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后汉书-第37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注'二'魏都赋曰:“北临漳、滏,则冬夏异沼。”注云:“水经邺西北。滏水热,故名滏口。”
注'三'史记曰项羽破秦军污水上。
注'四'史记曰靳歙别下平阳。
注'五'徐广曰一作“鬼侯”。与文王为纣三公。
注'六'左传襄十九年会于柯,杜预曰县东北有柯城。昭九年荀盈卒于戏阳,杜预曰县北有戏阳城。
注'七'世祖破五校处。
注'八'前志曰在县西。
注'九'左传成七年会马陵,杜预曰县东南有地名马陵。史记曰庞涓死处。
注'一0'左传:“沙鹿崩。”谷梁传曰:“林属于山曰鹿。沙,山名也。”
注'一一'左传定七年盟于沙*(亭)*,杜预曰'沙亭'在县东南。七年盟于琐,晋地道记曰县南有琐阳城。
注'一二'左传定十四年会于牵,杜预曰县东北有牵城。
注'一三'魏都赋注曰有龙山。
注'一四'杜预曰有干侯。鲁昭公所处。
注'一五'即台孝威隐于县山。
注'一六'左传宣十五年败赤狄于曲梁。
注'一七'左传襄三年诸侯会鸡泽,杜预曰在县西南。
Ua**钜鹿郡***
秦置。建武十三年省广平国,以其县属。雒阳北千一百里。*十五城,户十万九千五百一十七,口六十万二千九十六。 Ub**廮陶**有薄落亭。
**钜鹿**故大鹿,有大陆泽。'一'**杨氏***
*鄡***
*下曲阳**有鼓聚,故翟鼓子国。'二'有昔阳亭。'三'**任***
*南和***
*广平***
*斥章***
*广宗***
*曲周***
*列人***
*广年***
*平乡***
*南□**注'一'有广阿泽。吕氏春秋九薮赵之钜鹿,高诱注云广阿泽也,山海经曰大陆之水。史记纣盈钜桥之粟。许慎云:“钜鹿之大桥也。”钜鹿南有棘原,章邯所军处。前书曰沙丘台在县东北七十里。
注'二'杜预曰县西南有肥累城。古肥国,白狄别种。
注'三'左传昭十二年晋荀吴入昔阳,杜预曰沾县东有昔阳城。*(取)**'肥'*故都也。
Ua**常山国***
高帝置。建武十三年省真定国,以其县属。*十三城,户九万七千五百,口六十三万一千一百八十四。
Ub**元氏**'一'**高邑**故鄗,光武更名。刺史治。'二'有千秋亭、五成陌,'三'光武即位于此矣。**都乡**侯国。有铁。**南行唐**有石臼谷。**房子**赞皇山,'四'济水所出。'五'**平棘**有塞。**栾城**'六'**九门**'七'**灵寿**恚觥**蒲吾**'八'**井陉***
*真定***
*上艾**故属太原。
注'一'晋地道记有石塞、三公塞。
注'二'汉官曰去雒阳一千里。
注'三'县南七里。
注'四'在县西南六十里。
注'五'晋地道记有砾塞、中谷塞。
注'六''在平棘'县西北四十里。
注'七'史记赵武灵王出九门,如野台以望齐、中山之境。碣石山,战国策云在县界。
注'八'史记番吾君。杜预曰晋之蒲邑也。古今注曰:“永平十年,作常山呼沱河蒲吾渠,通漕船也。”
Ua**中山国***
高祖置。雒阳北一千四百里。*十三城,户九万七千四百一十二,口六十五万八千一百九十五。 Ub**卢奴***
*北平**有铁。*(母)***
*'毋'*极***
*新市**有鲜虞亭,故国,子姓。'一'**望都**'二'**唐**有中人亭,'三'有左人乡。'四'**安国***
*安□**本安险,章帝更名。
**汉昌**本苦陉,章帝更名。**蠡吾**侯国,故属涿。**上曲阳**故属常山。
恒山在西北。'五'**蒲阴**本曲逆,章帝更名。有阳城。'六'**广昌**故属代郡。
注'一'杜预曰白狄别种。
注'二'左传晋伐鲜虞及中人,杜预曰县西北有中人城。晋地道记有马安关。
注'三'博物记曰:“堂关在中人西北百里,中人在县西四十里。”列子曰:“赵襄子使新嗫穆子攻翟,取左人、中人。”
注'四'帝王世记曰:“尧封唐。尧山在北,唐水西入河,南有望都山,即尧母庆都所居,相去五十里。都山一名豆山。”博物记曰:“左人,唐西北四十里。”
注'五'有泉水,干吉得神书。晋地道记:“自县北行四百二十五里,恒多山膎,名飞狐口。”
注'六'晋地道记曰:“有阳安关。阳城。蒲阳山,蒲水出也。”
Ua**安平国***
