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091-成方切用 >

第24节

091-成方切用-第24节

小说: 091-成方切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胃气必脱,无不即毙者。 
白术(二三钱) 当归 山药(二钱) 枣仁(钱半) 甘草(炙一钱) 远志(制三 
五分) 炮姜( 
血未止,加乌梅二 
钱。下焦虚滑不禁 
陷而坠者,加炒升 
加附子一二三钱。 

卷六下祛寒门
一气丹
属性:治脾肾虚寒,不时易泻,腹痛,阳痿,怯寒等证。此即参附汤之变方也。 
人参 制附子(等分) 炼白蜜为丸,如绿豆大。每用白滚汤送下三五分,或一钱。凡 
药饵不 

卷六下祛寒门
九气丹
属性:治脾肾虚寒,如五德丸之甚者。 
熟地(八两) 附子(制四两) 肉豆蔻(面炒) 吴茱萸 焦姜 补骨脂(酒炒) 荜 
茇五味子 
或百丸,滚白汤 

卷六下祛寒门
圣术煎
属性:治饮食偶伤,或吐或泻,胸膈痞闷,或胁肋疼痛,或过用克伐等药,致伤脏气,而 
无力,气怯神倦者,速宜用此。不得因其虚满虚痞,而畏用白术,此中虚实之机,贵乎 
也。若痛胀觉甚者,即以此煎送神香散最妙。若用治寒湿泻,呕吐证,尤为圣药。 
白术(用冬术味甘者炒五六七八钱。或一两。) 干姜(炒) 赤肉桂(一二钱) 陈 
皮(酌用或 
寒,则麻黄 

卷七上
消暑门
属性:(暑本夏月之热病,左传荫 人于樾下,其名久矣,在仲景谓之中 。凡盛暑烈日之时, 
或 
为 
可 
以致寒邪袭于肌表,而病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身形拘急,肢体酸疼等证,惟宜温散为主, 
当以伤寒法治之。又有不慎口腹,过食生冷,以致寒凉伤脏,而为呕吐泻痢腹痛等证,治宜 
温中为主。苟其不分表里,不察阴阳,则杀人惨于刀刃矣。) 

卷七上消暑门
消暑丸
属性:(海藏) 治伏暑烦渴,发热头痛,脾胃不利。 
半夏(一斤醋五斤煮干) 茯苓 甘草(半斤生用) 姜汁糊丸,勿见生水,热汤下。 
有痰,生 
长夏炎蒸,湿土司令,故暑必兼湿。证见便秘烦渴,或吐或利者,以湿胜不得施化也。 
此方 
能开 
湿, 
者多 
本方一两,黄连二钱,名黄连消暑丸。治伏暑烦渴,而多热痰。 

卷七上消暑门
小半夏茯苓汤
属性:(金匮) 治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 
方见卷七下燥湿门 

卷七上消暑门
四味香薷饮
属性:治感冒暑气,皮肤蒸热,头痛头重,或烦渴,或吐泻。 
香薷(一两) 浓朴(姜汁炒) 扁豆(炒五钱) 黄连(姜炒三钱) 冷服。(香薷 
辛热,必冷服 
香薷辛温香散,能入脾肺气分,发越阳气,以散皮肤之蒸热。浓朴苦温,除湿散满,以 
解心 
烦也 
中入 
伤寒 
害。 
除扁豆,名黄连香薷饮。治中暑热盛,口渴心烦,或下鲜血。(暑邪所逼。)加茯神,治 
瘅疟 
草香 
除黄 
木瓜 
头重 
薷饮 
物香 

卷七上消暑门
缩脾饮
属性:清暑气,除烦渴。止吐泻霍乱,及暑月酒食所伤。 
扁豆(炒研) 干葛(二两) 砂仁 草果(煨去皮) 乌梅 甘草(炙四两) 每服 
四钱。 
暑必兼湿,而湿属脾土。暑湿合邪,脾胃病矣,故治暑必先去湿。砂仁草果,辛香温散, 
利 
清 

卷七上消暑门
大顺散
属性:治冒暑伏热,引饮过多,脾胃受湿,水谷不分,清浊相干,阴阳气逆,霍乱吐泻, 
不调。 
干姜 桂 杏仁(去皮尖) 甘草 等分。先将甘草用白砂炒,次入姜杏炒过,筛去砂 
净,合 
夏月过于饮冷餐寒,阳气不得伸越,故气逆而霍乱吐泻也。脾胃喜燥而恶湿,喜温而恶 
寒。 
之法 
用者 

卷七上消暑门
来复丹
属性:治伏暑泄泻,身热脉弱。 
方见卷六下祛寒门补火丸附方内 

卷七上消暑门
枇杷叶散
属性:治中暑伏热,烦渴引饮,呕哕恶心,头目昏眩。 
枇杷叶(去毛炙) 陈皮(去白焙) 丁香 浓朴(去皮姜汁炙五钱) 白茅根 麦门 
冬干木瓜 
服,温汤调服 

