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民俗概说 - 杨永法-第2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们对二爷、喜娘流利的口彩感到满足,报以阵阵掌声。吃喜果的仪式结束,由新郎的父母把新郎新娘面前的喜果收起来,表示接受大家的祝贺。盒内多余下来的喜果,由小孩、小伙子一哄而上“抢”个精光。这叫“抢发禄”。抢得多的分给众人吃,大家边吃边笑,这叫“吃发禄”。
这时,有人送上来八只冷盆,继冷盆之后,又送上一道一道的大菜,摆了满满一台。等菜上好,二爷、伴娘又忙碌起来,拿起筷子在各只菜碗里探探,异口同声地说:“各只碗里探探,多子多孙。”随之,他们将各样菜夹到新郎新娘面前的碗里,夹一样说一句,既要斗口彩,又要各献能耐。二爷夹起一块鱼说:“鲤鱼跳龙门”,伴娘夹一块蛋说:“代代相传代代好”。二爷夹起一块鱼头说:“小夫妻有头有脑”,伴娘夹起一块鱼尾说:“有尾好收梢”。两人的口彩合起来,内涵是夫妻做事、成家立业有始有终,一干到底,不半途而废。二爷与伴娘斗口彩,客人们静心地听,希望他们斗中有错,可以取笑他们。
本来,伴娘一直跟在二爷后面说,待二爷一停顿,伴娘立即抓住机会,抢先一步,夹一段大肠说:“局局藏”,二爷不甘被动,立接夹一块鸡胛说:“泼泼长”。两人对答起来,意思是说家产越积越多,长长发财。真是俗语不俗,含义丰富。二爷、伴娘就这样一搭一档,一吹一唱,使大家听得开开心心,笑声连连。
菜夹毕,斗口彩也结束,吃合欢酒的高潮过去,接近尾声,烧饭师傅托着盘里的两碗饭,恰到好处地送进新房,随着伴娘一声叫:“请新郎新娘用饭”,新郎端起饭碗自己吃饭,新娘则不动手,由伴娘喂她吃。意思是暗示新娘,从今天起要多吃饭,少开口,做一个贤惠的妻子。
吃过花烛夜饭,合欢酒的仪式也就结束了。新娘由伴娘搀扶到床背后去休息,客人们余兴未尽,开始闹新房,一直到深夜。
秤俗
秤是商品交易的重要工具之一,生意人身不离秤,他们亲昵地称秤钩为“金钩子”、秤盘是“聚宝盆”、秤杆为“如意棒”,把秤锤直呼为“招财童子”;上了年纪的人则把秤星视为延年益寿的“寿星”——我不明白秤星和人寿会有什么关系?直到后来我在书本上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原来,最初的秤是十两作一斤的,很多生意人唯利是图,喜欢在秤杆上弄虚作假,缺斤少两的事常常发生,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决定另制新秤。有些聪明人出了个主意:他们认为天上有三个星座——北斗七星、南斗六星、福禄寿三星,主宰着人们的祸福。他们把三个星座合在一起作为秤星,并且在市场上到处宣称:天上一颗星,地下一个人;天上落个星,地下死个人。劝告那些搞缺斤少量的人,不要在秤星上耍花招,否则就要象星座落地一样短命早死——这种诅咒式的劝告,使人想想也害怕,一时收敛起损人之心,不敢再干这种缺德事了,老百姓更高兴,十六两秤很快在民间流行开了。
古人一直告诫人们,要买卖公平,生财有道。因此秤在人们心目中被认为正直无私、光明磊落的象征。诸葛亮就说过:“我心如秤,不能随人低昂”就是一例,这个说法已经超越了商市买卖,升华到了人格、品德的准则,“不能随人低昂”岂是容易做得到的!
