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通考1-第27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传》曰:‘自十月不雨至於五月,不曰旱,不为灾。’文二年自十有二月不雨,
至於秋七月;十年云,自正月不雨,至於秋七月;十三年云,“自正月不雨,至
於秋七月。是《春秋》之中,不雨有七,大旱有二,大雩有二十一,都并有三十。
庄三十一年冬,不雨,以冬时旱气已过,故不数。僖二十一年夏,大旱;宣七年
秋,大旱;二旱灾成,故不数。昭二十五年,一月再雩,是一旱之事为再雩,
一雩不数。定七年秋,大雩;九月,大雩:亦一时之事而为二雩,一雩不数。成
七年冬,大雩,《梁》云:‘冬无为雩。’明亦不数。三十之中,去此六事不
数,唯有二十四在。就二十四之中分为四部,桓五年秋,大雩,说雩礼,是一部
也。僖二年冬十月,不雨;僖二年正月,不雨;夏四月,不雨,说祷礼,是二部
也。文二年,文十年、文十三年,皆云自某月不雨至於秋七月,说旱不为灾,是
三部也。此三部总有七条,於二十四去七条,馀有十七条,说旱气所由,故郑
《释废疾》云,《春秋》凡书二十四旱;《考异邮》说云,分为四部,各有义焉:
是其事也。”
陈氏《礼书》曰:“《春秋》书雩二十有一,皆在七月以後。《左氏》曰:
‘龙见而雩,过则书。’盖龙见建巳之月,而建巳乃阳充之时,阴气所以难达也,
故雩祀作焉。过此而後雩,此《春秋》所以讥也。大雩,礼之盛也,犹所谓大旅、
大飨。赵氏谓雩称大国偏雩,误矣。《诗序》曰‘夏祈於上帝’,《月令》曰
‘大雩帝’,则雩祀昊天上帝及五帝也。郑氏谓雩祀五精之帝,然《周礼》称上
帝与五帝不同,则上帝非止五帝也。《月令》曰‘令百县雩祀百辟卿士’,则百
辟卿士之祭,亦曰雩也。郑氏曰:‘天子雩上帝,诸侯雩上公。’然《周礼·小
祝》小祭祀,逆风雨,宁风旱,则百辟亦天子所祀也。《祭法》有雩之坛。春
秋之时,鲁以南门为雩门,先儒皆以鲁之舞雩在城南。郑氏曰:‘雩为坛於南郊
之旁。’其说盖有所受也。古者,雩敛在稻人,雩乐以皇舞,以女巫。皇与女,
阴也,则舞所以达阳中之阴而已。董仲舒祈雨之术,闭南门,纵北门,盖亦古者
达阴之意也。然则雩祀上帝必升烟,後世乃谓用火不可以祈水而为坎以瘗,就阳
不可以求阴而移坛於东(梁礼);雩必自郊徂宫,後世或祈山林、川泽、群庙、
百辟卿士,然後及於上帝(亦梁礼也。北齐及唐皆然);雩乐以舞为盛,後世或
选善讴者歌诗而已。皆非古也(北齐礼)。
右因旱而雩。
庄公二十五年秋,大水。鼓,用牲于社,于门。左氏曰:“亦非常也。凡天
灾,有币无牲(天灾,日月食、大水也。祈请而已,不用牲也。疏曰:“天之见
异,所以谴告人君,欲令改过修善,非为求人饮食。既遇天灾,随时即告,唯当
告请而已,是故有币无牲。若乃亢旱历时,霖雨不止,然後祷祀群神,求弭灾
者,设礼以祭,祭必有牲。《诗·€汉》之篇美宣王为旱祷请,自郊徂宫,无所
不祭,云:‘靡神不举,靡爱斯牲。’是其为旱祷祭皆用牲。”)。非日月之眚,
不鼓(眚,犹灾也。月侵日为眚。阴阳逆顺之事,贤圣所重,故特鼓之。疏曰
“《传》称‘日月之眚’,日月并言,则月食亦有鼓。”)。”梁子曰:“高
下有水灾曰大水。救日以鼓兵,救水以鼓众(救日以鼓兵者,谓伐鼓以责阴,陈
兵示御侮。救水以鼓众者,谓击鼓聚众也。皆所以发阳也)。”郑大水,龙斗於
时门之外洧渊(时门,郭城门也)。国人请为焉,子产弗许,曰:“我斗,龙
不我觌也;龙斗,我独何觌焉?禳之,则彼其室也(渊,龙之室)。吾无求於龙,
龙亦无求於我。”乃止也(昭公十九年《左氏传》)。
汉承秦灭学,正雩礼废。旱,太常祝天地、宗庙。
董仲舒《春秋》:“春旱求雨,令县邑以水日令民祷社稷,家人祠户。伐
名木,斩山林。暴巫聚蛇八日。於邑东门之外为四通之坛,方八尺,植苍缯八。
其神共工,祭之以生鱼八、元酒,具清酒、搏脯,择巫之洁清辨曰利辞者以为祝
祝。斋三日,服苍衣,先再拜,乃跪陈,陈已,复再拜,乃起。祝曰:‘昊天生
五以养人,今五病旱,恐不成。敬进清酒、搏脯,再拜请雨。雨幸大澍,即
奉牲祷。’以甲、乙日为大青龙一,长八丈,居中央;为小龙七,各长四丈,於
