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文献通考1 >

第303节

文献通考1-第303节

小说: 文献通考1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山岳者,灵气之宅。故求之物本,必於其始;取其所通,必於所宅。崇其坛场,
则谓之封;明其代兴,则谓之禅。然则封禅者,王者开务之大礼也。德不周洽,
不得辄议斯事;功不弘济,不得仿佛斯礼。旷代一有,其道至高。自黄帝、尧、
舜至於三代,各一得封禅,未有中修其礼者也。虽继体之君,时有功德,此盖率
复旧业,增修其前政,不得仰齐造国,同符改物者也。夫神道真一,其用不烦;
天地易简,其礼尚质。故藉用白茅,贵其诚素;器用陶匏,取其易从。然则封禅
之礼简易可也。若夫石函、玉牒,非天地之性也。”
    致堂胡氏曰:“纬书原本於《五经》而失之者也,而尤紊於鬼神之理,幽明
之故。夫鬼神之理,幽明之故,非知道者不能识。断国论者,诚能一决以圣人之
经,经所不载,虽有纬书、谶记,屏而不用,则庶乎其不谬於理矣。登封之事,
原本於柴燔而失之者也。《诗》、《书》纪巡狩而柴者,《记》所谓祭天也;
‘至于岱宗,陟其高山’云者,《记》所谓因名山也。有山则因以为高,无则於
郊而坛,其义类一也。又有大事而告於上帝者,武王克商,始有天下,故柴望而
告也。舍此则渎矣。《记》以飨帝於郊与升中於天为二事,则传者之失也。然则
七十二君之编录,《诗》、《书》、《礼》典,略不经见。审有是事,乃天下国
家之盛举,尧、舜、禹、汤、文、武、成、康、昭、宣,皆身致太平,安得阙而
不讲?故前世论登封者,莫善於许懋,惜乎世祖之臣,智不及此,陷其君於过举
而不得闻也。且世祖享国,至是已三十年,四陲无虞,中土宁谧,其心浸满,是
以告功皇天,明示得意,而不自知其多失也。不法唐、虞、三代,而法始皇、武
帝,一失也。按谶文‘九世当封禅’,则孝成之世,今乃自缀於元帝,而削去成、
哀、平三君,二失也。玉检秘文,人不得见,是必祈求永年,三失也。前年拒群
臣之请,谓‘百姓怨气满腹,吾欺天乎’,岂有治天下三十年,民怨未除,才後
两岁,即已欢洽,此四失也。敕戒郡县,有上寿称美者,必髡令屯田,诏墨未乾,
乃自令梁松等讨论故事,此五失也。奉高后配地,未几,黜降庙主,归於寝园,
此六失也。即位改元,终身不可改,而又改之,此七失也。凡此七者,人君举动
之大节,而疵病如此,惜乎光武勇智出伦而学问不足也。光武年及耳顺,方建中
元,则意在久生,不言而自见矣。其视向者对宗族乞复之言,寿陵迭兴之诏,即
已大异。蒯彻所谓人心无常,讵不然哉?”
    魏明帝时,中护军蒋济请封禅,帝虽拒济议,而实使高堂隆草封禅仪,以天
下未一,不欲便行大礼。会高堂隆卒,不行。
    晋武帝平吴,太康九年,卫议封禅,帝曰:“此盛德之事,非所议也。”
等又奏,至於再三,诏报绝之。
    宋文帝在位长久,有意封禅,诏学士山谦之草其仪注。属魏师南逼,其意乃
息。
    孝武大明元年,太宰、江夏王义恭表三请,帝以文轨未一,不从。
    梁武帝天监中,有请封会稽、禅国山者,帝会诸儒草封禅仪,欲行之。著作
佐郎许懋建议曰:“舜柴岱宗,是为巡狩,而郑引《孝经钩命决》云:‘封於泰
山,考绩燔燎;禅於梁父,刻石纪号。’此纬书之曲说。七十二君,燧人之前,
世质民淳,安得泥金检玉?结绳而治,安得镌文告成?妄亦甚矣!若圣主,不须
封禅;若凡主,不应封禅。秦始皇尝封泰山,孙皓尝封国山,皆由主好名於上,
而臣阿旨於下,非盛德之事,不可为法也。”上嘉纳之,因推演懋议,称制旨以
答,请者由是遂止。
    致堂胡氏曰:“封禅之事,汉唐之君往往行之,曾无一人建议明白如许懋者,
贤哉懋乎,其学可谓正矣!汉唐以来,纬书行而经学弛,重以郑元博闻寡要,不
知折衷於圣人,而惟纬书之信。世无稽古大儒,稽古言以群惑,遂使有天下者,
於无事时肆其侈心,千乘万骑,巡狩侈费,登山琢石,夸大功德,或有秘祝,以
祈不死,取笑当代,贻讥後来。彼梁武之资,未必如汉光武之英也,一闻懋言,
遂遏欲行之意,推广其义,以答请者,则贤於光武远矣。使其举措每如此,则金
瓯之业,何缺坏之有!”
