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笔花医镜 >

第4节

-笔花医镜-第4节

小说: -笔花医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干姜 熟附子(各三钱) 
水煎服。 
x导赤散x 治热闭小便不通。 
麦冬(三钱) 木通(一钱) 生地(三钱) 甘草(四分) 竹叶(十片) 车前 
赤茯苓(各一钱五分) 
x泻心丸x 治心火。 
川黄连五钱为末。灯草汤下。 
x生铁落饮x 治心热。 
天冬 麦冬 川贝(各三钱) 胆星 橘红(各一钱) 远志 石菖蒲 连翘 茯苓 茯神(各一钱) 
元参 钩藤 甘参(各一钱五分) 辰砂(三分) 
用生铁落煎熬三炷线香。取此水煎服。 
x萆 厘清饮x 治心移热膀胱。而为赤浊者。并治诸淋。 
川萆 (二钱) 炒黄柏 石菖蒲(各五分) 茯苓 白术(各一钱) 莲子心(七分) 
丹参 车前子(各一钱五分) 
x阿胶散x 治尿血。 
阿胶(一钱) 丹参 生地(各二钱) 黑山栀 血余 丹皮 麦冬 当归(各八分) 
x手拈散x 小半夏加茯苓汤 消暑丸 香薷饮 益元散(以上诸方俱见卷一) 



卷二脏腑证治

肝部

属性:(足厥阴属脏) 
肝与胆相附。东方木也。其性刚。赖血以养。自两胁以下及少腹阴囊之地。皆其部位。最易动 
气作痛。其风又能上至巅顶而痛于头。色属青。常现于左颧目 。于妇人为尤甚。肝无表 
症。皆属于里。 
肝之虚。肾水不能涵木而血少也。脉左关必弱或空大。其症为胁痛。为头眩。为目干。为眉棱 
骨眼眶痛。为心悸。为口渴。为烦躁发热。 
胁痛者。血不营筋也。四物汤主之。头眩者。血虚风动也。逍遥散主之。目干者。水不养木也。 
六味地黄丸主之。眉棱骨眼眶痛者。肝血虚。见光则痛。逍遥散主之。心悸者。血少而虚火煽也。 
七福饮主之。口渴者。血虚液燥也。甘露饮主之。烦躁发热者。虚火亢也。六味地黄丸主之。 
肝之实。气与内风充之也。脉左关必弦而洪。其症为左胁痛。为头痛。为腹痛。为小腹痛。为积 
聚。为疝气。为咳嗽。为泄泻。为呕吐。为呃逆。 
左胁痛。肝气不和也。柴胡疏肝散、栝蒌散并主之。头痛者。风热也。清空膏主之。或柴胡疏肝散。腹 
痛者。肝木乘脾也。芍药甘草汤主之。小腹痛者。 瘕之气聚也。奔豚丸主之。有热者去附桂。积聚 
者。肝积在左胁下。名曰肥气。和中丸加柴胡、鳖甲、青皮、莪术主之。疝气者。气结聚于下也。橘核丸主 
之。寒则加吴茱萸、肉桂。咳嗽者。木火刑金也。止嗽散加柴胡、枳壳、赤芍主之。泄泻者。木旺克土也。 
四君子汤加柴胡、木香主之。呕吐者。木火凌胃也。二陈汤加炒黄连主之。呃逆者。气郁火冲也。橘 
皮竹茹汤主之。 
肝寒之症。脉左关必沉迟。其症为小腹痛。为疝瘕。为囊缩。为寒热往来。 
小腹痛者。寒结下焦也。暖肝煎、奔豚丸主之。疝瘕者。寒气结聚也。橘核丸加吴茱萸、肉桂主之。囊 
缩者。寒主敛。故缩也。奔豚丸、四逆汤主之。寒热往来者。欲化疟也。小柴胡汤主之。 
肝热之症。脉左关必弦数。其症为眩晕。为目赤肿痛。为口苦。为消渴。为头痛。为胁痛。为瘰 。 
为耳。为筋痿拘挛。为气上冲心。为偏坠。为舌卷囊缩。为小便不禁。 
眩晕者。风热上升也。逍遥散主之。目赤肿痛者。风热入目也。蝉花无比散主之。口苦者。胆味苦。肝 
热胆亦热也。小柴胡汤主之。消渴者。风燥其液也。一柴胡饮主之。头痛者。火上冲也。柴芩煎主之。 
胁痛者。肝火郁也。柴胡疏肝散加栝蒌霜主之。左金丸亦可。瘰 者。血燥筋急而生也。消瘰丸主 
之。兼服逍遥散。 耳者。风热相搏。津液凝聚而痒痛也。逍遥散去白术。加荷叶、木耳、贝母、香附、菖蒲 
主之。筋痿拘挛者。血气热也。五痿汤加黄芩、丹皮、牛膝主之。气上冲心者。火逆也。柴芩煎主之。甚 
则小承气汤。偏坠者。热而睾丸舒纵也。柴胡疏肝散主之。舌卷囊缩者。邪入厥阴。血涸也。大承气 
汤主之。小便不禁者。肝气热。阴挺。失职也。逍遥散主之。 



