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8-质疑录-第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水,在人身是谓元阴,即曰元气。人之未生,此气蕴于父母,谓之先天元气;人之既生,此气化于吾身,
谓之后天元气。但气之初生,真阴甚微,及其既盛,精血乃旺。然必真阴足而后精血化,是真阴在精血之
先,精血在真阴之后。不然女子四十九,男子六十四,而天癸俱绝,其周身之精血,何以仍营运于荣卫
之中,而未尝见其涸竭也?则知天癸非精血明矣。其以精血即为天癸者,王太仆、陈良甫以下之谬论也。
论命门之火不可偏诊于右尺
属性:人生有两肾,两肾并诊于左右尺,而命门则居两肾之中。所谓命门之火者,即两肾中之元气也。元气
生于命门,而不偏于右。自《难经》有云∶肾有两,左为肾,右为命门。命门遂专属之右,而华元化因
之,始分左肾属水,右肾属火,故以命门之火归之右肾。后世医者,不详其义,论命门之火,则必以右之
尺部为诊,岂知两尺为两肾?肾者水也,俱藏精之舍也,故越人云∶命门为男子藏精。精属水,不属火,
火在水中,所谓一阳居二阴之间者是也。岂可以命门之火,偏诊于右尺耶?举世梦梦,是可嗤也。然则论
命门之火者,当于何诊?仍诊之于两尺可也。以两尺之强弱,验命门之火之衰旺为得耳!若以右尺之肾论
命门,而遗乎左尺之肾,是习俗之弊,不可不亟正者也。至有以男子之命门在右,女子之命门在左,而曰∶
丈夫以右为命门,左为肾;女子以左为命门,右为肾。则又颠倒乖离,而不可稽矣!
论圣人止有三法无第四法
属性:张戴人论病非人身素有之物,或自外入,或自内
生,皆邪气也。邪气加身,速攻之可也。立汗、吐、下三法以攻邪,邪去则元气自复。故曰圣人止有三
法,无第四法。其论颇卓。故丹溪初阅子和书,惟务攻击,亦谓医之法尽是。后读《内经》有云∶虚者,
精气虚。实者,邪气实。实则泻,虚则补。何云圣人无第四法?于是不能不疑。子和之书,非子和之笔,
而麻征君伪为之者也。圣人之言,垂诸《灵》《素》,其主补虚、泻实者不一,而子和敢为非圣
之书?赵以德叹《儒门事亲》书为∶其词直,其义明,顾其一,罔顾其二。后之读其书者,当得其法而
善用之,毋执其法而偏溺之,则几矣!凡治病如权衡,高下轻重,随时变通,若偏矫一说,祸人不浅。
论三焦有几
属性:人身十二脏腑经络,《灵枢》《素问》详辨,各有定名部分,独三焦之名,在经文亦多臆说;后贤之
详其义者,更多旁杂,而无一定之论,是不能无疑,而为之考究,以正其指归。即如王海藏,为东垣高
弟,亦致疑于三焦之名,而问之曰三焦有几,启其端而究未能定其说。是以总会经文与诸贤之论而详之,
以知三焦有三三焦,而后之人不能明其义,故多歧而未有以正其名也。所谓三焦之有三三焦也,即以经文
正之。《灵》《素》之论三焦,与《难经》之论三焦,已自不同矣。《灵枢》曰∶三焦者,上合手少阳,出
关冲,小指次指之端。三焦下 ,在足大趾之前,少阳之后,出 中外 ,足太阳以络于手少阳。此论手
少阳三焦经脉之所行也。又曰∶脐下膀胱至足,为足三焦。下焦别回肠,注膀胱以渗入。此论足太阳膀
胱,为三焦一腑之所属也。手三焦之经为少阳,主于上;足三焦之腑为膀胱,主于下∶是二三焦也。
故《本脏篇》曰∶密理浓皮者,三焦、膀胱浓;粗理薄皮者,三焦、膀胱薄。《论勇》曰∶勇士,三焦理
横;怯士,三焦理纵。而《素问·五脏别论》又曰∶胆、胃、大小肠、三焦、膀胱五者,为天气之所主。
夫三焦、膀胱,与胆、胃、大小肠四腑并言,而又有浓、薄、结、直、纵、横之意,此所谓三焦者,属之于腑,
正有形有状之三焦也。若《灵枢》又曰∶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此三焦为一气之所主,故《三
十一难》因之曰∶上焦在胃上口,主内而不出,其治在膻中;中焦在胃中脘,主腐熟水谷,其治在脐傍,下焦在脐下,
