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布莱德雷 >

第6节

布莱德雷-第6节

小说: 布莱德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斯加的第1营。申请递交后,批复命令迟迟没有下来,按常规,调动要到夏天才能成
行。布莱德雷耐着性子呆在尤马,等待离开尤马的日子。
    墨西哥的战事平静下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却进入了白热化的时期。1917年4月
6日,美国撕下了“中立”的招牌,宣布对德开战。5月18日,美国国会颁布了有史
以来第一次兵员动员法令,扩军备战。法令规定:凡21~30岁之间的男子均要登记
和应征;正规陆军扩编到17·5万人,国民警卫队扩编到50万人。此外,还要征召5
0万人的“国民陆军”作预备队。经3个月的训练后,整个陆军的人数将达100万人左
右。
    1917年5月20日,第14步兵团奉命调往太平洋沿岸华盛顿州的温哥华兵营,任务
待定。原防区由第35步兵团下辖的步兵营接管。结果,布莱德雷调往阿拉斯加第1营
的命令撤消,改任第14步兵团的军需连长。
    离开尤马是令人高兴的,但布莱德雷此时的唯一愿望是赴法参加第一次世界大
战。作为一名职业军人,布莱德雷认为实战才是增长才干、考验军人气质的最好时
机。作为西点军校的毕业生,布莱德雷急切希望能有所作为,建立战功。调防温哥
华兵营后,布莱德雷积极寻机去参战。
    巴顿因在墨西哥的杰出表现而得到潘兴将军的赏识,获得了“斗士”的美名。
自然而然,在潘兴将军率军首批赴法参战时,巴顿得以随行。到达法国后,敏锐的
巴顿对坦克这一新式武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决定投身于崭新的坦克事业。1917
年10月,巴顿少校奉命组建坦克学校。之后不久,巴顿率坦克旅配合步兵作战,以
英勇善战而获“美国第一坦克手”的美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不到33岁的巴
顿已晋升为上校,并获得了“优异服务十字勋章”和“优异服务勋章”。与布莱德
雷相比,巴顿已名声远扬,战功卓著。
    布莱德雷深知赴法参战的重要性,但是,理想总是被残酷的现实击碎。缺少第
1营的第14步兵团调防温哥华后,即接到招募和输送新兵的任务,这意味着布莱德雷
无缘赴法参战了。
    此后的16个月中,布莱德雷总是心灰意冷。失去赴法参战机会的苦恼,苦苦煎
熬着布莱德雷。最后,布莱德雷准备离开第14步兵团,调往一支有机会参战的部队
服役。结果,一切努力均未见效,布莱德雷于1918年1月中旬大战结束前奉命随第1
4步兵团调往蒙大拿州,负责警卫该州各地的铜矿和公共事业。铜是重要的战争物资,
蒙大拿州盛产铜,但矿上工人经常罢工,生产无法正常进行。第14步兵团的各分队
被分配到该州的各个生产点。布莱德雷被任命为第6连连长,率全连驻比尤特。全连
共有5名军官和86名士兵。
    驻防蒙大拿比尤特期间,布莱德雷的妻子玛丽生下了一个男婴,可他生下来就
死了,这是因玛丽患伤寒病所致。比尤特的气温降到了零下40度,荒凉的边远小镇
显得十分凄凉,加上失去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这令布莱德雷和玛丽伤心不已,悲
恸欲绝。婴儿的夭折勾起了布莱德雷的痛苦回忆,他的小弟弟也是早年夭折的,父
亲不满41岁就逝世了,这些都使布莱德雷难以自持,他甚至在玛丽面前失声痛哭。
玛丽的母亲坚持把婴儿的尸体送回莫伯利,埋葬在奥克兰公墓奎尔家族的墓地里,
与玛丽的父亲并列。墓碑上刻着:“奥马尔·N和玛丽·布莱德雷之男婴。”
    布莱德雷的第6连的任务,无非是阻止工人罢工和暴动,保障铜矿的正常运转。
1918年夏,欧洲的大战结束前,布莱德雷还为自由贷款竞赛作过一些爱国主义演讲,
并率连队扑灭过当地的森林大火。有时,布莱德雷还负责对应征青年进行基本队列
训练,或组织棒球队参加一些比赛。但这些都不能冲淡他丧子的悲痛和无缘参战的
失落。
