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232-内外伤辨 >

第6节

232-内外伤辨-第6节

小说: 232-内外伤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独阳不生,独阴不长。天之用在于地下,则万物生长矣;地之用在于天上,则万物收藏矣。此乃天地交而 
万物通也,此天地相根之道也。故阳火之根本于地下,阴水之源本于天上,故曰水出高源。故人五脏主 
有形之物,物者阴也,阴者水也,右三部脉主之,偏见于寸口,食塞其上,是绝五脏之源,源绝则水不下 
流,两尺竭绝,此其理也,何疑之有? 

卷下
重明木郁则达之之理
属性:或曰∶食盛填塞于胸中,胸中为之窒塞也,令吐以去其所伤之物,物去则安。胸中者,太阴肺之分野; 
木郁者,遏于厥阴肝木于下,故以吐伸之,以舒畅阳和风木之气也,此吐乃泻出太阴之塞。何谓木郁?请闻 
其说。答曰∶此大神灵之间,非演说大道,不能及于此。 
天地之间,六合之内,惟水与火耳!火者阳也,升浮之象也,在天为体,在地为用;水者阴 
也,降沉之象也,在地为体,在天为殒杀收藏之用 
也。其气上下交,则以成八卦矣。以医书言之,则是升浮降沉,温凉寒热四时也,以应八卦。若天火 
在上,地水在下,则是天地不交,阴阳不相辅也,是万物之道,大《易》之理绝灭矣,故经言独阳不生, 
独阴不长,天地阴阳何交会矣?故曰阳本根于阴,阴本根于阳,若不明根源,是不明道。故六阳之气生 
于地,则曰阳本根于阴。以人身言之,是六腑之气,生发长散于胃土之中也。既阳气鼓舞万象有形质之物 
于天,为浮散者也;物极必反,阳极变阴,既六阳升浮之力在天,其力尽,是阳道终矣,所以鼓舞六 
阴有形之阴水在天,在外也。上六无位,必归于下,此老阳变阴之象也,是五脏之源在于天者也。 
天者,人之肺以应之,故曰阴本源于阳,水出高源者是也。人之五脏,其源在肺,肺者背也,背在天也, 
故足太阳膀胱寒生长,其源在申,故阴寒自此而降,以成秋收气寒之渐也。降至于地下,以成冬藏, 
伏诸六阳在九泉之下者也。故五脏之气生于天,以人身,是五脏之气,收降藏沉之源出于肺气之 
上,其流下行,既阴气下行沉坠,万化有形质之物皆收藏于地,为降沉者也;物极必反,阴极变阳,既六 
阴降沉之力在地,其力既尽,是阴道终矣,是老阴变阳,乃初九无位,是一岁四时之气,终而复 
始,为上下者也,莫知其纪,如环无端。 
且太阴者,肺金收降之气,当居下体,今反在于上,抑遏厥阴风木反居于下,是不得上升也,故曰 
木郁,故令其吐出窒塞有形土化之物,使太阴秋肺收于下体,复其本以衰之,始上升手足厥阴之木,元 
气以伸,其舒畅上升之志得其所矣。又况金能克木,以吐伐之,则金衰矣。金者,其道当降,是塞因塞 
用,归其本矣。居于上则遏其木,故以吐伸之,乃泻金以助木也。遍考《内经》中所说木郁则达之之义, 
止是食伤太阴有形之物,窒塞于胸中,克制厥阴木气伏潜于下,不得舒伸于上,止此耳,别无异说,以六 
淫有余运气中论之。仲景《伤寒论》云∶懊 烦躁不得眠,不经汗下,谓之实烦,瓜蒂散主之;曾经妄 
汗、妄吐、妄下,谓之虚烦者,栀子豉汤主之。 
老夫欲令医者治阴阳之证,补泻不至错误,病家虽不知医,明晓所得之病,当补当泻之法,将《黄帝针 
经》第二卷第五篇说形气有余不足当补当泻之理,录之于前,予自注者附之。 
“黄帝曰∶形气之逆顺奈何?岐伯答曰∶形气不足,病气有余,是邪胜也,急当泻之;形气有余, 
病气不足,急当补之。形气不足,病气不足,此阴阳气俱不足也,不可刺之;刺之则重不足,重不足则 
阴阳俱竭,血气皆尽,五脏空虚,筋骨髓枯,老者绝灭,壮者不复矣。形气有余,病气有余,此谓阴阳俱有余也, 
急泻其邪,调其虚实。故曰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此之谓也。 
“故曰∶刺不知逆顺,真邪相搏,满者补之,则阴阳四溢,肠胃充廓,肝肺内 ,阴阳相错;虚而泻 
之,则经脉空虚,血气枯竭,肠胃HT 辟,皮肤薄着,毛腠夭焦,予之死期。故曰∶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 
与阳;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形与气,使神内藏。 
故曰∶上工平气,中工乱脉,下工绝气危生。故曰∶下工不可不慎也,必审五脏变化之病,五脉之 
应,经络之实虚,皮肤之柔粗,而后取之也。” 
圣人垂慈之心已详矣,不合立言。老夫诚恐市 
井庄农山野间人,不知文理,故以俚语开解之云。但病来潮作之时,病气精神增添者,是为病气有余,乃 
邪气胜也,急泻之,以寒凉酸苦之剂;若病来潮作之时,神气困弱者,为病气不足,乃真气不足也,急补 
之,以辛甘温热之剂。不问形气有余并形气不足,只取病气有余不足也,不足者补之,有余者泻之。假令病 
气有余者,当急泻之,以寒凉之剂,为邪气胜也;病气不足者,急当补之,以辛甘温热之剂,此真气不足也。 
夫形气者,气,谓口鼻中气息也;形,谓皮肤筋骨血脉也。形胜者为有余,消瘦者为不足。其气者, 
审口鼻中气,劳役如故,为气有余也;若喘息气促气短,或不足以息者,为不足也。故曰形气也,乃人之 
身形中气血也,当补当泻,全不在于此,只在病势潮作之时,病气增加者,是邪气胜也,急当泻之;如潮 
作之时,精神困弱,语言无力,及懒语者,是真气不足也,急当补之。若病患形气不足,病来潮作之时, 
病气亦不足,此乃阴阳俱不足也。禁用针;宜补之以甘药,不可以尽剂;不灸弗已,脐下一寸五分气海穴是也。 
凡用药,若不本四时,以顺为逆。四时者,是春升、夏浮、秋降、冬沉,乃天地之升浮化降沉,化 
者,脾土中造化也,是为四时之宜也。但宜补之以辛甘温热之剂,及味之薄者,诸风药是也,此助春夏之升 
浮者也,此便是泻秋收冬藏之药也,在人之身,乃肝心也;但言泻之以酸苦寒凉之剂,并淡味渗泄之 
药,此助秋冬之降沉者也,在人之身,是肺肾也。用药者,宜用此法度,慎毋忽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