东方,皆东乡,其相去八尺。小僮八人,皆斋三日,服青衣舞之。田啬夫亦斋
三日,服青衣而立之。诸里社通之於闾外之沟。取五虾,错置社之中。池方八
尺,深一尺,置水虾焉。具清酒搏脯,祝斋三日,服苍衣,拜跪、陈祝如初。
取三岁雄鸡与三岁猪,皆燔之於四通神宇。令民阖邑里南门,置水其外,开里
北门,具老猪一,置之里北门之外。市中亦置一猪。闻鼓声,皆烧猪尾,取
死灰骨埋之,开山泉积薪而焚之。决通桥道之壅塞不行者决渎之。幸而得雨,报
以豚一,酒、盐、黍财足。以茅为席,毋断。夏求雨,令县邑以水日家人祀灶,
毋举土功。更大浚井。暴釜於坛,杵臼於术,七日。为四通之坛於邑南门之外,
方七尺,植赤缯七。其神蚩尤,祭之赤雄鸡七,元酒,具清酒搏脯,祝斋三日,
服赤衣,拜跪陈祝如春。以丙、丁日为赤大龙一,长七丈,居中;又为小龙六,
各长三丈五尺,於南方,皆南乡,其相去七尺。壮者七人,皆斋三日,服赤衣
而舞之。司空啬夫亦斋三日,服赤衣而立之。凿社而通之闾外之沟。取五虾,
错置社之中。池方七尺,深一尺。具酒脯,祝斋,衣赤,拜跪、陈祝如初。取三
岁雄鸡、猪,燔之四通神宇。开阴、闭阳如春也。季夏,祷山陵以助之。令县
邑一徙市於邑南门之外,五日禁男子无得入市。家人祠中ニ。毋过土功。聚巫市
旁,为之结盖。为四通之坛於中央,植黄缯五,其神后稷,祭之以母饣五(母
音模,《礼》谓之淳母。饣音移,《周礼》曰“饣食”),元酒,具清酒搏
脯。令各为祝斋三日,衣黄衣,馀皆如春祠。以戊、己日为大黄龙一,长五丈,
居中央;又为小龙四,各长二丈五尺,於中央,皆南乡,其相去五尺。丈夫五
人,皆斋三日,服黄衣而舞之。老者五人亦斋三日,衣黄衣而立之。亦通社中於
闾外沟。虾池方五尺,深一尺。他皆如前。秋,暴巫至九日。毋举火事,无
煎金器。家人祠门。为四通之坛於邑西门之外,方九尺,植白缯九。其神太。
祭之桐木鱼九,元酒,具清酒搏脯。衣白衣。他如春。以庚、辛日为大白龙一,
长九丈,居中央;为小龙八,各长四丈五尺,於西方,皆西乡,其相去九尺。
鳏者九人,皆斋三日,服白衣而舞之。司马亦斋三日,衣白衣而立之。虾池方
九尺,深一尺。他如前。冬,舞龙六日,祷於名山以助之。家人祠井。毋壅水。
为四通之坛於邑北门之外,方六尺,植黑缯六。其神元冥。祭之以黑狗子六,元
酒,具清酒搏脯。祝斋三日,衣元衣,祝礼如春。以壬、癸日为大黑龙一,长六
丈,居中央;又为小龙五,各长三丈,於北方,皆北乡,其相去六尺。老者六
人,皆斋三日,衣黑衣而舞之。尉亦斋三日,服黑衣而立之。虾池皆如春。四
时皆庚子日,令吏民夫妇皆偶处。凡求雨大体,丈夫欲藏而居,女子欲和而乐。”
应龙有翼。《法言》曰:“象龙之致雨,艰矣哉,龙乎!龙乎!”《新论》曰:
“刘歆致雨,具作土龙,吹律,及诸方术,无不备设。谭问:‘求雨所以为土龙,
何也?’曰:‘龙见者,辄有风雨兴起,以迎送之,故缘其象类而为之。’”
武帝元封六年,旱。女子及巫、丈夫不入市(董仲舒奏江都王云:“求雨之
方,损阳益阴。愿大王无收广陵女子为人祝者一月租,赐诸巫者。诸巫母大小皆
相聚於郭门,为小坛,以脯酒祭;女独择宽大便处移市,市使无内丈夫,丈夫无
得相从饮食;令吏妻各往视其夫,皆到即起,雨注而已。”)。
成帝五年六月,始命诸官止雨,朱绳反萦社,击鼓攻之。是後水旱常不和。
(干宝曰:“朱丝萦社。社,太阴也;朱,火色也;丝,属离。天子伐鼓於社,
责群阴也;诸侯用币於社,请上公也;伐鼓於朝,退自责也。此圣人厌胜之术也。”)
《汉旧仪》:“孟夏,龙见而始雩,坛在城东南,引龟山为沂水,至坛西南
行,曰€水曲中,坛上舞雩。旧制,求雨,太常祷天地、宗庙、社稷、山川已塞,
各如具常祭牢礼。四月立夏後旱,乃求雨,祷求雨到七月毕,塞之。秋、冬、春
三时,不求雨。”
按:汉世未尝举雩祀。《通典》谓汉承秦灭学,正雩礼废,而《汉旧仪》以
为有雩坛,且指龟山、沂水以言其所,即《论语》言曾点、樊迟所游之地,盖鲁
国祀天之所,去汉都甚远,非国城南郊之外也。然汉人举祀事,大概多即前代旧
祀之地,如雍五祀上帝,则因秦所建,其他如作明堂奉高旁,祀后土汾阴之类,
皆以为古者尝於其地祠祭。然则岂鲁沂水之雩坛旧趾尚存,汉曾就其地立坛举雩
祀邪?
