淡黄。目胞腮虚肿。手足冷。先塌气丸。后异功散、和中丸、益黄散、 
四君之类。用诸温药养其气。实则脉洪实。不因吐泻痢下后。腹胀而喘急闷乱。更有热有痰有食而腹胀者。白饼子、大 
黄丸、解毒丸下之。兼须认二便。如都不通。先利小便。 
李杲曰。大约寒胀多。热胀少。皆主于脾。 
庞安常曰。东垣治胀。不犯上下二焦。用素问中满者泻之于内之法。实者分气消积。虚者升阳滋血。治者当师其意 
而活用之。不可排击。宜中满分消丸、消痞丸、丹腹胀方、升阳滋血汤。 

卷三
痞结积癖
属性:痞义为闭。结则实哉。始由痰饮。热蕴如煨。专留腹胁。似盆似杯。营卫气塞。不能往来。非心下痞。易于宣开。 
故时胀满。按则哭哀。饮食减少。寒热相催。原其所由。脾脏虚羸。久必土败。变难预推。当须养正。勿但结摧。然痞 
虽结。未成硬胚。积且致癖。坚实难锤。积因乳哺。节度多乖。腻滞 
生冷。停聚难裁。风寒外袭。湿热中怀。老痰坚结。或系血 。皆能成积。腹内为灾。始同鸡卵。逐渐如胎。腹胀且痛。 
足冷面灰。亦由脾病。虚实兼该。实则宜攻。虚则宜培。未可概论。未可狐猜。汉东王氏。论积最佳。可治不治。分辨 
无差。虚中 
之积。症更难谐。因惊伤食。吐泻与偕。其脾愈弱。其病难排。取转不着。积反隐埋。惊疳之候。最易根 。婴儿乳积。 
面色莓苔。口疮吐 。腹中块 。皆由乳后。偏卧不回。乳滞胁下。结块而 。 癖一症。更属奇 
。蕴结在腹。成块如梅。时常叫痛。骨瘦如柴。左胁下痛。 气为媒。右胁下痛。癖气相偎。俗名龟痨。左右胁叉。 
此亦脾病。冷气沉霾。致成是疾。寒热侵骸。至于伤暑。秋必病 。寒热来往。脾胃气衰。血膜包水。疟癖如蛙。古人 
成法。可摩可楷。详核方治。慎保婴孩。 

卷三痞结积癖
痞结原由症治
属性:薛己曰。痞结既久。饮食减少。脾气必虚。久而不愈。必先以固胃气为主。使养正则积自除。若欲直攻其结。不惟 
不能善消。抑亦损其脾土。脾土既亏。必变症百出。当详参各类以治之。 
陈藏器曰。痞者塞也。热气蕴于胸膈之间。留饮聚于腹胁之内。于是营卫不能流行。脏腑不能宣通。由胀满而致痞 
结。势使然耳。此热实之症也。时或发为壮热。宜圣惠破结散。此方治小儿痞结。虽服汤药时。暂得利。而滞实不消。 
心下坚胀。按之即哭。内有伏热并成。宜利大便。破结散气。 

卷三痞结积癖
积癖原由症治
属性:李仲南曰。积症有伤乳伤食而身体热者。惟肚热为甚耳。夜间有热者。伤积之明验也。 
钱乙曰。小儿病癖。由乳食不消。伏在腹中。乍凉乍热。饮水不止。或喘而嗽。与潮食相类。若不早治。必成痨疳。 
寒热饮水。胁下有形硬痛。法当用药渐消渐磨之。以其有症癖。故令儿不食。脾胃虚而发热。故 
引饮也。 
曾氏曰。婴孩积症。皆乳哺不节。过餐生冷坚硬之物。脾胃不能克化。积停中脘。外为风寒所袭。或夜卧失盖。致 
头疼面黄身热。眼胞微肿。腹痛膨胀。足冷肚热。喜睡神昏。饮食不思。或呕或哕。口噫酸气。大便 臭。此为陈积所 
伤。如觉一二日。先用百伤饮发表。次当归散荡动积滞。方下乌犀丸、六圣丸。重与宽利。后用匀气散调补。 
陈无择曰。小儿五积。为脏气不行。蓄积一处不动。故曰积。如伏梁息贲奔豚痞气肥气是也。六聚。谓六腑之气留 
聚也。腑属阳。阳气流转不停。故其聚不定一处。发而腹痛。积聚之候。皆面黄瘦劣。HT 不生肌肉。发立。或肌体 
浮肿。腹急多困。多为水气。凡虚中有积者。因伤食而泻。又吐。如此渐处。其病未瘥。故曰虚积也。又虚中之积。有 
积而频频取转。却取转不着。致其积尚伏。故亦曰虚中积。若惊积取下。则屎青。食积。屎成块子。凡疳中虚积者。因 
疳病转泻。虚而疳不退。故虚中尔。所取下粪里白色也。 
龚信曰。癖块者。僻于两胁。痞结者。痞于中脘。皆乳哺失节。饮食停滞。邪气相搏而成也。 

卷三痞结积癖
诸积分辨
属性:王肯堂曰。乳积者。其候但是吐下乳来。有酸臭气。因啼叫未已。遽与乳吃。停滞不化而得。兼面青黄。发热作渴。 
多睡口疮。渐渐黄瘦。腹内结块不散。茅先生用丁香散开胃后。用牛黄丸取下乳积。后用匀气散。常服健脾散。即愈。 
食积者。肚硬而热。或泻或呕。因饮食过饱。饱后即睡而得。茅先生用牛黄丸取积。后用匀气散调理。常服万灵丸即 
愈。气积者。面色黄白。不进食。腹痛啼叫。利如蟹渤。此因营卫不和。日久而得。茅先生用万灵丸、匀气散、醒脾散 
相夹调理。惊积者。时时泄清水如米泔。是受伤而复有积。烦闷啾唧。常以生嗔。先解散。用百解散。后理积。乌犀丸、 
三棱散、醒脾散。宁惊化积。壮气和胃。仍节冷乳。自愈。热积者。大便不通。风毒疮疖。喉闭 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