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436-素问经注节解 >

第55节

436-素问经注节解-第55节

小说: 436-素问经注节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继初气而始于八十七刻六分,直子之正初刻也。又加二气之六十日余八十七刻半,则此当终于七十五刻, 
直戌之正四刻也。后义仿此。”)三之气,始于七十六刻,终于六十二刻半。(“始于七十六刻,亥初初刻也。 
终于六十二刻半,酉初四刻也。”)四之气,始于六十二刻六分,终于五十刻。(“始于六十二刻六分,酉正 
初刻也。终于五十刻,未正四刻也。”)五之气,始于五十一刻,终于三十七刻半。(“始于五十一刻,申初初 
刻也。终于三十七刻半,午初四刻也。”)六之气,始于三十七刻六分,终于二十五刻。(“始于三十七刻六 
分,午正初刻也。终于二十五刻,辰正四刻也。此二十五刻者,即岁余法四分日之一也。”)所谓初六,天之 
数也。(“初六者,子年为首之六气也。此以天之气数而加于地之步位,故曰天之数也。后仿此。”) 
乙丑岁,初之气,天数始于二十六刻,终于一十二刻半。(“始于二十六刻,巳初初刻也。终于一十二刻半, 
卯初四刻也。凡后之巳酉丑年皆同。”)二之气,始于一十二刻六分,终于水 
下百刻。(“始于一十二刻六分,卯正初刻也。终于水下百刻,丑正四刻也。”)三之气,始于一刻,终于 
八十七刻半。(“始于一刻,寅初初刻也。终于八十七刻半,子初四刻也。”)四之气,始于八十七刻六分, 
终于七十五刻。(“始于八十七刻六分,子正初刻也。终于七十五刻,戌正四刻也。”)五之气,始于七十六 
刻,终于六十二刻半。(“始于七十六刻,亥初初刻也。终于六十二刻半,酉初四刻也。”)六之气,始于六 
十二刻六分,终于五十刻。(“始于酉正初刻,终于未正四刻。此五十刻者,四分日之二也。”)所谓六二, 
天之数也。(“丑次于子,故曰六二。”) 
丙寅岁,初之气,天数始于五十一刻,终于三十七刻半。(“始于申初初刻,终于午初四刻。凡后寅午戌 
年皆同。”)二之气,始于三十七刻六分,终于二十五刻。(“始于午正初刻,终于辰正四刻。”)三之气, 
始于二十六刻,终于一十二刻半。(“始于巳初初刻,终于卯初四刻。”)四之气,始于一十二刻六分,终于 
水下百刻。(“始于卯正初刻,终于丑正四刻。”)五之气,始于一刻,终于八十七刻半。(“始于寅初初刻,终 
于子初四刻。”)六之气,始于八十七刻六分,终于七十五刻。(“始于子正初刻,终于戌正四刻。此七十五 
刻者,四分日之三也。”)所谓六三,天之数也。(“寅次于丑,故曰六三。”) 
丁卯岁,初之气,天数始于七十六刻,终于六十二刻半。(“始于亥初初刻,终于酉初四刻。凡后之亥卯 
未年皆同。”)二之气,始于六十二刻六分,终于五十刻。(“始于酉正初刻,终于未正四刻。”)三之气, 
始于五十一刻,终于三十七刻半。(“始于申初初刻,终于午初四刻。”)四之气,始于三十七刻 
六分,终于二十五刻。(“始于午正初刻,终于辰正四刻。”)五之气,始于二十六刻,终于一十二刻半。 
(“始于巳初初刻,终于卯初四刻。”)六之气,始于一十二刻六分,终于水下百刻。(“始于卯正初刻,终 
于丑正四刻。此水下百刻者,即上文所谓二十四步,积盈百刻而成日也。”)所谓六四,天之数也。(“卯次 
于寅,故曰六四。此一纪之全数也。”) 
次戊辰岁,初之气,复始于一刻。常如是无已,周而复始。(“以上丁卯年六之气,终于水下百刻,是子 
丑寅卯四年气数至此已尽,所谓一纪。故戊辰年则气复始于一刻,而辰巳午未四年又为一纪,申酉戌亥四年又 
为一纪,此所以常如是无已,周而复始也。”) 
帝曰∶愿问其岁候何如?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日行一周,天气始于一刻。(按∶张景岳曰∶“岁候者, 
通岁之大候,此承上文而复总其气数之始也。一周者,一周于天,谓甲子一年为岁之首也。”)日行再周,天 
气始于二十六刻。(“乙丑岁也。”)日行三周,天气始于五十一刻。(“丙寅岁也。”)日行四周,天气始 