後汉制:自立春至立夏尽立秋,郡国上雨泽。若少,府郡县各扫除社稷;其
旱也,公卿官长以次行雩礼以求雨(何休注《公羊传》曰:“君亲之南郊,以六
事谢过自责,使童男女各八人舞而呼雩,故谓‘雩’也。”《春秋繁露》曰:
“大旱雩祭而请雨,大水鸣鼓而攻社,天地之所为,阴阳之所起。或请焉,或攻
焉,何也?曰:大旱,阳灭阴也。阳灭阴者,尊厌卑也。固其义也,虽太甚,拜
请之而已,敢有加也?大水者,阴灭阳也。阴灭阳者,卑胜尊也。以贱陵贵者逆
节,故鸣鼓而攻之,朱丝而胁之,为其不义,此亦《春秋》之不畏强御也。变天
地之位,正阴阳之序,贞行其道而不忌其难,义之至也。”)。闭诸阳,衣皂,
兴土龙(《山海经》云:“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凶犁土邱。应龙处南极,杀蚩
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郭璞曰:“今
之土龙,本此,气应则自然冥感,非人所能为也),立土人舞僮二佾,七日一变
如故事。反拘朱索社,伐朱鼓,祷赛以少牢如礼。
晋武帝咸宁二年春,旱。因後汉旧典,诸旱处广加祈请。五月,祈雨於社稷、
山川。
穆帝永和时,议制雩坛於国南郊之旁,依郊坛近远(阮谌云:“坛在已地,
按得卫宏《汉仪》,称鲁人为雩坛在城东南。诸儒所说皆云‘坛’,而今作‘
单’。《论语》樊迟从游於舞雩之下,鲁城东南有旧迹存。”),祈上帝,百
辟。旱则祈雨,大雩社稷、山林、川泽。舞僮八佾六十四人,皆元服,持羽翳而
歌《€汉》之诗。
戴邈议云:“周冬及春夏旱,礼有祷无雩。夫旱日浅则灾微,日久则灾甚。
微则祈小神、社稷之属,甚乃大雩帝耳。按《春秋左传》之义,春夏无雨未成灾,
雩而得雨,则书雩;不得雨,则书旱,明灾成也。然则始雩未得便告饥馑之甚,
为歌哭之请。”
博士议:“《€汉》之诗,宣王承厉王拨乱遇灾而惧,故作是歌。今晋中兴,
奕叶重光,岂比周人耗ル之辞乎?汉、魏之代,别造新诗。晋室太平,不必因故。”
司徒蔡谟议曰:“圣人迭兴,礼乐之制,或因或革。《€汉》之诗,兴於宣王,
今歌之者,取其修德禳灾,以和阴阳之义,故因而用之。”
齐明帝建武二年,旱,雩,以武帝配飨於雩坛。
祠部郎中何佟之议曰:“皇齐以武帝配五精於明堂,今亦宜配飨於雩坛矣。
今武帝遏密未终,自可不奏乐;至於旱祭舞雩,盖是嗟吁之义,既非欢乐,此不
涉嫌。祝史称祠,仰祈灵泽,舞雩无阙。”
梁武帝天监元年,有事雩坛(坛於南郊之左,高及广轮四丈,周十二丈,四
陛)。帝以为雨既类阴,而求之正阳,其谬已甚。东方既非盛阳,而为生养之始,
则雩坛应在东方,祈晴亦宜此地。遂移於东郊。
十年,帝又以雩祭燎柴,以火祈水,於理为乖,於是停用柴燎,从坎瘗典
(时仪曹郎朱异议曰:“按周宣《€汉》之诗,毛注有瘗埋之文,不见燎柴之说。
若以五帝必柴,则明堂又无其事。”)。
大同五年,又筑雩坛於籍田兆内。四月後旱,则祈雨,行七事(一、理冤狱
及失