    1918年8月14日,布莱德雷晋升为临时少校,这次升迁多少减轻了他丧子的痛苦
和警卫铜矿的乏味感,布莱德雷的情绪慢慢好了起来。
    9月份,布莱德雷为一纸命令而欣喜若狂,第14步兵团(包括驻阿拉斯加的第1
营)奉命调往衣阿华州得梅园附近的道奇兵营。全团作为主力编入新组建的第19步
兵师,预定开赴法国参战。布莱德雷升任第2营营长,团长阿曼德·J·拉赛因也是
新调来的,他是西点军校1886届毕业生。
    全团抵达道奇兵营后立即投入了紧张的野战训练。不幸的是,训练刚进行一周,
流感袭击了兵营,部队因此减员严重,正常训练中止了。正在此时,从法国传来了
德国试图求和的消息,这意味着参战彻底无望,布莱德雷抱怨时运不济,没能赶上
参战的末班车。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历经4年后写上了句号。消息传来,人们纷纷
涌向街头庆贺这一胜利。布莱德雷由衷地为这场人类的大屠杀的终止而高兴。但同
时他也意识到,自己失去了参战机会,也许只能在国内维持一种枯燥乏味的服役生
活了。有时,他甚至认为自己一生的前途都十分渺茫,待30年后能晋升到中校就该
退休了。
    果然不出所料,突然而来的大遣散于1918年12月初便开始了,美国陆军在大战
结束前已膨胀到360万人。第19步兵师成了首批遣散的部队之一。布莱德雷所在的第
14步兵团有幸保留下来,并于12月11日移防伊利诺斯州罗克福附近的格兰特兵营,
其主要职责是保卫那里的政府机关和关闭那里的营房。开拔前夕,布莱德雷花了10
67美元买了一辆“道奇”牌四门新式旅游车。
    从移防之日到1919年3月期间,布莱德雷在混乱的格兰特兵营又渡过了一段无聊
的服役生涯。这时,基本队列训练已无法正常进行,大多数人都得过且过混日子。
布莱德雷又在考虑自己的出路问题,他不愿这样混下去。1919年3月,驻地发生了一
起16名黑人士兵强奸1名白人妇女的事件,布莱德雷被指派为军事法庭的成员。由于
这个案件十分复杂、棘手,审判工作一直拖到8月份。7月11日,陆军部突来命令调
布莱德雷去海参崴执行“西伯利亚勤务”,并要求于8月15日出发。布莱德雷不愿去
这个地方,便借口案件未结而无法执行命令。经过一番周折,陆军部取消了这项命
令。
    8月25日,布莱德雷按惯例申请到学校任教官的报告获准了。他将去设在布鲁金
斯的南达科他州立学院担任“军事科学与战术学”课程的助理教授。这样,布莱德
雷可以摆脱那种空虚、乏味的驻防生活,追求更高的目标了。
    布莱德雷改任教职之时,正是美国大力削减陆军人数的高潮。国防法修正案的
规定被搁置在一边,削减正规部队的浪潮一浪高于一浪,来势凶猛。1921年,陆军
裁减到仅有15万人,1000名合格军官被强制解职。布莱德雷逃过了大裁减这一关,
对学院的军事教学也兴趣甚浓。可是,在这种江河日下的氛围中,布莱德雷也只好
得过且过。1920年8月,正当布莱德雷准备投入新学年的教学工作时,他接到了一封
令人吃惊的电报。这正是:命运多变难预卜,是祸是福仍不知。欲知后事如何,且
看下章分解。   
   布莱德雷         
      第四章  熔炉再铸
                     重返母校任教职,学识修养两相长;
                     借机深造本宁堡,突破陈规触新知。
    话说布莱德雷收到一封令人吃惊的电报,原来,电报要求他立即辞去在布鲁金
斯的军事教官职务,“刻不容缓”地去西点军校任教官。1920年9月11日,布莱德雷
开着道奇牌轿车,携玛丽直奔母校。
    一路上,布莱德雷回忆着这两年来的生活。自己失去了赴法参战的机会,却拿
起教鞭成了一名教官。要是在西点军校再执教4年,那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教书匠了。
布莱德雷的命运与其他普通军官大体相同,但和已经大出风头的巴顿以及仍旧默默
无闻的同学艾森豪威尔却大相径庭。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曾在法国大显身手的“坦克兵”巴顿也没有逃脱大裁减的
厄运,他于1920年秋离开了附属步兵的坦克部队,重返骑兵,驻防在弗吉尼亚州的