于七十六刻。(“丁卯岁也。”)日行五周,天气复始于一刻。(“戊辰岁也。”)所谓一纪也。(“如前 
四年是也,一纪尽而复始于一刻矣。纪者,如天元纪大论所谓终地纪者,即此纪字之义。”)是故寅午戌岁气 
会同,卯未亥岁气会同,辰申子岁气会同,巳酉丑岁气会同,终而复始。(阴阳法以是为三合者,缘其气会同 
也。不尔,则各在一方,义无由合。) 
帝曰∶愿闻其用也。岐伯曰∶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气交。(本谓天六气,寒暑燥湿风 
火也,三阴三阳由是生化,故云本,所谓六元者也。位谓金木火土水君火也。天地之气,上下相交,人之所处 
者也。按∶张景岳曰∶“言天者求之本,谓求六气之盛衰,而上可知也。言地者求之位,谓求六步之终 
始,而下可知也。人在天地之中,故求之气交,而安危可知也。”)帝曰∶何谓气交?岐伯曰∶上下之位,气 
交之中,人之居也。(自天之下,地之上,则二气交合之分也。人居地上,是以生化变易,皆在气交之中也。) 
故曰∶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此之谓也。(按∶张景 
岳曰∶“枢,枢机也,居阴阳升降之中,是谓天枢,故天枢之义,当以中字为解。中之上天气主之,中之下地 
气主之,气交之分即中之位也。而形气之相感,上下之相临,皆中宫应之而为之市,故人气从之,万物由之, 
变化于兹乎见矣。”谨按王注以天枢为当齐两旁穴,谓正当身之半,三分折之,上分应天,下分应地,中分应 
气交,理诚是也。然以人气从之二句观之,则枢之为义,似不单指穴言。夫枢者,户牖之所恃以开 者也。人 
居天地之中,枢为上下之界,盖一身之纲维,三才之关键∶故推崇之曰天枢也。张景岳又言天枢更不单指人身, 
兼取卦象为喻,且引至真要大论云,初气终三气,天气主之,四气尽终气,地气主之,此即上下卦之义。然则 
三气四气则一岁之气交也,自四月中至八月中,计四个月,一百二十日之间,而岁之旱潦丰俭,物之生长成收, 
皆系乎此,故曰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也。景岳之论,则更合气运而为言,颇与人气从之二句甚亲切 
也。) 
帝曰∶何谓国中?岐伯曰∶初凡三十度而有奇,中气同法。(按∶张景岳曰∶“度即日也,一步之数,凡六 
十日八十七刻半而两分之,则前半部始于初,是为初气,凡三十度而有奇。奇谓四十三刻又四分刻之三也。后 
半步始于中,是为中气,其数如初,故曰同法也。”)帝曰∶国中何也?岐伯曰∶所以分天地也。帝曰∶愿卒 
闻之。岐伯曰∶初者地气也,中者天气也。(按∶景岳曰∶“国中者,所以分阴阳也。凡一气之度必有前后,有 
前后则前阳而后阴。阳主进,自下而上,故初者地气也;阴主退,自上而下,故中者天气也。又按国中者,初 
言其始,气自始而渐盛也;中言其 
盛,气自盛而渐衰也。但本篇所谓国中者,以一步之气为言,故曰初凡三十度而有奇,中气同法。盖阴阳之气 
无往不在,故国中之气亦无往不然。即以一岁言之,则冬至气始于北,夏至气中于南,北者盛之始,南者衰之 
始,此岁气之国中也。以昼夜言之,夜则阳生于坎,昼则日中于离,坎则升之始,离则降之始,此日度之国中 
也。不惟是也,即一月一节一时一刻靡不皆然,所以日有朔而有望,气有节而有中,时有子而有午,刻有初而 
有正,皆所以分国中也。”景岳此解尤为精确。) 
帝曰∶其升降何如?岐伯曰∶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按∶景岳曰∶“天无地之升则不能降,地无天 
之降则不能升,故天地更相为用。”)帝曰∶愿闻其用何如?岐伯曰∶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 
谓地。(按∶此正辨更用之旨也。天地之气本相交互,降者天也,然必有升而后有所降,故升已而降,降以升 
为用也;升者地也,然必有降而后有所升,故降已而升,升以降为用也。)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 
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按∶天降地升,更相为用,病变因之而作矣。) 