卷二脏腑证治

肝部

属性:〔补肝猛将〕枸杞、北五味、乌梅〔次将〕山茱萸、菟丝子、首乌、当归、白芍、沙苑蒺藜、鳖 
甲、龙骨、牡蛎、木瓜 
〔泻肝猛将〕郁金、桃仁、青皮、莪术、沉香〔次将〕香附、木香、延胡索、柴胡、山栀、川芎、川 
楝子、赤芍药、栝蒌壳、白蒺藜、陈佛手、钩藤 
〔凉肝猛将〕龙胆草、胡黄连〔次将〕羚羊角、夏枯草、石决明、青蒿、菊花 
〔温肝猛将〕肉桂、桂枝、吴茱萸、细辛、胡椒、骨碎补〔次将〕菟丝子、艾叶、山茱萸、茴香 



卷二脏腑证治

肝部

属性:x甘露饮x 治血虚胃热。 
枇杷叶 生地 熟地 天冬 麦冬 黄芩 石斛(各一钱) 甘草(五分) 枳壳(八分) 
x柴胡疏肝散x 治肝气左胁痛。 
柴胡 陈皮(各一钱二分) 川芎 赤芍 枳壳 醋炒香附(各一钱) 炙草(五分) 
x栝蒌散x 治肝气燥急而胁痛。 
大栝蒌(一枚连皮捣) 甘草(二钱) 红花(七分) 
水煎服 
x清空膏x 治肝经风热入升为头痛。 
羌活 防风(各六分) 柴胡(五分) 黄芩(一钱二分) 川芎(四分) 
炙草(一钱) 薄荷(三分) 酒炒黄连(六分) 
x芍药甘草汤x 治木侮土而腹痛。 
酒炒白芍(三钱) 炙甘草(一钱五分) 
x奔豚丸x 治小腹气结作痛。 
川楝子(一两) 茯苓 橘核(各一两五钱) 肉桂(三钱) 附子 吴茱萸(各五钱) 
荔枝核(八钱) 小茴香 木香(各七钱) 
x橘核丸x 通治七疝。 
盐酒炒橘核(二钱) 小茴香 川楝子 桃仁 
醋炒香附 山楂(各一两) 木香 红花(各五钱) 
以神曲三两。打糊为丸。 
x二陈汤x 治胃经寒痰。 
半夏 茯苓 陈皮(各一钱) 炙草(五分) 生姜(二斤) 大枣(二枚) 
x橘皮竹茹汤x 治气郁火冲呃逆。 
陈皮(二钱) 竹茹(一团) 半夏 人参 甘草(各一钱) 
x暖肝煎x 治肝肾阴寒。小腹疼痛疝气。 
当归 枸杞(各三钱) 茯苓 小茴香 乌药(各二钱) 肉桂 沉香(各一钱) 加姜(三斤) 
x蝉花无比散x 治目赤肿痛。 
蝉蜕(二两) 羌活(一两) 川芎 石决明 防风 茯苓 赤芍(各一两五钱) 
白蒺藜(八两) 炙甘草 当归(各三两) 米泔浸苍术(一两) 
为末。开水服。 
x一柴胡饮x 治外有邪而内有火。及肝燥胃渴。 
生地(三钱) 白芍(二钱) 黄芩(一钱五分) 柴胡 陈皮(各八分) 甘草(五分) 
x柴芩煎x 治内火上冲。或为痢疟头痛诸症。 
柴胡(二钱) 黄芩 栀子 泽泻(各一钱五分) 木通 枳壳(各一钱) 
x左金丸x 治肝气痛。 
川黄连(一钱) 吴茱萸(七分) 
x消瘰丸x 治瘰 。初起即散。久服亦消。 
蒸元参 醋 牡蛎 蒸川贝母(各四两) 
蜜为丸。每服三钱。 
x五痿汤x 治五脏受热而痿。 
人参 白术 茯苓(各一钱) 炙草(四分) 当归(一钱五分) 苡仁(三钱) 麦冬 
(二钱) 黄柏 知母(各五分) 
x四物汤x x逍遥散x x六味地黄汤x x和中丸x x止嗽散x x四君子汤x x小柴胡汤x x四逆汤x 
x大承气汤x x小承气汤x(以上诸方俱见卷一) x七福饮x(见心部方) 