故信都,高帝置。明帝名乐成,延光元年改。雒阳北二千里。*十三城,户九万一千四百四十,口六十五万五千一百一十八。 Ub**信都**有绛水、呼沱河。**阜城**故昌城。**南宫***
*扶柳***
*下博***
*武邑***
*观津**'一'**经**西有漳水,津名薄落津。'二'**堂阳**故属钜鹿。**武遂**故属河闲。**饶阳**故名饶,属涿。有无蒌亭。'三'**安平**故属涿。**南深***
(国)***
*'泽'***
故属涿。
注'一'本清河下县。决录注曰:“孝文窦皇后父隐身渔钓,坠渊而卒。景帝立,后为太后,遣使者更填父所坠渊而葬,起大坟于县城南,民号曰窦氏青山。”
注'二'史记曰,赵武灵王曰:“吾国东有河、薄落之水。”
注'三'冯异进豆粥光武。案:志有解犊侯,灵帝封。
Ua**河闲国***
文帝置,世祖省属信都,和帝永元*(三)**'二'*年复故。雒阳北二千五百里。*十一城,户九万三千七百五十四,口六十三万四千四百二十一。
Ub**乐成**弓高***
*易**故属涿。**武垣**故属涿。**中水**故属涿。**啵**故属涿。**高阳**故属涿。有葛城。**文安**故属勃海。**束州**故属勃海。**成平**故属勃海。 l**东平舒**故属勃海。
Ua**清河国***
高帝置。桓帝建和二年改为甘陵。雒阳北千二百八十里。*七城,户十二万三千九百六十四,口七十六万四百一十八。 Ub**甘陵**故厝,安帝更名。**贝丘***
*东武***
(成)***
*'城'***
**鄃***
*灵**和帝永元九年复。
'一' l**绎幕***
*广川**故属信都。有棘津城。'二'
注'一'地道记曰有鸣犊河。
注'二'太公吕尚困于棘津城,琅邪海曲,非此城也。案:永初元年邓太后分置广川王国,后王薨,国除。太后崩,还益清河。
Ua**赵国***
秦邯郸郡,高帝改名。雒阳北千一百里。*五城,户三万二千七百一十九,口十八万八千三百八十一。 Ub**邯郸**'一'有丛台。'二'**易阳**'三'**襄国**本邢国,秦为信都,项羽更名。有□台。'四'有苏人亭。**柏人***
*中丘**'五'
注'一'张华曰:“赵奢頉在邯郸西山上,谓之马服山。”
注'二'有洪波台。
注'三'魏都赋曰:“温泉毖涌而自浪。”注曰:“温泉在易阳,世以治疾,洗百病。”
注'四'史记曰赵成侯,魏献荣椽,因以为□台。
注'五'晋地道记曰有石门塞、烧梁关。
Ua**勃海郡***
高帝置。雒阳北千六百里。*八城,户十三万二千三百八十九,口百一十万六千五百。 Ub**南皮***
*高城**侯国。**重合**侯国。**浮阳**侯国。**东光**'一'**武***
*阳信**延光元年复。**修**故属信都。
注'一'有胡苏亭。胡苏河之名见尔雅。
校勘记
三四二一页一0行有泛城按:“泛”原斗“汜”,径改正。
三四二一页一一行临颍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和帝女封临颍公主,志似脱“邑”字。桓帝时,边韶为临颍侯相,盖公主之子袭封为侯也。
三四二二页一行覸陵按:前志“覸”作“傿”。
三四二二页三行轮氏按:前志作“纶氏”。
三四二二页三行建初四年置殿本考证齐召南谓按前志颍川郡有纶氏,疑县不自建初置也。今按:汉书补注王先谦谓“置”疑“复”之误。
三四二二页一五行高陵山汝水所出按:张森楷校勘记谓案前志,颍川、汝南俱有定陵,此定陵下但云“有东不羹”,其高陵云云在汝南定陵下,今于此处注之,非是。
三四二二页一六行是文帝继王位按:张森楷校勘记谓案上下文义,“是”字颇不相属,疑当作“时”,否则下有“时”字脱去。
三四二三页五行徐广曰岸亭集解引惠栋说,谓当作“岸门亭”,诸本缺“门”字。
今按:史记魏世家裴骃集解引作“岸亭”,小司马索隐引作“岸门亭”。
三四二三页六行献帝徙都改许昌按:集解引周寿昌说,谓考献帝改都许在建安二年八月,改许县为许昌县在魏文帝黄初二年,非献帝徙都时改名也。注误。
三四二三页七行成十七年伐*(齐)**'郑'*至曲洧按:据左传“齐”当作“郑”,各本皆未正,今改。
三四二三页九行克段于鄢按:“段”原斗“□”,径改正。
三四二三页一二行伐魏蜀泽按:殿本考证谓魏世家作“浊泽”,六国年表又作“涿泽”。
三四二三页一七行史记曰周敬王十九年郑伐负黍按:殿本考证齐召南谓按周本纪无此文。年表是周威烈王十九年郑败韩于负黍,时郑溃Ч辏昂疃暌病S职矗骸胺ァ痹贰按保陡恼!
