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8-针灸聚英-第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吐涎沫。项不得回顾。肘挛。腋胁下痛。四肢不得举。脑风头痛。气逆噫哕。瘰 。心疼。
手颤。健忘。
灵道 掌后一寸五分。心脉所行为经。金。铜人。针三分。灸三壮。主心痛。干呕。悲
恐。相引螈 。肘挛。暴喑不能言。
通里 腕后一寸陷中。手少阴心脉之络。别走太阳小肠经。铜人。针三分。灸三壮。明
堂。
目痛。心悸。肘臂 痛。苦呕。喉痹。少气。遗溺。妇人经血过多。崩中。实则支满鬲肿。
泻之。虚则不能言。补之。
阴 掌后脉中。去腕五分。铜人。针三分。灸七壮。主鼻衄。吐血。洒淅畏寒。厥逆
气惊。心痛。
神门(一名锐中 一名中都) 掌后锐骨端陷中。手少阴心脉所注为俞。土。心实泻之。
铜人
痛数噫。恐悸。少气不足。手臂寒。面赤喜笑。掌中热而哕。目黄胁痛。喘逆身热。狂悲笑
。呕血吐血。振寒上气。遗溺。失音。心性痴呆。健忘。心积伏梁。大小人五痫。东垣曰。
胃气下溜。五脏气皆乱。其为病互相出见。气在于心者。取之手少阴之俞神门。大陵同精导
气。以复其本位。灵枢经曰。少阴无俞。心不病乎。其外经病而脏不病。故独取其经。于掌
后锐骨之端。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其脏坚固。邪不能容。容邪则身死。故诸
邪皆在心之包络。包络者。心主之脉也。
少府 小指本节后骨缝陷中。直劳宫。手少阴心脉所溜为荥。火。铜人。针二分。灸七
壮。
久不愈。振寒阴挺出。阴痛阴痒。遗尿。偏坠。小便不利。太息。
少冲(一名经始) 手小指内廉端。去爪甲角如韭叶。手少阴心脉所出为井。木。
心虚补之。
心痛。痰冷。少气。悲恐善惊。太息。烦满。掌中热。胁痛胸中痛。口中热。咽中酸。乍寒
乍热。手挛不伸。引肘腋痛。悲惊。东垣曰。一富者前阴臊臭。求先师(张洁古也)治之。曰
。夫前阴足厥阴之脉络循阴器。出其挺末。凡臭者。心之所主。散入五方为五臭。入肝为臊
。此其一也。当于肝经泻行间。是治其本。后于心经中泻少冲。是治其标。
r大肠脏之图pj…j18。bmpr
小肠重二斤十四两。长三丈二尺。广二寸半。径八分分之少半。左回叠积十六曲。盛谷
二斗
口。小肠下口也。至是而泌别清浊。水液入膀胱。滓秽入大肠。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
焉。小肠为赤肠。食下则肠实而胃虚。(以此推之。则知糟粕下于大肠。小肠亦虚矣。)
卷一上
手太阳小肠经
属性:r手太阳小肠经pj…j19。bmpr
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
臂骨尽处为腕。腕下兑骨为踝。本经起小指端少泽穴。由是循手外侧之前谷、后 。上
腕出踝中。历腕骨、阳谷、养老穴也。
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 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
脊两傍为膂。膂上两角为肩解。肩解下成片骨为肩胛。自养老穴直上。循臂骨下廉支正
穴。
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诸穴。乃上会大椎。因左右相交于两肩之上。
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
自交肩上入缺盆。循肩向腋下行。当膻中之分络心。循胃系下膈。过上脘抵胃。下行任
脉之外。当脐上二寸之分属小肠。
其支者。从缺盆贯颈上颊。至目锐 。却入耳中。
目外角为锐 。支者。别从缺盆循颈之天窗、天容。上颊抵颧 。上至目锐 。过童子
。却入耳中。循听宫而终也。
其支别者。别循颊上 。( 音拙)抵鼻至目内 。
目下为 。目大角为内 。其支者。别循颊上 。抵鼻至目内 睛明穴。以交于足太阳
也。
此经多血少气。未时气血注此。受手少阴之交。凡一十九穴。左右共三十八穴。
少泽(一名小吉) 手小指端外侧。去爪甲角下一分陷中。手太阳小肠脉所出为井。金。
素注
螈。咳嗽口中涎唾。颈项急。不可顾。目生肤翳覆瞳子。头痛。
前谷 手小指外侧。本节前陷中。手太阳小肠脉所溜为荥。水。铜人。针一分。留三呼