卷二脏腑证治

脾部

属性:(足太阴属脏) 
脾属土。中央黄色。后天之木也。下受命门之火。以蒸化谷食。上输谷食之液。以灌溉脏腑。故 
人生存活之原。独脾土之功为最大。然其性喜燥而恶湿。一受湿渍。则土力衰。而肝木即乘 
以侮之。位中焦。眼胞鼻准及四肢。皆其分野。与胃相表里。故其药略同。脾无表症。皆属于里。 
脾虚者。右关脉必细软。其症为呕吐。为泄泻。为久痢。为腹痛。为肢软。为面黄。为发肿。为肌瘦。 
为鼓胀。为恶寒。为自汗。为喘。为积滞不消。为饮食化痰。为脱肛。为肠血。 
呕吐者。中空也。六君子汤加煨姜主之。泄泻者。土不胜湿也。五味异功散加木香主之。久痢者。气 
虚下陷也。补中益气汤主之。腹痛者。肝木乘脾也。芍药甘草汤加木香主之。肢软者。脾属四肢也。 
五味异功散主之。面黄者。本色虚现也。六君子汤主之。发肿者。皮不亮。手按成窟。补中益气汤去 
升、柴主之。肌瘦者。脾主肌肉也。十全大补汤主之。鼓胀者。中空无物。气虚也。六君子汤主之。恶 
寒者。阳虚不达于表也。附子理中汤主之。自汗者。脾主肌肉。表虚不摄也。五味异功散加黄 、五味 
主之。喘者。土不生金也。五味异功散加北五味、牛膝主之。积滞不消者。化谷无力也。六君子汤加 
谷芽、砂仁、肉桂主之。饮食化痰者。土不胜湿也。六君子汤主之。脱肛者。气虚下陷也。补中益气汤 
主之。肠血者。脾不统血也。归芍六君子汤主之。 
脾实者。右关必洪实。其症为气积。为血积。为食积。为痞积。为虫积。为痰饮。为蛊胀。 
为腹痛。为不能食。 
气积者。气郁发闷也。沉香降气丸主之。血积者。蓄血作痛如刺。有定处也。泽兰汤主之。食积者。坚 
滞胀满也。大和中饮主之。痞积者。血滞成痞。 瘕 癖可按也。太无神功散、和中丸主之。虫积者。 
湿热所化也。唇内有白点。化虫丸主之。痰饮者。或停心下。伏两胁有声。咳则痛。小半夏加茯苓汤主 
之。蛊胀者。中实有物。非蛊即血也。和中丸主之。腹痛者。中有滞也。香砂二陈汤加山楂、麦芽、浓朴 
主之。不能食者。食未消也。保和丸主之。 
脾寒之症。右关必沉迟。唇舌必白。其症为呕吐。为泄泻。为白痢。为腹痛。为身痛。为黄胆。为湿 
肿。为肢冷。为厥脱。 
呕吐者。食不消而反胃也。平胃散主之。泄泻者。土失职也。六君子汤加炮姜主之。白痢者。积寒伤 
气也。六君子汤加木香主之。腹痛者。绵绵不减。香砂理中汤主之。如挟食拒按。木香丸。身痛者。拘 
急为风。重坠为湿。风用香苏散。湿用苍白二陈汤。黄胆者。土为湿制。有阴寒之象。熏黄色黯。茵陈五 
苓散。湿肿者。不烦渴。喜热。五苓散主之。肢冷者。阳气不营于四末也。附子理中汤主之。厥脱者。 
气衰火息也。附子理中汤加大剂人参主之。 
脾热之症。右关必数。舌苔薄而黄。唇赤。其症为热吐。为流涎。为洞泄。为泻渤。为赤痢。为腹痛。 
为目胞肿痛。为酒疸。为眩晕。为阳黄胆。 
热吐者。食不得入也。橘皮竹茹汤加姜汁炒黄连主之。流涎者。睡中出沫。脾热蒸湿也。黄芩芍药汤 
主之。洞泄者。暑湿胜土。一泄如注也。四苓散加益元散主之。泻渤者。暑湿内搏。利如蟹渤。将变痢 
也。黄芩芍药汤主之。赤痢者。暑热伤血也。治痢奇方主之。或葛根治痢散。噤则开噤散。腹痛者。乍 
作乍止。芍药甘草汤加黄连清之。目胞肿痛者。火上升也。柴芩煎主之。酒疸者。酒湿积而为疸也。 
加味枳术汤加茵陈、葛根主之。眩晕者。酒湿生热上蒸也。葛花清脾汤主之。阳黄胆者。黄如橘皮 
有光。目溺皆黄。栀子柏皮汤主之。如便闭。茵陈大黄汤。 