三四二三页一七行遇许由于负黍*(山)*据集解引惠栋说删。
三四二四页五行新息*'侯'*国集解引钱大昕说,谓“国”上当有“侯”字,马援所封。今据补。按:集解又引马与龙说,谓光武封朱浮为侯,在马援前,见浮传。
三四二四页六行□强按:集解引惠栋说,谓说文“□”作“濦”,云“濦水出阳城少室山,东入颍”。
三四二四页六行*'有'*道亭故国张森楷校勘记谓“道”上当有“有”字,各本皆脱,盖道是国,道亭非国也。按:张说是,今据补。
三四二四页七行安城侯国按:前志作“安成”。钱大昕谓铫期封安成侯,即此安城也。光武又封刘赐为安成侯。
三四二四页八行慎阳集解引惠栋说,谓索隐、路史引司马志皆作“滇阳”。前志作“慎阳”,阚骃云合作“滇”。今按:前书师古注谓“慎”字本作“滇”,音真,后误为“慎”耳。
三四二五页一行有*(挚)**'□'*亭见说文集解引钱大昕说,谓“挚”当作“□”。
说文“汝南平舆县有□亭”,读若晋。今据改。
三四二五页六行县有葛陂乡按:集解引惠栋说,谓“葛陂”一作“葛陵”。
三四二五页六行民谓之楚王岑按:集解引惠栋说,谓水经汝水注作“楚王琴”,云楚人谓頉曰琴也。
三四二五页七行辄颓坏*'填'*厌集解引惠栋说,谓诸本脱“填”字。今据补。
三四二五页九行县东有桑里亭按:今杜注云“郎陵县东南有桑里”,不言“亭”。
三四二五页一二行无忌说魏安僖王按:“无”原斗“元”,径改正。
三四二五页一三行鲖阳南有繁阳亭按:今杜注云“繁阳,楚地,在汝南鲖阳县南”,不言“亭”。
三四二五页一四行史记楚封王孙胜白公按:下引杜注,“史记”疑“左传”之误。
杜注见左哀十六年。
三四二五页一四行曪信县有白亭按:左传哀十六年杜注“曪信县”下有“西南”二字。
三四二六页七行谷熟按:集解引惠栋说,谓“熟”当作“孰”。
三四二六页七行覸按:前志作“傿”。
三四二六页八行薄故属山阳*'汤'*所都殿本考证齐召南谓案“山阳”下脱“汤”字。薄与亳通,前书臣瓒注“薄,汤所都”是也。今据改。
三四二六页一四行邾人悬公冑于鱼门按:殿本考证齐召南谓睢阳宋国,不应有邾城门事。此亦错简,当在“鲁国驺本邾国”下。
三四二六页一五行杜预曰有梁亭按:今杜注云“睢阳县东有地名扬梁”。
三四二七页四行左传宋万杀宋闵公于蒙泽按:柳从辰云左传“杀”作“弒”,无“宋”字。校补谓今案注引左传文往往有增损字句处,章怀注亦然。“弒”多改“杀”,则有所避忌也。
三四二七页八行*(左传)**'杜预'*曰在县东北集解王先谦谓“左传”二字应作“杜预”,见桓十三年注,诸本皆误。今据改。
三四二七页九行杜预曰蒙县西北有薄城按:杜注见庄十二年,“薄”作“亳”。
三四二七页一0行秦泗*(川)**'水'*郡殿本考证谓“川”何焯校本改“水”。集解引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