。灸
塞不利。咳嗽吐衄。臂痛不得举。妇人产后无乳。
后 手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捏拳取之。手太阳小肠脉所注为俞。木。小肠虚。补
之。
顾。癫疾。臂肘挛急。痂疥。
腕骨 手外侧腕前。起骨下陷中。手太阳小肠脉所过为原。小肠虚实皆拔之。铜人。针
三分。留三呼。灸三壮。主热病汗不出。胁下痛。不得息。颈颔肿。寒热耳鸣。目冷泪生翳。狂
惕。偏枯。肘不得屈伸。 疟头痛。烦闷惊风螈 。五指掣。头痛。
阳谷 手外侧腕中。锐骨下陷中。手太阳小肠脉所行为经。火。素注。灸三壮。针二分
。留
。臂外侧痛不举。吐舌。戾颈。妄言。左右顾。目眩。小儿螈 。舌强不嗍乳。
养老 手踝骨前上。一云。腕骨后一寸陷中。铜人。针三分。灸三壮。主肩臂酸疼。肩
欲折。臂如拔。手不能自上下。目视不明。
支正 腕后五寸。手太阳络脉。别走少阴。铜人。针三分。灸三壮。明堂。灸五壮。主
风虚
喜渴。强项。疣目。实则节弛肘废。泻之。虚则生疣小如指。痂疥。补之。
小海 肘内大骨外。去肘端五分陷中。屈手向头取之。手太阳小肠脉所入为合。土。小
肠实
项痛。疡肿振寒。肘腋痛肿。小腹痛。痫发羊鸣。戾颈。螈 狂走。颔肿不可回顾。肩似拔
。似折。耳聋目黄。颊肿。
肩贞 曲胛下两骨解间。肩 后陷中。铜人。针五分。素注。针八分。灸三壮。主伤寒
寒热。耳鸣耳聋。缺盆肩中热痛。风痹。手足麻木不举。
俞 挟肩 (手少阳穴)后大骨下。胛上廉陷中。举臂取之。手太阳、阳维、阳跷三经
之会。铜人。针八分。灸三壮。主臂酸无力。肩痛引胛。寒热气肿颈痛。
天宗 秉风后大骨下陷中。铜人。灸三壮。针五分。留六呼。主肩臂酸疼。肘外后廉痛
。颊颔肿。
秉风 天 外肩上小 后。举臂有空。手太阳、阳明、手少阳、足少阳四脉之会。铜人
。灸五壮。针五分。主肩痛不能举。
曲垣 肩中央曲胛陷中。按之应手痛。铜人。灸三壮。针五分。明堂。针九分。主肩痹
热痛。气注肩胛拘急痛闷。
肩外俞 肩胛上廉。去脊三寸陷中。铜人。针六分。灸三壮。明堂一壮。主肩胛痛。周
痹寒至肘。
肩中俞 肩胛内廉。去脊二寸陷中。素注。针六分。灸三壮。铜人。针三分。留七呼。
灸十壮。主咳嗽上气。唾血寒热。目视不明。
天窗(一名窗龙) 颈大筋间前曲颊下。扶突后动脉应手陷中。铜人。灸三壮。针三分。
素注六分。主痔 。颈痛。肩胛引项不得回顾。耳聋颊肿。齿噤中风。
天容 耳下曲颊后。素注。灸三壮。主瘿颈项痈。不可回顾。不能言。胸痛胸满不得息
。呕逆吐沫。齿噤。耳聋耳鸣。
颧 面 骨下廉。锐骨端陷中。手少阳、太阳之会。素注。针三分。铜人。针二分。
主口 面赤。眼 动不止。 肿齿痛。
听会(一名多所闻) 耳中珠子。大如赤小豆。手足少阳、手太阳三脉之会。铜人。针三
分。
耳中嘈嘈 蝉鸣。
r膀胱图pj…j20。bmpr
膀胱重九两二铢。纵广九寸。居肾之下。大肠之侧。小肠下口。乃膀胱上口。水液由是
渗入焉。盛溺九升九合。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膀胱为黑肠。(从脏属北方色也)
王安道曰。或曰灵枢经云。水谷者。常并居胃中。成糟粕而俱下大肠。而成下焦。渗而
俱下
泄出也。杨介云。水谷自小肠盛受于阑门以分别也。其水则渗入于膀胱上口为溲便。详以上
三说。则小便即泌别之水液。渗入膀胱以出者也。素问则曰。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
脾。脾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则小便又似水饮精微之气上升。脾肺运化而
后成者也。将何所司。将何所凭乎。余曰。凭夫理耳。且夫溲溺者。果何物耶。水而已矣。
水
上升者。必有待于上升者为之先道。故素问又曰。膀胱者。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且水
者气之子。气者水之母。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滞。或者又谓小便纯由泌别。不由运化。盖
不明此理故也。虽然。膀胱固曰津液之府。至于受盛津液。则又有胞而居膀胱之中焉。故素
问曰。胞移热于膀胱。灵枢曰。膀胱之胞。薄以濡。类纂曰。膀胱者。胞之室。且夫胞之居
于膀胱也。有上口而无下口。津液既盛于胞。无由自出。必因乎气化而后能渐浸润于膀胱。