    北齐有巡狩之礼并登封之仪,竟不行。
    隋文帝开皇九年,平陈,朝野皆请封禅,诏曰:“岂可命一将军除一小国,
遐迩注意,便谓太平?以薄德而封名山,用虚言而干上帝,非朕攸闻。今後言及
封禅,宜即禁绝。”
    十四年,晋王广帅百官抗表固请封禅,帝令牛弘等创定仪注。既成,帝视之
曰:“兹事体大,朕何德以堪之!但当东巡,因致祭泰山耳。”
    唐太宗贞观初,群臣并请封禅,惟魏徵以为不可。太宗曰:“朕欲卿极言之。
岂功不高邪?德不厚邪?夷狄不慕义邪?嘉瑞不至邪?年不登邪?何谓而不可!”
对曰:“陛下功则高矣,而民未怀惠;德虽厚矣,而泽未滂流;诸夏虽安矣,未
足以供事;远夷慕义矣,无以供其求;符瑞虽臻,罗犹密;积岁丰稔,仓廪尚
虚:此臣所以窃为未可。臣未能远比,且借喻於人。今有人十年长患,疗治且愈,
皮骨仅存,便欲使负米一石,曰行百里,必不可得。隋氏之乱,非止十年,陛下
为之良医,除去疾苦,虽巳父安,未甚充实,告成天地,臣窃有疑。且陛下东封,
万国咸萃,要荒之外,莫不奔走。今伊洛已东,暨於海岱,藿莽巨浸,茫茫千里,
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进退艰阻。岂可引彼夷狄,示以虚弱?竭财以
赏,未厌远人之望;加年给复,不偿百姓之劳。或遇水旱之灾,风雨之变,庸夫
横议,悔不可追。岂独臣之恳言,亦有舆人之诵。”太宗不能夺,於是乃止焉。
    六年,文武官以初平突厥,盛德被於海内,又年屡登,表封泰山。太宗谓
侍臣曰:“朕每见众议,以封禅为盛事,频奏劝朕行之。如朕木心,但使天下太
平,家给人足,虽阙封禅之礼,亦可比德於尧舜;若百姓不足,夷狄内侵,纵修
封禅之仪,亦何异桀纣?昔秦始皇为暴虐之主,汉文为有德之君,以此而言,无
假封禅。且《礼》云‘扫地而祭’,以表至诚,何必远登高山,封三尺土也?”
侍中王对曰:“陛下发德音,明封禅本末,非臣愚短之所能及。”秘书监魏徵
又进曰:“隋末大乱,黎民遇陛下,始有生望。养之则至仁,劳之则未可。升中
之礼,须千乘万骑,供帐之费,动役数州,户口萧条,何以能给?”太宗虽纳徵
言,而藩臣犹抗表劝请,乃命秘书少监颜师古、谏议大夫朱子奢等集当时名儒博
士杂议,不能决。於是左仆射房元龄、特进魏徵、中书令杨师道博采众议奏上之,
其议曰:“为坛於泰山下,祀昊天上帝。坛之广十二丈,高丈二尺。玉牒长一尺
三寸,广、厚五寸;玉检如之,厚减三寸。其印齿如玺,缠以金绳五周。玉策四,
皆长一尺三寸,广寸五分,厚五分,每寸皆五简,联以金。昊天上帝配以太祖,
皇地配以高祖。已祀而归格於庙,盛以金匮。匮高六尺,广足以容之,制如表
函,缠以金绳,封以金泥,印以受命之玺。而玉牒藏於山上,以方石三枚为再累,
缠以金绳,封以石泥,印以受命之玺。其山上之圆坛,土以五色,高九尺,广五
丈,四面为一阶。天子升自南阶,而封玉牒。已封,而加以土,筑为封,高一丈
二尺,广二丈。其禅社首亦如之。其石检封以受命玺,而玉检别制玺,方一寸二
分,文如受命玺。以石距非经,不用。又为告至坛,方八十一尺,高三尺,四出
陛,以燔柴告至,望秩群神。”遂著於礼,其他降禅、朝觐皆不著。至十五年,
将东幸,行至洛阳,而彗星见,乃止。
    高宗乾封元年,封泰山,为圆坛山南四里,如圆丘,三,坛上饰以青,四
方如其色,号封祀坛。玉策三,以玉为简,长一尺二寸,广一寸二分,厚三分,
刻以金文。玉匮一,长一尺三寸,以藏上帝之册;金匮二,以藏配帝之册。缠以
金缠五周,金泥、玉玺,玺方一寸二分,文如受命玺。石感以方石再累,皆方
五尺,厚一尺,刻方其中,以容玉匮。感旁施检,刻深三寸三分,阔一尺;当
绳刻深三分,阔一寸五分。石检十枚,以检石感,皆长三尺,阔一尺,厚七分;