秤星谐音“称心”,且又包含“福禄寿”三星,更被人们重视而应用到民间习俗中去,结婚、生子、祝寿及商业行为都要既求“称心”又祈“福、禄、寿”。例如:在嫁娶之时,要在新床新被中用红纸裹一杆秤;新郎为新娘挑方巾时要用秤杆,挑开方巾双方相视一笑,说明两人都“称心”;婴儿满月剃头要“抓揪”,除了其他吉利之物,也得放杆秤,若是婴儿稀里糊涂抓着了秤,预示将来定能发家致富;在苏南农村中,上梁时都将镰刀、尺子、镜子、秤杆拴在朱筛上,既能祈福又压邪;太湖渔民在新船下水时,船舱里摆的“聚宝盆”里,除了糕团、花果,也必放秤杆。更为有趣的是,养蚕户在“请蚕花”时也离不开枰杆,在蚕蚁孵出后,蚕娘就把剪碎的灯草末拌着野蔷薇花细末一起撒在蚕种纸上,再将蚕种纸挽在秤杆上,用鹅毛轻轻地将灯草末和花末和蚕蚁一起掸到蚕匾里去,同时,蚕娘会轻声吟唱“称心如意,万年余粮”的蚕花歌,真是美妙的江南一景。
至于在“立夏日”秤人,可能上了点年纪的人,从小到大每年“立夏日”都会被别人想方设法“吊”到大秤钩子上,象秤猪秤羊一样秤上一秤,除了秤秤有多重,看看过一个夏天会“掉”几斤肉,更主要的据说可以防“夏疰”。
对于商家来说,秤就更加别具意义,为了取信于民,有些店家还在店门口挂出一把大秤,上书“买卖公平,童叟无欺”的字条。在南浩街和胥门一带,有不少山地货行,他们是中间性行业,为买卖双方搭桥,收些佣金维持生活。在这些货行的大门口,都吊着一支大秤,让买卖双方站在两旁,由行内伙计挡秤“做娘舅”,三头六面大家看仔细,公平交易皆大欢喜。有些商家对秤的要求就不是买卖公平了,每年年初五是接财神的日子,他们把秤杆插在盛有白米的斗中,供在财神菩萨前,在秤杆上贴上一张“日进斗金”的红签,这对财神菩萨来说,可以说是个“超高要求”了,不知灵也不灵?
七、吴门艺术
桃花坞木版年画
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因历史上作坊、店铺汇集于阊门内桃花坞而得名,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年画并称,有〃南桃北柳〃之誉。
桃花坞年画在乾隆前后取材偏重城市社会风尚,风格倾向雅丽细秀。及至道光初期,出现了风格纯朴简练、题材广泛、色彩鲜明的趋势,作品受到劳动人民,特别是广大农民的欢迎。至清末,桃花坞年画日趋衰落,濒临绝境。解放后,政府多方设法,抢救了这朵艺术之花。
近年来,桃花坞年画继承传统,不断创新。配色以成块的大红、桃红、黄、绿、紫和淡墨六色为基本色调,艳丽和谐;线条简练明快,构图均衡而不呆板,在题材的选择和创新方面,将民族风格、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融为一体。而桃花坞年画已作为苏州工艺美校的一个常设专业,有了广大的学生基础,相信桃花坞年画这朵民间艺术之花定将开得更加艳丽。
代表人物
张晓飞:
江苏吴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擅长国画、桃花坞木刻年画。从艺40多年来,努力钻研技艺,先后创作了一批以水乡风情为题材的桃花坞木刻年画《园林行》、《刺绣姑娘》、《走亲戚》等。部分作品还在日本、美国、意大利、加拿大及香港等地展出。作品《水乡四季图》获第四届全国年画展二等奖,《水乡元宵》获第五届全国年画展一等奖。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苏州评弹
评弹是评话和弹词的合称,俗称说书,是用苏州方言进行说唱、表现的地方曲种。民间称评话为大书,弹词为小书。大书开讲武侠、公案之类故事,以醒木、扇子、手帕为道具;小书以弹唱才子佳人为主题的故事,用三弦、琵琶等乐器,自弹自唱,配有各种曲调。评弹博采小说、诗歌、戏曲、音乐等表现手法之长,形成一套以说、噱、弹、唱为主的综合艺术,语言生动,通俗易懂,是艺苑中一枝经久不衰的鲜花。
苏州评弹,大约形成于明末清初。到了明代,开始强调说书人要进入角色,说书时要〃我即成古,笑啼皆一〃。入清以后评弹进一步吴语化,在说表上有官白、私白(苏州话)之分,唱腔也逐渐地方化,尽量采用本地区流行的〃费伽调〃、〃平湖调〃等。到了清乾隆以后,苏州评弹出现了兴盛的局面,艺人王周士着手调整了评弹界,并于乾隆四十一年成立了光裕公所。自此以后苏州评弹事业欣欣向荣。
1902年,光裕公所改称光裕社,创办育才学校,培养了一批评弹艺人。建国后为了使评弹艺术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一方面对旧的传统书目进行了整理和加工,另一方面积极创作以新人新事为题材的新书目。改革开放以来,苏州评弹〃出人出书多演出〃的路子越走越宽。进入新世纪,苏州市文化部和文化界将经过数年努力,构筑节(评弹节)、馆(评弹博物馆)、团(评弹团)、校(评弹学校)、场(一批书场)五位一体的发展格局,使苏州成为继承、弘扬评弹艺术的基地。
苏州的评弹
二千五百年,苏州的历史是悠悠白发,
灵动质朴,苏州的文化是小桥、流水,
秀美精致,苏州的品牌是园林、苏绣,
婉约雅韵,苏州的口碑是昆曲、评弹。
上有哟天堂,下有哟苏杭……
妙一曲啊,《苏州好风光》,
让苏州的评弹―――响彻大江南北,
让评弹的苏州―――亮相世界各方。
在中南海怀仁堂,余音缭绕,你登上了大雅之堂,
在“世遗会”开幕式,珠玉吟哦,你意会出吴中风雅,
在人类文化遗产的门庭前,你写就踌躇自信,
评弹苏州―――苏州评弹,
数不尽啊,苏州好风光,
声声不息,不息生生……
走过了四个世纪,创意于文化苏州,
吴地文化孪生出苏州评弹,苏州评弹记忆着白发姑苏。
走进,走进,再走进,从人间天堂走进文化的天堂,
苏州评弹―――进行时,
走出,走出,再走出,走出小桥流水、园林苏绣,
评弹苏州―――新形象!