外积于胞下之空处。遂为溺。以出于前阴也。素问所谓膀胱津液藏焉者。盖举膀胱以该胞也
。若曰胞下无空处。则人溺急时。至厕焉能即出乎。夫惟积满胞下空处而不可再容。故急。
急则至厕即出矣。或言胞有上口而无下口。或言胞上下皆有口。或言胞有小窍而为注泄之路
。不亦妄欤。
卷一上
足太阳膀胱经
属性:r足太阳膀胱经pj…j21。bmpr
足太阳膀胱之脉。起于目内 。上额交巅上。
目大角为内 。发际前为额。脑上为巅。巅、顶也。足太阳之脉。起目内 睛明穴。上
额循攒竹。过神庭。历曲差、五处、承光、通天。自通天斜行。左右相交于顶上百会也。
其支别者。从巅至耳上角。
支别者。从巅至百会。抵耳上角。过率谷、浮白、窍阴穴。所以散养于经脉也。
其直行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
脑、头髓也。颈上为脑。脑后为项。此直行者。由通天穴循络却、玉枕。入络脑。复出
下项。抵天柱也。
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
肩后之下为肩膊。椎骨为脊。尻上横骨为腰。挟脊为膂。自天柱而下。过大椎、陶道。
却循
胃俞、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内俞、白环俞。由是抵腰中。入循膂
。络肾。下属膀胱也。
其支别者。从腰中下贯臀。入 中。
臀、尻也。挟腰 骨两傍为机。机后为臀。腓肠上。膝后曲处为 。其支别者。从腰中
。循
六椎节而下为腰监骨挟脊附着之处。其十七至二十。凡四椎为腰监骨所掩附。而八 穴则挟
脊第一二空云云也。会阳在尾 骨两傍。则二十一椎乃复见而终焉。又按督脉当脊中起于长
强
骨所掩明矣。)会阳。下贯臀。至承扶、殷门、浮 、委阳。入 中之委中穴也。
其支别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胂。挟脊内。过髀枢。
膂肉曰胂。挟脊肉也。其支别者。为挟脊两傍第三行相去各三寸之诸穴。自天柱而下。
从膊
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下历尻臀过髀枢也。股外为髀。楗骨之下为髀枢。
循髀外后廉。下合 中。以下贯 内。出外髁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端。
、腓肠也。循髀外后廉。髀枢之里。承扶之外。一寸五分之间而下。与前之入 中者
相合
金门。循京骨、束骨、通谷。至小指外侧端之至阴穴。以交于足少阴也。
此经多血少气。申时气血注此。受手太阳之交。凡六十三穴。左右共一百二十六穴。刺
深五分。留六呼。
睛明(一名泪空) 目内 。明堂云。内 头外一分宛宛中。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
阳跷五脉之会。铜人。针一寸半。留三呼。雀目者。可久留针。然后速出针。禁灸。明堂。针一
分半。资生云。面部所针。浅者一分。深者四分。素注亦云一分。是铜人误以一分为一寸也
。素注。针一分。留六呼。灸三壮。主目远视不明。恶风泪出。憎寒头痛。目眩。内 赤痛
。KT KT 无见。 痒。浮肤白翳。大 攀睛 肉侵睛。雀目。瞳子生障。小儿疳眼。
按东垣曰。刺太阳、阳明出血。则目愈明。盖此经多血少气。故目翳与赤痛从内 起者
。刺
刺攒竹。卧针直抵睛明。不补不泻。而又久留针。非古人意也。
攒竹(一名始光 一名员柱 一名光明) 两眉头少陷宛宛中。素注。针三分。留六呼。
灸三
度刺。目大明。明堂。宜细三棱针三分出血。灸一壮。主目KT KT 。视物不明。泪出目眩。瞳
子痒。目瞢。眼中赤痛。及睑 动不得卧。颊痛面痛。尸厥癫邪。神狂鬼魅。风眩。嚏。
曲差 神庭旁一寸五分。入发际。铜人。针三分。灸三壮。主目不明。鼽衄鼻塞。鼻疮
。心烦满。汗不出。头顶痛。项肿。身体烦热。
五处 夹上星旁一寸五分。铜人。针三分。留七呼。灸三壮。明堂。灸五壮。主脊强反
折。螈 癫疾。头风热。目眩。目不明。目上戴不识人。
承光 五处后一寸五分。又云一寸。铜人。针三分。禁灸。主风眩头风。呕吐心烦。鼻
塞不利。目生白翳。
通天 承光后一寸半。铜人。针三分。留七呼。灸三壮。主瘿气。鼻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