主分别清浊,出而不内。此三焦者,即《灵枢》所谓如雾、如沤、如渎之三焦也。故《难经》又继言之,三焦为水谷之
道路,气之所以终始。三焦者,原气之别使。原气在两肾中间之动气,为人之生命,十二经之根本,主通行三气,经历
于五脏六腑。此所谓三焦者,属之于气,正王叔和所谓有名无状之三焦也。是又一三焦也。论其经则手少阳三
焦主之于上,论其腑则足太阳三焦主之于下,论其气则两肾原气之三焦以行于中。故曰《灵》《素》之论
三焦,与《难经》之论三焦,名各不同也。《灵》《素》之论手少阳三焦与足太阳三焦,是有形之腑
也。《难经》之论上中下之三焦,是无形之原气也。有形之腑,与胆、胃、大小肠为配;无形之气,游行
于五脏六腑之中,温分肉而充皮肤,是即肾间之原气,自下而中,自中而上,东垣所谓有名无形,主持诸气,
统领周身之气,熏肤充身泽毛者也。三焦之有三者,此也。王海藏问三焦有几,独能辨手少阳三焦主上,
足太阳三焦主下,而不及《难经》所云原气之三焦为命门之别使,是以使后人疑而莫辨耳。故王叔和所云三
焦无状空有名者,即是肾间原气之三焦也,不可谓尽非也。独是陈无择以脐下之脂膜为三焦∶袁淳甫以人
身着内一层,形色最赤者为三焦;虞天民以包涵肠胃之总司,指腔子为三焦∶是皆说之不可稽者也。至金
一龙舍手足之三焦不言,而易以前三焦、后三焦,尤诞妄而支离矣。予初注三焦论,漫引《灵枢》肺 在三焦,心 在
五焦,膈 在七焦,肝 在九焦,脾 在十一焦,肾 在十四焦之间,以躯体之外称焦,而从虞天民包罗六腑五脏之脂
膜,以证三焦之说。自马仲化以肺 、心 之“焦”为椎,则予之说要,亦可议而未有当焉也。
论苦寒补阴之误
属性:凡物之死生,本由乎阳气。顾今人病阴虚者,十尝八九,不知此“阴”字,正阳气之根也。阴不可无
阳,阳不可无阴。故物之生也,生于阳;而物之成也,成于阴。则补阴者,当先补阳。自河间主火之说行,
而丹溪以苦寒为补阴之神丹,举世宗之。尽以热证明显,人多易见;寒证隐微,人或不知;且虚火、实火
之间,尤为难辨。孰知实热为病者,十不过三四;而虚火为患者,十尝有六也。实热者,邪火也。邪火之
盛,元气本无所伤,故可以苦寒折之,亦不可过剂,过则必伤元气。虚火者,真阴之亏也。真阴不足,岂苦
寒可以填补?人徒知滋阴之可以降火,而不知补阳之可以生水。吾故曰∶使刘、朱之言不息,则轩岐之道不着。
论伤寒阳证下早成结胸阴证下早成痞气
属性:仲景《伤寒论》有曰∶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内虚因作痞气。又
曰∶阳证下之早者,为结胸;阴证下之早者,为痞气。夫结胸、痞气,因下早而成,固人人能明之。独阴
阳二字,未有能确辨之者,不能不致疑其间也。其阴阳,指表里之阴阳言乎?抑指风寒气血之阴阳言乎?
抑指三阳三阴经脏腑之阴阳言乎?其言阳证阴证也,抑以阳邪之热为阳证乎?阴邪之寒为阴证乎?如以阴
阳为表里之阴阳也,以病发于阳为阳证属表之证,不宜下,误下成结胸,固矣。若以病发于阴为阴证属里
之证,正宜下,何云误下反成痞?则知此阴阳,非以表里之阴阳言也。如以阴阳为风寒气血之阴阳也,风
为阳,阳邪伤卫,卫主气,气伤反成结胸;寒为阴,阴邪伤荣,荣主血,血伤反成痞气。夫结胸为实
邪,为证重;痞气为虚邪,为证轻。岂有阳邪伤无形之气,成结胸之实证;阴邪伤有形之血,反成痞满之
虚证乎?则知此阴阳,非以风寒伤气伤血之阴阳言也。如以阳证阴证为三阳三阴经言也,夫三阳经证为
属腑,如太阳、阳明、少阳为病在表,当汗不当下,误下则邪入里而成结胸是矣。但三阴经证则属脏,如
太阴、少阴、厥阴为病在里,正当下,当下而又言误下遂成痞气,则知此阴阳,非以三阴三阳之脏腑言
也。如以阳邪之热证为阳证,而下早成结胸是也,若谓阴寒之阴证下之则死,岂止于痞?则知此阴证,不
可指为中寒之阴证言也。故阳证下早成结胸,此论固无庸辨,独阴证下早成痞一语,不能无疑。仲景亦无
明文,而历代明医,自成无己、许叔微以下,未见有发明。或指阴证之阴,或指阴寒之阴,或指为荣血之