卷七上消暑门
冷香饮子
属性:治伤暑口渴,霍乱,腹痛,烦躁,脉沉微,或伏。 
附子(炮) 陈皮(一钱) 甘草(炙) 草果(钱半) 水盏半,姜十片,煎八分, 
去渣,井水顿 

卷七上消暑门
桂苓甘露饮
属性:(河间) 治中暑受湿,引饮过多,头痛,烦渴,湿热便秘。 
滑石(四两) 石膏 寒水石 甘草(二两) 白术 茯苓 泽泻(一两) 猪苓 肉 
桂(五钱) 
张子和去猪苓,减三石一半,加人参干葛(各一两)藿香木香,(各一钱)减桂只用一 
钱,每服 
逆。) 

卷七上消暑门
清暑益气汤
属性:(东垣) 治长夏湿热炎蒸,四肢困倦,精神减少。胸满气促,身热心烦,口渴恶 
自汗身重,肢体疼痛。小便赤涩,大便溏黄,而脉虚者。(暑湿蒸人,脾土受伤,故肢 
溏。暑热伤肺,故气促心烦,口渴,便赤。浊气在上,则生 胀,故胸满恶食。暑先入 
汗为心液,故自汗。湿盛,故身痛身重。寒伤形,表邪外盛,故脉大而有余。暑伤气, 
耗伤,故脉虚而不足。) 
黄 人参 白术(炒) 苍术 神曲(炒) 青皮(麸炒) 陈皮(留白) 甘草(炙) 
麦冬 五 
热伤气,参 益气而固表。湿伤脾,二术燥湿而强脾。火盛则金病而水衰,故用麦冬五 
味, 
用黄 
升清 
之以 
胃既 
血,又 
补脾。 
浊相干 
曲辛甘 
贯曰∶有 
生地犀角 
除青皮泽泻干葛,名黄 人参汤。(东垣)治暑伤元气,注夏倦怠,胸满自汗,时作头 
痛。( 
补肝 

卷七上消暑门
清燥汤
属性:(东垣) 治肺金受湿热之邪。痿 喘促,胸满少食,色白毛败,头眩体重,身痛肢倦 
,口渴便秘。(经曰∶肺者,相传之官,治节出焉。火盛克金,则肺热叶焦,气无所主,而 
失其治节。故肢体或纵或缩,而成痿 也。火上逆肺,故喘促。肺主皮毛,故色白毛败。湿 
热填于膈中,故胸满。壅于阳明,则食少。上升于头,则眩。注于身,则体重。流于关节 
,则身痛。肺受火伤,天气不能下降,膀胱绝其化源,故口渴便赤。) 
黄 (钱半) 苍术(炒一钱) 白术(炒) 陈皮 泽泻(五分) 人参 茯苓 升 
麻(三分) 当 
苓(二分) 黄连(一分) 
肺属辛金而主气,大肠属庚金而主津。燥金受湿热之邪,则寒水(膀胱)生化之源绝, 
源绝则 
益元气 
者,金 
(黄柏 
泻,所 
(朱丹 
风病外 
证。其 
痰涎有 
宁免实 
大意。金 
水失所养 
侮所不胜 
泻南方 
故阳明 

卷七上消暑门
六一散
属性:(河间) 治伤寒中暑,表里俱热,烦躁口渴,小便不通,泻痢热疟,霍乱吐泻,下乳 
,滑胎,解酒热毒,偏主石淋。(暑热皆阳邪,在表则发热,在里则泻痢霍乱,在上则烦渴 
,在下则便秘,或热泻。火气煎灼,精结成石,则为石淋。) 
滑石(六两) 甘草(一两) 为末,冷水或灯心汤调下。(丹溪曰∶泄泻及呕吐,生 
姜汤下。) 
降而下通膀 
实,而泻自 
地六成之之 
湿热也。然 
反耗其津液 
暑驱湿,反 
加辰砂少许,名益元散。镇心神,而泻丙丁之邪热也。(小肠为丙火,心为丁火。)加薄 
荷少 
痢。( 
伤。干 
烦不得 
枣煎, 
吞忍冬 

卷七上消暑门
五苓散
属性:治暑湿为病,发热头疼,烦躁而渴。 
方见卷七下燥湿门 

卷七上消暑门
竹叶石膏汤
属性:治伤暑,发渴,脉虚。 

卷七上消暑门
人参白虎汤
属性:治太阳中 ,身热汗出,足冷恶寒,脉微而渴。 
以上二方俱见卷八下泻火门 

卷七上消暑门
生脉散
属性:(千金) 治热伤元气,气短倦怠,口渴多汗,肺虚而咳。(肺主气,火热伤肺,故气 
短。金为火制,不能生水,故口渴。气少,故倦怠。肺主皮毛,虚故汗出。虚火乘肺,故咳 
李东垣曰∶津者,庚大肠所主。三伏之时,为庚金受囚。若亡津液汗大泄,湿热亢甚。燥金 
受囚,风木无制。故风湿相搏,骨节烦疼,一身尽痛也。凡湿热大行,金为火制,绝寒水生 
化之源,致肢体痿软,脚欹眼黑,最宜服之。) 
人参 麦冬(五分) 五味子(七粒) 
肺主气,肺气旺则四脏之气皆旺,虚故脉绝气短也。人参甘温,大补肺气而泻热为君。 
麦冬 
脉皆 
此, 
小肠 
胃 
出 
为 
虚 