帝曰∶善!寒湿相遘,燥热相临,风火相值,其有间乎?岐伯曰∶气有胜复,胜复之作,有德有化,有用 
有变,变则邪气居之。(按∶景岳曰∶“六气皆有胜复,而胜复之作,正则为循环当位之胜复,故有德有化有 
用;邪则为亢害承制之胜复,故有灾有变。”) 
帝曰∶何谓邪乎?岐伯曰∶夫物之生从于化,物之极由乎变,变化之相薄,成败之所由也。(按∶景岳曰∶ 
“物之生从于化,由化而生也;物之极由乎变,由极而变也。生由化而成,其气进;败由变而致,其气退。 
故曰变化之相薄,成败之所由也。薄,侵迫也。”)按天元纪大论,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是解变化之义; 
此言从于化,由乎变,是推原所以生极之故也。文虽同而义实异,王注 
及诸家俱作一例解,亦未之思也。故气有往复,用有迟速,四者之有,而化而变,风之来也。(按,往者时之 
退,复者令之新,迟者应至而不至,速者不应至而至也。四序推移,固有一定之常数,应至而至,风之正也;乃 
气有非常,则或未至而至,或至而不至,变变化化,风邪于是乎来也,惟有迟速而变化生焉。下文方推原到盛衰, 
景岳即以迟速为盛衰,误矣。)帝曰∶迟速往复,风所由生,而化而变,故因盛衰之变耳。成败倚伏游乎中, 
何也?(按∶帝言风邪之起,固由于气之往来迟速,然其所以迟速之故,衰则迟而盛则速耳。其间或成或败, 
或先成而败即倚焉,或败矣而成即伏焉,咸不外乎往复迟速者何故。)岐伯曰∶成败倚伏生乎动,动而不已则 
变作矣。(按∶景岳曰∶“动静者,阴阳之用也。所谓动者,即形气相感也,即上下相召也,即往复迟速也, 
即升降出入也,由是而成败倚伏,无非由动而生也。但动而正则吉,不正则凶,动而不已,则灾变由之而作矣。” 
成败之相倚伏也,实变化之自然,动乎其不得不动,动静之常也;若动而不已,是有动无静,气反其常,灾变必 
因之而作,天地且然,人其可多动乎。)帝曰∶有期乎,岐伯曰∶不生不化,静之期也。(按∶景岳曰∶“阳 
动阴静,相为对待,一消一息,各有其期。上文言成败倚伏生乎动,即动之期也;动极必变,而至于不生不化, 
即静之期也。然则天地以春夏为动,以秋冬为静;人以生为动,死为静也。”)帝曰∶不生化乎?(“帝疑天地之 
道,岂真有不生不化者乎。”)岐伯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按∶景岳曰∶“凡物之动 
者,血气之属也,其生气根于身之中,以神为生气之主,故曰神机。然神之存亡,由于饮食呼吸之出入,出入 
废,则神机化灭而动者息矣。物之植者,草木金石之属也,其生气根于形之外,以气为荣枯之主,故曰气立。 
然气之盛衰,由于阴阳之升降,升降息,则气立孤危而植者败矣。”按五常政大论曰∶“根于中者,命曰神机, 
神去则机息;根于外者,命曰气立,气止则化绝。”)是则神机气立者,万物之所恃以 
生化,而天地之道所必不可无者也。无生化则无万物,无万物且不成其为天地,故下文云云也。故非出入则无 
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按∶景岳曰∶“生长壮老已,动物之始终也,故必赖呼吸之出入; 
生长化收藏,植物之盛衰也,故必赖阴阳之升降。”)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包 
藏生气者,皆谓生化之器,触物然矣。夫窍横者,皆有出入去来之气;窍竖者,皆有阴阳升降之气往复于中。 
何以明之?则壁 户牖两面伺之,皆承来气冲击于人,是则出入气也。夫阳升则井寒,阴升则水暖,以物投井及 
叶坠空中,翩翩不疾,皆升气所碍也。虚管溉满,捻上悬之,水固不泄,为无升气而不能降也。空瓶小口,顿 
溉不入,为气不出而不能入也。由是观之,升无所不降,降无所不升,无出则不入,无入则不出。夫群品之中, 
皆出入升降,不失常守,而云非化者,未之有也。有识无识,有情无情,去出入,已升降,而得存者,亦未之 
有也。故曰出入升降,无器不有。按∶启玄妙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