苏州刺绣
简介
苏绣,与蜀绣、广绣、湘绣并称为我国四大名绣。三国东吴赵夫人善刺绣,时称“针绝”。西晋光熙元年日本曾“谴吴求缝绣女工”。随着苏州经济地位的日益提高,丝织业的不断发展,宋代以后,苏绣技艺日臻精善。至明。。。
代表人物:
蒋雪英
女。江苏吴县人。现任苏州市吴县刺绣总厂兼和服分厂厂长。为全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刺绣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刺绣艺术50多年,代表作品有《荷香鸭肥》、《梅花欢喜漫天雪》、《云龙》等,在国内外展出受到。。。
李娥英
女。江苏吴县人。1936年随母学习刺绣。1954年参加苏州市文联刺绣小组,1955年开始从事双面绣技法研究。参加以散套针绣制的第一幅双面绣《五彩牡丹》插屏获江苏省手工业联社颁发的一等奖。1965年,她首创在尼龙绡。。。
徐绍青
江苏苏州人。初师朱竹云学习国画艺术。1944年复从吴湖帆为梅景书屋入室弟子。1948年和他的作品《吹箫仕女图》及小传,被编入《中国美术年鉴》一书。1949年后,致力于苏州刺绣事业和吴门画派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擅。。。
殷濂君
女。江苏吴县人。自幼随母学绣艺,1955年参加苏州市文联刺绣小组,1960年后在苏州刺绣厂工作,她从事刺绣50多年,擅长绣花、草、虫、鱼、飞禽、走兽等,被刺绣同行誉为〃花王〃。代表作品有双面绣异色绣《月季与蝴。。。
周爱珍
浙江兹溪县人。1951年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1956年毕业于华东艺专(现南京艺术学院)后留校任助教,1958年调入苏州工艺美术学校任教,1962年后在苏州刺绣研究所工作。她擅长油画、水彩画,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
周巽先
江苏丹阳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自幼随母学习刺绣,从事刺绣艺术已60多年,擅长乱针绣,其代表作有《毛主席像》、《狼牙山五壮士》、《竹叶熊猫》等,双面异色绣《金鱼》台屏、乱针绣《双鹤》在国内展出并获奖。。。。
顾文霞
女。江苏吴县人。曾任苏州刺绣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兼总工艺师,中国苏绣艺术博物馆馆长。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受到毛主席和刘少奇亲切接见,曾到英国、瑞士等国家进行刺绣表演和传授技艺。。。
苏扇
苏扇,包括绢宫扇、折叠扇、檀香扇等,制作风雅娟秀,世称〃雅扇〃。
绢宫扇,古名〃纨扇〃,又名〃团扇〃。苏州绢宫扇纤丽秀雅,其绢面或书画、或刺绣,别出心裁;其扇柄或雕镂、或彩绘,各尽其巧;其质料或素竹、或湘妃竹、或象牙、或玳瑁,雅而不俗。
折叠扇,又名〃聚头扇〃,南方习称〃折扇〃。苏州折扇又称〃吴扇〃,其扇骨造型艺术丰富多彩,扇头造型达百种之多,主要为圆头、方头、尖头、玉兰头、竹节头等。扇工还运用磨、漆、嵌等技艺,千变万化,极尽巧思。
在绢宫扇与折叠扇的扇面上作画、题诗,是苏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