印齿二道,皆深四寸,当玺方五寸,当绳阔一寸五分。检立於感旁,南方、北
方皆三,东方、西方皆一,去感隅皆一尺。感缠以金绳五周,封以石泥。距
石十二,分距感隅,皆再累,皆阔二尺,厚一尺,长一丈,斜刻其首,令与
感隅相应。又为坛於山上,广五丈,高九尺,四出陛,一,号登封坛。玉检、
玉牒、石感、石距、玉匮、石检皆如之。为降禅坛於社首山上,八隅、一成、
八陛如方丘,二。上饰以黄,四方如其色,其馀皆如登封。其议略定,而天子
诏曰:“古今之制,文质不同。今封禅以玉牒、金绳,而瓦樽、匏爵、秸席,宜
改从文。”於是昊天上帝褥以苍,地褥以黄,配褥皆以紫,而樽爵亦更焉。是
岁正月,天子祀昊天上帝於山下之封祀坛,以高祖、太宗配,如圆丘之礼。亲封
玉册,置五感,聚五色土封之,径一丈二尺,高尺。已事,升山。明日,又封
玉册於登封坛。又明日,祀皇地於社首山之降禅坛,如方丘之礼,以太穆皇后、
文德皇后配,而以皇后武氏为亚献,越国太妃燕氏为终献,率六宫以登,其帷
皆锦绣。群臣瞻望,多窃笑之。又明日,御朝觐坛以朝群臣,如元日之礼。乃诏
立登封、降禅、朝觐之碑,名封祀坛曰舞鹤台,登封坛曰万岁台,降禅坛曰景€
台,以纪瑞焉。其後降封嵩岳,以吐番、突厥寇边而止。
    元宗开元十二年,四方治定,岁屡丰稔,群臣多言封禅,中书令张说又固请,
乃下制以十三年有事於泰山。於是说与右散骑常侍徐坚、太常少卿韦纟舀、秘书
少监康子元、国子博士侯行果刊定仪注。立圆坛於山上,广五丈,高九尺,土色
各依其方。又於圆台上起方坛,广一丈二尺,高九尺,其坛台四面为一阶。又积
柴於燎坛於圆台之东南,量地之宜,柴高一丈二尺,方一丈,开上,南出户六尺。
又为圆坛於山下,三成、十二阶,如圆丘之制。又积柴於坛南为燎坛,如山上。
又为玉册、玉匮、石感,皆如高宗之制。元宗初以谓升中於崇山,精享也,不
可喧哗,欲使亚献已下皆行礼山下坛。召礼官讲议,学士贺知章等言:“昊天上
帝,君也;五方精帝,臣也。陛下享君於上,群臣祀臣於下,可谓变礼之中。然
礼成於三,亚、终之献,不可异也。”於是三献皆升山,而五方帝及诸神,皆祭
山下坛。元宗问:“前世何为秘玉牒?”知章曰:“玉牒以通意於天,前代或祈
长年,希神仙,旨尚微密,故外莫知。”帝曰:“朕今为民祈福,无以秘为。”
即出玉牒,以示百僚。
    玉牒词曰:“有唐嗣天子臣某,敢昭告於昊天上帝:天启李氏,运兴土德。
高祖、太宗,受命立极。高宗升中,六合殷盛。中宗绍复,继体不定。上帝眷,
锡臣忠武。底绥内艰,推戴圣父。恭承大宝,十有三年。敬若天意,四海晏然。
封祀岱岳,谢成於天。子孙百禄,苍生受福。”
    乃祀昊天上帝於山上坛,以高祖配;祀五帝以下诸神於山下,其祀礼皆如圜
丘。
    张说、韦纟舀、徐坚等议曰:“乾封旧仪,禅社首,享地,以先后配飨,
文德皇后配地,天后为亚献,越国太妃为终献。以宫闱接神,有乖旧典。上元
不,遂有天授异姓之事,宗社中圯,公族诛灭,皆由此也。景龙之季,有事圜
丘,韦庶人为亚献,皆以妇人升坛执笾豆,渫黩穹苍,享礼不洁。未及逾年,国
有大难,亚献、终献终受其咎,平座斋郎及女人执祭者,多亦夭卒。今主上尊天
敬神,必须革正斯礼。请以睿宗大圣真皇帝配皇地,侑神作主。三献礼:上初
献,王守礼亚献,宋王成器终献。”从之。
    天宝九载正月,敕以今载十一月有事华山。三月,西岳庙灾,京师旱,遂停
封岳之礼。
    ◎唐开元礼
    △皇帝封祀泰山仪(禅社首山附)
    △銮驾进发(禅仪无此篇)
    皇帝将有事於泰山,有司卜日如别仪。告昊天上帝、太庙、太社,皆如巡狩
之礼(告太庙高祖祝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