卷七上消暑门
水葫芦丸
属性:治冒暑毒,解烦渴。 
川百药煎(三两) 人参(二钱) 麦门冬 乌梅肉 白梅肉 干葛 甘草(半两) 为 
细末,面 
按诸葛孔明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分给此丸于军士,故名水葫芦。曹孟德遥指前有梅林, 
失 

卷七上消暑门
大黄龙丸
属性:治中暑身热头疼,状如脾寒,或烦渴,呕吐,昏闷,不食。 
舶上硫黄 硝石(一两) 白矾 雄黄 滑石(五钱) 白面(四两) 五味研末,入 
面和匀,滴 

卷七上消暑门
泼火散
属性:(即地榆散) 治中暑昏迷,不省人事欲死者。并治伤暑烦躁,口苦舌干,头痛恶心, 
不思饮食,及血痢。 
地榆 赤芍药 黄连 青皮(去白等分) 每服三钱,浆水调服。若血痢,水煎服。 

卷七上消暑门
总论消暑诸方
属性:喻嘉言曰∶元丰朝,立和剂局,萃集医家经验之方,于中暑一门独详。以夏 
方历试,见闻广尔。其取用小半夏茯苓汤,不治其暑,专治其湿。又以半夏茯苓 
名消暑丸。见消暑在消其湿,名正言顺矣。其香薷饮,用香薷扁豆浓朴为主方 
扁豆。加黄连为君,治其心火。湿盛,则去黄连加茯苓甘草,治其脾湿。其缩 
为湿所浸淫而重滞,于扁豆葛根甘草中,佐以乌梅砂仁草果以快脾,而去脾所 
用大顺散来复丹,以治暑证之多泻利者,又即缩脾之意而推之也。其枇杷叶散 
所窃据而浊秽,故用香薷枇杷叶丁香白茅根之辛香,以安胃而去胃所恶之臭。 
子,以治暑证之多呕吐者,又即枇杷叶散而推之也。医者于热湿虚寒浅深缓急 
其利溥矣。而后来诸贤,以益虚继之。河间之桂苓甘露饮,五苓三石,意在 
之虚。子和之桂苓甘露饮,用人参葛根甘草藿香木香,益虚之中,又兼去浊 
饮,于局方五味中,增人参黄 白术陈皮木瓜,益虚以去湿热。乃至东垣之 
黄汤,又补中实卫以去其湿热,肥白内虚之人,所宜服者也。中暑必兼躁 
仲景竹叶石膏汤之制,方名清燥汤,仍以去湿为首务。夫燥与湿,相反者也 
湿。非东垣具过人之识,不及此矣。又如益元散之去湿,而加辰砂则并去其 
湿,而加人参则益虚,加辰砂减桂则去热。白虎汤加人参则益虚,加苍术则 
则大备矣,然尚有未备焉。尝观暑风一证,其卒倒头乎中风,而不可从风 
虽有大黄龙丸,初不为暑风立法。管见从而赞之曰∶有中 昏死,灌之 
暑风之一斑矣。倘其人阴血素亏,暑毒深入血分,进以此丸,宁不立至 
榆散,治中暑昏迷不醒人事而欲死者,但用平常凉血之药,清解深入血 
此矣。后有用之屡效,而美其名为泼火散者,知言哉。夫中天火运,流 
益见暑风为心火暴甚,煎熬阴血,舍清心凉血之外,无可扑灭尔。综 
故益加详焉。 

卷七下
燥湿门
属性:(湿病有出于天气者,雨露之属是也,多伤人脏气。有出于地气者,泥水之属是也,多 
伤人 
不遑 
之亏 
能转 
满, 
也。 
也, 
当辨 
寒湿 
凉, 
其变 
或 

卷七下燥湿门
五苓散
属性:(仲景) 治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饮水者,少少与之,令 
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此汤主之。及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 
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即吐,名曰水逆。(表以外证未罢言,里以烦渴属腑言。邪热挟 
积饮上逆,故外水格而不入。)及伤寒痞满,服泻心汤不解,渴而烦躁,小便不利。(功擅荡 
热导饮,故亦为消痞良方。程郊倩曰∶邪在上焦,而治在下焦者,使浊阴出下窍,而清阳之 
在上窍者,自能宣化矣。心邪不从心泻,而从小便泻,又一法也。汪 庵曰∶此乃正治,非 
又一法也,乃脏实而泻其腑也,)通治诸湿腹满,水饮水肿,呕逆泄泻。水寒射肺,或喘或 
咳。中暑烦渴,身热头痛。膀胱积热,便秘而渴。霍乱吐泻,痰饮湿疟,身痛身重。(此皆 
伤湿之见证也。湿胜则脾不运,土不能制水,溢于皮肤,则肿胀。并于大肠,则泄泻。水停 
心下,则呕逆。水寒射肺,则喘咳。暑先入心,故烦渴。五苓利小水,降心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