迈尔堡。布莱德雷的同班同学艾森豪威尔此时仍在国内,不过他与巴顿有了密切的
合作。1917年,艾森豪威尔所在的第57步兵团驻圣安东尼奥训练,未能赴法参战。
1918年2月,艾森豪威尔进修了一段有关坦克的课程后,奉命调往米德兵营的第65工
兵大队。3月中旬,艾森豪威尔率领的第301坦克营计划开赴法国作战,这令他兴奋
不已。不久,一纸命令夺去了艾森豪威尔的参战机会,他奉命调往宾夕法尼亚州葛
底斯堡的科尔兵营,任务是组建装甲部队。10月14日,艾森豪威尔升为暂编中校,
并在28岁生日那天获知他将于18日去法国指挥一支装甲部队,这真是双喜临门,艾
森豪威尔脸上荡漾着得意的笑容。
    可是,艾森豪威尔还未成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接近了尾声。他希望赴法参战
的愿望又一次成了泡影,这一点与布莱德雷的经历十分相似。正是缘于艾森豪威尔
未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毫无实战经验,造成了严重的缺憾。艾森豪威尔在第二
次世界大战中常遭英军将领蒙哥马利的抨击。面对蒙哥马利的傲慢和指责,艾森豪
威尔有时只好忍气吞声,他确实从未指挥过部队作战。
    1919年秋天,艾森豪威尔在米德兵营与赴法归来的“坦克兵”巴顿相识了,他
的任务是协助巴顿筹建步兵坦克学校。在此后的几年中,艾森豪威尔和巴顿倾注全
部的热情和精力,共同献身于新兴的坦克事业,为之奔走呼吁,阐述新式武器对未
来战争的重要性。大裁减风潮来临后,新兴的坦克事业连遭挫折,巴顿和艾森豪威
尔的愿望也付诸东流。1922年1月,艾森豪威尔奉陆军参谋长潘兴将军之命随康纳将
军奔赴巴拿马服役,巴顿则回到骑兵部队继续当“骑士”。
    布莱德雷未能像艾森豪威尔那样对新式武器坦克有所接触。他早早地转入了教
学的行列。
    布莱德雷抵达西点军校任教前,母校已在39岁的校长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的整
顿下恢复正常。第一次世界大战抽走了西点军校的所有人马,学校一片混乱。战后,
时任陆军参谋长的佩顿·马奇亲自选定麦克阿瑟为校长。麦克阿瑟敢想敢干,大刀
阔斧地整顿学校。麦克阿瑟的改革设想包括:增设课程;强迫学员参加各式各样的
体育活动;废除夏令营恶作剧式的训练;放宽纪律;扩大招生。这些设想引起了很
大的争议,很多措施未能获国会的审议。但是,西点军校经过麦克阿瑟之手变得井
然有序了。1920年秋,学校工作全部恢复正常。布莱德雷就是在这个时候被召回母
校任数学系的教官。
    西点军校的扩大招生及大量调进教官,造成了住房的紧张。一般来说,军官的
住房按军衔和服役年限分配,但大量调入教官,房源紧张,发生了一系列争夺住房
的闹剧。许多人被迫住在校外,布莱德雷和玛丽幸运一些,被分在卡勒姆宿舍附近
一幢昏暗的四层石头楼房里。后来,他们又搬到一幢较好的房子里住。尽管生活条
件较差,但能摆脱单调的部队生活,回到母校任教职,布莱德雷仍感到由衷的高兴。
    按惯例,布莱德雷要在西点军校当4年教官,即从1920年至1924年要在母校工作。
从他的一生来看,这是布莱德雷的学识及战术思想大大长进的阶段。从此以后,布
莱德雷基本上未遇到大的挫折,简直是一帆风顺,平步青云。         西点军校数学系主任查尔斯·P·埃科尔斯上校是布莱德雷就读西点军校时的数
学教官,他对布莱德雷印象很深。第一学年,布莱德雷的数学成绩居全年级第32名,
很有天赋。这次西点军校扩大招生,急需数学教官,从1904年就在西点军校任教的
老师就把布莱德雷匆匆地调来了。
    到了数学系,布莱德雷的工作是每星期6个上午和5个下午教一年级的数学,讲
授几何和代数。同时,布莱德雷本人参加了由系主任开设的数学进修课,以求提高
自己的数学水平。从小时候起,布莱德雷的父亲就注意培养布莱德雷的数学才能,
加之布莱德雷勤学好问,颇有天赋,他的数学水平远比英语水平高。布莱德雷不擅
写作,他认为钻研数学实际上是研究逻辑学,这非常有益于训练人的思维能力。每
当遇到复杂难解的问题或碰到生死攸关的情形,数学才能总能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