阴,或指为三阴之阴,纷纷拟议,而无定论。予反复思之,而知此阴证之阴,盖以经腑言也。三阳有经有
腑,三阴亦有经有脏。病在经则可汗而不可下,若风寒尚在三阴之经,则邪留肌肉之表,故曰下早则成
痞,是病在经而伤于脏,则邪入而成痞,故邪在三阴之经,则可汗,若入三阴之脏,则可下,其邪在经而
尚未入脏,则不可下,故病发太阴者,尚发于阴之经也,发于阴经而反下之,则作痞矣。虽然此辨是矣,
而所谓三阴者,太阴、少阴、厥阴也,然足厥阴为一阴,足少阴为二阴,足太阴为三阴,概曰三阴,抑太
阴乎?少阴乎?厥阴乎?伤寒之邪,自三阳经足太阳膀胱为始,膀胱为三阳经之首,其邪在三阳经,则可
汗,而反下之,故成结胸。三阴经足太阴脾为始,脾为三阴之首,若邪在三阴足太阴脾之经,则可汗而不
可下,反下之则成痞气,则阴指太阴脾经者也。故王海藏与东垣论痞,谓从血中来,治痞独益中州。中州
者,脾也。脾可补不可泻,当补而泻之,是以成痞。此之谓也。
论伤寒春变温病夏变热病
属性:《内经》曰∶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又曰∶热病者,伤寒之类也。此之言热病,乃冬令严寒,人
触冒之,感而即病之谓,而非夏时暑病为热病之比。夏时热病,今夏至后,天令暑热炎蒸之邪,感伤于
人,与冬时伤寒之热病,大不侔也。冬寒之热病,自表而入,夏暑之热病,自内而发。病不同时,故治
法亦异。辛温发表与寒凉清解,有不可同日语矣。自王叔和序《伤寒论》而曰∶中而即病,名曰伤寒,不
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夏至变为暑病。暑病者,热极重于温也。斯言出,而后世医者,
俱以春时之温病,由冬伤之寒而变;夏月之暑病,亦由冬伤之寒而变。是温病、热病,皆因冬时受寒,而
至春、夏以变焉者也。其言不大谬乎?经云∶冬伤于寒,春必病温者,盖以冬时不藏精,触冒寒邪,则春
时必有温病之症,非以春时之温病,必自冬寒而变也。又云∶夏至后病热为暑。此本天令大热之气,即
时感受而成,岂有寒毒藏于肌肤之中,至春不发,历过春三月,伏藏至夏至后,而又变为热,有是理乎?叔
和又云∶三月、四月,其时阳气尚微,为寒所折,病热则轻;五月、六月,阳气已盛,为寒所折,病热则
重。夫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之寒,此暴时之寒气也,与冬令严寒伏藏之寒不同。既曰春变为温,夏变
为热,由冬时之寒传变而来,又云阳气已盛,为寒所折,则其变病为温、为热,其冬令之寒乎?抑时行之
寒乎?立言为矛盾矣。夫风寒伤人,未发病已前,不能预知其客于某经络、某脏腑,及其发病已后,而后
能审其为何因何感也。若谓冬时受寒,而必逆决为春之必变为温病也,夏之必变为热病也,则凿而不
可稽矣。大约冬伤于寒而即病者,曰伤寒;冬不藏精而春病者,曰温病;夏伤于暑而病热者,曰热病。此
三证本各以其时受病,而非寒变为温、变为热之谓也。
论肺热还伤肺
属性:王节斋谓虚劳咳嗽症,戒服参、 ,服之者必死。继又曰∶肺热还伤肺。斯言出,而世之治肺经劳嗽
者,辄以人参为鸠毒矣。手太阴肺主一身之气,气有虚有实,实者邪气实,实则脉来洪数,按之有力,此而服参,势必
气高而喘,胸热而烦,药助病邪,证必增剧,劳嗽之热,为虚乎?实乎?脉或数而必细,按之必虚而无力,症或见为烦
热口渴,面赤气喘,而少气不足以息。此阴虚而相火刑金之虚证也。阴虚者,其热必炽,误认为实,而投以白虎、泻白、
知柏补阴之剂,则立毙。此之虚热,非甘温不能除之也。人参味甘,气温,虽补五脏之元气,独入手太阴一经
者为最,故劳瘵而成肺经嗽咳者,非人参不能疗。正丹溪所谓虚火可补,参、 之属是也。则是人参为补
肺药也,而乃云伤肺者,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