卷二脏腑证治

脾部

属性:〔补脾猛将〕白术、黄精〔次将〕山药、扁豆、苡仁、大枣、炙甘草 
〔泻脾猛将〕枳实、莱菔子〔次将〕神曲、麦芽、山楂、枳壳、浓朴、大腹皮、使君子、白芷、鸡 
内金、陈皮、槟榔 
〔凉脾猛将〕大黄、黄芩、栝蒌霜〔次将〕黄柏、山栀、知母、银花、武夷茶 
〔温脾猛将〕附子、干姜、巴豆、肉豆蔻、草果、苍术、胡椒〔次将〕木香、煨姜、乌药、藿香、益 
智仁、砂仁、白蔻仁、芜荑、焦谷芽、川椒 



卷二脏腑证治

脾部

属性:x归芍六君子汤x 治脾阴虚弱。下血。 
归身 白芍(各二钱) 人参 白术 茯苓(各一钱五分) 陈皮 半夏(各一钱) 炙草(五分) 
x大和中饮x 治食积胀闷。 
枳实(一钱) 浓朴(一钱五分) 麦芽 楂炭(各二钱) 陈皮(一钱) 砂仁(八分) 泽泻(一钱) 
x太无神功散x 治一切痞积。 
地 蓄 瞿麦穗 麦芽(各五钱) 神曲(二钱五分) 沉香 木香(各一钱五分) 炙草(五钱) 酒蒸大黄(二 
两) 
共为末。每服二三钱。灯心竹叶汤下。女人红花当归汤。 
x香砂二陈汤x 治脾滞腹痛。 
木香(一钱) 砂仁(一钱) 制半夏 陈皮 茯苓 炙草(各一钱五分) 加生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